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成都市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四川省成都市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426.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4-11-09 14:07:1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024—2025学年度上期高2026届期中考试
历史试卷
考试时间:75分钟 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24题,每题2分,共48分)
1.近年,考古工作者在四川三星堆遗址发现了大量青铜器。其中有些青铜器独具特色,例如青铜神树、青铜祭坛、青铜大立人。而有些青铜器,如青铜大口尊、蛇身铜人像、青铜神坛上的背罍青铜人像则具有明显的中原形制。此考古发现( )
A.凸显了“中原中心”的政治格局 B.反映了中华文明多元一体的特点
C.证明巴蜀率先成为中华文明核心 D.说明了统一多民族国家已经建立
2.下表为商周赐贝情况,商周赐贝仪式的变化表明( )
主持者 场合 对象
商王 祭祖、宴飨等 多为陪同王臣,未见外服诸侯
周天子 政治性大祭祀、大射礼 四方诸侯、宗室贵族、内服王官
A.王权逐渐实现高度集中 B.等级统属关系不断强化
C.商朝时礼乐制度已形成 D.贝的货币实用功能增强
3.殷商甲骨文中有许多卜辞占卜是否“受年”,是否“有雨”,卜辞的“田”字中间的横竖笔画往往不止一道,卜辞中所见农作物有黍、稷、粟、麦、稻等,农具有耒、耜等。这表明当时( )
A.小农经济已经形成 B.王权借助神权强化统治
C.农业发展备受重视 D.铁犁牛耕得到广泛应用
4.西周统治者吸取商朝灭亡的历史教训,实施“封建亲戚,以藩屏周”的分封制,以新的国家政体取代了方国联盟体制。周人认为,天子作为天之“元子”,是代表唯一的天而统治唯一的天下的唯一的人,天下的疆土与万民皆在天子的统治之下。据此可知西周时期( )
A.天人感应理论得以确立 B.文明范围较商朝有所扩大
C.政治的聚合性有所增强 D.诸侯国具备了世袭统治权
5.司马迁在《史记》中称夏、商、周国家政权为“中国”,包括夏、商、周国家政权控制的各族人;称春秋战国时期中原各国为“中国”,但后来也包括楚国,并出现秦国以“中国”自居的现象;称秦汉为“中国”则包括秦汉国家政权管辖的各族人。《史记》中的“中国”一词反映了( )
A.民族交融的发展历史 B.汉朝大一统观念的加强
C.中央集权的形成历程 D.司马迁志在成一家之言
6.夏、商、西周时期,社会成员基本以“族”划分,治理较为集中;春秋战国时期,部分诸侯国管理出现急剧政治变革,出现了“集小乡、邑、聚为县,置令、丞”的局面。这一变化反映出春秋战国时期( )
A.小农经济性质得到强化 B.宗法体制遭到破坏
C.官僚行政体系初步形成 D.集权观念成为主流
7.战国时期,孟子坚持“为国以礼”,施行“仁政”,提出“上无礼,下无学,贼民兴,丧无日矣”。韩非子则强调“夫严刑者,民之所畏也;重罚者,民之所恶也。故圣人陈其所畏以禁其邪,设其所恶以妨其奸,是以国安而暴乱不起。”这反映了两者( )
A.阶级立场的不同 B.治国方略的差异
C.学术观点的分歧 D.人生理想的迥异
8.在地方管理上,从商朝附属国内居民多是聚族而居的内外服制度,到西周“封建亲戚,以藩屏周”的分封制制度,再到秦汉实行郡县制度,这一发展轨迹( )
A.促进贵族政治向官僚政治转变 B.意味着华夏认同观念逐渐增强
C.使地方割据势力逐渐得到遏制 D.反映了主流意识形态最终确立
9.下表中的史料反映了秦代( )
记载 出处
有事请也,必以书,毋口请,毋羁请(让人代为请示) 《睡虎地秦墓竹简·内史杂》
行命书及书署急者,辄行之;不急者,日毕,勿敢留。留者以今论之 《睡虎地秦墓竹简·行书》
A.行政管理制度严密 B.国家法律条文严酷
C.地方官员权力较小 D.政府行政效率低下
10.西汉初,中央以下,一级为郡和王国(封国),一级政区郡60多个,大部分是在秦郡的基础上设置的。到西汉末年(公元2年),共103个郡、国。在郡之上,自元封五年(前106年)始,又设了13个行部,每个行部管辖若干个郡(国)。由西汉地方行政的变化,可推知( )
