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课 战国时期的社会变革【课件】(共21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第6课 战国时期的社会变革【课件】(共21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14.5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4-11-09 22:43:1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1张PPT)
战国何纷纷。兵戈乱浮云。
赵倚两虎斗。晋为六卿分。
奸臣欲窃位。树党自相群。
果然田成子。一旦杀齐君。
—唐 李白




第六课
战国时期的
社会变革
夏商周时期
奴隶制王朝的更替和向封建社会的过渡
(纺织、冶铁、青铜铸造、采矿等)
自主学习:阅读教材,与春秋相比,战国时期社会经济进一步发展的表现有哪些?
一、战国时期的经济发展
行业
农业
手工业
商业
铁制农具和牛耕出现
规模不断扩大,分工更加细致。
商业活动活跃,金属货币广泛使用
战国
春秋
____使用日趋 ;____进一步 ;_________
分工更加____
商业____,货币
兴修水利
普遍
推广
细密
发达
流通广泛
铁器
牛耕
一、战国时期的经济发展
公元前256年
秦国 李冰
成都 岷江
防洪、灌溉、水运等
时间
国别人物
地点、河流
功能
阅读教材,填写都江堰相关概况。
鱼嘴
飞沙堰
宝瓶口
核心素养
问题探究
教师指导
知识拓展
解决了洪水泛滥的问题,促进了农业的发展,
使成都平原成为沃野,被称为“天府之国”。
教师指导
知识拓展
自主学习
材料研读:
(都江堰建成后)水旱从人,不知饥馑。时无荒年,天下谓之‘天府’也”。
——《华阳国志·蜀志》
根据材料分析,都江堰的建成对周边地区的农业发展有什么影响?
一、战国时期的经济发展
问题探究
知识拓展
自主学习
二、战国七雄
对比春秋战国形势图,探讨其变化之处。这一变化说明了什么?
变化一:诸侯国数量不断减少,秦、楚疆域进一步扩大。
变化二:晋国被韩、赵、魏三家大夫瓜分。
变化三:齐国国君之位被大夫田氏所夺取。
三家分晋
田氏代齐
说明分封制进一步瓦解
二、战国七雄

齐楚秦燕赵魏韩
东南西北到中间








动动手:你能把战国七雄正确的填入图中的空白处么?
问题探究
教师指导
知识拓展
春秋时期 战国时期
大小战共计213次 大小战共计222次
城濮大战用七百乘兵力,鞍之战用八百乘兵力,每乘以三十人计,也都只有两万多人。 公元前293年,白起大破韩魏联军于伊阙,斩首二十四万。前273年,白起败魏于华阳,斩首十五万。
城濮之战、鞍之战都在一天之内决胜负,鄢陵之战用了两天 魏惠王围邯郸三年而弗能取。孟尝君联合韩魏以二十万之众攻荆,五年乃罢
——摘编自《春秋的战争行为及其时代特征》
问题探究
知识拓展
自主学习
二、战国七雄
相比于春秋时期,战国时期的战争呈现出哪些特征?战争性质发生了什么变化?
①规模大,参战兵力多;②交战区域广,持续时间长;③伤亡大
战国铜壶及纹饰展示图
(壶身刻有水陆攻占等场景)
兼并
争霸
围魏救赵
减灶计
纸上谈兵
你知道这些历史典故么?他们和哪些战役有关?
核心素养
问题探究
知识拓展
二、战国七雄
桂陵之战
马陵之战
长平之战
争地以战,杀人盈野;争城以战,杀人盈城。——《孟子·离娄上》
当时的人民面对连绵不断的战争,他们最渴望的是什么?
