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 忆读书 第二课时 教学设计 +课件+ 分层练习+ 学习任务单

文档属性

名称 25 忆读书 第二课时 教学设计 +课件+ 分层练习+ 学习任务单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5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11-10 14:49:05

文档简介

/ 让教学更有效 高效备课 | 语文学科
五年级上册25忆读书教学设计
课题 25忆读书 单元 第八单元 学科 语文 年级 五年级
学情分析 《忆读书》是第八单元的第二篇课文。本文是一篇叙事性散文,语言清新优美,生动形象,极高感染力。作者冰心按时间顺序,回忆自己童年时期的读书经历、多年的读书经验、选书的标准以及读书的方法,表达“读书是我生命中最大的快乐” “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等感悟。由于所写内容和学生实际接近,容易引发学生的思维和情感共鸣。
核心素养 目标 1.用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能梳理出作者的读书方法和读书的好处。 2.能结合自己的读书经历,交流对“我永远感到读书是我生命中最大的快乐”这句话的体会。 3.能对作者的读书方法发表自己的看法。
重难点 理解“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的深刻内涵,能对作者的读书方法发表自己的看法。
教学过程 一、品读课文,深入探究 导入:通过上一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到作者一生都在读书,读了很多的好书。回顾冰心一辈子的读书经历,读书对她而言就是一种快乐。 1.快速浏览课文,找找最能体现冰心读书感受的句子。(学生交流) 预设:我永远感到读书是我生命中最大的快乐! 2.默读第2~11自然段,你从哪里感受到了“读书是我生命中最大的快乐”?联系自己的生活,谈谈你的理解。 (1)自读批画,任选一次作者的阅读经历,抓住其中的描写,批注你的体会。 (2)小组内交流分享。 3.小组汇报,分享交流。——聚焦《三国演义》 那时,我的舅父杨子敬先生每天晚饭后,必给我们几个表兄妹讲一段《三国演义》,我听得津津有味,什么“宴桃园豪杰三结义,斩黄巾英雄首立功”,真是好听极了。但是他讲了半个钟头,就停下去干他的公事了。我只好带着对故事下文的无限期待,在母亲的催促下含泪上床。 (1)“津津有味”“含泪上床”表现了作者既恋恋不舍又无可奈何的心情,写出了作者对《三国演义》的着迷。 此后,我咬了牙拿起一本《三国演义》,自己一知半解地读了起来,居然越看越明白。虽然字音都读得不对,比如把“凯”念作“岂”,把“诸”念作“者”之类,因为只学过那个字的一半。 (2)“咬了牙”和“一知半解”可以看出作者由于识字量有限,读起书来很困难,但求知精神很坚定。也是由于这本书太吸引作者了,她决定咬牙读,表现了她对书的热爱。“居然越看越明白”,“居然”表示出乎意料,表现了她读懂后的惊喜之情。可见,作者从小读书就很有方法,知道边猜边读,而读书越多,知识积累越多,理解能力就越强,所以书也越看越明白了。 教师小结:冰心写了有关自己一辈子的读书感受,在给儿童写读书指导时她写下了这样的寄语: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教师板书) 4.引导思考:你是怎么理解这句话的呢? 预设: “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其中有三层次含义。“读书好”指开卷有益,“多读书”指博览群书,“读好书”是说要读对身心发展有益的书。 教师小结:短短一句话,让我们感受到了作者那压抑不住的情感,足见作者对读书有多么浓厚的兴趣和多么深切的体会。 二、辩论交流,感悟方法 1.