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遵义市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无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贵州省遵义市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无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619.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4-11-09 10:06:1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遵义市2024年秋季高二年级半期考试卷
历史
本试卷满分100分,考试用时75分钟。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考场号、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4.本试卷主要考试内容:《中外历史纲要》(上)(下)、选择性必修1前四单元。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成书于西汉时期的《黄帝内经》,主张在观察人体的生理病理变化时,不仅要看到人的肌体本身,还应看到人与自然界的有机联系,把天道、地道、人道相互结合起来,进行综合观察,强调“日月、星辰、四时、八正”,以指导临床辨证论治。这一医学主张( )
A.凸显了墨家思想的影响 B.适应了普通民众医疗需求
C.体现了天人合一的思想 D.不利于中医的科学化发展
2.1936年12月15日,中共中央发表的《红军将领关于西安事变致国民党政府电》指出,西安事变是“蒋氏对外退让,对内用兵,对民压迫三大错误政策之结果”“观其(张学良、杨虎城)宣布之八项主张,实为全国人民之所言,厉行不暇,何可厚非”。该电文( )
A.肯定了西安事变的正义性 B.意在调动民众的抗日热情
C.强调了国共合作的紧迫性 D.为解决西安事变指明方向
3.图1所示为1954—1963年我国工农业总产值变化情况,其中影响第③阶段的主要因素是( )
图1
A.国民经济“八字方针”的提出 B.“三线建设”的大规模开展
C.苏联停止对中国经济技术援助 D.“大跃进”运动的全面开展
4.意大利史学家马基雅维利(1469—1527)在撰写《佛罗伦萨史》时,一改过去教士修史充满宗教迷信的做法,而用人的行动来解释历史的发展变化。书中记录了一些生动的史料,如梳毛工起义、美第奇家族的商业经营、热那亚的圣焦尔焦银行等。这反映了( )
A.启蒙运动冲击神学统治 B.欧洲市民文化逐渐兴起
C.文艺复兴推动史学发展 D.意大利工商业独树一帜
5.1939年3月,丘吉尔等英国领导人认为,“没有强大的东战线”,英国“在西欧的利益就不能有令人满意的防卫;而没有俄国(苏联),也就不能有强大的东战线”。由此可推知,当时英国( )
A.顽固地执行绥靖政策 B.欲将德国困于两线作战
C.主张向德国发动进攻 D.视东线为欧洲的主战场
6.秦朝推行郡县制,郡设守、尉、监,守、尉秩二千石,监即监御史,由御史大夫下派,三长吏的治所分离,所主机构均称“府”,由此形成三府并立格局。县形成曹、官两分架构。这一模式( )
A.是古代治国理政主要形式 B.实现了基层社会有效治理
C.导致地方缺乏独立自主性 D.注重地方权力的监督制约
7.在斯巴达,凡本籍成年男子都有权参加公民大会,有权对宣战、媾和等重大事务进行表决。然而,公民大会对长老会议的提议只有表决权,不能进行讨论。如果表决不能通过,长老会议有权宣布休会。这反映出斯巴达( )
A.长老会议掌握城邦实权 B.实行全民直接民主政治
C.公民大会决断国家大事 D.公民政治参与意识较强
8.1928年10月8日,国民党中央常务委员会议推举蒋介石为国民政府主席,兼陆海空军总司令。《训政纲领》又规定由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政治会议“指导国民政府”,并对“重大国务”“议决行之”,而政治会议主席也是蒋介石。这反映出当时国民政府( )
A.践行三民主义理论 B.维护资产阶级民主
C.实行个人独裁统治 D.政党政治得到发展
9.图2为明代官吏考核制度示意图。这反映出明代( )
图2
A.吏部主导官员考核 B.官员考核制度严密
C.都察院的职责变迁 D.官员素养得到提高
10.1992年12月,《中共中央组织部关于积极大胆地做好选拔年轻干部工作的通知》中指出:选拔年轻干部要搞“五湖四海”,不局限于党政机关,尤其注意从大型企业、经济科技战线发现优秀人才,可跨地区、跨部门交流使用。该通知旨在( )
A.实现干部管理的科学化 B.加快干部队伍的新老更替
