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自治区锡林郭勒盟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11月期中考试历史试题(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内蒙古自治区锡林郭勒盟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11月期中考试历史试题(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43.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4-11-09 17:30:37

文档简介

2024-2025 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学业质量测试
高一历史 答案
一、选择题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D C B C A D D D D A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答案 A B A A A A
二、非选择题
17.(1)特点:以前代传统文化为基础;以解决社会伦理和政治问题为主体。(每
点 2 分,共 4 分)
(2)影响:董仲舒的“大一统”思想有利于思想文化的统一,适应了政治“大一统”
的需要;他所倡导的“独尊儒术”,促进了儒学正统地位的确立;推动了以儒学为
核心的中华传统文化的发展,对中华民族精神的塑造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每点
2 分,共 6 分)
18.(1)特点:仿照汉族创建新制;推行汉化政策;改革具有全面性。(每点 2
分,共 6 分)
(2)措施:军事征服(或:战争);设立机构;册封;和亲;会盟等。(每点
1 分,任答 3 点 3 分)
历史意义:尊重和保护了少数民族习俗文化;缓和了民族矛盾,巩固了国家统一;
推动了民族交融和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有利于祖国边疆地区的开发和疆域的
拓展;为后世民族政策提供了有益借鉴。(每点 2 分,任答 3 点 6 分)
19.(1)标准:汉朝以德行为标准;魏晋以门第为标准;唐朝以考试成绩为标准。
(每点 1 分,共 3 分)
(2)背景:九品中正制存在弊端,无法继续;地主经济的发展;庶族势力壮大
(或适应社会阶级关系的变化);封建中央集权加强的需要。(每点 2 分,任答
3 点 6 分)
(3)作用:有利于缓和社会矛盾,加强中央集权;有利于提高官员文化素质;
促进了文化教育的普及和繁荣;促进了社会阶层的流动;有利于防止结党营私和
第 1 页 共 2 页
{#{QQABKYgEggCgABAAAAgCQQVACEOQkhAACYgOhAAMoAIBiBFABAA=}#}
徇私舞弊的发生(每点 2 分,任答 3 点 6 分)。
20.示例一: 论题:魏晋南北朝时期在分裂动荡中孕育着统一的因素(2 分)
论述:魏晋南北朝上承大一统的秦汉,下启开放开明的隋唐,在近四百年的分裂
与动乱中,分裂的表象之下,涌动着有利于统一的因素。魏晋是大一统的削弱时
期。政治上,南北政权分裂,政权更迭频繁,战乱不断,人民流离失所,大量中
原人口南迁。门阀士族崛起,九品中正制强化士族对权力的世袭支配。思想上,
佛教传入道教兴起,儒学受到冲击,在这一背景下皇权下移,大一统的专制主义
中央集权国家局面陷入低谷。魏晋南北朝又是民族大融合的时期。一方面,匈奴、
鲜卑、羌等北方少数民族与汉族在纷争中交往融合,北方少数民族政权积极推进
汉化政策,加强了民族交融和对中原文化的认同。另一方面,中原人口大量南迁,
出现南北方民族大融合的趋势,南北经济发展不平衡的状况逐步缩小。(8 分)
综上所述,魏晋南北朝是大分裂大动荡大融合的时代,长期战乱人民渴望统一,
民族交融、南方经济开发、北方几次局部统一和两晋短暂统一等因素,为隋唐的
大一统奠定了基础。(2 分)
示例二: 论题:秦汉是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形成和巩固时期(2 分)
论述:统一是中国历史发展的主流,秦汉在政治、经济、文化、疆域上的“大一
