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9张PPT)
导入新课
近代列强对中国一系列的侵略行为
导入新课
近代列强对中国一系列的侵略行为,先辈们对抵抗列强,富强国家的道路探索。
第五单元 晚清时期的内忧外患与救亡图存
第十六课
国家出路的探索与列强侵略的加剧
时空坐标
一、寻求国家出路的探索
1.原因
材料一 鸦片战争后,鸦片走私导致白银外流、银价激涨,洋货涌入导致传统手工业破产,巨额赔款加重人民负担,所以有史学家评价说:太平天国运动是“鸦片战争炮声的回声”。
材料二 清政府为了支付战争赔款和军费开支,极力搜刮,加捐加税。官府常抓
人毒打交不起税的人。
1843—1850年规模较大的群众暴动有70余起,遍及十几个省。
材料三 1846年——1850年,两广地区水、旱、虫灾不断,广大劳动人民陷于饥饿和死亡的困境。
材料四 对世世代代沉溺于愚昧之中的千百万小农来说,宗教语言是最容易理解的语言,神秘的力量是最可信赖的力量。
(1)外因:外国资本主义的侵略,民族矛盾激化;
(2)内因:清政府腐败统治,阶级矛盾激化;
根本原因
(3)连年不断的自然灾害;
(4)洪秀全受基督教影响,创立拜上帝会。
直接原因
(一)农民阶级—太平天国运动(1851—1864年)
一、寻求国家出路的探索
(一)农民阶级—太平天国运动(1851—1864年)
2.过程
阶段 主要大事
开始(1851) 金田起义,建号太平天国
发展(1853) 永安建制 初创政权 →
定都天京 与清对峙
全盛(1853) 三路出击,军事全盛 《天朝田亩制度》
转折(1856) 天京变乱,由盛转衰
挽救危局(1859) 重组核心 《资政新篇》
失败(1864) 天京沦陷
一、寻求国家出路的探索
(一)农民阶级—太平天国运动(1851—1864年)
3.纲领 (1)前期:《天朝田亩制度》
凡分田,照人口,不论男妇,算其家人口多寡,人多则多分,人寡则寡分……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也。
凡收成者,(除留足口粮外)余则归圣库。凡麦豆、苎麻、布帛、鸡犬各物亦然。所有婚娶弥月喜事,俱用圣库。
——摘自《天朝田亩制度》
内容:
①按人口平分配土地
②圣库制度分配产品
→ 否定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
→ 反映农民追求社会财富平均的理想
①否定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反映农民追求社会财富平均的理想。
②把小农经济作为追求目标,未超越封建主义范畴。
③绝对平均主义,严重脱离实际,无法实现。
评价:
政治:主张中央集权、“以法治国”、舆论监督和直接选举官员。
经济:鼓励发展工商业,奖励技术发明,提倡保险事业。
社会:兴办学馆,建立医院,设立社会福利机构。
文化:反对迷信,提倡新式教育。
外交:中外自由通商,平等互利。
(2)地位:提出第一个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
进步性:向西方学习,提倡发展资本主义,符合历史潮流
局限性:①没有解决农民对土地的迫切要求,无法调动农民的积极性
②缺乏稳定的社会环境,未能实施。
(1)内容:
(3)评价:
3.纲领 (1)后期:《资政新篇》
一、寻求国家出路的探索
(一)农民阶级—太平天国运动(1851—1864年)
一、寻求国家出路的探索
(一)农民阶级—太平天国运动(1851—1864年)
①客观上:没有一定安定的环境保证实施分田方案。
②主观上:平均分配土地与生产、生活资料统归圣库的规定都是空想,根本无法实施。
③根本上:违背了社会发展规律。
①客观上:当时处于战争环境;
②主观上:它不是农民革命实践的产物,没有反映农民当时最迫切的愿望和要求。
③根本上:由于缺乏相应的社会经济和阶级基础
《天朝田亩制度》代表了农民的愿望,《资政新篇》代表了中国发展的方向,两者为何都不能实现?