C.提高人才的社会流动性 D.为经济体制改革提供支撑
11.表1所示为魏晋时期的相关法律制度。这反映出魏晋时期( )
表1
时期 法律制度内容
曹魏时期 将“八议”制度正式列入法典,对八种特殊身份的人,即议亲(皇亲国戚)、议故(皇帝故旧)议贤(有大德行与影响的人)、议能(有大才能的人)、议功(有大功勋的人)、议贵(高级官员和贵族)、议勤(为国家勤劳服务的人)、议宾(前朝皇室宗亲)的犯罪处罚予以减免
西晋时期 颁布《泰始律》,强调“峻礼教之防,准五服以制罪”,即亲属之间的犯罪行为,依据五服所表示的亲属关系远近及尊卑来定罪量刑
A.法律儒家化特征明显 B.法律制度逐渐走向完善
C.法律制定随意性较大 D.法律忽视了平民的权益
12.《汉谟拉比法典》使婚姻和继承等家庭事务受到规范,“以眼还眼”的原则强调同态复仇的理念,它对产权、合同和商业交易的规定确保了商业活动的稳定性和可预测性。这说明《汉谟拉比法典》( )
A.内容广泛和程序繁琐 B.全面沿袭古老的习俗
C.重在维护商人的利益 D.维护社会秩序的稳定
13.图3、图4为20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宣部发布的一组宣传画。它们可以用来说明当时中国( )
图3 图4
A.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践行 B.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培育
C.遵纪守法的社会风尚的形成 D.公民道德建设的全面展开
14.南朝初期,印支半岛的林邑国虽然“频遣贡献”,但同时又在海上劫掠商使,阻碍中外海上交往。元嘉二十三年(446年),宋文帝发兵攻讨林邑,宋军大胜。此后附近国家纷纷拓展与中国的政治和经贸往来。由此可见,宋文帝此举( )
A.推动了对外关系转型 B.揭开了朝贡贸易的序幕
C.维护了中外海上交往 D.促进了海洋资源的开发
15.欧洲的“三十年战争”结束后,各交战方于1648年10月签订《威斯特伐利亚和约》。根据这一条约,独立的诸侯邦国对内享有至高无上的国内统治权,对外享有完全独立的自主权。这说明《威斯特伐利亚和约》( )
A.确立了国家主权与独立原则 B.提供了和平解决争端的途径
C.促进了各国民族意识的觉醒 D.颠覆了近代欧洲的政治秩序
16.据统计,截至2003年,中国参与的国际组织数量为2951个。其中,政府间国际组织有297个,非政府间国际组织有2623个。中国参与的全球协定性国际组织共计945个,参与的地区性国际组织为507个。在各类国际组织中,中国对全球协定性国际组织的参与率高达58.23%。这一状况( )
A.表明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已形成 B.有助于新型国际政治秩序的构建
C.反映出中国外交局面取得新突破 D.巩固了中国的国际秩序主导地位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52分。
17.阅读材料,按要求作答。(14分)
材料一
汉朝政府认为内地与边疆“犹支体与腹心也……无手足则支体废,无边境则内国害”,因此奉行“安边抚远”的政策。汉武帝征服西南夷后,设置蜀郡、益州等郡,长官均由中央派遣。另外,也授予少数民族首领王、侯等称号,可以“复长其民”,也可担任郡县属官,但要受郡县统辖。此外,汉朝还修建了五尺道、南夷道等道路。沿着这些道路,由朝廷组织的内地移民进入西南。有的地方官还在西南地区兴修水利,积极发展农业。
材料二
唐朝皇室有少数民族血统,夷夏意识淡薄,在治这方面强调“怀柔远人,义在羁縻”。在西南地区,唐朝广泛设置羁縻州县,“以其首领为都督、刺史,皆得世袭。虽贡赋版籍,多不上户部”。另外,唐代又在西南设置军州,沿用汉代道路的同时又加以新建,联结各个军事据点,以军事威慑保持对羁縻州县的控制。此时,吐蕃、南诏兴起,对唐在西南的存在构成挑战。为制衡吐蕃,唐朝一度大力扶持南诏政权,助推了南诏的崛起。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刘俊珂、王振刚《汉唐西南边疆经略再研究》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汉唐经略西南边疆措施的异同。(8分)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汉唐经略西南边疆的共同作用。(6分)
18.阅读材料,按要求作答。(12分)
材料
梁启超在《学校总论》中说:“今之同文馆、广方言馆、水师学堂、武备学堂、自强学堂、实学馆之类,其不能得异才何也?”他质问,洋务派办教育已经三十多年,但“久历风涛,熟悉沙线,堪胜船主大副二副者,几何人矣?”“每造铁路,十英里需用上等工匠二员,次等六十员,今之明于机器,习于工程学,才任工师者,几何人矣?”
