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广州市越秀区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11月期中生物试题(无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广东省广州市越秀区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11月期中生物试题(无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652.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4-11-09 17:24:5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024-2025学年度第一学期
高一级生物学期中考试卷
本试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共8页,满分为100分。考试用时75分钟。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和学号填写在答题卡和答卷密封线内相应的位置上,用2B铅笔将自己的学号填涂在答题卡上。
2.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
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在答卷纸上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卷纸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的相应位置上,超出指定区域的答案无效;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4.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和平整。
第一部分 选择题(共60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30小题,共60分。每小题2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
1.细胞学说的建立是一个经科学家探究、开拓、继承、修正和发展的过程,细胞学说是现代生物学的基础理论之一,具有极为重要的地位。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细胞学说主要揭示了生物界的统一性和细胞的多样性
B.细胞学说使人们对生命的认识由细胞水平进入分子水平
C.施莱登和施旺运用完全归纳法提出“所有的动植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D.新细胞由老细胞分裂产生的,暗示生物体内的细胞凝聚着漫长的进化史
2.下列实例中,能说明生命活动离不开细胞的是( )
①病毒必须在活细胞中才能增殖
②兴奋的传导离不开神经细胞
③动物的运动离不开肌肉细胞
④变形虫通过细胞分裂繁殖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3.细胞是生命系统最基本的结构层次。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草履虫既属于细胞层次又属于个体层次
B.细胞中的水和蛋白质分子属于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
C.细胞学说认为一切生物体都由细胞和细胞产物构成
D.细胞学说的创立过程完全由施莱登和施旺两人完成
4.某同学发现一种白色的不知名野果,欲检测其是否含有还原糖、脂肪和蛋白质,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脂肪检测的实验中,若细胞已死亡,则观察不到细胞中的橘黄色颗粒
B.还原糖检测实验结束后,将剩余的斐林试剂装入棕色瓶,以备下次使用
C.进行蛋白质的检测实验时,若没有双缩脲试剂A液,可用斐林试剂甲液代替
D.向野果组织样液中加入斐林试剂没有立即出现砖红色沉淀,说明不含还原糖
5.下列有关组成人体细胞的元素和化合物的叙述,错误的是( )
A.C、H、O、N属于大量元素
B.各种元素大多以离子形式存在
C.细胞中含量最多的化合物是水
D.细胞中含量最多的有机物是蛋白质
6.下列关于水和无机盐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水是活细胞中含量最多的化合物
B.血液中Ca2+含量过高会引起肌肉抽搐
C.植物细胞结合水比例越高,抵抗干旱的能力越强
