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上册历史第一单元 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单元知识梳理卷(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八年级上册历史第一单元 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单元知识梳理卷(含答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810.3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4-11-09 09:59:4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八年级上册历史第一单元知识梳理卷
知识点1 鸦片走私与林则徐禁烟
1.从如图中能够获取的正确信息是( )
A.中国在中英贸易中处于出超地位
B.鸦片走私导致中国白银不断外流
C.英国与印度之间的贸易关系密切
D.中国与印度之间的贸易关系密切
2.人民英雄纪念碑基座的第一幅浮雕是“虎门销烟”,它显示了中华民族反抗外来侵略的坚强意志和决心。当时主持销毁鸦片的是( )
A.道光帝 B.关天培 C.林则徐 D.琦善
3.销烟的办法是林则徐经过多次试验后发明的,销毁的鸦片随海浪被送进大海。一位美国传教士应邀参观销烟过程后写道:“我们已反复检查了销毁烟土过程的每一个部分。他们在整个工作中进行的细心和忠实的程度,远远超出我们的预料。”材料描述的历史事件是( )
A.虎门销烟 B.虎门抗英 C.三元里抗英 D.吴淞抗英
4.史料是历史研究的重要证据,下列可用于研究“虎门销烟”的最可靠的史料是( )
知识点2 英国发动侵略战争、《南京条约》的签订
1.在央视大型电视政论片《复兴之路》中有这样一句话:“为了民族复兴的梦想,我们从1840年的海面出发。”你认为“1840年的海面”指的是下列哪一内容( )
A.英国向中国走私鸦片 B.林则徐虎门销烟
C.英国发动鸦片战争 D.中英签订《南京条约》
2.1841年12月,美国众议院外交委员会主席亚当斯发表演说:“一般的看法都以为争执不过是为了英国商人输入几箱鸦片,中国政府因其违法输入而予以查抄,……这只不过是争端中的一个偶然事故,……战争的原因是磕头(马戛尔尼来华被要求向乾隆皇帝行跪拜礼)。”有关鸦片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说法正确的是( )
A.中英文化观念的差异 B.偶然性因素往往其决定作用
C.为英国的工业品开拓市场 D.中国政府的禁烟行动
3.“从香港和五口输入的外国商品,开始冲击中国的自然经济。”与之相关的是( )
A.《马关条约》 B.《南京条约》 C.《北京条约》 D.《辛丑条约》
4.据《安得鲁·韩德森致拉本特函》记载:“禁烟运动给了我们一个战争的机会……可以使我们终于乘战胜之余威,提出我们自己的条件,强迫中国接受。这种机会也许不会再来,是不可轻易放过的。”最终“中国接受”的是( )
A.《南京条约》 B.《天津条约》 C.《北京条约》 D.《辛丑条约》
5.《南京条约》规定:“英商进出口货物应纳税款,必须经过双方协议。”这一条款的实施( )
A.体现出英国对华贸易的公平性 B.有利于外国资本主义商品输出
C.促进了沿海地区商品经济的发展 D.彻底瓦解了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
6.《南京条约》规定,清政府在制定新的关税则例时应秉以“公平”原则,制定权和公布权完全属于清政府;但中美《望厦条约》提出,中国变更税例,须与美国商定。此即中国近代史上“协定关税”之由来。据此可知,协定关税使中国( )
A.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B.领土完整遭到了破坏
C.民主共和思潮兴起 D.民族危机进一步加深
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842年8月29日,清政府的谈判代表在英国人起草的不平等条约上签字画押,停泊在江面的英国军舰“皋华丽号”上响起三声礼炮。这标志着签字仪式的结束,也标志着第一次鸦片战争的终结。
(1)请写出鸦片战争爆发的时间。鸦片战争失败后,清政府被迫签订了哪一条约?
(2)结合所学知识,谈谈清朝战败的原因是什么?
(3)鸦片战争对中国社会产生的最严重的影响是什么?
