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众数(冀教版)

文档属性

名称 四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众数(冀教版)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11.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冀教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09-10-28 14:24: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众 数
教 学 目 标:
知识与能力:
使学生理解众数的意义,能找出一组数据中的众数。
过程与方法:
通过统计图表和大量的数据的分析,使同学们自己总结众数的概念。
情感态度价值观:
增强统计知识,发展统计观念。
教 学 重 点:
众数的概念。
教 学 难 点:
理解众数的意义,能找出一组数据中的众数。
增强统计知识发展统计观念。
教 学 过 程:
一、教学例题
1.认识众数。
出示课本例题的统计表。
(1)读上面的统计表,你有什么发现?
学生可能回答;
①可以知道每个同学的体重。
②可以知道最重的是56千克,最轻的是29千克。
③还可以算出这个班同学的平均体重。
这时,可以让学生利用计算器计算出这个班同学的平均体重。
④这组数据中,出现最多的是38千克,一共6人。(如果学生不能注意这个问题,可以由老师进行引导)
(2)揭示众数的意义。
师:一组数据中出现最多的那个数,叫做这组数据的众数。
板书:众数
师:38是这组数的众数。
(3)众数与平均数的区别。
①平均体重是多少千克?表示什么?
②众数是多少?表示什么?
③你怎么区别众数和平均数?
(4)找出下列各组数据的众数。
①4、8、4、4、6、4、4、5
②0、1、0、0、1、2、0、0、2
③0.2、0.3、0.3、0.4、0.3、0.3、0.5
2.整理数据。
(1)出示表格。
(2)学生根据原始数据填表。
(3)说一说体重在哪个范围的人数最多?和众数所在的范围一致吗?
3.用条形统计图表示整理以后的数据。
(1)让学生利用课本提供的统计图,将数据用直条表示出来。
(2)展示学生画统计图的结果。
二、巩固练习
完成课本中的“练一练”。
1.第1题。
(1)读懂统计表,回答题中问题。
(2)与同学交流。
2.第2题。
(1)学生提出问题,并与同学交流。
(2)独立解答所提出的问题。
三、实践活动
1. 测量全班同学的体重,把结果填到自制的记录表中。
2. 完成课本第102页的“数学冲浪”的问题。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