①缺乏科学思想理论的指导
②不能冲破封建社会的制度和思想
③没有先进的领导阶级
(2)客观原因(直接原因):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绞杀
(1)主观原因(根本原因):农民阶级的历史局限性
材料3:(1853年)5月起,更大兴土木……殿曰金龙殿,苑曰后林苑,雕琢精巧,金碧辉煌。
——《贼情汇纂》
材料2:这是一场悲壮的斗争。其悲剧意义不仅在于他们失败的结局,更在于他们借助宗教猛烈冲击传统却不能借助宗教而挣脱传统的六道轮回。反封建的人没有办法洗净自己身上的封建东西。
——陈旭麓《中国近代社会的新陈代谢》
材料1: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也。
——《天朝田亩制度》
材料4:“现在说到我朝祸害之源,即洋人助妖之事,自我军两位勇猛王爵英王、翼王死后,我军确受重大损失,但如洋人不助敌军,则吾人断可长久支持。”
——《洪仁玕自述》
一、寻求国家出路的探索
(一)农民阶级—太平天国运动(1851—1864年)
4.失败原因
(1)性质:
反封建、反侵略的农民革命战争
历史学家胡绳:太平天国颁布《天朝田亩制度》, 坚持战斗14年,势力发展到18省,先后攻取600多座城市,加速了清王朝和整个封建制度的衰落和崩溃;不予承认侵略者攫取的侵略权,使西方列强把中国迅速殖民地化的阴谋大大推迟了。
问题:近代中国人民的主要任务是什么?
问题:太平天国承担了这一历史任务了吗?
反侵略 ,反封建
既反封建又反侵略
(2)沉重打击了清王朝的统治和外国侵略者
一、寻求国家出路的探索
(一)农民阶级—太平天国运动(1851—1864年)
5.影响
一、寻求国家出路的探索
(一)农民阶级—太平天国运动(1851—1864年)
材料:咸丰三年,清廷为了尽快平息太平天国起义,让曾国藩出任湖南团练大臣,创建湘军。清朝执政者对以曾国藩为首的地方督抚,由重用而变为依赖,授予的权力也越来越大。
——摘自朱云天《督抚制与中央——地方权力之争》
(3)引起政治和权力结构的变化,随着湘淮系官僚集团(地方势力)的
崛起,中央权力下移,对此后历史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
(3)促进洋务运动的兴起。
晚清四杰(晚清中兴四大名臣) 官至 军队名称
左宗棠(1812-1885) 闽浙总督、陕甘总督、两江总督 楚军
李鸿章(1823-1901) 直隶总督、军机首辅 淮军
曾国藩(1811-1872) 直隶总督、两江总督 湘军
张之洞(1837-1909) 两广总督、湖广总督、军机首辅 新军
5.影响
一、寻求国家出路的探索
(二)地主阶级—洋务运动(19世纪60年代—90年代)
1、背景:内忧外患
内忧:太平天国运动沉重打击了清王朝的封建统治
外患:列强侵略加剧,民族矛盾尖锐
2、目的
直接目的:解内忧——镇压农民起义;
排外患——抵御外来侵略
根本目的:维护清王朝封建统治
3、指导思想
师夷长技以自强;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4、代表人物
曾国藩
李鸿章
左宗棠
张之洞
奕
(中央)
(地方)
晚清“中兴”四大名臣
今日和议既成,中外贸易有无交通,购买外洋器物尤属名正言顺。……可以剿发逆,可以勤远略。 ——1861年曾国藩《复陈购买外洋船炮折》
一、寻求国家出路的探索
(二)地主阶级—洋务运动(19世纪60年代—90年代)
(1)创办近代工业
5、内容
(2)创办近代教育:
开办培养翻译和军事人才的学校
1872年8月11日,第一批留美幼童从上海出发
1862年京师同文馆成立
(3)筹划海防:
创办三支新式海军
(北洋、南洋、福建)
“远东第一军舰”——定远舰
唐绍仪
民国时出任第一任内阁总理
詹天佑
北洋水师
目的
古代:学而优则仕
近代:培养现代化人才
内容
古代:四书五经
近代:西方的科学技术
6、评价
②不改变封建统治,只是引进资本主义国家新的军事和生产技术,是对封建制度的修补,失败是必然的。
积极性:
局限性:
引进了资本主义国家的机器生产技术,是中国早期现代化的尝试。
①未达到保障国家安全,抵抗外敌侵略的目的。
洋务运动,就其主观动机而言,他们未必有真心打破旧轨,但他们的主张却历史地包含着逸出旧轨的趋向……洋务运动汲取来的西方知识对中国传统社会的冲击,比十次农民战争更大。——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实质:清朝统治阶级的自救运动。
一、寻求国家出路的探索
(二)地主阶级—洋务运动(19世纪60年代—90年代)
二、列强侵略的加剧
(一)边疆危机
1、边疆危机:西北、西南、东南
1864年新疆爆发反清起义
1865年初阿古柏率兵入侵新疆
1876年左宗棠发兵新疆平乱
1878年收复新疆南北路
1884年新疆建省,西北度过危机
(1)西北:左宗棠收复新疆(1878年)
二、列强侵略的加剧
(一)边疆危机
法国控制越南,将矛头对准中国
1883年8月
中法战争打响
法军进攻台湾未果,转而偷袭马尾军港,炮毁福州船政局
镇南关
大捷
签订中法《越南条约》,法国占领越南
1883年12月
1884年8月
1885年3月
1885年6月
(2)西南:中法战争(1883-1885年)
马尾
影响:1885年台湾建省,清政府强
化对台湾的管辖。
1885年,法国吞并越南
1879年,日本吞并琉球
1895年,承认朝鲜独立
1886年,英国吞并缅甸
承认藩属国的独立,宗藩体系解体
二、列强侵略的加剧
(一)边疆危机
背景 概况 结果
左宗棠 收复新疆 (西北) ①1864年,新疆地区少数民族上层分子反对清政府,形成内乱局面; ②英国、法国、俄国、日本加紧侵略中国 ①1865年英国支持的浩罕国军事首领阿古柏趁机入侵,占领南疆和北疆部分地区;②俄国出兵占领伊犁地区 ①1878年2月,左宗棠收复新疆南北两路
②1884年,清政府在新疆地区正式建省
中法战争
(西南) ①1883年8月,法国在控制了越南后,把侵略矛头对准了中国; ②1883年12月,中法战争打响。 1884年8月,法军偷袭马尾军港,炮毁福州造船厂;同年,进攻台湾,当地军民在刘铭传的领导下,多次击退法军 ①1885年3月,清军在冯子材率领下取得镇南关大捷
②1885年6月,中法签订《越南条款》,承认法国占领越南
东南 1879年日本吞并琉球,宗藩关系逐渐解体 1885年台湾建省,清政府强化了对台湾的管辖。
二、列强侵略的加剧
(二)甲午中日战争(1894—1895年)
1.背景
材料1 日本在“明治维新”以后,大力发展资本主义,国力逐渐强盛。但国内市场狭小,统治集团急需从对外侵略扩张中寻求出路,制定了以侵略中国为中心的“大陆政策”。
材料2 明治大帝遗策是第一期征服台湾,第二期征服朝鲜,第三期征服满蒙,第四期征服支那,第五期征服世界。
材料3 19世纪末,对于日本即将发动的对大清的战争,列强各打着自己的算盘:美国希望日本成为其侵略中国和朝鲜的助手;英国企图利用日本牵制俄国在远东的势力;德法想乘机在中国夺取新的侵略权益;俄国采取不干涉政策。
材料4 1894年5月,朝鲜发生东学党起义。应朝鲜国王请求,清政府派兵帮助镇压,日本乘机出兵朝鲜。起义平息后,日本继续增兵,蓄意挑起战争。
①根本原因:明治维新以后,日本大陆政策的确立和资本主义的发展。
②外部原因:第二次工业革命后,西方列强进入帝国主义阶段,对外加紧侵略扩张以及欧美列强默许或支持日本侵略。
③清政府:清政府腐败,“避战求和”。(可乘之机)
④直接原因:朝鲜爆发农民起义(东学党起义)
二、列强侵略的加剧
(二)甲午中日战争(1894—1895年)
2.过程
①丰岛战役:1894年7月,日军在朝鲜半岛海域丰岛海面偷袭清军运兵船,战争爆发。
1894.7.25
黄海海战
旅顺
威海卫
↓
②平壤战役(1894.9):日军占领平壤,战火烧到中国境内(左宝贵)
↓
③黄海海战:1894年9月,中日海军在黄海展开决战,日本取得黄海控制权(邓世昌)
↓
④旅顺大屠杀(1894.11)
↓
⑤威海卫战役(1895.2):日军占领威海卫,北洋舰队全军覆没(丁汝昌)
甲午中日战争形势示意图
3.结果——签订《马关条约》(1895年)
二、列强侵略的加剧