自读课文,运用上节课学习的方法梳理作者读书的方法。 (1)学生交流。 ◎从第4自然段的“自己一知半解地读了起来”知道,作者的读书方法是一知半解地读。 ◎从第7自然段“《红楼梦》是我在十二三岁时看的”“还是到了中年以后再拿起这部书看”可知,作者的读书方法是反复读。 ◎从第9自然段“比如说看了精彩的《西游记》……就不会看索然无味的《荡寇志》”可知,作者的读书方法是比较着读。 ◎从第9自然段的“我一看就从脑中抹去”“使我心动神移,不能自已”可知,作者的读书方法是挑选着读。 (2)引导小结。 ◎七岁时对《三国演义》是一知半解地读。 ◎《红楼梦》十二三岁读过,到中年又读,是反复读。 ◎1980年后读《水浒传》《荡寇志》是比较着读。 ◎1980年后读“万卷书”,是挑选着读。 (3)教师板书:一知半解地读 反复读 挑选着读 比较着读 2.引导交流:你有没有用过这些读书方法?你自己还有哪些读书的方法? 3.讨论:你是否赞同作者的这种读书方法?(小组内互相讨论,说说自己的理由) 我拿起一本《三国演义》,自己一知半解地读了起来,居然越看越明白。虽然字音都读得不对,比如把“凯”念作“岂”,把“诸”念作“者”之类,因为只学过那个字的一半。 预设一:赞同。“读书百遍,而义自见。”开卷有益,多读就有收获。 预设二:不赞同。如果读不懂,就会既浪费时间,又没有效果,有时候还可能因理解错误而产生不好的影响。 4.读中学写,拓展延伸。 (1)请大家联系自己所读的某一本书,写一写自己读书的经历。 (2)结合自己读书的经历,借鉴冰心的读书方法,找到适合自己的读书方法。 (3)反馈交流。
作业设计 1.以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思考:冰心奶奶的读书方法对你有什么启发?
板书设计 26忆读书 读书好 读书体会 多读书 读好书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共16张PPT)
五年级语文上册
25忆读书
第二课时
1.快速浏览课文,找找最能体现冰心读书感受的句子。
2.默读第2~11自然段,你从哪里感受到了“读书是我生命中最大的快乐”?任选一次作者的阅读经历,抓住其中的描写,批注你的体会。
学 习 提 示
我永远感到读书是我生命中最大的快乐!
最能体现冰心读书感受的句子
那时,我的舅父杨子敬先生每天晚饭后,必给我们几个表兄妹讲一段《三国演义》,我听得津津有味,什么“宴桃园豪杰三结义,斩黄巾英雄首立功”,真是好听极了。但是他讲了半个钟头,就停下去干他的公事了。我只好带着对故事下文的无限期待,在母亲的催促下含泪上床。
小组汇报,分享交流
恋恋不舍又无可奈何的心情,对《三国演义》的着迷。
此后,我咬了牙拿起一本《三国演义》,自己一知半解地读了起来,居然越看越明白。虽然字音都读得不对,比如把“凯”念作“岂”,把“诸”念作“者”之类,因为只学过那个字的一半。
小组汇报,分享交流
识字量有限 对书的热爱 惊喜之情
我第一次读《三国演义》,读到关羽死了,哭了一场,便把书丢下了。第二次再读时,到诸葛亮死了,又哭了一场,又把书丢下了。后来忘了是什么时候才把全书读到“分久必合”的结局。
小组汇报,分享交流
动情于书里人物的命运
读书好
“读书好”指开卷有益,读书可以使人明智,获益良多。
多读书
“多读书”指博览群书,读书的范围要广,要有一定的数量。
读好书
“读好书”是说要读对身心发展有益的书。对书的优劣要进行挑选、比较。
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你是怎么理解这句话的呢?
自读课文,运用上节课学习的方法梳理作者读书的方法。
学 习 提 示
◎七岁时对《三国演义》是一知半解地读。
◎《红楼梦》十二三岁读过,到中年又读,是反复读。
◎1980年后读《水浒传》《荡寇志》是比较着读。
◎1980年后读“万卷书”,是挑选着读。
读 书 方 法
我拿起一本《三国演义》,自己一知半解地读了起来,居然越看越明白。虽然字音都读得不对,比如把“凯”念作“岂”,把“诸”念作“者”之类,因为只学过那个字的一半。
讨论:你是否赞同作者的这种读书方法?
