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上册历史第二单元 近代化的早期探索与民族危机的加剧 单元知识梳理卷(二)(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八年级上册历史第二单元 近代化的早期探索与民族危机的加剧 单元知识梳理卷(二)(含答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659.4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4-11-09 11:19:2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八年级上册历史第二单元知识梳理卷(二)
知识点1 康有为与公车上书
1.1895年,《马关条约》签订的消息传到北京后,群情激愤,从此掀起了一场声势浩大的变法运动。拉开变法运动序幕的是( )
A.《马关条约》的签订 B.公车上书
C.“明定国是诏”诏书的颁布 D.强学会成立
2.1895年,在北京应试的各省举人1300多人,联名上书光绪帝,请求变法图强。该事件( )
A.与《辛丑条约》签订有关 B.为中国近代化开辟了道路
C.揭开了维新变法的序幕 D.创立了君主立宪制
3.19世纪末出现了部分学会,如北京的强学会、上海强学会、长沙的南学会、广州的农学会等,这些学会在当时产生的影响是( )
A.知识分子开始睁眼看世界 B.开启中国近代化第一步
C.推动维新变法思想的传播 D.掀起民族解放运动高潮
4.以下对公车上书的看法不正确的是( )
A.公车上书是一次失败的运动,没有任何意义
B.公车上书虽然失败,但宣传了维新变法思想
C.公车上书扩大了维新派的影响
D.公车上书揭开了维新变法运动的序幕
5.唐德刚在《从晚清到民国》一书中指出:“康有为是近代中国‘现代化运动’这场‘接力赛’中,第一个‘接棒’跑其‘第二段’的短跑健将。”康有为在这场“接力赛”的主要活动是( )
A.查禁鸦片,虎门销烟 B.力陈变法,推行维新
C.组织北伐,推翻军阀 D.宣传科学,批判礼教
6.严复等主持的一份报纸,以“通上下之情”“通中外之故”为目的,号召变法图强,成为北方最有影响的报纸。这份报纸是( )
知识点2 百日维新
1.1897年冬,康有为第五次向光绪皇帝上书,他指出,现在“万国报馆议论沸腾,咸以瓜分中国为言,若箭在弦上,省括即发,海内惊惶,乱民蠢动”,中国的处境十分危险,“譬犹地雷四伏,药线交通,一处火燃,四面皆应”。康有为的上书,意在指出( )
A.变法图强的紧迫性 B.变法的主要举措
C.民众爱国情绪高涨 D.义和团运动兴起
2.制作学习卡片是学习历史的一种基本方法。下面这张学习卡片记录的历史事件是()
时间:1898年6月至9月
人物:光绪帝、康有为、梁启超等
内容:改革政府机构;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
A.洋务运动 B.百日维新 C.公车上书 D.辛亥革命
3.我们从谭嗣同的绝命诗“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中能感受到( )
A.大公无私、先人后己的奉献精神 B.自力更生、艰苦斗争的精神风貌
C.追求民主、自由的爱国品质 D.临危不惧、视死如归的英勇气概
4.马立诚在《历史的拐点》一书中说:“维新派得到起草诏书的权力,而保守派掌握军政实权。”这表明( )
A.维新派掌握最高领导权 B.变法遭遇强大阻力
C.维新派与顽固派分权制衡 D.变法导致国家分裂
5.“维新变法运动在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提出了由传统走向现代的系统方案……倡导博爱、平等、自由、人权、这些思想观念并没有因戊戌变法的失败而消失其影响,相反,更加深入人心……”。这里强调的是戊戌变法( )
A.开启了近代化的历程 B.起了思想启蒙的作用
C.使民主共和深入人心 D.是空前的思想大解放运动
6.戊戌变法是一次具有爱国救亡意义的变法维新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重要的政治改革,也是一次思想启蒙运动,促进了思想解放,对社会进步和思想文化的发展,促进中国近代社会的进步起了重要推动作用。
(1)主张戊戌变法的是哪一派别?
