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量力的大小 课件

文档属性

名称 测量力的大小 课件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8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教科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16-03-14 13:41:30

文档简介

4、测量力的大小
教材分析及设计意图:
本节课在整个单元之中是处于中间的位置,对整个单元的知识联结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由于学生课前已经知道力有大有小,所以由此引出测量力的大小比较自然。同时学好这节课也有助于下节课中摩擦力的理解和测量。本课的教学重点是使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而弹簧测力计的构造、原理、使用方法等都比较简单。
本课分三个部分。第一部分:认识弹簧测力计。通过图片呈现让学生认识不同类型的弹簧测力计。指导学生认识弹簧测力计的基本构造,接着通过慢慢拉动弹簧,让学生在动手过程中将力的单位“牛”与生活中的重力单位“克”建立联系,同时也体会到了测力计的制作原理。第二部分: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通过三个注意点,让学生明白如何正确使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调“0”、平视、注意测量范围、估计等这些必须具备的测量技能都要让学生在实际动手测量过程中掌握。第三部分:制作橡皮筋测力计。这项内容作为拓展安排,教师可以根据时间自由安排,适当作一些取舍。
教学目标:
1.科学概念:
力的大小是可以测量的;弹簧测力计是利用弹簧“受力大,伸长长”的特征制成的;力的单位是“牛”。
2.过程与方法:
使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制作简易的橡皮筋测力计。
3.情感、态度、价值观:
树立细致、有步骤工作的态度。
教学重点:
使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
教学难点:
认读和规范的测量操作
教学准备:
1.为小组准备:弹簧测力计、小物体、钩码一盒、长条形的硬纸板、橡皮筋、回形针。
2.教师准备:几种不同类型的弹簧测力计或是通过课件展示、弹簧测力计刻度板的纸板模型。
教学过程:
一、引入
师:(随手拿起班上两位同学的笔袋)同学们,你们知道这两个笔袋谁重谁轻?有什么办法比较吗?(注:最好事先知道这两个笔袋的重量差不多)
生:我可以用手掂一掂。(生上台演示,并说出自己的想法)
师:他说得对吗?那到底重多少呢,你知道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测量力的大小”(板书课题)
二、认识弹簧测力计
1.认识各种弹簧测力计:
[PPT2]
师:要测量物体重力的大小,我们需要一样测量工具,就是弹簧测力计(板书),又叫弹簧秤。老师带来了几种不同类型的弹簧秤,请同学们看大屏幕,(指导学生认识不同类型的弹簧测力计:平板式测力计、手柄式测力计、圆筒测力计、条型盒测力计)。生活中还有其他许多种,即使它的外观都不一样,但功能都是一样的,测量力的大小。
2.认识测力计的构造。
[PPT3][PPT4]
(1)弹簧测力计的组成部分:
师:同学们,我们每组都有一个弹簧测力计,请大家仔细观察弹簧测力计是由哪些部分组成的?各部分又有什么作用呢?请你们带着这个问题,在小组内讨论解决。
分组汇报观察结果,(师课件出示并一一介绍它们的用途:提环(便于手握)、指针(指示物体力是多少)、弹簧(用伸缩来表示力的大小)、刻度板(读出力的多少)、挂钩(挂测量的物体)。
[PPT5]
(2)观察刻度板。
师:请同学们继续观察弹簧测力计,现在我们重点观察一下刻度板上的刻度。你发现了什么信息?(屏幕显示:力的单位是牛顿,简称“牛”用 “N”来表示)知道力的单位的来历吗?
[PPT6](点击多媒体,出示牛顿照片)认识他吗?(简介牛顿)牛顿发现了自然界最大的奥秘,万有引力定律,因此人们为了纪念这位伟人,就用他的名字作为力的单位。(相信我们班的同学通过自己的不懈努力,在不久的将来也一定会出现几名优秀的科学家,你们有信心吗?)
[PPT7]
师:刻度板上除了力的单位还有什么?一边是牛顿,它是科学技术上统一使用的力的单位,一边是gf,表示“克力”,它是我们生活中常用来表示重力的克。