D.生理盐水的浓度与人体中细胞生活的液体环境浓度相当
7.细胞生命活动所需要的物质,归根结底是从无机自然界中获取的。如图表示土壤中甲、乙两种元素浓度变化与某植物生长速率的关系,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当土壤中乙元素浓度为A时,施含乙元素的肥料最有利于该植物生长
B.当土壤中乙元素浓度为B时,施含乙元素的肥料最有利于该植物生长
C.由图可知,甲元素一定是该植物细胞中的微量元素,乙元素一定是大量元素
D.该植物生长对乙元素的需求大于甲元素,说明植物生长过程中乙元素更重要
8.小麦生长发育需要无机盐。完全培养液含植物生长必需的各种无机盐。若要通过实验来证明“钾离子是小麦生长发育所必需的无机盐”,以下设计错误的是( )
A.所有小麦幼苗应该放置在条件适宜且相同的环境中培养
B.选择生长旺盛、长势相同的若干绿色小麦幼苗作为实验材料
C.需要配制“不含钾离子的完全培养液”和“只含钾离子的培养液”作对照
D.出现缺钾症状后需要再向培养液中添加钾离子,并继续观察幼苗生长状况
9.下列关于脂质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性激素属于固醇类物质 B.脂肪是细胞内的储能物质
C.大豆种子中含有丰富的磷脂 D.胆固醇是构成细胞膜的主要成分
10.某实验小组将花生种子置于适宜条件下培养,定期检测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发育过程中脂肪的相对含量和干重的相对值,结果如图所示。已知在AB段糖类含量增加。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AB段,导致种子干重增加的主要元素是H
B.在花生种子中,脂肪是细胞内良好的储能物质
C.BC段,干重降低可能是因为种子萌发过程中消耗了有机物
D.由图推测,AB段糖类含量增加的原因可能是脂肪转变为糖类
11.棉花纤维由纤维细胞形成。蔗糖经膜蛋白SUT转运进入纤维细胞后逐渐积累,在纤维细胞的加厚期被大量水解后参与纤维素的合成。研究人员用普通棉花品系培育了品系F,该品系纤维细胞膜蛋白SUT数量增多。检测两品系植株开花后纤维细胞中的蔗糖含量,结果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纤维素的基本组成单位是葡萄糖
B.曲线甲表示品系F纤维细胞中的蔗糖含量
C.增加膜蛋白SUT的数量会使纤维细胞加厚期延后
D.15~18天曲线乙下降的主要原因是蔗糖被水解后参与纤维素的合成
12.肌红蛋白是由1条肽链和1个血红素辅基构成的结合蛋白质,主要存在于骨骼肌和心肌细胞,是肌肉内储存氧气的蛋白质。血红蛋白是红细胞内运输氧气的蛋白质,含有4条肽链,且每条肽链均含1个血红素辅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构成肌红蛋白的氨基酸中含有Fe元素
B.两种蛋白质合成过程中形成的水分子中,H都来自氨基酸的氨基
C.肌红蛋白只有一条肽链,盘曲折叠成一定空间结构时不可能形成二硫键
D.血红蛋白和肌红蛋白均能与O2结合,可能是因为二者均含有血红素辅基
13.阿胶被称为“中药三宝”之一,是利用驴皮为主要原材料熬制而成,因含有大量的胶原蛋白呈暗红的凝胶状,对于贫血、营养不良等有明显的疗效。下列有关分析错误的是( )
A.阿胶能用于治疗贫血可能是因为含有Fe等微量元素
B.阿胶能为人体提供多种必需氨基酸故可用于治疗营养不良
C.高温能破坏蛋白质的肽键,会使胶原蛋白失去其营养价值
D.胶原蛋白中的酪氨酸几乎不溶于水,精氨酸易溶于水,这种差异是由R基的不同引起的
14.中科院上海生化所于1982年5月合成了一种具有镇痛作用而又不会像吗啡那样使病人上瘾的药物——脑啡肽,如图是它的结构简式。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构成该脑啡肽的氨基酸数目是5个,称为五肽
B.受伤严重的病人通过口服脑啡肽可以起到镇痛作用
C.若去除脑啡肽左端的一个氨基酸,则其功能将会改变
D.氨基酸脱水缩合形成脑啡肽时相对分子质量减少了72
15.在提取蛋白质A的过程中,β-巯基乙醇的使用浓度会直接影响蛋白质A的结构,当β-巯基乙醇的使用浓度过高时,蛋白质A的二硫键断裂(-S-S-被还原成-SH),肽链伸展。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蛋白质A的功能与其空间结构的变化直接相关
B.蛋白质A受高浓度的β巯基乙醇影响后,其元素组成发生了改变
C.蛋白质的空间结构被破坏后,仍然可以与双缩脲试剂反应呈现紫色
D.用高浓度的β-巯基乙醇处理蛋白质A并不会改变该蛋白质的氨基酸序列
16.如图表示生物体内核酸的基本组成单位模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若③是尿嘧啶,则此图是组成RNA的原料