梁启超在《学校余论》一文中批评洋务教育造就的人才“能识华字,联缀书成俗语者,十而四五焉。……其能言中国舆地、史志、教宗、性理者,殆几绝也”。他还指出其原因在于,洋务教育“其中学所设,虽有华文功课一门,不过循例奉行,苟以塞责,实则视为无足轻重之事”。梁启超又说,“一切实学,如水师必出海操练,矿学必入山察勘,非借官力不能独行”,而清政府却“不肯舍薄费以营学校”。
——摘编自梁启超《变法通议》
(1)根据材料,概括梁启超对洋务教育批判的内容。(4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梁启超对洋务教育的批判。(8分)
19.阅读材料,按要求作答。(14分)
材料一
1883年,美国国会通过的《彭德尔顿法案》规定:要建立一个不受党派控制的文官委员会负责对联邦文官实行统一管理;对部分官职实行竞争性考试,择优录用;禁止文官(公务员)参加党派活动或利用官职分配作为竞选者的政治资本;实行文官职业保险和建立统一的文官体系。《彭德尔顿法案》奠定了美国文官政治的法律基础。《彭德尔顿法案》实行后,美国政治中的腐败现象逐渐减少。
——摘编自高连奎《美国政党分赃制度的历程》
材料二
美国的政党分赃之风,在文官制度推行100余年后的今天,依然不绝于世,这与美国的两党政治有着直接的联系。在竞选中,封官许愿是求得党内普遍支持的唯一有效武器,因而,一旦某党获得了竞选胜利,一场党内的分赃也就在所难免。美国公众对这一现象也未提出过多非议。这与文官制度的普遍推行有关,文官制度使得政府官员变动所带来的政治震荡大为减少,使社会政治生活得以保持安定。同时,多数参与分赃者不是贪赃枉法、昏庸无能之辈。正因为如此,才出现布什总统就职后,一面进行政党分赃,一面却又大抓官员道德的奇怪现象。
——摘编自涂象钧《美国的政党分赃现象浅谈》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美国《彭德尔顿法案》实行的意义。(6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美国的政党分赃之风“不绝于世”的原因。(4分)
(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西方近代政党政治的认识。(4分)
20.阅读材料,按要求作答。(12分)
材料
表2 黑奴贸易的发展历程
时间 主导国家 黑奴获取方式 规模 黑奴主要来源地 贩奴目的地及用途
15世纪中叶至16世纪80年代 葡萄牙 由奴隶贩子自行发动猎奴战争,进行武装掳掠 较小 西非 欧洲用于家务劳动;拉美用于金银矿及种植园
16世纪80年代至18世纪下半叶 英国 贩奴国家设立垄断公司,实行奴隶专卖,挑动非洲酋长内斗,再向其购买奴隶 巨大 由西非深入内陆,甚至涉及西非 拉美金银矿及种植园
18世纪末至19世纪末 美国 因英、法等国已禁止奴隶贸易,美国只能以走私方式获取奴隶 逐渐缩小 西非 美国棉花种植园
——据吕昆《黑奴贸易的兴起与发展》
整理根据材料,围绕“近代黑奴贸易”拟定一个论题,并结合所学世界近代史知识加以论述。
(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表述成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