请同学们根据课文内容,完成表格——《马关条约》的内容。
内 容 危 害
承认朝鲜独立 促进中国的宗藩关系解体
割辽东半岛、台湾全岛及其附属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割三地)
赔偿日本军费2亿两白银(赔两亿)
开放重庆、沙市、苏州、杭州四地为新的通商口岸 (开四口)
允许日本在华设厂(允设厂)
更严重的破坏了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刺激了列强瓜分中国的野心,民族危机大大加深,继《南京条约》之后危害最为严重的不平等条约
巨额赔款使清政府财政不堪重负,不得不大举外债,便利了列强通过贷款控制中国的经济命脉
列强侵略势力深入到中国内地
便利了帝国主义国家的资本输出,阻碍着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二、列强侵略的加剧
①进一步把中国社会推向了半殖民地化半封建社会的深渊。
②列强对华资本输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严重阻碍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民族危机日益加剧;
③标志着洋务运动的破产,为挽救统治危机,清政府进行改革自救。
④客观上刺激了中华民族的觉醒,进一步激励中国的知识界和各阶层民众开展救亡图存的斗争,民族资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如维新派掀起维新变法运动、革命派发动民主革命,以推翻清政府的统治。
⑤向西方学习由器物(技术)层面到制度层面。
(1)对中国
“甲午大败,‘成中国之巨祸’,中国的民族具有群体意义的觉醒也因此而开始。这是近代百年的一个历史转机。”
——陈旭麓
(二)甲午中日战争(1894—1895年)
4.影响
二、列强侵略的加剧
(二)甲午中日战争(1894—1895年)
4.影响
材料1:我感到不可思议幸福,思前想后,恍如梦中,我惟有感激而自泣。
——[日]福泽谕吉《还历寿诞的演说》(1895年)
材料2:1894年日本的公司总数为2844家,缴足股本总额2.45亿日元;1904年,日本的公司数为8895家,缴足股金为9.21亿日元。
——井上清《日本军国主义》第2册
材料3:甲午战争使日本尝到“以小博大”的甜头,在军国主义道路上越走越远。最后,日本军国主义者已狂妄得没有边际了,竟然叫嚣要“将旭日旗插上喜马拉雅山山顶”。 ——国防大学刘亚洲《参考消息》2014年4月12日
①促进近代化发展和国力增强。②刺激军国主义思想的膨胀。
(2)对日本:
在远东矛盾加剧,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
(3)对列强:
(1)背景:1895年,中国在甲午中日战争中战败,被迫割让台湾及澎湖列岛给日本。
(2)经过:参加台湾保卫战的力量主要有两支:一支以邱逢甲、徐骧为首的义军;另一支是以刘永福为首的黑旗军。最后由于敌我力量的悬殊,加上清政府的腐败,台湾全部沦陷。
5.台湾人民的反割台斗争
邱逢甲
刘永福
二、列强侵略的加剧
甲午国殇与中华民族的觉醒
甲午战争的失败,在给中国人民带来巨大灾难和耻辱的同时,也彻底打破了国人“天朝上国”的迷梦,激发起对民族现状和未来的深切忧虑,一部分知识精英开始重新思考国家出路与民族命运。
自此以后,通过与西方民族国家之间的持续互动,中国人的“民族”观念有了巨大飞跃,开始将自身从“帝国”或“天下”的思维模式中逐渐想象和改造成为一个现代的“民族国家”,由此而发轫的民族国家观念逐渐取代传统中国的族类思想和“天下”观念。
从这个意义上说,甲午战争成为促成近代中国民族意识觉醒的重要标志性事件。
二、列强侵略的加剧
(三)瓜分中国的狂潮
1.三国干涉还辽
企图独霸中国东北
履行对俄结盟义务
法国
德国
策划
干涉
俄国
支持
干涉
意欲在远东扩大侵略势力
缓和与俄在欧洲的矛盾
支持
干涉
清政府
还
辽
赎辽费
3000万
两白银
实质:帝国主义之间既相互勾结又相互斗争。