(2)关于戊戌变法的性质,小历、小史有不同的认识(如图),你同意谁的意见?结合戊戌变法的一项具体内容,说明你的理由。
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甲午中日战争的失败,使先进的中国人认识到,单凭引进外国器物已不足以挽救民族危亡。于是,谋求制度变革被提到议事日程上来。戊戌变法就是制度变革的一次尝试。
材料二:康有为上书光绪帝,呼吁变法救国。光绪帝表示“不甘作亡国之君”,决心变法。1898年6月11日,清政府宣布实行变法。但变法触犯了以慈禧太后为首的顽固派的利益,9月21日,慈禧太后等发动政变,囚禁光绪帝,搜捕维新人士,废除变法诏令。
材料三:《剑桥中国晚清史》:“尽管维新运动没能达到它的政治目标,但它所引起的思想变化却对中国的社会和文化有着长期的和全国规模的影响。”
(1)据材料一,概括戊戌变法兴起的原因。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戊戌变法的积极作用。
知识点3 义和团运动、抗击八国联军、《辛丑条约》的签订
1.重温“扶清灭洋”的口号,引发世人联想的抗争事件为( )
A.三元里民众抗英斗争 B.太平军抗击洋枪队
C.义和团抗击八国联军 D.东北抗日联军战斗
2.“神助拳,义和团,只因鬼子闹中原……洋鬼子,尽除完,大清一统靖江山。”通过这首歌谣,可见义和团的性质是( )
A.反清的秘密团体 B.反帝爱国组织
C.维新人士团体 D.资产阶级革命团体
3.鸦片战争后,西方机器生产的商品涌入,夺走了大量农民和手工业者的生计……他们是西方经济侵略的直接受害者,对洋货流行格外愤恨,一看到洋货便“怒不可遏,必毁而后快”。朴素的排外行为愈演愈烈。“他们”指的是( )
A.太平军 B.义和团 C.北伐军 D.义勇军
4.一位俄国记者记述了1900年6月2日发生在天津火车站的一幕:月光照耀着这些莽汉,照耀着他们的大刀和旗帜。一排子弹射过去,大旗倒下了,又举了起来,接着又倒了下去。他描写的是( )
A.三元里民众抗英斗争 B.太平军抗击洋枪队
C.义和团抗击八国联军 D.黄花岗起义
5.“尽管在运动中存在一些笼统排外和迷信落后的东西,但义和团凭借最原始的大刀长矛,以异乎寻常的勇敢精神同拥有最先进武器的外国侵略者进行殊死搏斗,有力地回击了西方列强瓜分中国的企图。”义和团运动打乱了列强的侵华步骤,迫使列强
( )
A.变中国为殖民地 B.使清政府成为统治中国的工具
C.放弃对中国的侵略 D.直接控制中国的内政外交
6.八国联军发动侵华战争的直接目的是( )
A.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 B.维护清王朝的统治
C.镇压义和团运动反抗侵略的斗争 D.迫使清政府妥协
7.1900年,世界人民用欢呼声,去拥抱迎接一个新世纪的到来。而我们的国家,我们的民族,却满怀着屈辱与悲愤进入20世纪。20世纪初,刺痛中国的事件是( )
A.天京事变太平军损失惨重 B.俄国侵占伊犁地区
C.日本在旅顺屠杀中国居民 D.八国联军入侵中国
8.在《庚子西狩丛谈》中有这样一段记载:“庚子(1900年)之役,国家以乱民肇衅,外国连衡而入京师,两宫微服出狩……”上述情景出现在( )
A.鸦片战争期间 B.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
C.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期间 D.甲午中日战争期间
9.下面是资产阶级革命家章炳麟讽刺慈禧太后的一副对联。上联为:今日到南苑,明日到北海,何日再到古长安?叹黎民膏血全枯,只为一人歌庆有。下联为:五十割琉球,六十割台湾,而今又割东三省!痛赤县邦圻益蹙,每逢万寿祝疆无。与对联中“何时再到古长安”和“六十割台湾”相关的历史事件分别是( )
A.第二次鸦片战争和《天津条约》的签订
B.甲午中日战争和《马关条约》的签订
C.八国联军侵华和《辛丑条约》的签订
D.八国联军侵华和《马关条约》的签订
10.1901年,美国专使柔克义将《辛丑条约》所列12项要求分为:惩罚性、预防性、赔偿性等几类条款。下列内容中属于“预防性”条款的是( )