赞同。“读书百遍,而义自见。”开卷有益,多读就有收获。
不赞同。如果读不懂,就会既浪费时间,又没有效果,有时候还可能因理解错误而产生不好的影响。
请大家联系自己所读的某一本书,写一写自己读书的经历。
结合自己读书的经历,借鉴冰心的读书方法,找到适合自己的读书方法。
学 习 提 示

读书
经历
方法
体会
七岁 十二三岁 中年以后 1980年后
一知半解地读 反复读 挑选着读 比较着读
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
课 堂 小 结
最大的快乐
鲁迅先生爱书的故事
鲁迅小的时候,爱买书,爱看书,爱抄书,把书看作宝贝一样。在进“三味书屋”前,他在自己的启蒙老师——一位远房叔祖父那里看了不带图的书。这位老师曾经告诉他,有一部绘图的《山海经》,画着人面的兽、九头的怪物。这么一部有趣的书,可把鲁迅吸引住了。他念念不忘,梦寐以求,把他的保姆长妈妈也感动了。她探亲回来时,就设法给鲁迅买回了这部书。
类 文 阅 读
这是鲁迅最初得到的心爱的书。后来,识字渐渐多起来了,他就自己攒钱买书。过年,鲁迅得到压岁钱后,总是舍不得花,攒起来买书看。
鲁迅小时候,不仅酷爱读书,而且还喜欢抄书。他抄过很多书。抄书使他受益匪浅。他的记忆力那么好,读过的书经久不忘,这与他抄书的爱好是密切相连的。
鲁迅小时候对书籍特别爱护。他买回书来,一定要仔细检查,发现有污迹,或者装订有问题,一定要到书店去调换。有些线装书,很容易脱线,他就自己动手改换封面,重新装订。
类 文 阅 读
看书的时候,他总是把桌子擦得干干净净,看看手指脏不脏。脏桌子上是不放书的,脏手是不翻书的。他最恨用中指或食指在书页上一刮,使书角翘起来,再捏住它翻页的习惯。他还特意为自己准备了一只箱子,把各种各样的书整整齐齐地放在里面,箱子里还放了樟脑丸,防止虫蛀。
鲁迅小时候养成的爱书如宝的好习惯,贯穿了他的一生。他读过的书浩如烟海。他购置的书,仅据《鲁迅日记》上的“书账统计”,从1912年至1939年,就有九千多册。他收藏的书,总是捆扎得井井有条。鲁迅一生清贫,最大的财产,就是他的这些宝贵的藏书了。
类 文 阅 读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25课忆读书 第二课时 分层作业
一、类文阅读
读万卷书与行万里路
古人讲,既要读“万卷书”,又要“行万里路”。这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人才成长的规律。古往今来凡成大事者,无不经过社会实践的历练和艰苦环境的考验。
“读万卷书”,是知识学问的博览。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是智慧之门的钥匙,是先贤经验的结晶,是冷静可靠的朋友。所以从小学、中学、大学到参加工作,我们一直都在读书。既读课内书,又读课外书;既读专业书,又读修身书。越读越明白,知识就是力量。越读越清楚,“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士欲宣其义,必先读其书”。
“行万里路”,是实践经验的积累。物有甘苦,尝之者识;道有夷险,履之者知。世上有很多的路,而只有自己亲身走过的路,心里最清楚。种过地,才知道种地的艰辛;做过工,才知道做工的劳苦;求过人,才知道求人的难堪;跌过跤,才知道摔打的痛楚。也正是因为有了丰富的人生经历之后,人们才学会了分析和判断,并从中找出一条最适合自己的路。
“读万卷书”和“行万里路”,是人生不可或缺的两个重要组成部分。光“读万卷书”,不“行万里路”,那就只能是纸上谈兵。想得很多,策划得很好,但一到实际工作和生活中,往往处处碰壁。只“行万里路”,不“读万卷书”,那就更难成大事。尤其在现代社会,处处讲知识,样样要科技,一个“大老粗”,怎么干得下去?所以,“读万卷书”是我们所需要的,“行万里路”也是我们所需要的。只有把“读万卷书”和“行万里路”紧密结合起来,知识才能化为力量,书本才能变成财富。
比起“读万卷书”来,“行万里路”是一个更加艰难的奋斗历程。多彩的世界,给我们每个人都设计了一条独特的人生之路。但眼前的路有千条万条,自己的路究竟在哪里?这就需要迈开双腿,一条一条地去试,一条一条地去找。这一条走不通,再走下一条。寻找是一种磨炼,也是一种积累。等找到最适合自己走的那一条路的时候,经验就丰富了,信心就提高了,成功就不远了。
“夫建大功于天下者,必先修于闺门之内;垂大名于万世者,必先行于纤微之事。”任何大事,都从小事起步。既然读了万卷书,就不怕再走万里路!
