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二单元综合检测题(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部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二单元综合检测题(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76.3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4-11-10 12:07:2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部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二单元综合检测题
一、单选题
1.假设唐代一位洛阳的商人到长安做生意,他的活动中可能出现的是(  )
①在居住区开了一家绸缎店
②带着飞钱经大运河从江南运送地方特产到长安
③在专门的“市”里卖瓷器
④他的商业活动受专门机构的监督管理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③④
2.如表所示的唐诗反映了唐朝时期的民族关系,这表明唐朝(  )
诗人 作品 诗句
王维 《出塞作》 护羌校尉朝乘障,破虏将军夜渡辽。
陈陶 《陇西行四首》 自从贵主和亲后,一半胡风似汉家。
元稹 《估客乐》 北买党项马,西擒吐蕃鹦。
贾岛 《送于中丞使回纥册立》 君立天骄发使车,册文字字著金书。
A.推行华夷一家民族政策 B.突显经济交流的重要性
C.处理民族关系方式多元 D.强化对周边民族的控制
3.宋代流行“榜下捉婿”,以将女儿嫁给中进士者为荣,社会上也争相比较家族内有多少男子考中科举。对此现象解读正确的是(  )
A.宋代士人地位提高 B.理学受到官方尊崇
C.宋代开创科举制度 D.门第观念十分流行
4.有学者认为,如果说安史之乱以前,唐诗以豪放、浪漫色彩引人注目,那么安史之乱以后,则已代之以沉郁悲壮的情调了。对这一评论理解正确的是(  )
A.社会变迁影响唐诗创作 B.盛唐气象推动唐诗演变
C.唐诗全景再现社会真实 D.安史之乱导致唐诗衰微
5.下图为我国某一历史时期的政权更迭图示,序号与政权对应正确的是(  )
A.①——前秦 B.②——西晋 C.③——梁 D.④——后汉
6.唐代诗人皮日休曾作诗道:“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此诗意在 (  )
A.总结隋朝灭亡的根源 B.称赞隋朝大运河的功绩
C.抨击隋炀帝的目光短浅 D.分析运河演变的历程
7.《波峰与波谷:秦汉魏晋南北朝的政治文明》载:曹魏皇权低落,皇陵就没有封土。而前赵刘曜为自己建寿陵,周回四里,下深二十五丈;为其父、其妻建陵,“下铜三泉,上崇百尺”,费用以亿计,用了六百万个劳动日。材料说明前赵(  )
A.相权高涨 B.皇权强化 C.士族腐朽 D.全面汉化
8.据图1、图2可知,这一时期的历史发展趋势是(  )
A.民族交融不断加强 B.国家走向局部统一
C.地方行政区划扩大 D.君主专制不断强化
9.唐代长安东西两市见于记载的有肉行、绢行、药行、大衣行、秤行、鼓行、铁行等;而当时一些新兴的工商业城市中,同类商品也多集中在一个区域进行交易。由此可见当时(  )
A.商品销售的专业化 B.城市经济活动打破时空限制
C.手工业生产分工细 D.城市经济活动不受官府限制
10.吕思勉在《中国通史》中指出“唐朝的武功从表面看,虽和汉朝相等,其声威所至,或且超过汉朝,但此乃世运进步使然,以经营域外的实力论,唐朝实非汉朝之比。……玄宗时,府兵制度业已废坏,而吐蕃、突厥都强,契丹势亦渐盛。欲图控制、守御,都不得不加重边兵。”由此可见(  )
A.唐朝的实力不如汉朝
B.唐朝的衰落源于府兵制度的废弛
C.唐朝时边境民族更强
D.唐朝节度使的推行是现实的需要
二、材料分析题
11.中国封建社会的统治者一贯重视且擅长处理民族关系。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唐太宗贞观十二年(638年),松赞干布率吐蕃大军进攻大唐边城松州(今四川松潘),……于是派侯君集督率领大军讨伐,大败吐蕃于松州城下。松赞干布退兵,再派使臣求婚。……贞观十五年,太宗以文成公主妻之……。文成公主的入藏,不仅保证了唐蕃间在政治上的长久友好关系,还将大唐的音乐、茶文化和医药典籍等传入了吐蕃。吐蕃文化中的马球运动、装束方式等也传入了大唐,为中原文化注入了新的活力。
——张继文《从现存若干文物文献看文成公主入蕃对唐蕃经济文化的影响》
材料二:布达拉宫依山垒砌,群楼重叠,殿字嵯峨,气势雄伟,……红、白、黄三种色彩的鲜明对比,分部合筑、层层套接的建筑型体,都体现了藏族古建筑迷人的特色。布达拉官是藏式建筑的杰出代表,也是中华民族古建筑的精华之作。布达拉官的建筑艺术,是数以千计的藏传佛教寺庙与宫殿相结合的建筑类型中的最杰出代表,在中国乃至世界上都是绝无仅有的例证。
——唐语等《布达拉宫建筑初探》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唐太宗对吐蕃采取的主要措施以及文成公主入藏的积极意义。