A.宗室分封利于政局稳定 B.刺史监察造成皇权式微
C.中央集权趋势逐渐强化 D.地方豪强势力不断加强
11.汉代奉行“春秋决狱”来审判案件,其基本原则是“论心定罪,依据犯罪者的主观动机定罪量刑,志邪者不待成,首恶者罪特重,本直者其论轻。”据此可知汉代“春秋决狱”( )
A.呈现出司法儒家化特征 B.体现出法律与儒家伦理的冲突
C.强化了法律刑罚的威严 D.促进了道德与法律地位的平衡
12.如图是西汉前期出自军功阶层的公卿守相(郡守和诸侯王之相)的占比(%)情况。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王国威胁解除 B.对外战争减少 C.选官标准变化 D.儒学地位上升
13.据记载,西域都护府设立后,西域王侯、典客、商贾、贵族频频东来汉地,呈现出“驰命走译,不绝于时月;商胡贩客,日款于塞下”的景象。这说明,西域都护府的设置( )
A.推动了内地商业的发展 B.密切了西域与内地的联系
C.促进了边疆地区的开发 D.加强了中央对西域的管理
14.西汉时期,淮南王刘安召集宾客撰写的《淮南子》一书,对《老子》极为推崇,还化用了《庄子》中的很多思想。同时,书中引用其他学派著作的地方达八百处之多。“虽以道为归,但杂采众家。”这一状况反映了当时( )
A.反思“无为而治”的治国理念 B.思想发展具有一定的融合倾向
C.文化的封闭性保守性受到冲击 D.统治者重新构建儒家精神道统
15.太和十九年(495年),北魏孝文帝诏令,官员上朝时不准使用鲜卑语,若有违者,免其官,后来考虑到年龄已经较大的大臣学习汉语比较困难,故又作一规定:“年三十以上,习性已久,容或不可卒革;三十以下,见在朝廷之人,语音不听仍旧。若有故为,当降爵黜官”这表明孝文帝改革( )
A.具有坚定性与灵活性相结合的特点 B.借鉴了中原先进的政治文明
C.消除了朝廷内部保守派势力的阻碍 D.加速了鲜卑族的封建化进程
16.据学者统计,孝文帝诏令文中引《诗》共28处,有多处引用同一诗句,其中只有8处引自《风》,其余20处均引用自《雅》和《颂》。由此可见,孝文帝( )
A.受到了儒家正统思想影响 B.精通于五言诗歌的创作
C.采取完全汉化的改革措施 D.忽视《诗》的政治教化
17.如表为《汉书》与《晋书》所列四州的户数变化情况,据此推知,西晋时期( )
州名 西汉户数 西晋户数 增长率%
益州 106300 149300 34%
荆州 182563 357548 51%
扬州 152100 311400 48%
广州 25360 43120 58%
A.南方经济得到发展 B.江南经济反超北方
C.北方人口大量南迁 D.政府加强户籍管理
18.《文献通考》卷五十记载:“及魏武佐汉,初建魏国,置秘书令,典尚书奏事。文帝受禅,改秘书为中书,有令有监,而亦不废尚书,然中书亲近而尚书疏外矣。东晋以来,天子以侍中常在左右,多与之议政事,不专任中书,于是又有门下,而中书权始分矣。”这反映出( )
A.魏晋时期中央权力重心的演变 B.军政事务中枢的完善
C.中央行政体制发展到新的阶段 D.三省六部制已经形成
19.东晋南朝高门士族的追求是“立言藉于虚无,谓之玄妙;处官不亲所司,谓之雅远”“砥砺之风,弥以陵迟(衰落)”,为官者“恪勤匪懈,终滞鄙俗”。这表明,东晋南朝( )
A.士风衰靡的时代景象 B.高雅脱俗的艺术追求
C.儒学失去其正统地位 D.士族与皇权相互依存
20.下图为唐玄宗天宝年间人口分布图。据此可知( )
A.南北方经济联系进一步加强 B.人口分布反映社会状况
C.传统经济格局发生根本转折 D.江南地区经济发展迅速
21.由于历史环境的不同,不同地区的文明呈现出多元发展的格局。下列文化现象的表述和图中位置对应正确的是( )
A.①地公元前6世纪,人们创造了从1到9的数字,发明了0
B.②地公元前18世纪,出现世界上现存最早较完整的成文法典
C.③地公元前3千纪,莎草纸成为主要的书写材料和出口物资
D.④地公元前2千纪,这里曾诞生了克里特文明和迈锡尼文明
22.阿拉伯文学名著《一千零一夜》中共有200多个故事,包括古代埃及、波斯、伊拉克、印度的许多民间故事。其中有些篇章如《辛伯达航海旅行的故事》《裁缝的故事》中的人物与“中国”“航海”“经商”这三个词相关。材料重在强调阿拉伯帝国( )
A.与时俱进的民族精神 B.海纳百川的文化气象