A.向侵华各国赔款白银4.5亿两 B.惩治附合与支持义和团的官员
C.发生反帝斗争的地区暂停科举 D.允许各国驻兵保护“使馆界”
11.《辛丑条约》签订后,一本启蒙读物这样写道:“这中国,哪一点我还有份;这朝廷,原是一个名存实亡!替洋人,做一个守土长官··”下列《辛丑条约》的条款中,最能体现“替洋人,做一个守土长官”观点的是( )
A.清政府赔款白银4.5亿两
B.清政府拆毁大沽炮台
C.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不准中国人居住
D.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
12.东交民巷作为见证国家历史演变的胡同,被列入了北京的重点文物保护街道。中国人被迫迁出东交民巷,不准居住,这种情景应该出现在下列哪一条约签订后( )
A.《南京条约》 B.《天津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1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这一团体自山东发祥,短短一年里就席卷了整个河北地区。某年夏天,这一团体控制了京津地区。这一年6月,该团体与由英国海军司令率领的八国联军展开激战。
材料二:大沽炮台失守,天津门户洞开,侵略军源源登陆。这一年8月中旬,八国联军攻占北京,太后急忙带着皇帝出逃,八国联军在北京城内到处打砸抢烧,城内哭声、火光一片。
(1)材料一中的“某年”指的是哪一年?“这一团体”指的是哪一团体?
(2)材料一中的“海军司令”指的是谁?八国联军在哪里遭到狙击,被迫撤回天津?
(3)材料二中“太后”“皇帝”分别指的是谁?请写出“八国联军”中包括的国家。(四例即可)
14.下图是1901年清政府同某些列强签订条约的场景,请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在此场景中所签订的条约的名称是什么?写出该条约的主要内容。
(2)这个条约是中国近代史上赔款数目最庞大、主权丧失最严重的不平等条约,从此,中国的社会性质发生了什么变化?
参考答案
知识点1
1.B 2.C 3.C 4.A 5.B 6.D
知识点2
1.A 2.B 3.D 4.B 5.B
6.(1)维新派。
(2)观点:我同意小史的观点。理由:戊戌变法的内容有“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这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由此可知,戊戌变法是一场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运动。洋务运动才是一场封建统治者的自救运动。7.(1)甲午中日战争清政府战败,被迫签订了《马关条约》,民族危机激发了人们的民族意识。
(2)以慈禧太后为首的守旧势力力量过于强大;资产阶级具有软弱性和妥协性;没有充分发动群众,只依靠没有实权的光绪帝。
(3)在文化和社会方面产生了广泛而持久的影响。
知识点3
1.C 2.B 3.B 4.C 5.B 6.C 7.D 8.C 9.D 10.D 11.D 12.D
13. (1)1900年;义和团。
(2)西摩尔;廊坊。
(3)慈禧;光绪帝。英国、美国、俄国、法国、日本等。
14.(1)《辛丑条约》。主要内容:清政府赔款白银4.5亿两,分39年还清,本息共计9.8亿两,以海关税、盐税等税收作担保;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各种形式的反帝活动;清政府拆毁大沽炮台,允许外国军队驻扎在从北京到山海关的铁路沿线要地;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允许各国派兵驻守,不准中国人居住;改总理衙门为外务部,班列六部之前。
(2)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