(2)关于布达拉宫,这两种认识一般都为大众接受:①布达拉宫既是一座宗教和艺术建筑,也是饱含政治意义的建筑;②布达拉宫的建筑蕴含了多个民族的文化特色。选择①,请列举清朝对西藏地区的管理措施。选择②,请阐述布达拉宫体现的藏汉风格建筑特色。
汉式建筑:殿顶飞檐翘角;殿内的木结构采用梁架、斗拱、藻井等形式。
12.“西域”泛指玉门关、阳关以西广大地区。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元狩二年,武帝令骠骑将军霍去病出陇西,击破匈奴,匈奴的昆邪王杀休屠王,并率四万人来降,武帝以河西地置武威、酒泉两郡。从那时开始了河西长城的建筑。
﹣﹣罗哲文《长城》
材料二:《新唐书 地理志》说:“举唐之盛时,开元、天宝之际,东至安东,西至安西,南至日南,北至单于府,盖南北如汉之盛,东不及而西过之。”所谓“西过之”就是指唐朝营西域的范围超出了汉代。不仅如此,唐朝还在西域设置了一套比较完善的行政管理体系,巩固和加强了对西域地区的控制,也为后代管理边疆地区提供了很好的借鉴,所以说唐代对西域的经营,应该是7、8世纪西域史的最重要的内容。
﹣﹣余太山主编《西域通史》
材料三:清朝历康熙、雍正、乾隆三朝相继平息了准噶尔叛乱和大小和卓叛乱,统一了天山南北,整个新疆地区被置于清王朝的统一行政管理之下。清政府在新疆地区实施军府制度,设置伊犁将军和各参赞大臣等中央派出官员,在汉族聚居地方实行州县制,在哈萨克族和蒙古族主要生活区域实行札萨克制,而在广大维吾尔族聚居区则继续实行伯克制度。鸦片战争后,随着新疆内外形势的变化,伯克制度的废除成为必然趋势。光绪十三年(1887年),清政府正式宣布废除新疆的伯克制度。
﹣﹣整编自杨亚雄《论清政府对新疆维吾尔地区伯克制度的政策演变》
(1)根据材料一,概括汉武帝在西域地区所采取的措施。结合所学,分析这些措施对西域地区来说有何意义?
(2)材料二中的“一套比较完善的行政管理体系”包括哪些具体内容?结合所学,举例说明西域在唐朝对外文化交流过程中所占有的重要地位。
(3)根据材料三,概括清朝对新疆地区实行行政管理的特征。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清政府废除新疆伯克制度的时代背景。
13.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我认为从唐到宋还是经历了很大的改变。我们现在拿唐的750年与宋的1050年做一个比较。我们会发现:从外交关系上,唐有霸权,在北方唐以外没有国家,只有少数民族,而到了宋代,中国的外交关系就不一样了,是一个多元化的世界,有宋、辽、夏、金;另外,唐时有1/8—1/4的人口在南方,而宋朝时则有1/2的人口在南方,南方却变成了一个多元化的地方,有多个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有多种语言;唐朝首都是一个典型的adminitrative city,是政治的,而宋则是经济中心变成了首都;宋的人口是唐的两倍,货币数量是唐的二十倍,这都说明了商业经济、市场经济的发展;技术方面,宋朝还有了印刷、火药、指南针,这三个技术都是非常重要的;从社会方面,唐朝人的社会地位还是要看血统、身份,而宋朝人的社会地位则是看教育文化,科举制度被扩大,其重要性在社会中也越来越大。宋朝99%的学生考不上,可这些人还算是士人,仍是国家的精英,士人中做官的人只是一小部分。到了13世纪中叶,参加科举考试的人有45万人,但只有500人得到进士。
——包弼德《唐宋巨大历史变迁的现代意义:对nation观念的重新思考》
材料二:1500年前后,西欧发生了一系列事件,这些事件为一种新的文明开辟了道路,这就是现代化的准备阶段。1500年前后,许多事指向农业文明的解体,比如说,农奴制解体解放了人身,文艺复兴解放了人的精神,宗教改革解放了人的思想,地理大发现则把人推向全球,第一次把世界连成一个整体。在这个过程中,民族国家的出现改变了这种状况,它就把自己的疆城封闭起来,使它与外界隔离,致力于自身的发展,而不顾基督教大世界中其他兄弟的景况如何。事实上,在多数情况下,民族国家总是以牺牲别人为代价的。这样,原先基督教大世界中社会经济状况基本拉平的情况就消失了,代之出现的,是某些地区发展起来,其他地区则相对落后。因此,可以说,民族国家的出现标志着现代化的起点,发展与社会的根本变迁都是从这里开始的。
——钱乘旦《世界近现代史的主线是现代化》
(1)根据材料一概括唐宋历史变迁的表现,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推动唐宋历史变迁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简述1500年前后西欧社会向现代化转型所做的准备。
(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唐宋历史变迁和西方社会变迁的实质差异。
14.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武德二年(619年)国二月,高祖李渊领布诏书:“画野分,山川限其内外;退荒绝域,刑政殊于函夏。是以昔王御世,怀柔远人,义在羁縻。”
——《册府元色)卷1270
贞观三年(629),遣使入贡。上曰:“昔人谓仰戎无上策,朕今治安中国,而四夷自服,岂非上策乎!”