C.开放包容的对外政策 D.历史悠久的重商传统
23.日本大化改新期间,贵族奴隶主的屯仓、田庄一律被收归国家所有,变成公地。同时,国家对大夫以上官僚贵族赐给一定数量的土地和人口,称为“食封”(俸禄),对凡六岁以上公民授予一定的土地,称“口分田”。这些举措( )
A.学习和借鉴了唐朝相关制度 B.导致日本土地兼并加剧
C.废除了贵族身份和经济特权 D.瓦解日本庄园制度的根基
24.查理大帝致信教皇:“我的天职是用武力保卫教会,使它不受异教徒的攻击蹂躏,在教会内部确保教会的纯正信仰。而圣父,你的职责是用祈祷支持我的武力。”这反映了中世纪西欧( )
A.国王利用教会扩大疆域 B.教皇权力高于世俗王权
C.教俗之间的并立与斗争 D.教权与王权间相互利用
二、材料题(3题,共52分)
2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2分)
材料一 雅典城外阿波罗神庙墙上,铭刻着古希腊哲人的一句名言:人啊,认识你自己!体育就是人类认识自我的一种方式。雅典在公元前8世纪形成奴隶制城邦,公元前594年梭伦改革推进社会发展。古希腊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的体育思想影响了2000多年来的人类生活。
古希腊体育思想
苏格拉底 提醒雅典人要不懈地提高身体素质,“体育教育……让他们从小就开始接受。而且,体育训练应该十分小心,并且要终其一生”。
柏拉图 提倡进行简单而朴素的身体锻炼,认为青年人,无论是男人还是女人,都应该严格地受到音乐与体育的教育,借以成为优秀的卫国者。
亚里士多德 认为“体育锻炼有助于培养人的勇敢”,“显然预先应把儿童交给体育教师和角力教师,这些人分别能造就儿童的体质和教给他们身体方面的本领”。
——摘编自谭华、刘春燕主编《体育史》等
材料二 孔子在“六艺”教育中,重视体育活动教化作用。“射”“御”及“乐”中的“舞”,都是通过一定规范的身体活动来培养学生的“礼”,即通过体育的形式培养学生尊重理法的习惯和精神。孔子体育思想是为理念服务的,这种理念是以“礼”为外壳,“仁”为内核的思想。在中国古代体育历史长河中,孔子体育思想起到了各家诸子都无法比拟的后世影响力。后世儒家在继承基础,上不断地创新和发展,使之更为成熟与完善。人们遵循孔子的体育思想,积极从事实用性体育运动,强身健体。
——摘编自王烈《基于“六艺”教育下孔子体育思想的阐释》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雅典的体育思想,并简析其兴盛原因。(10分)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与古代雅典相比,我国古代体育思想展现出的特质,并简析孔子体育思想的意义。(12分)
2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8分)
材料一
九卿 九卿分别是: 奉常(负责宗庙、礼仪和教化) 郎中令(主管宫中警卫) 卫尉(主管宫门警卫) 廷尉(负责司法和首都警卫) 典客(主管少数民族事务) 宗正(负责皇室宗族事务) 治粟内史(负责租税和国家财政) 少府(负责皇家财政及官府手工业) 太仆(负责宫廷车马)
材料二 先秦时期孕育的天子与诸侯、王畿之臣的关系,以及诸侯与隶属诸侯国官员关系中商议国事的治政方式,在秦朝真正确立为君臣共同参与的朝议制度。当国家面临重要事情及君王遇到难断之事时,皇帝便会召开聚集三公九卿及相关官员的会议,商谈解决方案,最终决断权仍归皇帝所有。这种制度使皇帝可以听取更合理的方案,减少失误,对封建社会发展起到重要推动作用。朝议有廷议和集议的区别。皇帝在殿堂听政,百官按例朝见,有事皇帝口头提出,有争议的当朝议论,谓之“廷议”;有些事皇帝不在朝会中提出,而“下其议”于一定范围的官员,如“九卿会议”“王大臣会议”,然后再将意见上奏,谓之“集议”。
——摘编自朱绍侯等主编《中国古代史》
(1)根据材料一,指出秦朝中央官制的特点。(8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秦朝确立朝议制度的原因。(6分)
(3)有学者认为“朝议制度体现了一种专制集权政体下的民主”。你是否赞成这一观点?请简要说明理由。(4分)
