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3张PPT)
孔子见老子画像石拓片
第二单元 奴隶制王朝的更替和向封建社会的过渡
夏
商
周
期
第7课 百家争鸣
时
学习目标:
知道老子、孔子的思想和百家争鸣局面的形成,理解这些思想是我国古代思想文化的重要源泉。
课程标准:
知道老子、孔子的生平与思想;
通过了解这一时期的生产力水平和社会关系的变化,初步理解“百家争鸣”局面的产生。
重点:儒家思想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
难点:理解“百家争鸣”对后世的深远影响。
一、老子和《道德经》
导学提纲
1.老子思想的核心是什么?
2.老子的思想主张有哪些?
道家学派的经典是什么?
老子名片
姓李,名耳,字聃
做过周朝的史官
《老子》(《道德经》)
1.老子生平
一、老子和《道德经》
春秋后期楚国人
道家学派创始人
(3)经历
(5)著作
(1)简介
(4)地位
马王堆汉墓
出土的帛书
《老子》
哲学之父、智慧之父
(2)生活年代、籍贯
阅读课本 第39页,完成与老子相关的知识点。
2.思想主张
(1)核心思想:“道”。(顺应自然)
(“道”是孕育万物的总根源,要顺应事物内在规律来行事。)
(2)哲学思想:一切事物都有对立面,对立的双方能互相转化
(朴素的辩证法思想);
(3)处世之道:提倡安于柔弱,主张以退为进,以柔克刚;
(4)政治主张:“无为而治”
马王堆汉墓
出土的帛书
《老子》
下列《道德经》及译文的相关的材料可以印证哪一条思想主张呢?
①祸兮,福之所倚(依靠);福兮,祸之伏(隐藏)。( )
②我若“无为”,百姓就会自我化育;我好静,百姓自然会走上正道;我若无事,百姓自然富足;我无欲望,百姓自然就变得淳朴。 ( )
②
④
重难点精讲
无为而治:并不是什么也不做,而是不过多地干预、充分发挥万民的创造力。
二、孔子和儒家学说
导学提纲
1.孔子思想的核心是什么?
2.孔子的思想主张有哪些?
自学礼乐
从政失败
周游列国
献身文教
姓孔,名丘,字仲尼
(1)简介
(2)时期、籍贯
春秋后期鲁国人
(3)经历
(4)地位
春秋时期的思想家、教育家,
儒家学派创始人
(5)作品
孔子思想由其弟子及再传弟子整理成《论语》一书
1.孔子生平
二、孔子和儒家学说
孔子名片
至圣先师、万世师表
阅读课本 第40页,完成与孔子相关的知识点。
2.思想主张
①核心思想:“仁”(“仁者爱人”)
(“仁”作为处理人与人关系的最高行为准则和道德规范。)
②政治主张:恢复西周的礼乐文明,重建社会秩序。
反对苛(kē)政,提出“为政以德”。
樊迟问仁,子曰:“爱人。”
仲弓问仁,子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子贡问仁,子曰: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译:所谓仁,就是自己要立足,也让别
人立足;自己要通达,也让别人通达。)
材料研读:
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北极星),居其所而众星共(拱,环绕)之。
道(引导)之以政,齐(整顿)之以刑,民免而无耻;
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人心归服)。
——《论语》
重难点精讲
译:
用政令来治理百姓,用刑法来整顿他们,老百姓只求能免于犯罪受惩罚,却没有廉耻之心;
用道德引导百姓,用礼制去同化他们,百姓不仅会有羞耻之心,而且有归服之心。
宣扬自己的政治主张,但不为各国所采纳……
二、孔子和儒家学说
不符合争霸战争的需要
“仁”
“德”
从政失败
献身文教
3.文教贡献
孔子部分弟子家庭情况
贵族子弟:
孟懿子、南宫敬叔、司马牛
出身贫寒:
颜回、子路、伯牛、闵子骞、卜商、原宪、冉求、仲弓
家境富裕:子贡、冉有
观察图片和文字信息,说明春秋时期的教育发生的变化及其产生的影响。
变化:从“学在官府”变为“学在民间”,出现私学,主张有教无类。
意义:①打破了贵族垄断教育的局面,促进教育公平性;
②促进了教育在民间的发展。
(1)兴办私学,主张有教无类
重难点精讲
针对同一个问题,不同学生提问,分析孔子的展示的不同态度的原因。
(2)注重道德教育和文化知识教育,总结教育规律。
3.文教贡献
(1)兴办私学,主张有教无类
重难点精讲
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
(颜渊素质很高,孔子对他提出了儒家道德修养的最高要求)
司马牛问仁,子曰:“仁者,其言也讱。”
(司马牛个性急躁,饶舌话多,孔子跟他说:说话谨慎就是仁)
——《论语》
体现了因材施教的教学方法
研读与理解:研读材料,与对应的现如今倡导教育主张连线。
①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③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②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④学而不思则罔(迷茫),思而不学则殆(通假“怠”,精神疲倦而无所得)。
⑤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学习态度端正
虚心请教他人
巩固性原则
学思结合原则
(3)整理和修订古代重要典籍;
弟子及再传弟子将孔子的思想整理成《论语》一书。
西汉海昏侯墓出土的《论语》竹简
(2)注重道德教育和文化知识教育,总结教育规律。
3.文教贡献
(1)兴办私学,主张有教无类
三、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
导学提纲
1.何谓百家争鸣?
