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上册历史第二单元 近代化的早期探索与民族危机的加剧 单元知识梳理卷(一)(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八年级上册历史第二单元 近代化的早期探索与民族危机的加剧 单元知识梳理卷(一)(含答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630.1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4-11-09 10:01:3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八年级上册历史第二单元知识梳理卷(一)
知识点1 洋务运动的兴起、创办近代军事和民用企业、建立新式海陆军
1.“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清朝统治集团内部一些比较开明的官员,主张利用西方先进技术,强兵富国,维护清王朝的统治。”这段材料主要阐述洋务运动的( )
A.背景 B.内容 C.结果 D.影响
2.19世纪60年代以来,清政府进行了一场“师夷长技”的“自强”运动。下列关于这一“自强”运动的表述错误的是( )
A.主观目的是发展资本主义,使中国富强起来
B.前期以“自强”为口号,后期以“求富”为口号
C.19世纪70年代开始筹建南洋、北洋和福建三支海军
D.是一次失败的封建统治者的自救运动
3.1889年,张之洞在《筹设炼铁厂折》中说:“近来各省虽间有制造等局,然所造皆系军火,于民间日用之物,尚属阙如。”据此,他主张( )
A.创办军事工业 B.开办民用工业
C.建立新式海陆军 D.兴办新式学校
4.洋务派认识到国家“必先求富而后能强”,他们为“求富”而创办了( )
A.轮船招商局 B.福州船政局
C.江南制造总局 D.安庆内军械所
5.分析表格内容所反映的历史事件,其意义为( )
内容 起止时间:19世纪60—90年代
代表人物:奕诉、曾国藩、李鸿章
近代企业:江南制造总局、汉阳铁厂
A.是中国近代化的开端 B.促进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
C.确立了民主共和制度 D.促使封建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6.开平煤矿是洋务运动期间兴办的大型机器采煤机构,1881年投产,雇工3000人,1898年产煤73万吨,资产近600万两。该机构的发展( )
A.实现了“自强”“求富”的目的 B.体现了中国科技的领先
C.彰显了军用企业的实力 D.抵制了西方的经济侵略
7.19世纪中期,当西方列强打开我国大门,肆意妄为的同时,无数爱国志士开始通过各种途径,探寻挽救民族危亡。其中尝试通过学习先进技术来挽救民族危亡的阶层是( )
A.农民阶级 B.地主阶级 C.资产阶级 D.无产阶级
8.著名历史学家陈旭麓在叙述某一历史事件时写道:“就其主观动机而言,他们未必有心打破旧轨,但他们的主张却历史地包含着逸出旧轨的趋向··”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
A.洋务运动是中国近代化的开端
B.洋务运动的根本目的是维护清政府统治
C.口号是“自强、求富”
D.洋务运动在客观上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
9.下表是洋务派创办的京师同文馆课程计划表。这体现了洋务派创办新式学堂的目的是( )
首年:认字写字,浅解辞句,讲解浅书。
二年:讲解浅书,练习文法,翻译条子。
三年:讲各国地理,读各国史略,翻译选编。
六年:讲求机器,微分积分,航海测算,练习译书……
A.完全实现教育西方化 B.仿效西方的政治制度
C.宣传维新变法的思想 D.培养翻译、科技人才
10.中国的近代化始于洋务运动,主要表现在它使得中国近代化的军事工业、民用工业和交通运输等逐渐发展起来,客观上促进了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对外国资本也起到一定的抵制作用,但它没有使中国走上富强的道路。这段材料表述的是洋务运动的
( )
A.背景 B.不足 C.积极作用 D.影响
