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课《往事依依》课件(共26张PPT)-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2024)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0课《往事依依》课件(共26张PPT)-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2024)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1018.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11-10 18:46:0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6张PPT)

于漪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
三又木




三又木

忆往事
励成长
情境导入
每个人都有一个金色的少年时代,忆起少年时代的“依依往事”,比如:看一幅画,读一本书,或是听一堂课......心底总是涌动着一股热流,时不时拨动着心弦。
三又木

一、走近“往事”主人
二、叙说“往事”内容
三、品味“往事”深情
四、感谢“往事”激励
三又木

掌握”徜徉、浩渺、雕镂、谆谆“等字音词义;
1、
默读课文,理清文章思路,体会作者字里行间蕴含的丰富情感;
2、
领悟作者热爱生活,留心生活的美好品质,领悟”往事“对作者成长的影响和鼓励作用。
3、
核心素养
三又木

走近“往事”主人
三又木

江苏镇江人,1929年2月7日生,1951年7月毕业于复旦大学教育系,长期从事中学语文教学。1958年任教于上海市第二师范学校;1965年加入 中国共产党;1978年被评为全国特级教师 ;1985年历任上海市第二师范学校校长、名誉校长;1997年7月任 上海市杨浦高级中学名誉校长;2010年2月获评为“2009中国教育年度新闻人物”;2019年获得国家“人民教育家”称号。
于漪
作者简介
三又木

叙说“往事”内容
三又木

徜徉( )
浩渺( )
雕镂( )
谆谆( )
气象万千:
搜索枯肠:
历历在目:
镌刻( )
慷慨( )
字词积累
形容竭力思索
(物体或景象)一个个看得清清楚楚,尽收眼底。
形容景色和事物多种多样,非常壮观。
三又木

往 事 依 依
”依依“二字表明:
标题解读
萦绕胸怀,十分留恋,铭记于心
作者对往事充满了深深的留恋之情,奠定了全文的感情基调。
三又木

文中哪里直接体现了作者对“往事”的依依之情?
“年华似流水,几十年过去,不少事情已经模糊,有的搜索枯肠而不可得,但有几件事仍历历在目,至今记忆犹新。”
标题解读
三又木

为何“我”会对少年时代的往事如此怀念呢?这些往事给“我”带来了怎样的感受和影响?
叙说往事
(默读课文,小组合作探究,找一找作者回忆了哪些往事,圈点勾画出相关词语,说说给作者带来的感受和影响。)
往事 感受 影响
看山水画和《评注图像水浒传》 乐在其中 津津有味 启发“我”的形
象思维
读《千家诗》 美不胜收 心旷神怡 获得美的享受,
生活情趣浓郁。
听国文老师朗诵 深深感动 深受影响 培养了“我”课
外阅读的兴趣
聆听老师的教诲 铭刻在心 使“我”一生受
用不尽
三又木

叙说往事
课文共记了几件小事?我当时的感受是什么?这件事给了我何影响?
三又木

1.少年的往事这么多,作者为什么要选择这几件往事?这些事件能调换顺序吗?
都是少年时代关于读书的几件往事,这些往事不仅给“我”带来许多乐趣,而且对“我”的成长具有重要的意义,令“我”印象深刻。
小时候——童年——初中
看画,启发了“我”的形象思维;
读诗,给“我”以美的享受和生活的情趣;
听老师朗诵,受到情感的熏陶,培养了“我”课外阅读的兴趣;
老师的谆谆教诲,使“我”铭刻在心,一生受用不尽。
叙说往事
三又木

2.有同学认为“听国文老师朗读”和“听代课老师朗读《南归》中的诗”都是在讲老师上课,两件往事重复了,可以删除其中一件,请谈谈你的看法。
叙说往事
三又木

品味“往事”深情
三又木

品味语言
作者在追忆少年时代的几件往事时,字里行间流露出缕缕情丝,请你找出相关句子,读一读,品一品。
”雕镂“一词原指雕刻,在文中生动的写出老师入情入理的讲课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影响之大。
例:老师入情入理的讲课也在我心上雕镂下深刻的印象,培养了我课外阅读的兴趣。
三又木