2.百家争鸣有哪些影响?
①铁犁牛耕的推广,使诸侯(新兴地主阶级)更加强大(经济)
②王室衰微,分封制瓦解,士阶层崛起(政治)
③私学兴起,为学术繁荣提供了阵地(思想)
结合前面所学和所示材料,分析百家争鸣的历史背景。
《孔子杏坛讲学图》
1.背景
三、百家争鸣
百家争鸣:
指春秋战国时期不同学派的涌现及各流派各陈其说争奇斗艳的局面。
重难点精讲
儒家 民贵君轻、仁政;礼治
道家 顺应自然、辩证看待
墨家 兼爱、非攻、提倡节俭
法家 以法治国
②坚持密切联系群众,坚持人民利益至上;以德治国,建设和谐社会。
①辩证看待困难,以理性、积极的态度去生活。
③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④节约用水、禁止浪费粮食
⑤珍爱和平、反对战争
阅读课本第41-42页,将如今相关的观点与各学派的思想主张中相符合的连线。
三、百家争鸣
重难点精讲
⑥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⑦孝敬父母,尊敬师长
无为而治
哼哼哈嘿,
仁者无敌!
咱们相爱吧!
严刑酷法,
不服来战!
合作探究:假如你是意在灭六国、一统天下的君主,最终会采纳哪派的主张?说说你的理由。
三、百家争鸣
重难点精讲
墨家墨子
儒家孟子
道家庄子
法家韩非子
法家,因为法家思想符合了统治者要控制政权、加强统治的要求。
各国为了发展封建经济,纷纷在国内变法,法家反对空谈仁义、主张法治、加强中央集权;有利于富国强兵,在战国争雄中立于不败之地。
3.影响
三、百家争鸣
材料 “百家争鸣”的局面形成了中国古代历史上文化繁荣的鼎盛时代。诸子学说的不少命题成为后代学说的萌芽形态,后来的学者大都从这里吸取思想材料或理论形式,进行改造和发展的工作。
——侯外庐《中国思想史纲》
阅读课本第43页并结合材料,指出百家争鸣产生的影响。
(1)促进了思想和文化的繁荣,成为中国古代第一次思想文化发展的高峰。
(2)为古代思想文化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对后世产生了十分重要而深远的影响。
对当时
对后世
重难点精讲
启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坚定文化自信。
思考:诸子百家的主张对我们当今社会发展有众多借鉴意义。你从中获得什么启示?
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是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
—习近平
重难点精讲
3、山东自古被称为“孔孟之乡”。《论语》说:“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孟子 尽心下》说:“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这两段材料反映了儒家的共同思想是( )
A.天人合一、道法自然 B.以德治国、以民为本
C.以礼治国、以法为教 D.崇德尚贤、“兼爱”、“非攻”
2、“刑过不避大臣,赏善不遗匹夫”“赏必行,罚必当”,以上言论应属于( )
A.道家思想 B.儒家思想 C.墨家思想 D.法家思想
1、朱熹这样评价他:“天不生仲尼,万古长如夜。”他,诲人不倦、学而不厌,为万世师表,道贯古今。“他”是( )
A.老子 B.孔子 C.墨子 D.韩非子
B
D
B
重难点分层运用
请大家为自己心仪的学派设计一段推广语。
要求:字数80左右
课后作业
老子
孔子
墨子
孟子
荀子
庄子
韩非子
百家争鸣
背景
内容
影响
经济、政治、文化
春秋之兴:老子、孔子
战国之盛:孟子、荀子、墨子、庄子、韩非
①中国古代第一次思想文化发展的高峰;
②为中国古代文化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课堂小结课题: 第7课 第 课时 第 周 ( 年 月 日)
知道老子、孔子的思想和百家争鸣局面的形成,理解这些思想是我国古代思想文化的重要源泉。了解孔子的教育思想,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了解老子的哲学思想,培养辩证看待事物的能力;学习诸子百家在社会大变革时期,敢于独立思考、勇于创新,创造性探索的勇气和精神,确立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重点:儒家思想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难点:理解“百家争鸣”对后世的深远影响。:分层导学、讨论法:一课时一、老子和《道德经》1.老子思想的核心是什么?2.老子的思想主张有哪些?道家学派的经典是什么?二、孔子和儒家学说1.孔子思想的核心是什么?2.孔子的思想主张有哪些?三、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1.何谓百家争鸣?2.