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7张PPT)
3.2 课时2 生态金字塔和研究能量流动的实践意义
能量流动的特点
(1)单向流动;
(2)逐级递减
思考:除了用图中数字表示外,你还能用什么方法表示生态系统能量流动逐级递减的特点呢?
生态金字塔
能量金字塔
数量金字塔
生物量金字塔
1.什么是能量金字塔?有何特点及意义?什么是生物量金字塔?有何特点及意义?
4.列表从含义、形状、特点、意义等方面比较三种金字塔的异同。
3.什么是数量金字塔?有何特点及意义?在什么情况下,数量金字塔可能是上宽下窄倒置的金字塔形呢?
2.在什么情况下,生物量金字塔可能是上宽下窄倒置的金字塔形?
请同学们自主阅读教材P57-58,小组合作思考讨论完成问题。
一、生态金字塔
任务一:生态金字塔的模型构建
1.请同学们将赛达伯格湖的能量流动数据,用相应面积的图形表示,并按营养级由低到高排列。
生产者
464.6
植食性动物
62.8
肉食性动物
12.6
1.能量金字塔
通常都是 的金字塔形
能量在流动中总是逐级递减的
(1)概念:
(2)意义:
(3)特点:
原因:
将单位时间内各营养级所得到的 转换为相应面积(或体积)的图形,并将图形按照营养级次序排列,可形成一个金字塔图形,叫作能量金字塔。
直观的反映出生态系统 的关系
第一营养级
第二营养级
第三营养级
第四营养级
能量数值
各营养级间能量
上窄下宽
一、生态金字塔
任务一:生态金字塔的模型构建
2.生态学家调查了不同生态系统中的生物个体数量和生物量(调查数据中排除了微生物和土壤动物),所得数据如表格所示。P代表生产者,C1、C2、C3依次代表初级、次级和三级消费者。
名称 某草地 某温带森林
P 15 000 000 2 000
C1 2 000 000 1 500 000
C2 900 000 1 200 000
C3 10 20
(1)请根据资料1,分别建构这两个生态系统的数量金字塔。
某草地
某温带森林
资料1 夏季两个生态系统的生物个体数量统计表,单位为个·hm-2。
2.数量金字塔
表示各营养级的 比值关系,即为数量金字塔。
(1)概念:
(2)特点:
一般呈 的金字塔;
上窄下宽
思考:如果消费者个体小而生产者个体大,如昆虫和树。相应的数量金字塔是怎样的呢?
营养级
第二营养级
第一营养级
个体数量
昆虫
树
倒置
昆虫和树
也可呈上宽下窄 的金字塔形,如 。
生物个体的数目
资料2 夏季两个生态系统的生物量统计表,单位为g·m-2。
营养级 某湖泊 某海域
生产者 96 4
初级消费者 11 21
次级消费者 4 -
(2)根据资料2,分别建构两个生态系统的生物量金字塔。
某湖泊
某海域
第一营养级
第二营养级
第三营养级
营养级
生物量(g m-2)
4
11
96
生物量(g m-2)
—
21
4
生物量:每个营养级所容纳的有机物的总干重
3.生物量金字塔
用同样的方法表示各营养级的 (每个营养级所容纳的有机物的总干重),即为生物量金字塔。
(1)概念:
(2)特点:
大多呈 的金字塔。
上窄下宽
第一营养级
第二营养级
第三营养级
第四营养级
营养级
809
37
11
1.5
干重 g/m2
生物量
生物量金字塔出现上宽下窄倒置的金字塔形的原因是什么?
海洋生态系统中,浮游植物个体小,世代周期短,又不断被捕食,因而某一时刻调查到的生物量可能低于浮游动物的生物量。
某海域
当然,总的来看,一年中浮游植物的总的生物量还是比浮游动物的多。
思考:人类位于食物链的顶端,从能量金字塔来看,人口数量日益增长,这会对地球上现有的生态系统造成什么影响?
人口数量日益增长,会要求低营养级有更多的能量流入人类所处的营养级,也就是说,人类所需要的食物会更多,将不得不种植或养殖更多的农畜产品,会给地球上现有的自然生态系统带来更大的压力。
能量金字塔 生物量金字塔 数量金字塔
形状
每一层 含 义
特点
象征 意义
单位时间内,每营养级生物所同化的能量的多少
自然生态系统一定为正金字塔
能量在流动过程中总是逐级递减的
单位时间内,每营养级所容纳的有机物的总干重
一般为正金字塔,有时会出现倒金字塔形
一般生物量随食物链中营养级的升高而减少
单位时间内,每一营养级生物个体的数目
一般为正金字塔,有时会出现倒金字塔形
一般生物个体数目在食物链中随营养级升高而减少
列表比较三种生物金字塔
1.甲、乙、丙、丁是某同学绘制的生态金字塔。下列与之相关的说法,错误的是( )
A.生态金字塔包括能量金字塔、生物量金字
塔和数量金字塔,基本呈现图丙所示形态
B.由于能量流动具有逐级递减的特征,能量
金字塔通常呈现图丙所示形态
C.不能用图甲表示生物数量金字塔
D.生态金字塔中每一层代表一个营养级,分解者不包含在其中
C
1.间作套种、多层育苗、稻--萍--蛙等立体农业生产方式有什么意义?
2.桑基鱼塘、秸秆还田等立体农业生产方式有什么意义?
3.合理确定草场的载畜量稻田除草、除虫等立体农业生产方式有什么意义?