品味语言
写人通常需要注重描写,这样才能更好的表现人物风貌。请同学们认真品读文中对于两位老师讲课的描写,找出二者描写上的异同,并说说这样描写的作用。
三又木

品味语言
老师朗诵时头与肩膀左右摇摆着,真是悲歌慷慨,我们这些做学生的,爱国情怀油然而生。
运用了动作描写,形象生动地写出老师朗诵时摇晃的动作和学生的感受,体现了老师朗诵时的沉浸、陶醉以及对学生的影响。
老师朗诵着,进入了角色,那深深感动的神情凝注在眼睛里,这种感情传染了整个教室,一堂鸦雀无声,大家都被深深感动了。
运用了神态描写,“凝注”写出了老师教学时的专注神态;“鸦雀无声”、“被深深感动了”从侧面表现出国文老师的朗读使学生身临其境。
三又木

品味语言
国文老师 代课老师
不同点 教学内容 宋词(古文) 现代诗
讲课情状 头与肩膀左右摇摆着 (情溢于胸) 那深深感动的神情凝注在眼睛里(情满双眸)
学生感受 爱国情怀油然而生 大家都被深深感动了
对“我的影响 开始爱读辛弃疾的词 对新文学更有兴趣
相同点 1.教学内容都是抒情诗词,作者都是爱国诗人; 2.都采用诵读法,都深入人心; 3.学生都深受感动; 4.“我”都牢记了所讲内容,并由此培养了课外阅读兴趣。
试比较二者描写上的区别
三又木

品味语言
从最后一段中,你可以读出作者的什么之情?有何作用?
“往事依依,金色的回忆唤起我的青春激情,催我不断奋进。”
首尾呼应,点明主旨。
感谢往事,催“我”奋进
三又木

品味深情
作者写这篇文章的目的除了抒发自己对往事的怀念和感激之情,还对读者寄语无限期望。结合写作背景,请你从文中找出作者的写作目的。
写作背景:
1999年,应《中学生阅读》编辑部的一再邀请,于老师撰写了《往事依依》一文,刊登在第7期”追忆黄金时光“栏目。
三又木

感谢“往事”激励
三又木

感谢往事
替作者对往事说“谢谢”
谢谢你,小屋里的山水画,你我朝夕相见,就像儿时的密友,每次面对你,我总是展开相像的翅膀,顷刻间仿佛置身于青山绿水中,是你让我身历其境,领略山川之美,启迪了我的形象思维。
示例:
三又木

拓展练习
徜徉书画,阅读编织童年美丽花环
沉醉诗文,朗诵触动少年爱国情怀
赏画入神,徜徉山水,乐在其中
读书用心,沉醉诗文,情动于此
请你对一对
上联
下联
上联
下联
三又木

学以致用
学习本文写法,写一写你成长过程中对你而言具有重大意义的事情。
三又木

往事依依
世事如云烟,
吹拂着记忆的沧海桑田,
不时翻动着依依往事,
荡起一阵阵馨香。
少时,
凝视书画,
徜徉于山水间,
读书编织了我童年美丽生活的花环。
而后,
两位恩师在我心上,
雕镂印象,
镌刻感动。
昔我往矣,
依依之情寄托在一幅山水画里,
寄托在一部《水浒传》中,
寄托在一本《千家诗》里,
寄托在一堂语文课中。
今我来思,
在谆谆的教导声中,
在注满情思的眼神里,
读书开阔了我的眼界,
拉近了我与时代的距离,
给我以丰富的知识和过人的智慧,
使我成为志趣高尚的人。
金色童年,往事依依,
珍惜青春,把握当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