百家争鸣有哪些影响?略 导入:展示孔子见老子画像石拓片,引出思想上的变化。 展示学习目标、课程标准、重难点让学生知道本节课应该掌握的知识。板块一 老子学生齐读老子思想主张并做笔记: ①核心思想:“道”。(顺应自然) (“道”是孕育万物的总根源,要顺应事物内在规律来行事。) ②哲学思想:一切事物都有对立面,对立的双方能够互相转化 (朴素的辩证法思想); ③处世之道:提倡安于柔弱,主张以退为进,以柔克刚; ④政治主张:“无为而治”阅读材料,回答问题下列《道德经》中的材料可以印证哪一条思想主张呢?材料一: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伏。( )材料二: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材料三: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 ( )材料四: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 ( )答案:②①④③其中重点分析:①辩证法,引导学生要善于从正反两方面思考问题。(塞翁失马)②顺应自然,“无为而治”。(看待成绩)过渡语:老子创立了道家学派,主张“无为而治”;同一时代,在山东曲阜也出现了一位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他就是孔子。板块二 孔子和儒家学说学生齐读孔子的思想主张 ①核心思想:“仁”(“仁者爱人”) (“仁”作为处理人与人关系的最高行为准则和道德规范。) ②政治主张:恢复西周的礼乐文明,重建社会秩序。 反对苛政,提出“为政以德”。引导分析材料:材料一 樊迟问仁,子曰:“爱人。”仲弓问仁,子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子贡问仁,子曰: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译:所谓仁,就是自己要立足,也让别 人立足;自己要通达,也让别人通达。)材料二 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拱,环绕)之。道(引导)之以政,齐(整顿)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人心归服)。 ——《论语》过渡句:宣扬自己的政治主张,但不为各国所采纳。政治方面的失意促使他专注于教育。文教贡献:(1)兴办私学,主张有教无类。(2)注重道德教育和文化知识教育,总结教育规律。(3)整理和修订古代重要典籍;弟子及再传弟子将孔子的思想整理成《论语》一书。板块三 百家争鸣1、探究百家争鸣的局面形成的背景:铁制农具和牛耕的使用和推广,使新兴的地主阶级势力不断壮大。(2)王室衰微,分封制瓦解,士阶层崛起(政治)(3)私学兴起,为学术繁荣提供了阵地(思想)名词解释:百家争鸣:指战国时期不同学派的涌现及各流派各陈其说争奇斗艳的局面。2、阅读课本,将如今相关的观点与各学派的思想主张中相符合的连线。合作探究:假如你是意在灭六国、一统天下的君主,最终会采纳哪派的主张?说说你的理由。 影响材料 “百家争鸣”的局面形成了中国古代历史上文化繁荣的鼎盛时代。诸子学说的不少命题成为后代学说的萌芽形态,后来的学者大都从这里吸取思想材料或理论形式,进行改造和发展的工作。 ——侯外庐《中国思想史纲》 阅读课本并结合材料指出百家争鸣产生的影响。(1)促进了思想和文化的繁荣,成为中国古代第一次思想文化发展的高峰。(2)为古代思想文化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对后世产生了十分重要而深远的影响。1、朱熹这样评价他:“天不生仲尼,万古长如夜。”他,诲人不倦、学而不厌,为万世师表,道贯古今。“他”是( )A.老子 B.孔子 C.墨子 D.韩非子2、“刑过不避大臣,赏善不遗匹夫”“赏必行,罚必当”,以上言论应属于( )A.道家思想 B.儒家思想 C.墨家思想 D.法家思想3、山东自古被称为“孔孟之乡”。《论语》说:“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孟子 尽心下》说:“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这两段材料反映了儒家的共同思想是( ) A.天人合一、道法自然 B.以德治国、以民为本 C.以礼治国、以法为教 D.崇德尚贤、“兼爱”、“非攻”请大家为自己心仪的学派设计一段推广语。要求:字数80左右六、板书设计:教学反思 八、安全教育:提醒学生下楼梯不追逐、不打闹。九、德育教育:国庆归来及时调整心态,端正学习态度,合理看待自己成绩。 补充与完善
漳浦立人学校分层导学案(初中部)
年段:七年级 班级: 设计者:_____ 授课者:
初中分层导学案 第- 3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