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27张PPT。中国梦 第14课
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探寻救亡图存的“中国梦” 课程标准:
◆ 鸦片战争后中国人学习西方、寻求变革的思想历程。
◆ 理解维新变法思想在近代中国社会进程中所起的作用。一、“开眼看世界”
代表人物:
(1)林则徐:
①成就:设立译馆,编译出近代中国第一部系统的世界地理志_____________与《各国律例》等资料。
②地位:是近代中国 __ 第一人。
(2)魏源
①成就:1842年,编撰出《 ____ 》,阐述了“ ___ ”的思想。
②地位:明确了向西方学习的具体内容、方法和目的。对当时的___________________有重要的启迪作用,带动了介绍世界知识书籍的出版。 《四洲志》开眼看世界海国图志师夷长技以制夷思想解放【检查预习】——地主阶级抵抗派(军事强国梦)材料:思考:根据以下图片和所学知识分析这一时期出现军事强国梦的背景?瓦特和蒸汽机欧美资本主义国家迅速崛起,不断对外侵略扩张,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第一次鸦片战争清朝统治者盲目自大,以“天朝上国”自居。鸦片战争的失败使有识之士萌发向西方学习的思想。【历史现场】 《海国图志》的遭遇
据统计,当时国内有士绅百万余人,有能力读此书的也多达三百多万人,然而却很少有人认真地阅读和领会书中的深刻内涵。相反,许多守旧的朝廷官吏的骂声却扑面而来,更有甚者主张将《海国图志》付之一炬,在他们眼中这无疑成了一本大逆不道的书籍。遭到无端非议的《海国图志》最终在国内的印刷数仅有千册左右。
……《海国图志》在日本被大量翻印,一共印刷了25版,价钱一路走高。
——周英杰《〈海国图志〉的孤寂与荣光》二、“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地主阶级洋务派)
1.背景:
(1)第二次鸦片战争结束后,中国面临着 的形势。
(2)清政府内部分裂,出现了 。
2.概况:
(1)代表人物:中央以奕?,地方以 、李鸿章、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为代表。
(2)主张:提出“ ___________ ”“师夷长技以自强”的思想。洋务派肯定封建制度,强调以_____________________作为国家安身立命的根本,同时主张采用 。
(3)目的:挽救江河日下的 ____ 。
(4)实践:创办了一批 _____ ,开设了一批 。
3.影响:迈出了中国 ____ 历程的第一步。内忧外患洋务派曾国藩张之洞、左宗棠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封建纲常伦理西方先进科学技术封建统治近代企业新式学堂近代化【检查预习】“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材料 所谓 “体”是指事物的主体本质,是根本;“用”是指由主体派生,或补充主体,或为主题服务。中国传统文化的“纲常伦理”是立国之本,西方的科学技术是可以巩固统治的切实手段,但不得混为一谈。张之洞(洋务派)说:“中学为内学,西学为外学。中学治人心,西学应世事,而必无孛于经矣。”
结合材料和教材,理解“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思想。
(思路:中学指什么?西学指什么?中学和西学是什么关系?根本目的?实质? ) 根本目的是什么?实质“西学”指什么?“中学”指什么?“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封建纲常伦理 西方先进科学技术挽救腐朽的封建统治不触动封建制度的前提下,学习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中学与西学关系“中学”是根本
“西学”是补充三、维新变法思想(资产阶级早期维新派和资产阶级维新派)
1.出现:早期维新变法思想。
(1)背景:洋务运动的展开和中国 的产生。
(2)代表人物:王韬、 等。
(3)思想主张:
①经济:发展民族工商业,与外国进行 __ 。