B.DNA分子结构的多样性取决于4种③的种类
C.DNA和RNA在核苷酸上的不同点只在②方面
D.若②为脱氧核糖,则人体内与②相连的③有五种
17.支原体肺炎是一种常见的传染病,患者主要有两种症状:发热和咳嗽。肺炎的种类还有细菌性肺炎、病毒性肺炎(如新冠肺炎)。如图为支原体的结构模式图。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细菌、支原体和新冠病毒都含有DNA和RNA
B.DNA是支原体的遗传物质,携带了其遗传信息
C.抑制细胞壁合成的药物对支原体肺炎和病毒性肺炎均无效
D.与病毒相比,支原体在结构上的根本区别是具有细胞膜、细胞质等细胞结构
18.下列有关核酸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蓝细菌的遗传物质是RNA
B.除病毒外,一切生物都具有核酸
C.核酸的基本组成单位是脱氧核苷酸
D.豌豆叶肉细胞的遗传物质彻底水解后得到脱氧核糖、磷酸、含氮碱基
19.如图中①②③④表示不同化学元素所组成的化合物,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
A.若图中①为某种生物大分子的基本单位,则①最可能是氨基酸
B.若图中②大量存在于皮下和内脏器官周围等,则②最可能是脂肪
C.若图中③为多聚体且能携带生物的遗传信息,则其由两条链构成
D.若图中④主要在植物茎秆、枝叶和细胞的细胞壁,则④最可能是纤维素
20.霍乱毒素是霍乱弧菌分泌的由6条肽链形成的蛋白质,能进入小肠上皮细胞进而导致霍乱。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霍乱毒素至少各含6个游离的氨基和羧基
B.霍乱毒素需要经内质网和高尔基体的加工
C.霍乱弧菌和小肠上皮细胞都具有双层核膜
D.小肠上皮细胞膜不能控制蛋白质进出细胞
21.Tau蛋白是构成神经细胞骨架的重要成分。突变的Tau蛋白异常聚集,严重影响神经细胞功能,甚至导致神经细胞死亡,是导致阿尔茨海默病(AD)的原因之一。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细胞骨架是由磷脂与蛋白质构成的网架结构
B.阻止Tau蛋白异常聚集就能够阻止AD的发生
C.突变的Tau蛋白发生异常聚集,会使其功能改变
D.氨基酸之间通过脱水缩合形成氢键的方式形成肽链
22.细胞代谢是细胞生命活动的基础,其主要场所是( )
A.细胞核 B.线粒体 C.叶绿体 D.细胞质基质
23.甲~丁为细胞相关结构的模式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图中4种结构均可参与生物膜系统的构成
B.结构甲、乙、丙增大生物膜面积的方式不同
C.结构丁的功能与物质②的种类和数量密切相关
D.乙可以为蓝细菌合成细胞生命活动所需的能源物质
24.某同学利用黑藻细胞观察叶绿体和细胞质的流动。显微镜下观察到叶绿体的位置及运动方向如图所示。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高倍光学显微镜下可观察到叶绿体的两层膜和类囊体
B.叶绿体中含有色素,所以观察叶绿体时可不需要染色
C.观察前应将黑藻放在黑暗中培养,以免影响后续实验效果
D.根据图示可判断该细胞真实的细胞质流动方向应为顺时针
25.研究发现,细胞可以通过回收机制使细胞器的驻留蛋白质返回到正常驻留部位。驻留在内质网的可溶性蛋白的羧基端有一段特殊的氨基酸序列称为KDEL序列,如果该蛋白被意外地包装进入转运膜泡,就会从内质网逃逸到高尔基体,此时高尔基体顺面膜囊区的KDEL受体就会识别并结合KDEL序列,将它们回收到内质网,KDEL信号序列和受体的亲和力受pH高低的影响。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高pH能促进KDEL序列与受体蛋白的结合,低pH有利于其从受体蛋白上释放
B.COPI膜泡、COPII膜泡和高尔基体的顺面膜囊上均有识别与结合KDEL信号序列的受体
C.内质网驻留蛋白质的合成、运输都需要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和线粒体的参与
D.如果内质网的某一蛋白质缺乏KDEL序列,那么该蛋白质将不能返回内质网,只能分泌到细胞外
26.内质网膜上的蛋白质复合体translocon的中心有通道,可使新合成的多肽链进入内质网。多肽链在内质网中正确折叠,往往以囊泡的形式运输到高尔基体,若多肽链在内质网中未正确折叠,则会通过translocon回到细胞质基质。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蛋白质都需在内质网、高尔基体中加工后才能承担相应功能
B.translocon运输多肽链进出内质网的过程体现了生物膜流动性
C.内质网形成的囊泡的定向运输至高尔基体需要细胞骨架的参与