1.【整体感知】读短文,找出第2~5自然段的关键句,我发现这4个关键句( )
A.都在段首。
B.都在段尾。
C.前两个在段首,后两个在段尾。
D.前两个在段尾,后两个在段首。
2.【梳理信息】根据短文内容,下面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
A.“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是智慧之门的钥匙,是先贤经验的结晶,是冷静可靠的朋友。”这句话运用比喻和排比的修辞手法点明了书的重要地位。
B.读书要有针对性,小学生只要读好课本就行。
C.“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士欲宣其义,必先读其书。”这句话的意思是:工匠要做好他的工作,一定要先使他的工具变锋利;读书的人要想宣扬一个人的主张,一定要先读这个人的书。
D.“物有甘苦,尝之者识;道有夷险,履之者知。”这句话所包含的道理是:实践出真知,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3.【筛选信息】第1自然段中,作者认为“古往今来凡成大事者,无不经过社会实践的历练和艰苦环境的考验”,下列事例中不符合此句观点的一项是( )
A.李时珍跋山涉水,历尽千辛万苦,尝遍百草,数十年如一日地搜集整理、笔耕不息,终于写成药学巨著《本草纲目》。
B.竺可桢数十年如一日,亲自到室外观测气候,进行记录,为我国气象规律的探索留下了丰富的第一手资料,成为我国著名科学家。
C.梁启超小时候读《史记》能背诵十之八九,并善于总结读书方法,他认为读书要分精读和略读,还要熟读成诵、做好读书笔记。
D.司马迁10岁开始“诵古文”,20岁开始游历,到处考察风俗,采集传说,为完成史学巨著《史记》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4.【句子理解】第5自然段作者为什么说“比起‘读万卷书’来,‘行万里路’是一个更加艰难的奋斗历程”?请根据文中内容用简洁的语言回答。
5.【文段理解】最后一个自然段中,画“___”的句子告诉我们的道理是什么?
6.【知识拓展】下列选项中,与“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所揭示的道理不一致的一项是( )
A.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陆游
B.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文心雕龙》
C.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朱熹
D.亲身下河知深浅,亲口尝梨知酸甜。——谚语
【参考答案】
一、
1.A 2.B 3.C
4.因为人生的路有千条万条,而属于自己的独特的人生之路是需要自己去找的。寻找是一种磨炼,也是一种积累。等找到最适合自己走的那一条路的时候,经验就丰富了,信心就提高了,成功也就不远了。
5.任何大事,都从小事起步。既然读了万卷书,就不怕再走万里路!
6.C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25课 忆读书 第二课时 学习任务单
一、品读课文,深入探究
1.快速浏览课文,找找最能体现冰心读书感受的句子。
2.默读第2~11自然段,你从哪里感受到了“读书是我生命中最大的快乐”?联系自己的生活,谈谈你的理解。
(1)自读批画,任选一次作者的阅读经历,抓住其中的描写,批注你的体会。
(2)小组内交流分享。
3.小组汇报,分享交流。——聚焦《三国演义》
4.引导思考:你是怎么理解“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这句话的呢?
二、辩论交流,感悟方法
1.自读课文,运用上节课学习的方法梳理作者读书的方法。
2.引导交流:你有没有用过这些读书方法?你自己还有哪些读书的方法?
3.讨论:你是否赞同作者的这种读书方法?
我拿起一本《三国演义》,自己一知半解地读了起来,居然越看越明白。虽然字音都读得不对,比如把“凯”念作“岂”,把“诸”念作“者”之类,因为只学过那个字的一半。
4.读中学写,拓展延伸。
(1)请大家联系自己所读的某一本书,写一写自己读书的经历。
(2)结合自己读书的经历,借鉴冰心的读书方法,找到适合自己的读书方法。
(3)反馈交流。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