中学 八 年级 历史 学科教案
教师
授课时间
第 6 周
课时
1课时
课题
八年级上册第六课《洋务运动》
课型
新授
三维目标
1、知识与能力:
通过对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洋务运动的时间、代表人物、口号、内容及对洋务运动的评价等历史知识;通过对洋务运动的作用的客观分析,提高学生运用辩证发展的观点看待历史事件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在掌握历史知识的过程中,学会学习的方法,感知洋务派以“自强”“求富”为口号,办洋务以维护清朝封建统治为目的,进而创办军事工业、民用工业、筹划海防、兴办新式学堂培养人才,虽未达到富强,但却使中国迈出了走向近代化的重要一步。培养学生史论结合、主动探究合作的学习历史知识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使学生认识到洋务派既要维护封建专制统治,又阻挡不了外国的侵略,结果导致洋务运动的破产。洋务运动在客观上刺激了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对本国封建经济起到了一定的解体作用,对外国经济势力的扩张也起到了一些抵制作用。
教学重点
洋务运动的概况:洋务运动的代表人物,创办军事工业、创办民用工业、筹划海防、培养人才、对洋务运动的评价。
教学难点
对洋务运动的评价。
教学方法
归纳法、分析法、讲述法、讨论法
媒体应用
多媒体课件。运用多媒体,练习题等帮助学生分析理解把握教材内容
教
学
内
容
、
环
节
[导入]
步入近代的清王朝,遭到了两次鸦片战争的失败,又受到太平天国运动的沉重的冲击,统治已是风雨飘摇,面对残酷的现实,统治集团内部出现了分化,在19世纪60年代,出现了一次统治阶级内部的自救运动。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第6课:洋务运动。
[新课内容]
一、“自强”与“求富”
师:要了解洋务运动,首先要知道什么是洋务派?
生:洋务派,是指利用西方先进科技来维护清朝统治的官僚集团。
师:洋务派是怎么出现的呢?
生: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清朝统治者在内政外交上面临很多棘手的问题。一些较为开明的官员主张学习外国先进技术,强兵富国,摆脱困境,维护清朝统治,这些官员被称为“洋务派”。
师:洋务派的代表有哪些人?
生:洋务派在中央以奕?为代表,在地方以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为代表。
师:洋务运动的时间
生:19世纪60-90年代
师:对,其中60-70年代是前期,70-90年代是后期,前期和后期的口号什么?发展的重点各是什么?
生:前期:“自强”重点发展军事工业
后期:“求富”重点发展民用工业
师:其他还有什么内容
生:创办新式海军;兴办新式学堂,培养近代人才
师:洋务派首先试图采用西方先进生产技术,创办一批近代军事工业,达到其维护清统治的目的。那么洋务派举办的军事工业有那些?
生:(看教材小字)列举出军事企业的举办者、名称、特点。
时间
举办者
企业名称
企业在当时的特点
1861年
曾国藩
安庆内军械所
洋务派兴办的第一个军事工业
1865年
李鸿章
曾国藩
江南制造总局
是当时规模最大的军事工业
1866年
左宗棠
福州船政局
清政府设备最齐全的船舶制造厂
师:洋务派在70年代以后,将重点转向民用工业,请你列举出几例?
生:
时间
举办者
企业名称
企业在当时的特点
1872
李鸿章
轮船招商局
近代第一个轮船公司
1893年
张之洞
汉阳铁厂
中国第一个近代化钢铁公司
1893年
湖北织布局
师:清朝什么时候开始筹划、有什么成就呢?
生:从70年代到80年代中期
建成北洋、南洋和福建三支海军。
师:洋务派还有一个重要的举措──培养人才,主要措施是什么?
生:创办新式学堂。洋务派为适应中外交涉和开展洋务运动的需要,开始创办新式学堂。1862年成立的京师同文馆是洋务派创办的第一所新式学堂,它以培养外语翻译和外交人才为宗旨。此后,洋务派在各地相继开办了一些科技学堂和军事学堂,培养了一批翻译、军事和科技人才。
二、洋务运动的评价
师:洋务运动破产的标志是什么?
生:甲午中日战争中国的失败。
师:原因是什么?