阅读教材P58,小组合作思考讨论完成问题。
研究能量流动有何实践意义?
1.增大流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
研究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可以帮助人们将生物在时间、空间上进行合理配置,增大流入某个生态系统的总能量。
间作套种
多层种植
稻-萍-蛙
立体栽培
思考1:为什么可以增加流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
间作:一般指几种作物同时期播种
套种:几种作物不同时期播种
二、研究能量流动的实际意义
研究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可以帮助人们将生物在时间、空间上进行合理配置,增大流入某个生态系统的总能量。
间作套种
多层种植
稻-萍-蛙
立体栽培
思考1.为什么可以增加流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
(2)不同层次的作物利用不同强度的太阳能;
(3)适当提高了种植密度,能利用更多的
太阳能
(1)充分利用了空间;
2.提高能量利用率
研究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可以帮助人们科学规划和设计人工生态系统,使能量得到最有效的利用。
秸秆蘑菇基质
秸秆饲料
玉米
籽粒
秸秆
人
饲料
玉米
籽粒
秸秆
人
饲料
基质
牛、羊
蘑菇
思考2.从能量利用的角度分析,现代农业相较于传统农业有什么优势?
实现了能量的多级利用,从而大大提高能量的利用率。
能量利用率≠能量传递效率
3.调整能量流动关系
大量牧草不能被利用,人获得的能量严重偏低
放牧量太少
短时间获取大量的能量(产品),严重破坏牧场,不能持续高产出。
过度放牧
合理确定草场的载畜量,能充分利用牧草,保持畜产品的持续高产。
合理放牧
思考3.从能量流动的角度分析,稻田除草、除虫的意义是什么?
调整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关系,使能量持续高效地流向对人类最有益的部分。
① 最多可使鹰增重____kg。
② 最少可使鹰增重____kg。
1
已知低营养级同化量,求高营养级同化量:
1
4
假如现有草100kg,则:
草
兔
鹰
能量传递效率按20%来算。
能量传递效率按10%来算。
① 最多要消耗草______kg。
② 最少要消耗草______kg。
2
已知高营养级同化量,求低营养级同化量:
200
假如要使鹰增加2kg,则:
能量传递效率按10%来算。
能量传递效率按20%来算。
50
三、能量流动的相关计算
3
多条食物链,已知低营养级同化量,求高营养级
如果A有 10000 kg,C 最多增加______kg,最少增加_____kg。
A
B
C
D
E
F
选最短食物链;按20%计算。
选最长食物链;按10%计算。
400
1
4
多条食物链,已知高营养级同化量,求低营养级
若人的体重增加1 kg,
最少需消耗水藻______kg,最多消耗水藻___________kg。
选最短食物链;按20%计算。
选最长食物链;按10%计算。
水藻
水蚤
虾
小鱼
大鱼
人
25
100000
5
在食物网中,某一营养级同时从上一营养级的多种生物获得能量,且各途径所获得的生物量比例确定,则需按照各单独的食物链进行计算后合并。
① 如图食物网中,假如猫头鹰的食物有2/5来自兔,2/5来自鼠,1/5来自蛇。那么,猫头鹰若要增加20 g体重,最少需要消耗的植物为_______。
植物
兔子
猫头鹰
鼠
蛇
900
5
在食物网中,某一营养级同时从上一营养级的多种生物获得能量,且各途径所获得的生物量比例确定,则需按照各单独的食物链进行计算后合并。
② 在如图所示的食物网,如将A流向B和C的比例由B∶C=1:1调整为1:2,能量传递效率按10%计算,C获得的能量是原来的_______倍。
A
C
B
设现有A能量为150,当A流向B和C的能量为1:1时,C获得的能量为:
75×10%×10%+75×10%=8.25
当A流向B和C的能量为1:2时,C获得的能量为:
50×10%×10%+100×10%=10.5
所以,C获得的能量是原来的10.5/8.25=1.27倍
1.27
5
在食物网中,某一营养级同时从上一营养级的多种生物获得能量,且各途径所获得的生物量比例确定,则需按照各单独的食物链进行计算后合并。
③ 如将C的食物比例由A∶B=1∶1调整为2∶1,能量传递效率按10%计算,该生态系统能承载C的数量是原来的_______倍。
设当食物比例A:B=1:1时,C的能量为x
则需要的A为1/2x÷10%+1/2x÷10%÷10% = 55x
设当食物比例A:B为2:1时,C的能量为y
则需要的A为:2/3y÷10%+1/3y÷10%÷10%=40y
由于两种情况下,生产者的数量是一定的,所以55x=40y,
则y=1.375x
A
C
B
1.375
2.下列关于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原理在实践中的应用的叙述,错误的是( )
A.除虫、除草可以让农田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更多地流向对人类更有益的
部分
B.多途径利用农作物可以实现对生态系统中能量的多级利用
C.根据草场能量流动的特点,可以合理确定草场的载畜量,从而保持畜
产品的持续高产
D.“桑基鱼塘”的生产方式,在桑、蚕、鱼之间形成良性循环,将提高
能量传递效率
D
3.茶树菇味道鲜美,常生长在油茶树枯朽的树桩上。某林场尝试在树下套种茶树菇,并用桐树、柳树、杨树脱落的枝叶制作培养基。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油茶树枯朽树桩中的能量不属于油茶树的同化量
B.生长在油茶树树桩上的茶树菇属于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
C.套种措施可以提高树木和茶树菇对阳光等资源的利用率
D.该林场提高了能量的传递效率,实现了能量的多级利用
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