知识点3 英法发动侵华战争、火烧圆明园与《北京条约》的签订、俄国侵占中国北方大片领土
1.“1856年10月8日,清政府广东水师在停泊于珠江黄埔港内的一艘中国船‘亚罗号’上,逮捕了有海盗嫌疑的12名中国水手。英国驻广州代理领事却硬借口‘亚罗号’曾在香港注册,属英国船,并诬告广东水师士兵侮辱了英国国旗,要求中国政府释放被逮捕的水手,向英国赔礼道歉,并以发动战争作为‘最后通牒’。”英国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是( )
A.乘势威吓,保护英国商业利益 B.威胁清朝,纵容鸦片走私
C.依据条约,维护领事裁判权 D.制造事端,扩大对华侵略
2.美国一位历史学家写道:“想象一下,哥伦比亚某可卡因(毒品)集团成功发动一起对美国的军事袭击,迫使美国允许可卡因(毒品)合法化,还须向哥伦比亚支付巨额战争赔款·..但类似的事件在19世纪中期的中国的确曾发生过。”下列哪一条约迫使清政府承认“可卡因(毒品)合法化”?( )
A.《南京条约》 B.《天津条约》 C.《北京条约》 D.《通商章程善后条约》
3.圆明园的焚毁是中国人永久的创伤,也是人类文明史上非常可耻的一页。犯下此罪行的是( )
A.沙俄军队 B.八国联军 C.日本关东军 D.英法联军
4.19世纪中期,法国的一名外交官对两个“联合的民族”在抢掠方面的“特点”进行对比:法国人毫无章法,甚至是一种无政府状态;而英国人则是有组织有安排、有条不紊。该“抢掠”发生于( )
A.鸦片战争期间 B.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
C.康熙年间 D.乾隆年间
5.一部历史著作描绘了发生在1860年的场景:“关于那些所谓战利品的分配,遵循英法共同组成的一个战利品委员会制定的规则:园中最贵重的物品由两军平分……与此同时,抢劫还在继续……”以上材料可以用于研究( )
A.八国联军侵华 B.圆明园的劫难
C.旅顺大屠杀 D.义和团运动失败
6.近代史上,外国军队两次打进北京。第一次英法联军攻占北京后签订的条约是
( )
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 C.《天津条约》 D.《辛丑条约》
7.第二次鸦片战争后,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主要是因为( )
A.独立自主的地位进一步丧失 B.自然经济进一步解体
C.中国的资源被掠夺 D.西方侵略势力深入到长江中下游地区
8.中国版图在第二次鸦片战争前像一个“大葡萄叶”,可后来由于东北、西北大片领土割让,变成了一只“大公鸡”。版图的变化主要是由于第二次鸦片战争前后( )
A.英国发动了鸦片战争 B.法国发动了第二次鸦片战争
C.美国参与了鸦片战争 D.俄国侵占中国北方大片领土
9.下面是与某历史事件相关的几封书信,仔细阅读,解读其中的历史信息。
书信一:有一天,两个来自欧洲的强盗闯进了这个地方...我们把欧洲所有大教堂的财宝加在一起,也许还抵不上东方这座了不起的富丽堂皇的博物馆。
——摘编自1861年雨果给法国巴特勒上尉的回信
书信二:中国同意打开门户,不仅仅是表面上的,添加几个新港口那么简单……而是绝对和彻底地打开了她辽阔版图的每一个角落。她要同意我们的汽船可以在她中部的大河沿河而上。她还同意,如果我们愿意,可以在北京开设使馆。
——摘编自美国驻华公使威廉给友人的书信
书信三:经过和这么大一个国家开放贸易10年之久……而拥有如此庞大人口的中国,其消费我们的制造品竟不及荷兰的一半……这好像是一个奇怪的结局。
——摘编自1852年英国驻广州代办给家人的信
(1)书信一中“两个来自欧洲的强盗”指的是哪两个国家?并举出相关史实证明其强盗行为。
(2)书信二中列强获得的权益是通过哪一条约实现的?
