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1张PPT)
第二单元 夏商周时期:奴隶制王朝的更替和向封建社会的过度
2022年版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 2024年统编版新教材
温故知新
温故知新
1.上节课提及的大变局时代(动荡变化中的春秋时期),主要有哪些变化?
经济大发展
政治大动荡
具体
表现
铁制农具和牛耕的出现
社会生产力提高
农业、手工业、商业得到发展
王室衰微、诸侯崛起
分封制开始瓦解
诸侯争霸
2.春秋时期的霸主主要有哪些,第一位霸主是谁。
齐桓公、晋文公、秦穆公、楚庄王、越王勾践、吴王夫差
第6课 战国时期的社会变革
课程标准:
通过了解这一时期的生产力水平和社会关系的变化,初步理解战国时期商鞅变法等改革局面的产生。
一 、战国七雄
概念解释
战国时期:
一般指的是公元前475年——公元前221年,因西汉刘向整理校订《战国策》一书而得名。
P33《战国策》书影
(一)阅读导言,结合图片材料,说明战国名词的由来?
战国初年,晋国被韩、赵、魏三家大夫瓜分
齐国由田氏大夫取代
三家分晋
田氏代齐
1.对比春秋战国形势图,说说反映哪些历史事件?
均是卿大夫夺权
周王室统治完全崩溃、分封制进一步被瓦解
兼并战争不断
2.战国初年诸侯国发生的两大事件有何共同点?说明了什么?
(二)阅读教材,结合地图材料,回答问题?
(三)P34观察战国时期诸侯国分布,找出自己老家所处诸侯国?与春秋时期地图相比,突出的变化有哪些?反映了历史什么现象?
变化:
1.诸侯国减少;
2.修建了长城。……
现象:
1.战争惨烈,诸侯国势力变强;
2.匈奴的兴起……
(四)阅读教材,结合以下图片资料,归纳概括战国时期战争特点。说明战争性质变化?
P33战国铜壶
围魏救赵
减灶之计
纸上谈兵
水陆攻战
特点:形式多样;规模较大;人数较多;时间漫长;过程惨烈……
性质:由春秋时期的争霸转为兼并。
减灶之计
汉语成语,拼音:jiǎn zào zhī jì,意思是在战争中隐瞒自己军队的实力来麻痹敌人。出自西汉·司马迁《史记·孙子吴起列传》。
(五)根据所学知识,学会讲述战争背后的故事?
围魏救赵
汉语成语,拼音:wéi wèi jiù zhào,该成语最早出自于西汉·司马迁《史记·孙子吴起列传》。围魏救赵原指战国时齐军用围攻魏国的方法,迫使魏国撤回攻赵部队而使赵国得救。
后指袭击敌人后方的据点以迫使进攻之敌撤退的战术。
纸上谈兵
汉语成语,拼音:zhǐ shàng tán bīng,该成语最早出自于西汉·司马迁《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纸上谈兵”原指赵括熟读兵书,却不能活用。
后比喻空谈理论,不能解决实际问题,也比喻空谈不能成为现实
春秋时期
叫声老大就放过你!!!
争霸
战国时期
灭你就要灭你,叫爸爸都没用!!!
兼并
兼并战争不断
时期 目的 规模 影响
春秋 争霸 用少量军队在短时间内决定胜负 出现一些疆域较大的国家
战国 兼并 几十万大军,时间长,死伤多 国家逐渐趋向统一
(六)阅读教材,通过对比春秋战国时期的战争,结合P35想一想,说明战争的影响?
想一想:
感受:兵连祸结,横尸遍野的残酷现实。
渴望:结束战争,重建秩序,在和平的环境里安定的生活。
二、商鞅变法
(一)阅读教材,熟记各国改革名称?
结合P35相关史事说明改革目的?
1.确立新的政治经济秩序,以求富国强兵;
2.为巩固统治、对外扩张积极创造条件。
秦孝公
招贤纳士
人才引进、前程无忧
宾客群臣有能出奇计强秦者,吾且尊官,与之分土。
—《史记·秦本纪》
我来试试
商鞅(约公元前390-前338),出生于卫国,“少好刑名之学”。入秦后,他在秦孝公的支持下,主持变法。变法使得泰国迅速崛起,但相关措施也损害了旧贵族的利益引起他们对商鞅的仇视。秦孝公死后,商鞅遭诬陷,起兵反抗,兵败被杀。商鞅虽死,但他制定的新法在秦国继续得到推行。
(二)阅读教材,结合P36人物扫描,了解商鞅其人。
政治 建县制 权力集中于国君一人身上,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废特权 有利于新兴地主阶级掌权,触动旧贵族利益
改户籍 加强基层管理,维护社会秩序
严法度 改革内容合法化
经济 废井田 承认土地私有、提高人民生产积极性,确立了
封建地主阶级土地私有制(最体现改革的性质)
奖耕织 发展封建经济
统一度量衡 方便税收和交换
军事 奖军功 增强士兵作战勇气,提高了军队战斗力,
地主通过军功途径参政,触动旧贵族利益
富国
强兵
集权
(三)阅读教材,结合P35表格,思考变法的作用?分析各阶层态度?