1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查治国之道,在乎自强,而审时度势,则自强以练兵为要,练兵又以制器为先。
——《筹办夷务始末》
材料二:
(1)从19世纪60年代中期开始,统治阶级内部兴起了一场什么运动?该运动的目的是什么?请写出这场运动在中央的代表人物。
(2)材料二中的图片反映了该运动所创办的军事工业,请写出其名称。另外再写出该运动中一个民用工业的名称。
知识点2 美、日侵略台湾、收复新疆、中法战争
1.新疆自古以来是中国的领土,在19世纪60年代,浩汗国军事头目阿古柏侵占了新疆,激起了各族人民的反抗,在收复新疆的斗争中,做出杰出贡献的人物是( )
A.冯子材 B.左宗棠 C.张之洞 D.刘永福
2.1878年左宗棠收复新疆后,1884年新疆正式建省。1885年,台湾正式建省。清政府采取这些举措是为了( )
A.削弱地方割据 B.促进经济发展
C.应对边疆危机 D.镇压农民运动
3.1885年镇南关大捷后,军机处发寄两广总督张之洞的电报中说:“现桂(军)甫复谅(山),法即据澎(湖),冯(子材)、王(德榜)若不乘胜即收,不惟全局败坏,且孤军深入,战事亦无把握。”据此可知,中法战争中国“不败而败”的原因是( )
A.清政府以战促和顾全大局 B.英美为维护利益对华施压
C.清政府奉行妥协退让政策 D.清政府害怕军队寡不敌众
4.中法战争是中国人民反抗外国侵略并取得胜利的战争,但转眼之间却被清政府葬送,双方签订《中法新约》,法国不胜而胜,中国不败而败。这导致了( )
A.中国内地城市被迫开放 B.法国势力深入西南地区
C.美、日趁机联合侵略台湾 D.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狂潮
5.中法战争中,冯子材在民族危亡之际以近70岁高龄挺身而出,不顾个人安危,驰赴沙场,精忠报国。这体现出( )
A.精益求精的科学精神 B.执政为民的博大情怀
C.坚持创新的优秀品质 D.忠烈坚贞的民族气节
6.19世纪中期以后,俄、英支持中亚浩罕国军事头目阿古柏侵占新疆大部分地区,俄国出兵侵占新疆伊犁地区;法国侵略越南,又将矛头指向中国,中法战争爆发;美、日、法先后侵略台湾。根据这些史实构建的学习主题是( )
A.内忧外患 B.边疆危机 C.救亡图存 D.自强求富
知识点3 甲午中日战争
1.了解如图人物的主要事迹,应选择的素材是( )
A.丰岛海战 B.澎湖海战 C.威海卫战役 D.黄海海战
2.“东沟海战天如墨,炮震烟迷船掀侧。致远鼓楫冲重围,万火丛中呼杀贼。”结合所学,下列选项中与此诗句内容对应关系正确的是( )
A.平壤战役—徐邦道 B.威海卫战役—刘步蟾
C.黄海海战—邓世昌 D.黄海海战一林永升
3.哪里有侵略哪里定有反击。甲午中日黄海海战中,率致远舰勇撞日舰,壮烈殉国的清军将领是( )
A.关天培 B.陈化成 C.邓世昌 D.聂士成
4.丽丽特别喜欢历史影视剧,下列是丽丽暑假期间观看过的历史题材的影片,请你判断她是通过哪一部影片了解1894年日本侵略中国相关史实的( )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5.电影《一八九四·甲午大海战》演绎了邓世昌和致远舰在黄海的最后绝唱。那么,电影《北洋水师》中的北洋水师全军覆没这一情景发生在( )
A.平壤战役中 B.黄海战役中 C.旅顺战役中 D.威海卫战役中
6.中华民族是崇尚英雄、勇于担当的民族。下表空白处与人物相对应的事件是( )
民族英雄 关天培 郑成功 邓世昌
历史事件 虎门抗击英军 收复台湾
A.抗击倭寇 B.血战黄海 C.收复新疆 D.保卫北平
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此日漫挥天下泪,有公足壮海军威。
材料二:“日本是披着文明的皮而带有野蛮筋骨的怪兽”,这是旅顺屠城后,美国纽约《世界报》刊登的话。
材料三:不幸一发炮弹击中军舰的鱼雷发射管,管内鱼雷发生爆炸导致军舰沉没。他坠落海中后,其随从以救生圈相救,被他拒绝,他说:“我立志杀敌报国,今死于海,义也,何求生为!”
他养的爱犬“太阳”亦游至其旁,口衔其臂以救,他决心誓与军舰共存亡,毅然按犬首入水,自己亦同沉没于波涛之中,与全舰官兵250余人一同壮烈殉国。
(1)材料一中的“此日”是指何时发生的何事?“公”指的是谁?
(2)材料二中的旅顺屠城发生在哪一战争期间?
(3)材料三中的他为何放弃了生的希望而选择了死?