②文化:兴办学校,学习西方 __ 知识。
③政治:主张革新,实行 ____ 制度。
(4)局限:
因为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它没有形成_______________,也没有付诸实践。资本主义郑观应商战自然科学君主立宪完整的理论【检查预习】材料一 上图为华商纱厂1895年至1898年间的纱锭设备和地区分布情况
通过上表你可以得出什么结论?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和民族资产阶级的壮大甲 午 战 争材料二以上图片说明什么?19世纪末甲午战败、列强掀起瓜分狂潮,民族危机的加深思考:根据以下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资产阶级维新派出现的原因?2. 发展:康梁维新思想出现。
(1)时间: 。
(2)代表人物及主张:
①康有为:
活动:在广州办 _____ __ ,宣传维新思想。著作:撰写《 __ 》,从根本上动摇了封建统治者恪守祖训,反对变法的理论基础;在《 ___ 》中,宣称孔子是 _______ ____ ,主张变法的先师。理论特点:借助经学的外衣,否定 ___ 统治,宣传维新变法的必要性和合理性。作用:有力地抨击了 __ 势力,被称为“思想界之一大飓风”“火山大喷火”。
②梁启超:发表《 》,抨击封建专制制度的危害和顽固派的因循守旧,宣传伸民权、设议院、 的思想。
③严复:指出封建君主皆是“大盗窃国”,主张国家属于________,王侯将相是人民的公仆。
(3)实践:1898年,在维新思想的推动下, ________ 实行变法即 ,但很快失败。
(4)作用:起到思想启蒙的作用,促进了人民的觉醒。这是中国近代一次_____________潮流。19世纪90年代初万木草堂新学伪经考孔子改制考托古改制君主专制封建顽固变法通议变法图存人民光绪帝戊戌变法思想解放材料一
材料二:孔子是旧中国的思想中心。抓住了孔子,思想之战就成功了。皇帝是旧中国的政治中心,所以康有为的实际政治工作是从抓住皇帝下手。
——蒋廷黻《中国近代史》
结合材料思考康有为维新思想的特点?分析康有为采用这个办法宣传西学的原因?特点:把西方资产阶级政治学说与儒家思想相结合材料一
材料二 孔子是旧中国的思想中心。抓住了孔子,思想之战就成功了。皇帝是旧中国的政治中心,所以康有为的实际政治工作是从抓住皇帝下手。
——蒋廷黻《中国近代史》
结合材料思考康有为维新思想的特点?分析康有为采用这个办法宣传西学的原因?成因:
①民族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民族资产阶级力量弱小
②儒家思想仍居正统地位,可以减少变法阻力
③与康有为的个人经历、学问素养也有一定的关系特点:把西方资产阶级政治学说与儒家思想相结合【历史现场】 戊戌变法者们的尴尬:老百姓认为他们是“奸臣”
在老百姓眼里,“康党”根本不值得半点同情,他们都是一群瞎折腾的“白脸奸臣”,正如维新派也将一般老百姓说成“愚民”、“群盲”不可救药一样。戊戌政变发生后,与维新派走得很近的张荫桓也被捕入狱。由于英国公使的干涉,免死远戍新疆。在押解途中,“观者数万,咸呼曰‘看大奸臣!’”…………八国联军破城入侵,居然有人传言亲见是康有为带领洋兵进来的!
---- 王龙 《天朝向左,世界向右》 苟有新民(指经过思想启蒙和教育培植而具有公民权利责任意识的新国民),何患无新制度?无新政府?无新国家?非尔者,则虽今日变一法,明日易一人,东涂西抹,学步效颦,吾未见其能济也。
——梁启超《新民说》(1902年)“师夷长技以制夷”(未实践)“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实践)君主立宪(未实践)系统施政纲领(实践)【本课小结】趋势:渐进深入军事强国梦科技强国梦制度强国梦制度强国梦材料:中国悠久的历史和辉煌的文化在中国人的心理上造成一种华夷观念,对西方文明持着既欣赏又排拒的矛盾心态。中国近代社会转型时期,资本主义经济尚未发展壮大,占主导地位的仍是封建自然经济,因而,新思想缺乏经济基础。清朝统治者的闭关政策和文化专制政策使民众思想保守,愚昧无知,从而造成新思想缺乏群众基础。封建顽固势力坚守纲常伦理,士大夫阶层思想保守,很大一部分官僚仇视一切外洋事务,抵制新思想,这是新思想传播的直接阻力。
