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
课题 第五课 工业革命与工厂制度
课型 新授课 复习课□ 试卷讲评课□ 其它课□
教学内容分析 本课是选择性必修二第二单元第五课。本单元的基本线索是按时序呈现古代、近代与现当代生产技术、劳作方式与社会生活的发展历程。本课通过二个子目,讲述了近代大机器生产、工厂制度等对人类劳作方式及生活方式的影响及生产方式变革对人类社会发展所具有的革命性意义。我们在《中外历史纲要》(下)已较为充分完整地介绍了工业革命的背景、过程及部分影响,因此在授课时,可以和纲要下相衔接,聚焦于大机器生产与工厂制度,以及工业革命对中国民族工业产生和发展的影响。同时突出其带给人类生活方式的变化;理解生产方式变革对人类社会发展所具有的革命性意义,培养学生提取信息和解读史料的能力,客观理性辩证分析问题的能力、概括能力,落实历史学科的核心素养。
学情分析 此学段为高二年级内容。经过初中以及高一年级通史学习,学生具备一定的知识基础、分析能力,比较熟悉历史事件,对工业革命已有一定的涉及和积累,这有利于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学习与深度学习,深化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本课以“工业革命与工厂制度”为主题,从唯物史观辩证的探究工业革命所带来的生产关系的变化,以及这种生产关系的变化对人类社会发展具有的革命性意义。但落实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唯物史观的培育,对学生来讲具有挑战性,需要教师的引导。
学习目标 1.通过回顾《纲要(下)》相关内容并结合教材,梳理工业革命对生产方式、生产组织形式及生活方式所带来的变化; 2.通过阅读教材和合作探究,能够分析出工厂制度的特点及影响; 3.通过阅读教材并结合所学知识,能够辩证地分析工业革命及工厂制度对人类社会产生的影响。
重难点 1.通过回顾《纲要(下)》相关内容并结合教材,梳理工业革命对生产方式、生产组织形式及生活方式所带来的变化; 2.通过阅读教材和合作探究,能够分析出工厂制度的特点及影响;
教学评活动过程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环节一:(根据课堂教与学的程序安排)教师活动 导入新课 展示本单元目录框架,进行大单元教学。本单元按时序向我们展示了古代、近代、现代生产工具与劳作方式的演变历程及其对人类社会生活带来的影响。希望通过本单元的学习,我们能够认识到生产工具的进步与生产方式的变革,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重要标志,也是人类历史演进的强大动力。 恩格斯曾说过“当革命风暴横扫整个法国的时候,英国正在进行一场比较平静的但是威力并不因此减弱的革命。”请同学们思考:材料中的两个“革命”分别指的是什么?学生活动 通过大单元教学,了解本单元三课之间的关系,构建单元知识框架。通过阅读史料,回答两个“革命”分别指的是“法国大革命”和“工业革命” 设计意图:深化大单元教学,帮助学生通过时序线索对本单元进行知识框架构建。同时,用相关史料来引出本节课。环节二:教师活动 解读课标并根据课程标准制定本课的学习目标。引导学生理解“工业革命”及“工厂制度”的相关概念 学生活动 了解本课学习的重难点,理解“工业革命”及“工厂制度”的概念解释设计意图 核心概念是历史思维及历史学习的起点,简单解读历史概念能帮助学生初步感知工业革命带来的社会变革,并从宏观上把握本节学习内容环节三:教师活动 借助学生的预习成果并展示图片;请大家观察图片分析工业革命前后生产方式、生产组织有何变化?学生活动 解读图片,回答问题。生产方式:手工劳动到机器大生产;生产组织:手工工场到机器工厂学生活动 了解本课学习的重难点,理解“工业革命”及“工厂制度”的概念解释设计意图 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图片分析能力,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帮助他们理解生产力对生产关系作用。环节四:教师活动 展示相关史料,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探究,通过对史料的分析,回答问题“工厂制度的特点”?并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提出问题“工厂制度的影响”?学生活动 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并选出负责人进行发言: 特点:(1)上班方式:倒班制(保证机器昼夜运行)(2)管理制度:规章制度严格(强化纪律意识)(3)作业方式:流水线(协同劳作、监督管理,以保证生产效率与产品质量)(4)原料调配:工厂统一供应、集中生产、合理调配(控制生产资料)等 影响: ①促进标准化生产模式诞生; ②有利于科学管理,提高生产效率; ③保证产品数量与质量,从而产生更大的经济效益设计意图 培养学生史料分析能力、概括能力以及小组合作探究能力,深化学生思维,增强学生课堂参与度,培养学生的积极性环节五:教师活动 展示相关图片并结合所学知识,引出工厂制度在中国的扩展,让学生展示学生预习成果,通过成果展示,进一步深化扩展的实质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在全球范围内的扩张。 进行当堂检测。学生活动 学生展示预习成果,认真听讲,明确工厂制度扩展的实质。 完成当堂检测。设计意图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以及检查对以前知识的识记程度以及对本子目知识的掌握程度。环节六教师活动 让学生展示预习成果,并思考“工业革命给人们的生活带来积极影响的同时,也带来了诸多困境,面对这些困境人们怎样解决?这给我们中国的发展又带来了哪些启示?” 进行当堂检测。学生活动 展示并核对预习成果 思考相关问题。 完成当堂检测。设计意图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以及问题思考能力。环节七:教师活动 进行课堂小结学生活动 认真听讲,形成对本课的整体认识,共同构建本课知识结构。设计意图 对本课知识进行小结升华。
板书设计(板书完整呈现教与学活动的过程,最好能呈现建构知识结构与思维发展的路径与关键点)
作业与拓展学习设计(关注作业的针对性、预计完成时间,发挥作业对复习巩固、引导学生深度学习、培养学生良好习惯、形成可持续发展的作用) 学案上的课后习题分选做和必做,作业分层,必做题注重基础检测,选做题侧重能力提升和思维发散。预计作业用时15分钟
特色学习资源分析、技术手段应用说明(结合教学特色和实际撰写) 利用多媒体和学案辅助教学
教学反思与改进(教与学的经验性总结,基于学情分析和目标达成度进行对比反思,教学自我评估与改进设想) 本节课教学重难点突出,思路清晰,环节完善,通过小组制教学,学生参与度高,积极性强,基础知识和深度挖掘都兼顾到位,教学目标均有效达成。但在进行小组制教学时,在组织方面要再规范有序一些。
—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