生:学生根据收集的材料进行讨论后进行总结。
(1)西方列强并不希望中国富强。
(2)顽固派的阻挠和破坏。
(3)缺乏健全、有力的领导核心。
(4)立新而不破旧,没有彻底变革封建制度。(根本原因)
师:进一步阐述。
首先,指出洋务运动没有使中国走上富强道路。甲午中日战争,北洋舰队全军覆没,宣告洋务运动破产。这其中的原因固有许多,但最根本的是不触动封建制度,布新而不除旧,这是洋务运动破产的根本原因。权所有
其次,充分肯定洋务运动的积极作用。其积极作用表现在:第一,引进了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一些近代科学技术,使中国出现了第一批近代企业。第二,为中国近代企业积累了生产经验,培养了技术力量。第三,在客观上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为中国的近代化开辟了道路。
[课堂巩固]
师:甲午中日战争后,李鸿章说“我办了一辈子事,练兵也,海军也,都是纸糊的老虎……不过勉强涂饰,虚有其表。”请你分析李鸿章的心情如何?(放视频)
生:甲午战败后,李鸿章被迫承认标榜“自强”、“求富”的洋务运动失败了的无奈心理。
总结:19世纪60-90年代,清朝统治集团内部一部分官僚先后提出“自强”、“求富”的口号,倡导和推行了以学习西方科学技术、引进机器生产为中心的洋务运动。这一运动,虽未使中国走上富强之路,但它给近代中国的发展提供了一些新的东西,客观上促进了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从而使古老的中国开始顺应世界潮流──在近代化的道路上迈出了重要的一步。
教导处审阅
课件12张PPT。第6课 洋务运动(19世纪60—90年代)什么是洋务? 洋务:
是指诸如外事交涉、订条约、派遣留学生、购买洋枪洋炮、开矿办厂等与外国资本主义有关的事情(涉外事务)。奕?曾国藩李鸿章 左宗棠张之洞洋务派在中央和地方的代表“中国文武制度,事事远出西人之上,独火器不能及”。 ?如能使火器与西洋相等(同等),则“平中国有余,敌外国亦无不足”,今起重视,最后可达自主。 ——李鸿章“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张之洞在向西方学习的问题上,洋务派有何主张?一、内外交困:二、师夷长技(自强)(求富)(器物之学)为实现自强、求富,洋务派进行了哪些实践?取得了哪些成果?存在着哪些问题?军事工业民用工业近代海军新式学堂南洋、北洋、福建京师同文馆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洋务运动时期主要军事工业江南制造总局内生产大炮的厂房引进西方的机器 1872年李鸿章在上海开办轮船招商局,开始了 “求富”之路,在此后的十余年间,煤矿、铁厂、缫丝厂、电厂、自来水厂、织布厂、电报、铁路相继建设,这些民用工业的创办打破了西方资本在中国的垄断,为国家回收了大量的白银,促进了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产生和发展。
上海轮船招商局创办后三年内,外商利润锐减,招商局一度吞并美国旗昌商行,名声大振。湖北官办布局开办后,江南海关每年洋布进口减少十万匹。
对外国经济势力的扩张,起到一定的抵制作用。19世纪60-90年代洋务派创办的著名新学堂派遣幼童留学洋务运动失败的原因材料一:洋务运动期间,雇用洋匠。他们大都挟技居奇,刻意延长工期,唯利是图;核心技术独立完成,回避中国工匠。
材料二:洋务运动期间,慈禧太后支持顽固派,用来制约洋务派。
材料三:“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张之洞西方列强并不希望中国富强,他们不会让中国掌握
真正的技术。清朝内部顽固派的阻挠和破坏。单纯引进西方先进技术,没有变革封建制度(根本原因)积极:第一,引进了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使中国出现了第一
批近代企业。
第二,为中国近代企业积累了生产经验,培养了技术力
量,客观上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起
到了促进作用,为中国的近代化开辟了道路。
第三,对外国经济势力的扩张,起到一定的抵制作用。局限:洋务运动主观目的是维护封建统治,而不是把中国引向资本主义。它并没有使中国富强起来,是一次失败的封建统治者的自救运动(性质)。评价洋务运动《洋务运动》说课稿
各位领导、各位老师大家好,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教材-----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一课《洋务运动》,下面我分五个部分谈谈自己对本节课的设计和理解。
一、教材分析
1、地位和作用:
从内容上讲,本节课是中国近代史上一个标志性的事件,意味着中国社会的一个转折。是中国旧的统治阶级中一些“清醒的人”应对时代的挑战试图挽救统治危机的一件重要历史事件。但是它的重要性不是挽救了腐朽的清王朝,而是向中国开启了一扇了解西方的大门,促进了中国经济、军事、文化教育甚至外交的近代化,是中国近代化的开始。在位置上,它是被安排在两次鸦片战争和太平天国运动之后的,在整个章节中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2、教学目的:
第一,知识与能力:掌握洋务运动的兴起和发展以及破产;通过对教材文字、插图以及补充材料的分析,进一步提高阅读并且获取历史信息的能力。
第二、过程与方法:在教学中积极让学生参与,让学生认识到学习历史是一个主动参与,自己学会学习的过程。通过对洋务运动的正确评价,使学生学习历史唯物主义和辨证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和方法。
第三,情感态度以及价值观:通过学习使学生认识到任何人和阶级都不可能障碍历史的发展,我门只能顺应历史的发展做出适当的改变,从而树立为祖国现代化建设做贡献的人生理想。
3、重难点;
由于学生在初中已经学习过洋务运动的一些基本知识,但是考虑到我们学校学生的实际情况,很多同学对于历史知识的掌握都还是很薄弱的,在理解上也有很多的误区,所以我把重点放在洋务运动的过程和内容上。把难点设定为如何理解洋务运动失败的原因和怎样正确评价洋务运动的历史作用上。
二、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
为了实现上述目标,我采用视频观察法、列表法、比较法、提问法、讲解法。中学生的抽象能力和对某些历史理论的理解能力都有较大程度的提高,知识的涉及面也比较广,但是也不能过高估计他们对历史理论问题的理解能力。因为大多学生在初中时都不重视历史课的教学,历史知识储备和认知水平有限,所以老师仍需根据学生的理解能力和已有的知识,采取深入浅出、形象生动的方法进行因势利导,不断启发,点拨和矫正。
在教学手段上采用的是多媒体辅助教学,我在制作课件的同时,也穿插了一些人物图片的介绍,并且简单介绍人物的生平事迹和相关的历史时间比如说甲午战争,以此来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同时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利用“师夷长技以自强”这句话来导入新课。通过解释这句话的含义(“师”在这里是名词做动词,以…….为师的意思,“夷”是指我们对外国人的一种蔑称.)来明确的告诉学生“鸦片战争”和“太平天国运动”使满清王朝中一些开明人士认识到中国和西方之间的差距,说明清朝政府也是有心自救的,与此同时清朝统治集团内部出现分化,出现了顽固派和洋务派。
(二)讲授新课
简单介绍一下结构框架,使学生从整体上去感知课堂安排。之后详细讲解洋务运动。
1.洋务运动开展的背景,给学生一定时间阅读教材。提问:洋务运动的背景是什么? (学生回答之后,老师再明确答案。)
2.洋务运动开展的原因,(提示意生洋务运动首先是需要有人来领导,要有人提出来,以此来引出原因之一:)洋务派的出现。之后再由老师点出其他的原因(如慈禧的暂时支持,实力派大臣的积极加入等等。)
讲到这里展示两段材料,通过材料引出洋务派和顽固派
再通过插入图片(奕忻和耆英)来引出洋务派和顽固派在如何人对待西方事物上的分歧。
再通过列表来比较洋务派和顽固派的异同。强调他们相同的地方是他们都维护清王朝的封建统治。同时点拨学生这也是洋务运动失败的原因之一。
紧接着给学生展示几幅图片----洋务派的代表人物,并且简单介绍人物的生平事迹和有关的历史事件。既可以将前后知识进行联系,又可以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
3.洋务运动的过程和内容(时间、口号、民用工业、军用工业)
通过线段图来讲解洋务运动的时间和过程。“自强”、“求富”
内容由老师给学生明确罗列出来再进行详细的分析。
前期 以“自强”为旗号——创办军事工业 曾国藩创办的安庆内军械所李鸿章创办的江南制造总局左宗棠创办的轮船招商局满人崇厚的天津机器制造局
后期 以“求富”为旗号——创办民用工业 李鸿章创办的轮船招商局、开平煤矿,张之洞设立的汉阳铁厂
19世纪70年代 创办海军 北洋、南洋、福建三支海军
后期 为适应洋务运动的需要——办新式教育 兴办新式教育,选送留学生和进修生出国。
(主要是通过图片来展示,并且要分析军用工业和民用工业在性质上的不同和他们各自的特点,始终紧扣失败的原因,在这里疾苦埋下伏笔。)
4.洋务运动的结果:失败
提问:洋务运动失败的原因是什么?(提示学生分析失败的原因:多方面考虑,标志、表面原因和根本原因,要求学生联系前面所讲的内容来分析,学生回答后老师再补充、修正学生的答案。)
1) 西方列强不希望中国富强,不让中国掌握真正的先进技术;
2) 顽固派仇视一切外洋事物,并阻饶、破坏;
3) 洋务派缺乏健全、有力的领导核心,力量分散、有限,难成大业;
4) 根本原因:没有彻底变革封建制度。
5.洋务运动的评价:
提问:洋务运动的历史作用是什么?