揭开了列强瓜分中国狂潮的序幕,各帝国主义国家纷纷在中国划分势力范围。列强还在中国大量掠夺铁路和工矿利权。
漫画《三国干涉还辽》
列强在各自的侵华利益上,既有矛盾斗争又有勾结妥协
日 本
3.列强瓜分中国:
(1)政治上:
抢占租借地,划分势力范围。
(2)经济:
掠夺铁路和工矿利权。
2.强迫中国借款
争做中国的债主
抢夺修筑铁路
开矿设厂
(三)瓜分中国的狂潮
二、列强侵略的加剧
【知识拓展:美国门户开放政策】
1899年,美国提出“门户开放”。
①承认各国在中国的“势力范围”和既得特权,
②要求在各国租借地和“势力范围”内享有均等贸易机会,使美国能够“利益均沾”。
“门户开放”政策反映出美国与其他帝国主义国家在侵华政策上的矛盾。
实质:是美国侵略行为的体现,是帝国主义的分赃协定,反映了美国独霸中国的野心。这不仅标志着美国有了独立的侵华政策,而且在一定程度上形成了列强共同宰割中国的同盟(“国际公管体系”)。
课堂小结
国家出路的探索与列强侵略的加剧
鸦片战争
第二次鸦片战争
边疆危机
甲午中日战争
列强瓜分中国狂潮
太平天国运动
洋务运动 破产
农民阶级
地主阶级
义和团运动
当堂检测
1.(2024·浙江高考·5)1875年,《申报》评论某经济实体时写道:“夫贸易可以设立公司者,其需本总在数百万与数十万也,故无论至富之家可以与分,即中下之产亦可以与分。盖每股份出银多则千两,少则百两,必须数百十人以共集成。”次年,又评论“其生意之兴隆几将与西船并驾齐驱”。该经济实体是( )
A.上海平准股票公司
B.先施百货公司
C.轮船招商局
D.福州船政局
C
当堂检测
2.(2024·黑吉辽高考·6)1878年,左宗棠上《复陈新疆情形折》,建议在新疆广设义塾,教授汉文,使民众“略识字义”,“征收所用券票,其户民数目,汉文居中,旁行兼注回字,令户民易晓”。这一建议旨在( )
A.改革税收制度
B.改进教育方法
C.增强国家认同
D.引导社会风尚
C
当堂检测
3.(2024·广东高考·7)1884年中法《简明新约》规定:“此约缮中法文各两份,各执一份为据,应按公法通例,以法文为正。”1885年续谈正式约章时,以法文文本为准的条款被慈禧太后“勾掉”,最后签署的中法《越南条款》没有“以法文为正”字样。这表明清政府( )
A.意图抵制西方强权
B.拒绝融入国际社会
C.有效遏制边疆危机
D.固守天朝上国观念
A
当堂检测
4.(2024·黑吉辽高考·7)下图是刊登在1909年《图画日报》上的系列寓意画。
该系列寓意画反映了( )
A.国人振兴经济救国强国的愿望
B.一战期间民族经济发展较快
C.帝国主义的经济侵略日益加深
D.清政府解决财政危机的信心
A
当堂检测
5.(2023·海南高考·6)轮船招商局采用“官督商办”的经营管理模式。创办初期,李鸿章通过允许其承运官物、免税、贷款和缓息等多种途径,使它在与外国轮运公司的竞争中未曾处于劣势。从1874年到1892年,年年盈利。由此可知,该局( )
A.得益官方扶助,实力匹敌洋商
B.过于依赖官方,不利自身成长
C.专意谋取贴补,影响竞争公平
D.享有垄断特权,助推同业发展
A
当堂检测
6.(2023·湖北高考·7)下表是有关太平天国运动领导人洪秀全的描述,对此解读最准确的是( )
来源 内容
太平天国方面 躯长大,面微圆而白,鼻高耳圆而小,其声音响亮而沉重,笑时屋为之震,有极大之膂力与极敏捷之知觉
清廷方面 身材魁硕,赤面高颧,有须,粗通文墨,素无赖,日事赌博;体质肥钝,了无异人处
民国前后革命党人 面长丰满,红须,手垂过膝;身干长大,富雄姿,豪迈博学,治《春秋》《汉书》
A.不同史料对人物的记载不同 B.不同的描述体现人物的多面性
C.不同立场影响对人物的描述 D.不同时期对人物描述有所侧重
C
当堂检测
7.(2023·广东高考·7)晚清洋务派创办各种新式企业;日本明治政府推行“殖产兴业”政策。二者的共同点是( )
A.引进了资本主义的经济体制
B.以实现富国强兵为目的
C.主要采用官督商办经营方式
D.瓦解了封建统治的基础
B
谢谢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