结束战争,国家统一,社会和平。
燕昭王
乐毅改革
齐威王
邹忌改革
赵武灵王
胡服骑射
魏文侯
李悝变法
韩昭侯
申不害改革
楚悼公
吴起变法
秦孝公
商鞅变法
三、商鞅变法
战国时期,铁制农具和牛耕的使用进一步推广,社会生产力水平不断提高,新兴地主阶级的势力增强。为适应社会政治经济的变化,各诸侯国统治者实行变法改革,确立新的政治经济秩序,以求富国强兵,在兼并战争中获胜。
1.各诸侯国先后变法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2.变法代表了哪个阶级的利益?
3.变法的根本目的是什么?
铁制农具和牛耕的推广,
生产力提高。
地主阶级
富国强兵
根据材料回答问题如下问题
三、商鞅变法
三晋攻夺我先君河西地。
——《求贤令》
杀人之父,人亦杀其父,杀人之兄,人亦杀其兄
——《孟子》
食不足以待役实仓,而兵为邻敌
——《商君书》
小组活动:找出秦国存在的社会问题,推测商鞅变法的改革方向
在对外战争中失去土地。
社会混乱
军事
农业生产不足以支持战争。
政治
经济
三、商鞅变法
内容 影响
政治 1.确立___,由国君直接派官吏治理;
2.废除贵族__________;
3.改革户籍制度,加强对人民的管理;
4.严明法度,禁止私斗;
经济 1.废除______________;
2.鼓励____,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_________;
3.统一______;
军事 奖励____,对有军功者授予________ _______
三、商鞅变法
旧的土地制度
世袭特权
县制
免除徭役
耕织
度量衡
爵位并赏赐土地;
军功
1.《看不够的中国史》评价商鞅变法“使分封制下分散的权力高度集中于中央,有利于秦国将全部力量汇聚在一起,使秦国形成了巨大的动员能力。”这主要是基于商鞅变法( )
A.确立县制 B.废除井田制C.统一度量衡 D.奖励军功
A
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2.根据《史记 商君列传》记载:“商鞅相秦十年,宗室贵戚多怨。”这主要是因为商鞅变法(  )
A.确立县制
B.奖励生产
C.废除井田制
D.废除贵族世袭特权
D
损害旧贵族利益
3.秦国由“血亲复仇、私斗成风”转变为 “勇于公战,怯于私斗”的现象,主要源于商鞅变法中( )
A.确立县制
B.奖励耕织
C.改革户籍
D.严明法度
D
加强对人民的管理,稳定社会。
4.在商鞅变法的内容中,奠定了封建经济基础,即建立封建土地私有制的是( )
A.废除井田制,允许土地自由买卖
B.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免除徭役
C.对有军功者授予爵位并赏赐土地
D.确立县制,由国君直接派官吏治理
A
确立了封建地主阶级土地私有制,提高生产积极性(最体现改革的性质)
5.对努力从事耕织的人,给予免除徭役的奖励,招募无地的农民到秦国垦荒,并给予优厚的待遇。这反映了商鞅变法( )
A.确立县制
B.奖励军功
C.鼓励耕织
D.允许土地自由买卖
C
提高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农业经济的发展
6.下图是上海博物馆镇馆国宝之一“商鞅方升”,这一宝藏可用来印证商鞅变法的措施是( )
A.确立县制
B.废除井田
C.统一度量衡
D.奖励军功
C
促进经济文化交流
战国时期,“(秦)民之见战也,如饿狼之见肉”,秦国军队因此被称为“虎狼之师”。这种现象的出现是由于商鞅变法( )
A.确立县制
B.严明法度
C.鼓励耕织
D.奖励军功
D
提高军队战斗力
集权
富国
强兵
核心素养
问题探究
知识拓展
三、商鞅变法
商鞅变法之后......
十年 “ 秦民大说(悦),道不拾遗,山无盗贼,家给人足。”
百年 长平之战,坑赵卒四十万。(前260年)
百三十年 “六王毕,四海一。”(前221年)
使秦国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活面貌有了根本的改变,综合国力大为增强,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一跃成为最强盛的诸侯国,为以后秦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
根据材料分析商鞅变法有何影响?