——《资治通鉴》卷193
材料二:中国历史上无论哪一朝哪一代,都面临着边疆问题。边疆政策是实施边疆经略的指导方针与具体措施,而治边思想则是制定边疆政策的重要前提之一。边疆政策的正确与否,边疆经略的成败得失,治边思想能否符合时代潮流,不仅直接影响一个朝代的兴我存亡,而且对于作为整体的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发展也产生重大影响。
——摘编自马大正《中国古代的边疆政策与边疆治理》
据材料概括唐朝边治理的主要方略,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古代边治理的认识。
三、综合题
15.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一 永贞革新,是唐顺宗永贞年间(805 年)官僚士大夫王淑文等以打击宦官势力、革除政治积弊为主要目的的改革。主张加强中央集权,反对藩镇割据,反对宦官专权,持续时间146 天,最后因俱文珍等人发动政变,幽禁顺宗,拥立太于李纯,改革终以失败而告终。
——摘编自王觉仁《永贞革新:一场飘风骤雨的改革》
材料二 林愈在《永贞行》中认为革新派是“小人乘时愉国柄”;又直云:“夜作诏书朝拜官,超资越序曾无难。”王夫之在《 读通鉴论)中指出:‘革德宗末年之乱政,以快人心,清国纪,亦云善矣。”806年,刘辟举兵造反,807年,镇海节度使李锜因不愿入朝,亦举兵造反,815年,节度副大使李师道派人刺杀宰相武元衡,并助吴元济与朝廷对抗,结果都被平定,唐宪宗元年起(公元806~820年),发生了持续多年的牛李党争。
——摘编自张铁夫《 论永贞改革的结局》
(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永贞革新的主要背景。
(2)根据材料二,指出韩愈、王夫之的观点,并对‘水贞改革”进行评价。
四、论述题
1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解读史料,获得历史认识,探寻史料表象背后的意蕴,是历史学的魅力所在。下表为不同史书所载隋朝时期部分重要历史人物的事迹。
重要历史人物 事迹摘选
隋文帝扬坚 四年(584年)春正月甲子,日有蚀之。……丁未,靺鞨贡方物。突厥苏尼部男女万余人来降。庚戌,幸陇州。突厥可汗阿史那玷率其属来降。……宴突厥、高丽、吐谷浑使者于大兴殿。丁巳,以上大将军贺娄子干为榆关总管。五月癸酉,契丹主莫贺弗遣使请降,拜大将军
隋文帝时丞相元谐 时吐谷浑寇凉州,诏谐为行军元帅,牟行军总管贺娄子干、郭竣、元浩等步骑数万击之。……谐率兵出郜州,趣青海,邀其归路。吐谷浑引兵拒谐,相遇于丰利山。贼铁骑二万,与谐大战,谐击走之
隋文帝时大将军元胄 高祖(隋文帝)从容曰:“保护朕躬,成此基业,元宵功也。”后数载,出为豫州刺史,历亳、浙二州刺史。时突厥屡为边患,朝廷以宵素有威名,拜灵州总管,北夷甚惮焉。后复征为右卫大将军,亲顾益密
隋文帝时丞相杜整 (整)在职数年,以母忧去职,起令视事。开皇六年(586年),突厥犯塞,诏遣卫王爽总戎北伐,以整为行军总管兼元帅长史,至合川,无虏而还。整密进取陈之策,上善之,于是以行军总管镇襄阳
——据《晋书》等
阐述从上述材料中发现的历史现象,并得出一个结论。(要求:现象源自材料,结论明确,史论结合,表述清晰。)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C
【知识点】唐朝的商业发展
2.【答案】C
【知识点】唐朝的民族交融与民族治理
3.【答案】A
【知识点】中国古代的选官制度
4.【答案】A
【知识点】三国至隋唐的文学艺术
5.【答案】C
【知识点】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更迭
6.【答案】B
【知识点】隋朝的兴亡
7.【答案】B
【知识点】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更迭
8.【答案】B