(给学生时间去考虑答案。老师提示学生用辨证唯物主义的观点,也就是全面客观的眼光去分析洋务运动的历史作用,可以进一步提示学生从正反两个方面考虑。切入点是洋务运动的目的、实践及其影响)
积极作用:1、引进西方先进科技和工具2、培养科技人员和技术工人3、刺激民族资本主义发展4、一定程度抵制外国经济扩张5、在改革封建教育制度上打开了缺口
消极作用:1、官办,维护反动统治2、军事工业主要为镇压革命3、民用工业是为解决军事工业的困难4、技术方面很大程度上受控于洋人5、经营管理腐败
(三)小结:
(四)作业:什么是洋务运动?它的积极作用有哪些?
四、 教学效果
通过我的教学,希望达到以下效果:
1、使学生愿意听历史课、愿意学历史课。
2、让学生积极主动参与整个课堂教学,在课堂上教师只是一个参与者和引路者。 3、通过本节课的教学,使学生掌握基本的历史史实,基本的历史能力,如通过对洋务派和顽固派的对比,培养学生比较事物异同的能力;通过对洋务运动的评价,培养学生运用辨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原理评价历史问题的能力;培养了学生运用资料解决问题的能力,养成了结论从史实出的习惯,培养了学生透过现象分析历史事件能力。告诉学生一些基本学习历史的方法。
五、教学感悟
通过这节课,我深刻认识到如果要使得学生对于枯燥的历史事件和历史内容感兴趣,很重要的一点是老师的讲解一定要生动,不可以单纯的见解书上的知识,可以适当的穿插一些人物介绍,这样不仅可以扩大学生的知识面,而且有助与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可以活跃课堂气氛。
另外老师应该用一些鼓励的语言去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对于学生回答问题时所说的观点一定要先给予肯定 ,然后再去引导他的思路。不能立刻就否定他的答案,这样容易挫伤学生的积极性。
《 洋务运动》课后反思
《 洋务运动》是八年级上册历史第二单元的第一课。洋务运动是中国近代化探索迈出的第一步,所以在中国近代史中占有极为重要的历史地位。在这里主要是分析一下自己在这次上课中的成功之处与不足之处.。??? 1、首先,是整个课堂很有秩序。在上课过程中,学生的学习习惯比较好,基本上能按照老师的要求一步一步的完成.。??? 2、其次,就是根据新教材的要求,采取了学生自学、小组合作学习、教师重点讲解的教学方法。这也在一定程度上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在课堂上主动的动起来.??? 3、再者,就是在基础知识方面,学生都能明确,而且大多数学生都能掌握。.通过学习这一课,学生明白了洋务运动的时间、代表人物、口号、内容以及对洋务运动的评价等基础知识。??? 4、本课的板书设计我认为很成功。我运用了“第二次鸦片战争内忧外患------洋务运动------开辟近代化的道路”这一主线.对学生进行讲解。??? 现在,我主要想分析一下自己在本节课中的不足之处,以便以后的教学改进。??? 首先,在本课的知识方面,虽然我把具体的知识点都设计到了,但却忽略了知识之间的联系性。 另外,虽然具体的知识点都有了,但是却缺乏一根能把他们联系起来的主线。如果这个做不好的好,即使学生在课堂上把知识都记住了,但出了课堂,或者时间一长,由于线索不够明确,学生的印象不深,也会很容易的忘掉,这一方面还是需要我特别加强的地方。??? 第二,就是在重点的突破上。在以前的讲课中,我都非常注重重点的突出,这也一直是我值得骄傲的地方。 洋务运动的内容是本课的重点,而重点不仅仅是说给学生,或者把知识点明确的呈献给学生,而重点在“突破”两个字上。让学生明白才是我们的根本目的,所以在以后教法的设计上,应该特别的下工夫,这样才能在每节课的重点中有所突破。??? 第三,是在课堂的管理上。这也是我这一年来一直努力的方向。在这一节课中,我就做得不是很充分,这是我今后要特别注意并不断改进的地方。另外,在以上问题的基础上,我还注意到另外一个需要引起我们注意的地方,那就是教师语言的选择上,如果一个老师的语言做不到精炼且生动有趣,那就让我们尽量做到简洁有效吧,有效的提问,有效的语言引导都对整节课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当然这些是应该是在充分的备课基础上才能完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