2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折射着社会的变迁。中国古代,各地方言与“官话”并行发展的同时,也不断地进行彼此间的交流融合。
时代 语言发展概况
西周和东周 各地方言差别很大。雅言(西周王畿一带王室所用方言)成为贵族通用的“标准音”。战国时各地方言差异更加复杂。雅言失去标准音地位,各诸侯国“言语异声”
汉代 形成南北两派方言,分别以秦晋方言和楚方言为核心。北方方言发生混化,逐渐糅 合。关中话、洛语先后成为“官话”,并向周边扩展
魏晋南北朝 继承洛语为官话。西晋末年北方方言逐渐向南扩展,并与南方方言交融,逐渐形成“南染吴越、北杂夷虏”的现象。洛阳雅音吸收吴越方言而成的金陵音成为正统官话之一
隋唐 隋朝以金陵音和洛阳正音为基础融合形成长安音,唐承隋制。金陵音与长安音分庭抗礼,长安音逐渐成为正统
——根据《中国历史地理概述》等整理
从上述材料中任选两个或两个以上历史时期,结合所学知识,提炼出一个关于中国古代语言演进的观点,并进行阐述。(要求:明确列出所选择的历史时期,观点正确,史实准确,论证充分,表述清晰)
2024-2025学年度上期高2026届期中考试
历史试卷评分参考
一、选择题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答案 B B C C A B B A A C A C
题号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答案 B B A A A C A B D B A D
二、材料题
25.(1)体育思想:终身体育思想;平等的体育意识;适度有规律的体育教育思想;体育优先思想。(3点6分)
原因:人文主义思想萌发;民主政治高度繁荣;奴隶制经济发展;思想家的努力。(2点4分)
(2)特质:凸显体育教育的实用性;注重自省内修;与“仁”学教育融为一体;与美学教育相辅相成;与德育教育紧密结合。(3点6分)
意义:在中国古代体育思想史上占据重要地位,成为中华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思想的重要代表;有助于扩大儒家思想的社会影响力;促进体育运动、体育教育的发展与人们体质的增强;为后世体育思想的创新与发展提供了借鉴。(3点6分)
26.(1)以皇权为中心,皇权至上;三公九卿分工严密,各司其职;相互配合,彼此牵制;家与国同治,体现家天下的特征。(8分)
(2)原因: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建立;先秦时期治政方式的影响;国家政务的增多,皇帝政务繁重;官僚政治的发展。(6分)
(3)①赞成。(1分)理由:统治者在决策过程中发动大臣参与讨论,如秦汉的廷议制度、隋唐的政事堂制度等,决策过程更加透明和民主,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决策失误,体现了君臣共治的思想。因此,朝议制度是专制集权政体下的一种民主机制。(3分)
②反对。(1分)理由:从政体架构本身而言,朝议并非现代意义上的民主。在中国古代封建社会,国家的法律、政策都取决于皇帝一人的意志,皇帝在决策过程中发动大臣参与讨论,本质上是专制主义中央集权体制下皇帝为了减少决策失误而在运作机制上所做的一种调整。因此,朝议制度并不能体现真正的民主性。(3分)
27.示例:历史时期:西周与东周、汉代。(1分)
观点:人口流动、民族交融促进语言融合与发展。(2分)
阐述:语言演变体现了中华文明的发展与进步,这一进程是与人口流动、民族交融密不可分的。西周时期虽有“雅言”这一官方语言,但各地方言差别很大,种类也很多。春秋战国时期,随着诸侯国间战争的日趋激烈,人口流动频繁,四边游牧民族不断涌入农耕文化地区,与华夏族的交流融合加强。(4分)秦朝,尤其是汉朝大一统政权建立之后,人民的生活渐趋稳定,各民族间的联系更加紧密,语言也实现了大融合,基本上形成南北两大方言系统,“官话”也随着疆域扩展向周边扩展。(4分)综上所述,周朝和汉朝时期,我国人口流动、民族融合促进了语言融合与发展,对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与巩固发挥了重要作用。(1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