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课_百家争鸣【课件】(共22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第7课_百家争鸣【课件】(共22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8.7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4-11-09 23:20:0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2张PPT)
第7课
百家争鸣
道家
兵家
老子
庄子
道家
老子
庄子
儒家
孔子
孟子
荀子
墨家
墨子
法家
韩非子
孙子
兵家
兵家
相关史事
“子”事一种尊称。春秋前期,一般称卿大夫为“子”。春秋后期,由于学者著书立说和讲学之风兴起,人们也用“子”老尊称著名的学者和老师。
一、老子和《道德经》
姓名:李耳,字聃
国籍:
学派:
主要著作:
春秋后期楚国人
道家学派创始人
《道德经》又称《老子》
一、老子和《道德经》
思想主张:
①核心思想:“道”。即万物运行有规律,要顺应事物内在规律来行事;
②从正反两面思考问题,认为一切事物都有对立面,对立的双方能够互相转化;
③处世上:提倡安于柔弱的地位,主张以退为进,以柔克刚;
④政治上:主张“无为而治”,追求“小国寡民”的理想社会;
材料1: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第二十五章
材料2: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第五十八章
材料3: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 ——第五十七章
孔子问道于老子
二、孔子和儒家学说
姓名:孔丘,字仲尼
春秋后期鲁国人
儒家学派创始人;思想家、教育家
思想由其弟子及再传弟子整理成《论语》一书
国籍:
学派:
主要著作:
文化成就:
晚年精心整理和修订古代重要典籍,对传承我国古代文化经典和学术思想作出巨大贡献。
二、孔子和儒家学说
生平经历:
二、孔子和儒家学说
樊迟(孔子弟子)问仁......
子曰:“爱人”
子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子曰:“已于立而立人,已欲达而达人。”
—《论语》
1、核心思想:
要有爱心和同情心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将“仁”作为处理人与人之间关系的最高行为准则和道德规范。
提出“仁者爱人”
二、孔子和儒家学说
2、政治思想:
孔子过泰山侧,有妇人哭于墓者而哀。夫子式而听之,使子路问之,曰:“子之哭也,壹似重有忧者。”而曰:“然。昔者吾舅死于虎,吾夫又死焉,吾子又死焉。”夫子问:“何为不去也?”曰:“无苛政。”夫子曰:“小子识之,苛政猛于虎也。”
“苛政猛于虎”
恢复西周的礼乐文明
反对苛政
提出为政以德
子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子曰:“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论语·为政》
你认为孔子提倡“为政以德”“道之以德”有什么积极意义?
有利于减轻压迫,改善民生,体现了民本的思想;
对于今天提倡建设和谐社会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二、孔子和儒家学说
3、教育思想:
材料一:据《论语》记载,孔子对学生不分贫富贵贱,比较贫寒的学生只要交得起十条干肉就可以接受教育。
材料二:学生冉求胆小,遇事退缩,孔子有针对性地教育他,凡事要抓紧,马上去做。学生仲由敢作敢为,但不够稳重,孔子怕他冒失,就叮嘱他凡事要请教父兄后再做。
①兴办私学,打破了贵族垄断教育的局面
②主张有教无类,注重道德教育和文化知识教育
③提出因材施教、举一反三
二、孔子和儒家学说
①孔子创立的儒家学说后来成为我国封建社会的统治思想,对古代政治与文化的发展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②他提出的一些道德规范对我国社会发展具有深远影响。
4、影响:
截至目前,全球已建立550多所孔子学院,分布在162个国家 。
战国时期,齐国为招揽人才,在都城临淄稷门附近设置讲学的专门场所,被称为“稷下学宫”。聚集在这里的学者,来自道家、儒家、法家等学派,兴盛时有成百上千人。他们在此讲学、辩论、著书,阐明自己的政治主张,形成争鸣的局面。据说荀子曾在这里游学,成为当时颇有威望的学术领袖。稷下学宫对促进战国时期的学术繁荣起了重要作用。
稷(jì)下学宫
三、百家争鸣
经济:铁农具和牛耕推广,生产力提高(根本原因)
政治:王室衰微,分封制瓦解,各诸侯国纷纷变法,招纳人才
文化:私学兴起
1、背景
“百家”泛指数量多;
“争鸣”指争论和辩难;
三、百家争鸣
2、代表人物
孟子
(约公元前372-前289年)
姓名:孟子
作品:
《孟子》
思想:
①主张实行“仁政”;
②提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思想(民贵君轻);
③拥护正义之战。强调“仁者无敌”
学派:
儒家
三、百家争鸣
2、代表人物
姓名:荀子
作品:
《荀子》
思想:
学派:
儒家
主张实行“礼治”
提倡礼法并用,明确尊卑等级
荀子
三、百家争鸣
2、代表人物
姓名:墨子
作品:
《墨子》
思想:
学派:
墨家学派创始人
“兼爱”“非攻”
“尚贤”“节俭”
墨子
(约公元前468年-376年)
三、百家争鸣
2、代表人物
姓名:庄子
作品:
《庄子》
思想:
强调要顺应自然和民心,认为人生应追求精神自由,保持独立人格
学派:
道家
庄子
三、百家争鸣
2、代表人物
姓名:韩非子
作品:
《韩非子》
思想:
反对空谈仁义,强调以法治国,树立君主的权威,建立中央集权专制统治
学派:
法家学说的集大成者
韩非子
三、百家争鸣
2、代表人物
姓名:孙武
作品:
《孙子兵法》
《孙子兵法》一书,奠定了我国古代军事理论的基础
学派:
兵家创始人(春秋末期)
孙武
三、百家争鸣
学派 人物 著作 主要思想/影响
儒家
道家
法家
墨家
兵家
孟子
荀子
《孟子》
《荀子》
“仁政”“民贵君轻”“仁者无敌”
“礼治”,礼法并用,尊卑等级
庄子
《庄子》
韩非
《韩非子》
墨子
《墨子》
孙武
《孙子兵法》
顺应自然和民心,追求精神自由
以法治国,建立中央集权专制统治
“兼爱”“非攻”“尚贤”“节俭”
奠定了我国古代军事理论的基础
三、百家争鸣
百家争鸣促进了思想文化的繁荣,成为中国古代第一次思想文化发展的高峰,为中国古代文化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对后世有十分重要而深远的影响。
3、影响
诸子百家的思想在今天大放异彩
儒家的“仁政”——“以德治国”
孔子的教育思想——全民教育、素质教育、职业教育等;
法家的法治思想——“依法治国”
墨家的“兼爱”“非攻”——平等博爱、热爱和平、反对战争等
时代 学派 代表人物 主要思想 相关著作
春秋 后期 道家 《道德经》
儒家 《论语》
兵家 孙武 《孙子兵法》
战国 儒家 《孟子》
《荀子》
墨家 《墨子》
道家 《庄子》
法家 《韩非子》
核心思想:仁,提出“仁者爱人”
政治主张:反对苛政,提出“为政以德”
教育贡献:创办私学,有教无类;提出因材施教
文化贡献:精心整理修订古籍
顺应自然;对立双方能够相互转化;主张“无为而治”
主张仁政,民贵君轻;仁者无敌
实行礼治,明确尊卑等级
要顺应自然和民心;追求精神自由
兼爱、非攻、选贤任能,提倡节俭
强调以法治国;树立君主权威;建立中央集权专制统治
孔子
孟子
庄子
墨子
韩非
荀子
老子
奠定了我国古代军事理论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