师:(手拿测力计边演示将红色指针拉到1牛边说)红色指针一边指着100克力,一边指1牛,这说明什么呢,他们之间有什么关系呢?(板书:1牛≈ 100克力)我在拉到200克力时约等于多少牛呢? 请同学们用自己身边的测力计分别感受一下1牛与2牛力的大小。
读数:再观察弹簧测力计的刻度,每一大格是多少,每一小格是多少?最大能测量多大的力。
(3)认识弹簧测力计的制作原理。
师:测力计为什么能测量物体力的大小呢?指导学生玩弹簧秤。用力慢慢拉弹簧,观察弹簧的形状有什么变化。拉力慢慢减小,弹簧的形状又有什么变化。指名学生说出制作原理。(师概括并板书:受力大,伸长长。)
三、使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
[PPT8]
1、尝试测量,学习注意点。
师:你会用弹簧秤测量物体的重力的大小吗?谁来试一试?
分别指定二名学生上来演示测量同一个物体的重力大小,其它同学观看的同时提出质疑。纠正错误。
师:通过刚才两位同学的演示,你们谁来说说,在使用弹簧测力计测量物体的重力大小时应该要注意哪些问题?
学生反馈。师课件出示三个注意点:
(1)拿起测力计,先检查指针是不是指在“0”位置。 (2)读数时,视线与指针相平。 (3)测量的力不能超过测力计的最大范围。 师再次请一名学生上来演示使用测力计测量物体重力的过程,其他学生观察。说注意点,强调先估算再测量。
[PPT9]
2、实际动手测量重力的大小
师:现在大家都来试一试,请各组分头用弹簧测力计分别测量自己桌上各物体的重力大小。
(1)师强调:先估计一个物体的重力大小,再实际测量。要求学生尽量估测准确一些。为了测量的准确性,实验时我们可以测量两次。
(2)学生分组做实验,并认真作记录,把数据填入书本78页的记录表。
(3)反馈。学生汇报,说说测量中存在的问题。
[PPT10]
四、制作橡皮筋测力计
[PPT11]
1.师:同学们喜欢玩弹簧秤吗?想不想自己拥有一个弹簧秤?请同学们拿出老师课前发给大家的橡皮筋、硬纸板和曲别针。
2.讨论:怎样利用橡皮筋制作一个测力计。想想测力计的各个组成部分,自己制作的测力计是不是也要具备这几个要素?(弹簧、挂钩、指针、刻度板)师演示用回形针把橡皮条一端固定在硬纸板上,另一端用回形针当挂钩。重点研究刻度该怎样表示?学生讨论,师提示用钩码挂并及时标出刻度。
3.学生分头制作测力计,师巡视指导。
4.反馈。说说制作过程及碰到的难点。用自己制作的测力计来测量一些物体,比一比跟刚才使用的弹簧测力计误差大不大。
5.屏幕出示两根橡皮筋和一根弹力秤,想想分别用这两种方法制作的测力计会有什么不同?怎样正确画出这两个测力计的刻度。
五、课堂小结
同学们,今天这节课你觉得有收获吗?说说你的收获?
作业:
完成配套作业相关部分。
板书:
测量力的大小
弹簧测力计 1牛≈100克力
2牛≈200克力
教学反思:
1.本节教学过程中,学生的活动较为丰富(包括观察活动和实验活动)。由于在生活当中学生对弹簧测力计的认识只是停留在感性的层面,并未真正了解它的内部结构和制作原理等,而通过观察和实验活动就能让学生从理性的层面来认识弹簧测力计。整个活动,从感知力的大小——认识弹簧测力计——使用弹簧测力计——制作弹簧测力计(允许在课后完成这个任务),环环相扣,思路较为顺畅。
2.本课的重点是使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通过观察弹簧测力计的组成部分,能很好地培养学生细致、有序的观察能力;通过动手拉弹簧的过程,能轻松地让学生理解力的单位以及测力计“受力大,伸长长”的特点,进而突破难点。
3.课堂上教师应适时地对学生进行引导,尽量把时间和空间都留给学生进行思考、探究、交流,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出来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让他们通过观察与实验接触实物(测力计),深入了解实物,从而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获得初步的科学探究能力,培养科学素养。
课件12张PPT。测量力的大小 小学科学(科教版)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4课平板式弹簧测力计手柄式弹簧测力计圆筒弹簧测力计条形盒弹簧测力计 弹 簧 测 力 计 观察弹簧测力计是由哪些部分组成的?各部分有什么作用? 弹 簧 测 力 计力的单位是牛顿,简称“牛”,用 “N”来表示。力的单位是牛顿,简称“牛”,用 “N”来表示。1牛≈ 100克力 2牛≈ 200克力 用弹簧测力计测量物体重力大小的记录
思考: 为什么同一个物体的重力会大于它的水平拉力呢?用一根橡皮筋 用两根橡皮筋思考:1.怎样正确画出测力计的刻度? 2.用上面两种方法制作的测力计
会有什么不同?THANK~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