D.高尔基体可以识别未正确折叠的多肽链,并将其运输至内质网
27.细胞自噬是细胞“吃掉”自身的结构和物质,该过程中溶酶体主要发挥的作用是( )
A.促进细胞增殖 B.提供能量和代谢物
C.进行细胞间信息交流 D.分解衰老、损伤的细胞器
28.细胞核控制细胞的代谢和遗传,是与其结构分不开的。核纤层起支架作用,维持细胞核糙面内质网的轮廓,核孔复合体控制物质通过核孔进出细胞核,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推测核纤层与细胞核的解体和重建密切相关
B.糙面内质网与外核膜相连,为核糖体提供附着位点
C.DNA、RNA、蛋白质可通过核孔复合体进出细胞核
D.细胞核中的染色质含有细胞遗传物质,因此细胞核是细胞的代谢和遗传中心
29.将洋葱细胞放入大于细胞液浓度的KNO3溶液中,一段时间后用显微镜观察发现该细胞未发生质壁分离,其原因不可能是该细胞( )
A.是死细胞 B.大量吸水
C.是根尖分生区细胞 D.质壁分离后又自动复原
30.图1是显微镜下观察到的某一时刻的细胞图像。图2表示一种渗透作用装置。图3是另一种渗透装置,一段时间后液面上升的高度为h。这两个装置所用的半透膜都不能让蔗糖分子通过,但可以让葡萄糖分子和水分子通过。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图1 图2 图3
A.图2中,若A为0.3g/mL葡萄糖溶液,B为清水,则平衡后A侧液面与B侧液面一样高
B.图3中,如果A、a均为蔗糖溶液,则开始时浓度大小关系为a>A,达到平衡后a>A
C.图3中,A、a均为蔗糖溶液,若每次平衡后都将产生的水柱h移走,则随着时间的推移,h将会越来越小
D.若图1是某同学观察植物细胞质壁分离与复原实验时拍下的显微照片,则此时细胞液浓度一定大于外界溶液浓度
第二部分 非选择题(共40分)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3个小题,共40分,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作答。
31.(12分)
如图是显微镜下观察到的几种细胞或组织图像(D中细胞取自猪的血液)。回答下列问题:
(1)材料所提及的生物中,科学家依据______将细胞分为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其中属于原核生物的是______,它们与真核细胞的统一性表现在都具有______。
(2)地球上最基本的生命系统是______,图中能表示生命系统个体层次的是______(填标号)。
(3)过量繁殖会引起“水华”的是______(填标号),该细胞中含有______,因此利用光能合成有机物。
(4)A、C不适合当作制备细胞膜的材料的原因是______。
32.(14分)
最新研究表明线粒体有两种分裂方式:中区分裂和外围分裂(如图1甲和乙),两种分裂方式都需要DRP1蛋白的参与,正常情况下线粒体进行中区分裂;当线粒体出现损伤时,顶端Ca2+和活性氧自由基(ROS)增加,线粒体进行外围分裂,产生大小不等的线粒体,小的子线粒体不包含复制性DNA(mtDNA),继而发生线粒体自噬。回答下列问题:
图1 线粒体分裂的两种方式 图2 线粒体分裂的机制
(1)当线粒体出现损伤时,______可能起诱导线粒体进行外围分裂的作用。此时发生的线粒体自噬需要______消化清除。其中,降解线粒体的水解酶的合成场所是______。
(2)由图可知,马达蛋白牵引着线粒体沿______运输到内质网。细胞内Ca2+主要储存在内质网中,在细胞质基质中浓度较低,而马达蛋白表面有Ca2+结合位点。据此推测,受到调控信号的刺激后,内质网______,使其在细胞质基质内升高,并与马达蛋白结合,进而使线粒体在细胞内移动。
(3)由图可知,______形成细管状结构缠绕线粒体,使线粒体局部收缩,同时募集细胞质中游离的______,在收缩部位形成蛋白复合物,不断收缩使线粒体断开。该过程体现了生物膜具有______的结构特点。
(4)当机体能量需求高时,线粒体会加快______(填“中区分裂”或“外围分裂”),其意义是______。
33.(14分)
为探究玉米籽粒发芽过程中一些有机物含量的变化,研究小组利用下列供选材料用具进行了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为了检测玉米籽粒发芽过程中蛋白质(肽类)含量变化,在不同发芽阶段玉米提取液中,分别加入______试剂,比较颜色变化。该实验需要选用的器具有______(填序号)。
①试管 ②滴管 ③量筒 ④酒精灯 ⑤显微镜
(2)为了检测玉米籽粒发芽过程中淀粉含量变化,将不同发芽阶段的玉米籽粒纵切,滴加______,进行观察。结果显示,胚乳呈蓝色块状,且随着发芽时间的延长,蓝色块状物变小。由此可得出的结论是______。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