知识点4 《马关条约》的签订、瓜分中国狂潮
1.《中国近代史新编》:“既占上海,又割台湾;胶州强立埠,国土欲瓜分。自古夷狄之横,未有甚于者。”材料中“又割台湾”所指的历史事件是( )
A.《南京条约》的签订 B.《马关条约》的签订
C.《北京条约》的签订 D.《辛丑条约》的签订
2.《马关条约》中体现出列强的主要侵华方式由“贸易+特权”变为“投资+特权”。下列能够体现“投资+特权”的条款是( )
A.割辽东半岛、台湾全岛及所有附属各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
B.赔偿日本军费白银2亿两
C.允许日本在中国通商口岸开设工厂
D.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商埠
3.与《南京条约》相比,《马关条约》反映了帝国主义列强侵华的新特点主要体现在( )
A.割地赔款 B.开埠通商 C.协定关税 D.开设工厂
4.“日本臣民得在中国通商口岸城邑,任便从事各项工艺制造,又得将各项机器,任便装运进口,只交所订进口税。”日本攫取上述特权时还要求清政府( )
A.赔偿白银4.5亿两
B.割辽东半岛、台湾全岛及所有附属各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
C.拆毁北京至大沽的炮台
D.惩办参加反帝斗争的官员
5.从1840年中英鸦片战争开始,列强通过侵略战争的方式,与中国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割辽东半岛、台湾全岛及所有附属各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赔偿日本军费白银2亿两,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商埠”,上述内容出自( )
A.《南京条约》 B.《马关条约》 C.《辛丑条约》 D.《北京条约》
6.1899年,美国向英、俄、德、日、意、法六国提出“门户开放”的照会,这反映出( )
A.要求清朝降低外国商品进口关税
B.维护中国关税主权和领土完整
C.承认各国在华“势力范围”和既得特权
D.美国与其他帝国主义国家在侵华政策上的矛盾
7.如图为清末革命家谢缵泰(1871—1933)于1898年7月以漫画为武器,画下的时代最强音《时局图》,该图在当时的寓意是( )
A.表明中国面临被列强瓜分的严重危机
B.表明当时中国清政府与西方各国和谐相处
C.表明当时中国自然环境良好,一片欣欣向荣
D.表明当时谢缵泰的绘画水平已经独领风骚
8.1899年,英国的一家报纸评论道:“中国为东方一团大物,势已动摇……今欧洲之人,虽田夫野老,无不以瓜分中国为言者。”当时,在西方列强瓜分中国时,美国提出的政策主张是( )
A.自强求富 B.实业救国 C.民主共和 D.“门户开放”
9.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清政府派李鸿章到日本马关,与日本内阁总理大臣伊藤博文举行谈判。日本诱逼李鸿章在早已拟定的条约文本上签字,蛮横地表示“但有允、不允两句话而已”,日本限定必须在一个月内办理割让台湾的手续,李鸿章请求放宽期限,说:“台湾已是贵国口中之物,何必着急。”伊藤博文回答:“还没有咽下去,饿得厉害!”经过二十多天的谈判,日本下了最后通牒,限四天内答复,否则北京必不可保。清政府被迫全部接受了日方提出的条件。
(1)材料记述的是我国近代史上哪一个不平等条约签订的情况?
(2)这个条约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3)这个条约的签订给中国社会带来了哪些影响?
参考答案
知识点1
1.A 2.A 3.B 4.A 5.B 6.D 7.B 8.D 9.D 10.D
11.(1)洋务运动。维护清朝统治。恭亲王奕诉。
(2)江南制造总局。汉阳铁厂等等。
知识点2
1.B 2.C 3.C 4.B 5.D 6.B
知识点3
1.D 2.C 3.C 4.C 5.D 6.B
7.(1)1894年9月发生的黄海大战;邓世昌。
(2)甲午中日战争期间。
(3)战舰沉没,大部分官兵牺牲,他不愿意独生,同时他痛恨清政府的腐败无能,所以选择了死。
知识点4
1.B 2.C 3.D 4.B 5.B 6.D 7.A 8.D
9.(1)《马关条约》。
(2)割辽东半岛、台湾全岛及所有附属各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赔偿日本军费白银2亿两,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商埠,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等。(3)使中国丧失了更多的领土和主权,巨额赔款加重了中国人民的负担。新通商口岸的开辟,使列强侵略势力深入中国内地。允许外国在华投资设厂,拓展了列强对华资本输出的途径,严重阻碍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在《马关条约》刺激下,列强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的程度大大加深了。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