核心素养
问题探究
教师指导
知识拓展
公元前338年,秦孝公病逝,太子即位,即秦惠文王。同年,守旧的贵族诬告商鞅“谋反”,结果商鞅被处死。
请大家议一议,商鞅变法是成功了还是失败了,为什么?对此你有何感悟和启示?
商鞅虽死
秦法犹存
①成功了,商鞅虽死,但变法使得秦国国力增强,军队战斗力提高(富国强兵),成为最强盛的诸侯国,为以后秦统一六国奠定了基础。(影响)
②改革不是一帆风顺的;改革是推动社会进步的强大动力。
衡量变法是否成功的标准?
教师指导
知识拓展
自主学习
三、商鞅变法
变法的目的是否达到;变法是否推动了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三、商鞅变法
①顺应了历史发展的潮流;
②秦孝公的支持;
③商鞅个人不畏艰难,不怕牺牲的品质。
根本原因
根据材料,归纳商鞅变法取得成功的原因?
教师指导
知识拓展
自主学习
材料一:居五年,秦人富强,天子致胙於孝公,诸侯毕贺。
——《史记·商君列传》
材料二:行法十年,秦民大说(悦),道不拾遗,山无盗贼。民勇于公战,怯于私斗,乡邑大治。
——《史记·商君列传》
材料三:(百三十年)六王毕,四海一。
——《阿房宫赋》
核心素养
问题探究
自主学习
根据材料,总结春秋战国时期历史发展的三大趋势。
各国多实行虎符发兵制。反映了君主对军权的绝对控制。
秦国通过长平之战打败赵国,为日后秦统一中国扫清了道路。
长城不单是军事防御工程,更是古代各民族交错杂居,既互相对抗,又互相学习,乃至共同生活的地方。
逐步统一。
民族交融。
权力集中。
课堂小结
经济
商鞅变法
战国七雄
七雄:齐楚秦燕赵魏韩
战役:桂陵之战、马陵之战、长平之战
根本原因:铁制农具和牛耕的使用进一步推广,社会生产力水平不断提高
目的:求富国强兵
影响:使秦国综合国力大为增强,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一跃成为最强盛的诸侯国,为以后秦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
时间:公元前356年,人物:秦孝公、商鞅
都江堰
时间:公元前256人物:秦国李冰
地点:成都的岷江作用:防洪、灌溉、水运等。
铁农具牛耕
生产力发展
改革
政治
秦国实力最强
战国时期
,中国开始进入封建社会
2.(2024·吉林长春)“旱则引水浸润,雨则杜(堵)塞水门”,使成都平原成为旱涝保收的“天府之国”。材料描述的是( )
A.都江堰 B.灵渠 C.大运河 D.筒车
课堂检测
A
3.(2024·四川眉山)1975年12月,湖北云梦睡虎地四号秦墓中出土了两件木牍。木牍是战国晚期参加伐楚的秦军士兵黑夫兄弟写给长兄的家书。在家书里,他们特地询问,因杀敌立功而晋升爵位的立功文书是否收到,相关待遇是否落实。这封家书佐证了商鞅变法( )
A.建立县制 B.奖励军功 C.鼓励耕织 D.废除特权
B
1.(2023·青岛)战国时期,秦国通过变法打破了贵族阶层世袭,建立了军功爵制,将战功作为升迁的主要依据。这种改变直接有利于秦国( )
A. 稳定社会秩序 B. 发展社会经济 C. 提高军队战斗力 D. 实现民族交融
C
4.(2024·安徽)下表为战国时期一些诸侯国实行的变法。表中措施( )
A.维护了周朝分封制度 B.代表了农民阶级利益
C.瓦解了封建社会秩序 D.顺应了历史发展潮流
D
【课后作业】
1.在历史学习中,通过对历史现象之间联系的思考,可以帮助我们更准确、清晰地认识历史,发现历史发展的内在规律。请将下面示意图中的内容补充完整。
A B C D
2.选做:查找除本课外的战国时期相关成语典故,通过历史故事会进行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