思考:根据以上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在向西方学习的过程中,为什么总会遇到众多阻力?从中我们可以得到什么启示? 【合作探究】材料:中国悠久的历史和辉煌的文化在中国人的心理上造成一种华夷观念,对西方文明持着既欣赏又排拒的矛盾心态。中国近代社会转型时期,资本主义经济尚未发展壮大,占主导地位的仍是封建自然经济,因而,新思想缺乏经济基础。清朝统治者的闭关政策和文化专制政策使民众思想保守,愚昧无知,从而造成新思想缺乏群众基础。封建顽固势力坚守纲常伦理,士大夫阶层思想保守,很大一部分官僚仇视一切外洋事务,抵制新思想,这是新思想传播的直接阻力。
思考:根据以上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在向西方学习的过程中,为什么总会遇到众多阻力?从中我们可以得到什么启示? 【合作探究】①华夷观念,排拒心态;
②资本主义经济尚未发展壮大,自然经济占主导;
③闭关政策和文化专制政策;
④封建顽固势力仇视一切外洋事务,抵制新思想。原因:启示:①坚持改革开放;
②大力发展经济,提高综合国力;
③对外开放,兼收并蓄相互学习,借鉴优秀经验;
④摆脱传统观念,解放思想。
⑤实施“科教兴国”战略。1、阅读以下当时人对某一著作的评论:
评论一:“百年喜读樽前兆,万里惊看海外文。”
——陈世镕;
评论二:“其书罗列甚远之国,指掌形势可为奇书。”
——陈 澧;
评论三:“欲制夷患,必筹夷情,尤为有用之书。”
——林昌彝。
据上述评论推断此书应该是:
A、《海国图志》 B、《天演论》
C、《新潮》 D、《青年杂志》A【练习】2.杨宁一在《历史学习新视野新知识》中提出:“1895年甲午战争失败,民族危机迫在眉睫。朝野士大夫不得不放弃洋务制器兴国的迷梦,开始了更深层次的思考。”这次“思考”的“层次”变化是
A.从技术到器物 B.从制度到思想
C.从制度到文化 D.从器物到制度 3.(2013·天津文综)“不识国民之原理,不通世界之大势,不知政治之本原……而仅摭拾泰西皮毛……遂乃自足。”上述言论应当是
A.顽固派对洋务派的批评
B.洋务派对顽固派的批评
C.洋务派对维新派的批评
D.维新派对洋务派的批评【练习】DD4.(2013·海南单科)从鸦片战争到新文化运动,中国人向西方学习经历了曲折的历程。整个过程体现了近代中国
A.学习西方就是对封建制度的不断否定
B.学习西方是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动力
C.内忧外患交织促进了学习西方的深化
D.发展资本主义是学习西方的主要目的 【练习】C材料:中国悠久的历史和辉煌的文化在中国人的心理上造成一种华夷观念,对西方文明持着既欣赏又排拒的矛盾心态。中国近代社会转型时期,资本主义经济尚未发展壮大,占主导地位的仍是封建自然经济,因而,新思想缺乏经济基础。清朝统治者的闭关政策和文化专制政策使民众思想保守,愚昧无知,从而造成新思想缺乏群众基础。封建顽固势力坚守纲常伦理,士大夫阶层思想保守,很大一部分官僚仇视一切外洋事务,抵制新思想,这是新思想传播的直接阻力。
思考:根据以上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在向西方学习的过程中,为什么总会遇到众多阻力?从中我们可以得到什么启示? 【合作探究】材料:中国悠久的历史和辉煌的文化在中国人的心理上造成一种华夷观念,对西方文明持着既欣赏又排拒的矛盾心态。中国近代社会转型时期,资本主义经济尚未发展壮大,占主导地位的仍是封建自然经济,因而,新思想缺乏经济基础。清朝统治者的闭关政策和文化专制政策使民众思想保守,愚昧无知,从而造成新思想缺乏群众基础。封建顽固势力坚守纲常伦理,士大夫阶层思想保守,很大一部分官僚仇视一切外洋事务,抵制新思想,这是新思想传播的直接阻力。
思考:根据以上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在向西方学习的过程中,为什么总会遇到众多阻力?从中我们可以得到什么启示? 【合作探究】①华夷观念,排拒心态;
②资本主义经济尚未发展壮大,自然经济占主导;
③闭关政策和文化专制政策;
④封建顽固势力仇视一切外洋事务,抵制新思想。原因:启示:①坚持改革开放;
②大力发展经济,提高综合国力;