(3)以上书信是关于哪一历史事件的书信?据书信三和所学知识,说明这一历史事件是鸦片战争的继续和扩大。
知识点4 洪秀全与金田起义
1.太平天国起义是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宏大的一次农民战争,其爆发的时间、地点和领导人分别是( )
A.1851年、金田、洪秀全 B.1853年、永安、石达开
C.1856年、天京、杨秀清 D.1861年、金田、洪秀全
2.1851年1月11日(道光三十年十二月初十),“拜上帝会”2万多人齐集金田村,庆祝洪秀全38岁生日。在欢呼声中,洪秀全登上人群中央的高台,庄严誓师,宣布起义,并颁布军纪五条。以上史实可纳入的学习主题是( )
A.洪秀全创立“拜上帝会” B.洪秀全发动金田起义
C.太平天国建立政权 D.太平天国运动爆发的原因
3.在科举道路上屡屡失败的洪秀全和同学冯云山在广西传教,两年多发展会众两千多人。这些信徒共同信仰( )
A.佛教 B.伊斯兰教 C.拜上帝会 D.道教
4.如图是人民英雄纪念碑中“金田起义浮雕”,领导这场起义的领导人属于( )
A.地主阶级 B.农民阶级 C.资产阶级 D.无产阶级
5.永安建制中封号与人物对应不正确的是( )
A.东王——杨秀清 B.南王——石达开
C.西王——萧朝贵 D.北王——韦昌辉
知识点5 定都天京、天京陷落
1.标志着太平天国正式建立起与清政府对峙的历史事件是( )
A.定都天京 B.永安封王 C.金田起义 D.北伐西征
2.“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的理想社会是下列哪一历史文献提出的( )
A.《天朝田亩制度》 B.《资政新篇》
C.《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D.《中国土地法大纲》
3.太平天国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伟大的农民运动。与以往农民运动相比,它具有的特点是( )
A.提出“扶清灭洋”的口号 B.在中国建立了资本主义制度
C.推翻了清朝统治 D.反封建的同时肩负起反侵略的任务
4.柳亚子在《题太平天国战史》中写道:“楚歌声里霸图空,血染胡天烂漫红。煮豆燃萁谁管得,莫将成败论英雄。”诗中的“煮豆燃萁”是指( )
A.北伐失利 B.永安建制 C.安庆陷落 D.天京事变
5.某学生在学完《太平天国运动》一课后,作诗一首:“太平不太平,权断手足情。天国岂天国,强弩履薄冰。”其中“权断手足情”是指( )
A.金田起义 B.定都天京 C.北伐西征 D.天京事变
6.《资政新篇》是近代中国最早的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集中反映了当时中国人探索救国救民道路的迫切愿望。下列对《资政新篇》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由洪仁玕撰写而成,得到洪秀全赞赏
B.提出了向西方学习、改革内政的主张
C.受当时历史条件限制,未能付诸实践
D.反映了千百年来农民获得土地的宏愿
7.“太平天国运动是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宏大的一次农民战争,沉重打击了清朝的统治;同时抵制了外国商品输入,抗击了外国侵略者,维护了国家主权。”材料旨在强调太平天国运动( )
A.将反抗侵略作为革命的主要任务 B.改变了中国的社会性质
C.肩负反封建反侵略的双重使命 D.缺乏正确理论的指导
8.根据下图年代尺上提示信息,分别写出与“强盛”和“失败”相对应的历史事件,并简述太平天国运动的历史意义。
参考答案
知识点1
1.B 2.C 3.A 4.B
知识点2
1.C 2.C 3.B 4.A 5.B 6.D
7.(1)1840年6月;《南京条约》。
(2)清王朝政治腐败,经济和军事技术落后等。
(3)中国开始从封建社会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鸦片战争成为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知识点3
1.D 2.D 3.D 4.B 5.B 6.B 7.A 8.D
9.(1)国家:英国、法国。行为:火烧圆明园。
(2)《天津条约》。
(3)历史事件:第二次鸦片战争。说明:根本原因和根本目的一脉相承,都是为了打开中国市场,变中国为英国等国家的商品市场和原料产地;战争性质一脉相承,都是侵略性的非正义的殖民掠夺战争;战争影响一脉相承,鸦片战争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第二次鸦片战争使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从战争进程来看,第二次鸦片战争侵略力量扩大,鸦片战争中侵略军只有英国,第二次则是英、法两国出兵,美、俄参与;侵略时间增长,第一次两年多,第二次延续达四年之久;侵略区域扩大,第一次主要在长江以南沿海地区,第二次从沿海一直深入北京;订约国和条约增多,第一次只与英、法、美三国签约;第二次与英、法、美、俄共签订了七个条约;从危害和影响来看,开通口岸和割地增多,第一次开五口,割香港岛;第二次增开十处为通商口岸,英国增割九龙司,俄国共割占了中国东北、西北150多万平方千米领土;中国主权遭到更多破坏,第一次中国领土、领海、司法、关税等主权被破坏;第二次外国公使进驻北京,中国内河航运权丧失等,使中国主权进一步遭到破坏,外国侵略势力由中国沿海进入中国内地。
知识点4
1.A 2.B 3.C 4.B 5.B
知识点5
1.A 2.A 3.D 4.D 5.D 6.D 7.C
8.强盛:定都天京。失败:天京陷落。历史意义:太平天国起义是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宏大的一次农民战争。它坚持斗争14年,转战大半个中国,沉重地打击了清朝的统治和外国侵略势力,谱写了中国近代史上壮烈的一章。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