统”措施,推动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与发展。政治上:秦以皇帝制度为核心,
废分封行郡县,建立一整套的选官、监察、考核制度,正式创立了专制主义中央
集权制。汉承秦制,不断加以完善,设立中朝,加强皇权。实行推恩令,派遣刺
史,加强中央集权。疆域上:秦的统一,建立起幅员辽阔的国家,空前统一的封
建国家促进了各民族交流交融,推动统一多民族国家局面的形成。汉武帝开拓边
疆,北击匈奴、沟通西域、设置西域都护府等,巩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经济文化上,秦汉时期是倡导国家经济文化大一统的重要时期,秦焚书坑儒、统
一文字、统一度量衡,汉代盐铁官营、改革币制,思想上“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儒学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使得专制“大一统”思想成为一种主流意识形态。
(8 分)
综上所述,秦汉时期的政治体制、经济形式和文化格局上坚持“大一统”原则,建
立和巩固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对后世产生深远影响。(2 分)
第 2 页 共 2 页
{#{QQABKYgEggCgABAAAAgCQQVACEOQkhAACYgOhAAMoAIBiBFABAA=}#}试卷类型:A
绝密★启用前
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高一年级期中学业质量测试试卷
历 史
注意事项
考生答卷前,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座位号、考生号写在答题卡上。将条形码粘贴在规定区域。本试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75分钟。
做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政动,用擦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的规定区域内,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
一、选择题(本题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
1. 距今约 5000 年的新石器时代晚期,黄河流域龙山文化出现的同时,在北方的辽河上游有红山文化,长江下游有良渚文化。它们都出现了精美的玉器,并且出现较大规模的祭坛和神庙。这主要反映出
A.黄河流域是中华文化最早发源地
B.中华文化渊源流长
C.新石器时代已经进入了文明时代
D.中华文化多元一体
2. 徐扬杰先生认为:“殷周王室、各诸侯国和各卿大夫邑,既是国家的一级行政机构,又是大大小小的家族:殷王、周王、诸侯、卿大夫和各级贵族,既是各级政权的首领,又是各个家族的族长。”其意在说明中国商周时期政治制度
A.实现了国家权力的合理分配
B.体现了极其森严的社会等级
C.具有家国同构的社会特征
D.实现了中央权力的高度集中
3. 战国时期兼并战争日益激烈,为了富国强兵,各国纷纷开展社会制度变革,通过变法先后建立起了代表封建地主阶级利益的君主专制制度。推动这一社会转型的根本原因是()
A.学术中心下移
B.铁犁牛耕的出现和推广
C.士阶层的崛起
D.封建土地私有制的确立
4.战国时期,孟子有“无礼义,则上下乱”之语,墨子有“且夫义者政也”之说,韩非子称“遇诸侯有礼仪,则役希起(战争很少发生)”,庄子说“远而不可不居者(距离甚远,但义者不可不遵守),义也”。这反映出()
A.各家治国理念有较强的互补性
B.各学派既相互斗争又相互借鉴
C.诸子百家的思想具有相通之处
D.“百家”都在维护君主的权威
5.有学者认为“由于夏、商、西周朝代的共主与各诸侯国都是作为相对独立的国家政治行为体并列存在,使得该时期的大一统主要体现在土地、民心层面,而秦统一六国则最终实现了制度层面的天下大一统”。据此可知,该学者认为秦朝“大一统”主要表现为()
A.中央集权制度的开创
B.三公九卿制度的确立
C.各地经济联系的加强
D.建立幅员辽阔的国家
6.湖北云梦睡虎地出土的秦墓竹简《博律》中规定,百姓要如实填报户籍,不得隐瞒家内奴隶,不得未老报名,已名不报,不得以壮年报病废,已成丁报幼小等;秦简《编年纪》记载:秦始皇三十一年“令黔首自实田”,即命令全国百姓向官府申报自己的年龄和实有土地数。这些史料可以佐证秦代()