③对外开放,兼收并蓄相互学习,借鉴优秀经验;
④摆脱传统观念,解放思想。
⑤实施“科教兴国”战略。 1840年爆发的中英第一次鸦片战争,大英帝国用“坚船利炮”,不但打开了中国的国门,也打碎了中国“天朝之梦”。从此,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一系列的侵略战争接踵而至,一系列的不平等条约被迫签订,中华民族犹如一头沉睡的雄狮,中国的命运何去何从?在唤醒中华民族萌发出中国梦的过程中,无数仁人志士屡踣屡起,不懈探索奋斗。【表格比较】林则徐、魏源?闭关自守、愚昧无知、鸦片战争失败重在学西方军事技术抵御外侮设驿馆、编《四洲志》《海国图志》没有付诸实践奕?、曾国藩、李鸿章等内忧外患、洋务派的兴起学西方先进技术(军事、经济)维护封建统治洋务运动破产康有为、梁启超、严复民族危机空前严重宣传西方启蒙思想,倡导君主立宪挽救民族危亡戊戌变法失败 一个懂得尊重思想的民族,才会诞生伟大的思想。一个拥有伟大思想的国家,才能拥有不断前行的力量。
——《大国崛起》 强国之路,路漫漫,其修远兮,先进的中国人将继续探索!第14课 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
【学习目标】
一、知识目标
1. 了解鸦片战争后中国人学习西方、寻求变革的思想历程。
2. 理解维新变法思想在近代中国社会发展进程中所起的作用。
二、学习重点
1.“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2. 维新变法思想的特点及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三、学习难点
1.分析每个历史阶段中国人向西方学习内容的异同特点。
2. 认识近代思想发展的过程及其所处的历史背景。
【自主学习】
“开眼看世界”——地主阶级抵抗派(军事强国梦)
代表人物:
(1)林则徐:
①成就:设立译馆,编译出近代中国第一部系统的世界地理志 与《各国律例》等资料。
②地位:是近代中国 第一人。
(2)魏源
①成就:1842年,编撰出《 》,阐述了“ ”的思想。
②地位:明确了向西方学习的具体内容、方法和目的。对当时的 有重要的启迪作用,带动了介绍世界知识书籍的出版。
“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地主阶级洋务派(科技强国梦)
1.背景:
(1)第二次鸦片战争结束后,中国面临着 的形势。
(2)清政府内部分裂,出现了 。
2.概况:
(1)代表人物:中央以奕?,地方以 、李鸿章、 等为代表。
(2)主张:提出“ ”“师夷长技以自强”的思想。洋务派肯定封建制度,强调以 作为国家安身立命的根本,同时主张采用 。
(3)目的:挽救江河日下的 。
(4)实践:创办了一批 ,开设了一批 。
3.影响:迈出了中国 历程的第一步。
三、维新变法思想——资产阶级早期维新派和资产阶级维新派(制度强国梦)
1.出现:早期维新变法思想。
(1)背景:洋务运动的展开和中国 的产生。
(2)代表人物:王韬、 等。
(3)思想主张:
①经济:发展民族工商业,与外国进行 。
②文化:兴办学校,学习西方 知识。
③政治:主张革新,实行 制度。
(4)局限:因为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它没有形成完整的理论,也没有付诸实践。
2. 发展:康梁维新思想出现。
(1)时间: 。
(2)代表人物及主张:
①康有为:
活动:在广州办 ,宣传维新思想。著作:撰写《 》,从根本上动摇了封建统治者恪守祖训,反对变法的理论基础;在《 》中,宣称孔子是 ,主张变法的先师。理论特点:借助经学的外衣,否定 统治,宣传维新变法的必要性和合理性。作用:有力地抨击了 势力,被称为“思想界之一大飓风”“火山大喷火”。
②梁启超:发表《 》,抨击封建专制制度的危害和顽固派的因循守旧,宣传伸民权、设议院、 的思想。
③严复:指出封建君主皆是“大盗窃国”,主张国家属于 ,王侯将相是人民的公仆。
(3)实践:1898年,在维新思想的推动下, 实行变法即 ,但很快失败。
(4)作用:起到思想启蒙的作用,促进了人民的觉醒。这是中国近代一次 潮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