守旧贵族
农 民
士兵
地主
守旧贵族
商君治秦,法令至行,公平无私,罚不讳强大,赏不私亲近……
——《战国策 秦策一》
商鞅不畏强权,敢于跟守旧势力斗争,公正无私,严格执法。
1.从材料中可以看出商鞅是怎样推行改革的?
2.结合所学思考:商鞅变法取得成效的原因有哪些?
商鞅变法顺应了时代潮流和历史发展趋势(根本原因);
秦孝公的鼎立支持(客观原因);
商鞅作为改革家的个人品质和得力措施。
(四)阅读教材,结合P36材料研读,回答问题?
启示:变法改革必然会遭到旧势力的强烈反对,要付出代价,但只要顺应了历史潮流,改革终将会推行下去,并取得成功。
(五)阅读教材及P36人物扫描,结合P38课后活动,回答问题?
(1)使秦国的国力大为增强,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一跃成为最强盛的诸侯国,为以后秦国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
(2)各国经过变法,整个社会前进步伐加速了。
(逐步建立起封建社会)
1.总结商鞅变法的影响:
2.总结商鞅变法的启示:
三、战国时期的经济发展
(一)阅读教材,回答问题?
铁器:种类多、数量大;
牛耕:进一步推广;
技术:冶铁技术提高、
耕作技术明显进步。
农业进一步发展
1.从铁器、牛耕和技术的角度,说明战国时期经济发展的表现?
2.结合教材图片,从农业、手工业和商业的角度,分析战国时期经济发展的表现?
1.农业进步推动社会分工;
2.手工业分工更加细密…… 3.货币流通广泛和商业繁荣……
4.中心城市兴起…… 5.工商业主,富比王侯……
1.完成以下关于都江堰相关概况填写。
时间
人物
地点
两大系统工程
三大主体工程
作用
BC256
李冰父子
岷江
渠首、灌溉网
鱼嘴、宝瓶口、飞沙堰
防洪、灌溉、水运
古人的智慧和非凡的创造力
(二)阅读教材,回答问题?
2.结合P37人物扫描,说说你从都江堰的建造过程中感受到了什么?
实地考察、因地制宜、科学规划、敢于创新
……
据《华阳国志·蜀志》记载,都江堰修成后,“水旱从人,不知饥馑,时无荒年,天下谓之‘天府’也”。
想一想:都江堰的建成对周边地区的农业发展有什么影响?
(三)阅读教材,根据P37材料研读,回答问题?
既解决了洪水泛滥的问题,也保障了周边地区的农业灌溉,为农业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使成都平原成为沃野,被称为“天府之国”。
都江堰成为全球为数不多的同时拥有3个世界遗产的城市。德国地理学家李希霍芬来都江堰考察,盛赞都江堰灌溉方法之完美,世界各地无与伦比。
课程小结
战国时期的社会变革
战国七雄
战国时期的经济发展
政治局势之变
社会改革之变
争霸
兼并
铁犁牛耕进一步推广
商鞅变法
富国强兵
社会经济之变
新兴地主阶级崛起
进入封建社会
都江堰
课堂总结:
七雄:齐、楚、燕、韩、赵、魏、秦
战争性质
诸侯国纷纷变法
内容涉及政治、经济、军事等
手工业、商业发展
1.战国时期,铁制工具的使用进一步推广,使大量荒地得到开垦。开垦者缴纳赋税,田地所有权就可以得到国家承认,新兴地主阶级逐渐壮大。同时,铁制工具在开挖河渠中的使用成就了大型水利工程。以上材料说明( )
A.生产工具的进步推动社会发展
B.铁制工具完全取代了木石工具
C.各国变法带来生产工具的改进
D.水利工程为国家统-创造条件
A
2.李冰主持修建的水利工程既免除了岷江泛滥的水灾,又便利了航运和灌溉,使成都平原成为“水旱从人,不知饥馑”的天府之国。这一工程是
( )
A.长城 B.大运河 C.都江堰 D.灵渠
C
随堂练习
3.《商君书》中记载了公孙鞅的一段话:“礼法以时而定……治世不一道,便国不必法古。汤、武之王也,不循古而兴;殷、夏之灭也,不易礼而亡。"这段话反映的核心主张是( )
B.遵循先代旧制保持稳定
A.顺应时代发展进行改革
D.授予军功者爵位和土地
C.在思想上加强中央集权
A
4.如图是1978年随县曾侯乙墓出土的文物之一青铜冰鉴,冰鉴中间有夹层,可放冰块,是战国时期贵族使用的青铜冰酒器,也是考古发现的已知最早的“冰箱”。它可说明( )
A.随州手工业领先世界
C.商朝青铜器工艺高超
B.春秋时期的经济发展
D.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
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