A.专制和集权导致行政成本增加
B.形成了完备的法律规范体系
C.郡县制已经在全国范围内确立
D.注重强化对基层社会的控制
7.中国古代地方职官名称中,汉朝“刺史”之“刺”,本为临时派出刺探信息,后来“刺史”演变为州牧:清朝“巡抚”原指代皇帝巡行地方,后演变为省级常设军政机关。这些演变表明()
A.地方行政机构演变具有随意性
B.注重协调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
C.临时委派官员能宣示皇权独尊
D.中央强化监察以防范地方割据
8.据《后汉书·蔡伦传》记载:“自古书契,多编以竹简,其用缣(细绢)帛者谓之为纸。缣贵而简重,并不便于人。伦乃造意,用树脂、麻头及敝布、渔网以为纸。”对材料理解最准确的是()
A.东汉蔡伦发明了造纸术
B.文字记载是印证历史史实的唯一依据
C.东汉纸取代了竹简缣帛
D.人类需求是推动科技进步的原因之一
9. 南朝《宋书》记载:扬州三吴地区“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则数郡忘饥”;荆州“田土肥美”,地跨“南楚之富”;广州粮食交易“多万箱之咏”。据此可知当时()
A.江南经济发展超越北方
B.吴蜀统治者重视发展农业
C.南方经济作物种植广泛
D.南方农业取得了长足进步
10.东晋建立之初,高门士族琅邪王氏当权。晋元帝司马睿从东渡到登基,主要依赖了王导、王敦兄弟的大力支持。在此期间,王导联合南北士族,运筹帷幄,政令己出,王敦则总掌兵权,专任征伐。这说明当时()
A.士族政治制约皇权
B.外戚独揽国家大权
C.政治局面长期动荡
D.民族交融影响稳定
11.古人评论隋朝大运河“天下转漕,仰此一渠”。这说明大运河开通的主要影响是( )
A.促进了隋朝南北经济交流
B.巩固了隋朝对全国的统治
C.开通了古代世界最长的运河
D.加快了隋朝的灭亡
12.755年,身兼三镇节度使的安禄山在范阳起兵。《资治通鉴》记载,安禄山一人兼任平卢、范阳、河东三镇节度使,兵力有十八万余人之多。当安禄山反戈向唐之时,唐朝中央兵力不满八万。可知当时()
A.人口下降现象严重
B.外重内轻局面显著
C.形成藩镇割据局面
D.皇帝权力日益式微
13.唐高宗永徽五年,长安暴雨,山洪爆发,一度淹到皇宫,死伤无数。洪水退后,皇帝责令三省六部组织灾后重建。三省的运作顺序是()
A.中书省草拟诏令——门下省审核诏令——尚书省负责执行
B.门下省草拟诏令——中书省审核诏令——尚书省负责执行
C.尚书省草拟诏令——门下省审核诏令——中书省负责执行
D.门下省草拟诏令——尚书省审核诏令——中书省负责执行
14.唐朝前期推行租庸调制,以丁为单位,缴纳固定数额的谷物、布帛和代役税。唐朝中期改行两税法,“惟以资产为宗,不以丁身为本”。这一转变()
A.放松了政府对农民的人身控制
B.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收入
C.杜绝了隋唐时的土地兼并之风
D.减轻了百姓的经济负担
15.三国至隋唐时期的科学技术在诸多领域取得新成果。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贾思勰——《齐民要术》——中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完整农书
B.孙思邈——《千金方》——世界上最早由国家颁行的药典
C.唐高宗——《唐本草》——中国古代第一部药物学专著
D.僧一行——《金刚经》——世界上现存最早的雕版印刷品
16.唐朝时期,敦煌壁画中的飞天形象是印度的乾达婆、希腊天使和道教羽人等多元文化因素的混合物;大型歌舞剧《羽衣霓裳舞曲》则源于印度的婆罗门曲,含有胡旋舞等中亚元素。这表明当时()
A.中华文化兼收并蓄
B.中外文化互相借鉴
C.西方文明领先世界
D.文化交流内容广泛
二、非选择题(本题4小题,共52分)
17.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0分)
材料一
先秦儒学是在特定的时代气候之下,植根于前代文化的丰厚土壤而成长起来的。它既承担着前代文化传统传承接续的历史使命,也必须回答当时社会所面临的实际问题。春秋时代剧烈变化着的中国社会,在政治、经济、军事、伦理、文化等方面都向当时的思想家们提出了许多迫切需要解决的现实问题。这些问题大多是由于生产力发展到一定水平之上以后,人群之间的社会关系、社会交往、社会组织日趋复杂化而引发出来的,而其核心问题是社会政治与伦理道德问题。这也是先秦儒学所要着重解决的问题。