【知识点】东汉的兴衰;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更迭
9.【答案】C
【知识点】唐朝的商业发展
10.【答案】D
【知识点】安史之乱、黄巢起义与五代十国
11.【答案】(1)主要措施:武力征服;和亲。意义:巩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统治;传播了中原地区的风俗与文化;促进了藏区社会经济的发展(或“西藏地区封建化”);使中华文化愈加丰富多元;促进民族融合和民族团结。
(2)选择①:册封活佛,作为西藏政教领袖;西藏行政、宗教等事务由理藩院负责处理;派满、汉工匠入藏参与布达拉宫扩建;除夕在保和殿宴请少数民族王公贵族。选择②:藏式建筑:藏式碉楼建筑形式,土木混合结构;宫墙全部用花岗石砌筑,墙上开有藏式黑边方窗;墙基深入岩层,部分墙体夹层浇注铁汁,以增强抗震能力。
【知识点】唐朝的民族交融与民族治理
12.【答案】(1)措施:发动对匈奴的反击战争;设置郡县等行政机构加强管理;修筑河西长城。意义:有利于抵御匈奴的侵扰;有利于保障丝绸之路的安全畅通;有利于促进西域地区经济文化的发展。
(2)安西都护府,羁縻州府等。唐朝高僧玄奘经过西域到天竺取佛经,为中印文化交流做出巨大贡献。(其他言之有理,亦可酌情给分)
(3)特征:因地制宜,与时俱进。时代背景:西方列强企图在新疆扩张侵略势力;阿古柏率领军队侵占新疆地区;左宗棠收复新疆;1884年清政府在新疆设立行省,加强了对新疆地区的控制。
【知识点】三国至隋唐的中外文化交流
13.【答案】(1)表现:外交多元化;经济重心南移;商品(市场)经济发达;科技(文化)先进;士人政治。
原因:封建经济发展;士族衰弱(庶族崛起);选官、赋税等制度改革;汉学衰弱(理学兴起或新儒学出现);市民阶层崛起。
(2)准备:解放农奴;解放思想(文艺复兴,宗教改革);新航路开辟(世界连成一体);民族国家出现;制度变革。
(3)实质差异:唐宋:封建社会阶段性发展;西方:封建社会转向资本主义社会(农业文明转向工业文明)。
【知识点】唐朝的农业发展
14.【答案】主要方略:实行羁縻府州制度,任用少数民族地方首领为地方官吏,除在政治上隶属于中央王朝、经济上有朝贡的义务外,其余一切事务均由少数民族首领自己管理。认识:边疆政策的正确与否,不仅直接影响一个朝代的兴衰存亡,而且对于作为整体的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发展也产生重大影响。开明友善的民族关系政策,对古代边疆的有效治理,可大大减少汉族和少数民族间的隔阂,增强各民族间的经济、文化交流,有利于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发展。
【知识点】唐朝的民族交融与民族治理
15.【答案】(1)背景:唐朝末年,闲力衰退,统治地位风雨飘摇;宦官专权,藩镇割据,政治黑暗。
(2)观点:韩愈认为改革是小人当权;王夫之认为改革有利于澄清吏治和拨乱反正.评价:永贞革新的日的是挽救唐朝统治危机,但由于改革很快失败,朋党之争、藩镇割据继续加剧,唐朝衰亡加快。
【知识点】安史之乱、黄巢起义与五代十国
16.【答案】示例:
历史现象:隋文帝统治时靺鞨纳贡,突厥和契丹等族请和,行军元帅元谐一度击退吐谷浑,大将军元胄曾官拜灵州总管,突厥甚为忌惮,丞相杜整曾为统一南方出谋划策。
阐述:隋朝建立初期,北方少数民族进扰,统治并不稳定,在此背景下,隋文帝果断起用元谐、元胄、杜整等官员,率领将士击退突厥等北方少数民族的进犯,并与突厥、吐谷浑、契丹等保持一定的和平交往。这些举措有利于稳定北方边境和保障人们的生产和生活,巩固了隋朝新政权。
结论:隋文帝用人有道,与北方少数民族有战有和,促进了隋朝统治的稳定和经济的发展,有利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重建和发展。
【知识点】隋朝的兴亡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9 / 9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