——摘编自徐克谦《先秦儒学及其现代阐释》
材料二
董仲舒认为大一统是天地的通经常道,并提出思想大一统--尊崇儒术的建议:“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董仲舒倡导的大一统思想,始终贯穿于中华民族的历史发展进程中,对中华文化走向和中华民族精神的塑造产生了深远而巨大的影响。
——摘编自刘丹忱《董仲舒“大一统”理论对中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历史作用》
(1)根据材料一,概括先秦儒学的特点。(4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董仲舒观点的积极影响。(6分)
18. 民族问题关系着国家的长治久安,中国封建社会的统治者一贯重视处理民族关系。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5分)
材料一
北魏孝文帝继位后,全盘推行汉化。他模仿汉族王朝的礼仪,建太庙祭祀孔子、养国老;仿照汉人官制,大定官品,考核州郡官吏;设立太乐宫,议定雅乐,除去郑、卫之音,依据儒家六经,参照各国音乐志,制定声律。通过吸取汉族的先进文化,学习封建的统治思想及理论,北魏建立了有效的政治、经济和思想文化制度。
——摘编自白寿彝《中国通史》
材料二 下面唐诗反映了唐朝与西北地区诸民族的关系。
作者 诗名 诗句
窦威 《出塞》 匈奴屡不平,汉将欲纵横。
周繇 《送入蕃使》 早终册礼朝天阙,莫遣虬髭染塞霜
张籍 《送和蕃公主》 塞上如今无战尘,汉家公主出和亲
元稹 《西凉伎》 大宛来献赤汗马,赞普亦奉翠茸裘
(1)根据材料一,概括北魏孝文帝改革的特点。(6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唐朝处理民族关系的措施,说明唐朝民族政策的历史意义。(9分)
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5分)
材料一
元光元年,汉武帝“初令郡国举孝康各一人”。此后,郡国每岁荐举孝康,由朝廷加以考核,任命为官,成为定制。
——据阎步克《汉选官制变迁史稿》
材料二
曹魏黄初元年,文帝采纳吏部尚书陈群的建议,“乃立'九品官人之法’州郡皆置中正,以定其选;择州郡之贤有识鉴者为之,区别人物,第其高下。”
——《通典》
材料三
科举制度的创立绝不是偶然的。魏晋以来,门阀士族垄断主要仕途,九品中正制成为维护其统治特权的工具。隋朝建立后,隋文帝顺应社会发展需要,实行了一些政治改革,地主经济得到进一步发展,庶族地主势力更为加强:三省六部制的确立,各级官僚机构更加健全,封建官僚队伍迅速扩大。庶族地主尤其是中小地主迫切需要废除九品中正制,代之以一种新的选官制度,以便通过较为公平的竞争,进入仕途,跻身统治者行列。科举制度在隋朝萌发,宋代科举在唐朝制度的基础上,有了不少变化。
材料四
科举之善,在能破朋党之私。……前此选举,皆权在举之之人。……既可(科举),……不能应试者,有司虽欲徇私举之而不得:苟能应试,终必有若干人可以获举也。此实选举之官徇私舞弊之限制。
——吕思勉《中国制度史》
(1)据材料一、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概括汉至唐三种选官制度的选官标准(3分)
(2)根据材料三,概括科举制度创立的背景。(6分)
(3)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科举制的作用。(6分)
2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历史犹如色彩斑斓的万花筒,不同的历史时期呈现不同的时代特征。下表是中信出版社《新编中国史》(共六册)将中国历史做了如下分期。
时期 特征
秦汉 帝国的成立
魏晋南北朝 分裂与融合的时代
隋唐 世界帝国文明开放
宋 文治昌盛武功弱势
明 多重性格的时代
中国近代史 危局与变革
请结合所学知识,从秦汉和魏晋南北朝这两个时期中任选一个时期,围绕其时代特征拟定一个具体的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阐述。(要求:论题明确,持论有据,逻辑清晰)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