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十堰市六县市区一中教联体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11月联考地理试题(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湖北省十堰市六县市区一中教联体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11月联考地理试题(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0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4-11-10 08:21:47

文档简介

2024年十堰市六县市区一中教联体11月联考
高二地理试卷
考试时间:2024年11月6日14:30-17:05;试卷满分:100分
第Ⅰ卷(选择题,共45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45分。在每小题所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2024年4月4日,清明至,天空被阴云密罩,雨丝如缕绵绵不断从苍穹洒落。漫步十堰一中校园,偶见道路旁树木经风雨洗礼,树叶纷纷扬扬脱离枝干,似蝴蝶舞后簌簌落满路边地面,如给大地披五彩锦缎。行人穿梭,脚下沙沙响,似大自然奏美妙独特乐章。据此分析完成下面小题。
1. 材料中所描述的植被类型是( )
A. 温带落叶阔叶林 B.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C. 热带雨林 D. 针叶林
2. 与材料中的现象关系最密切的节气是( )
A. 惊蛰 B. 谷雨 C. 小满 D. 立冬
3. 造成“树叶纷纷扬扬脱离枝干”的降水类型主要是下图中的( )
A. B.
C. D.
汉江生态城位于十堰市中心城区北部,是丹江口水库坝上第一生态城,规划格局为“一江两岸七镇”,总面积527平方公里,东起郧阳区安阳镇辖区边界,西至郧阳区城关镇金岗村,南接张湾区和茅箭区,北临规划待建的江北高速。如下图1所示。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水平治理,致力建设“创新名城、生态智城、汉韵秀城、共富新城”,打造成践行新发展理念示范区、汉江流域典范城市、十堰未来之城。如下图2所示。据此分析完成下面小题。
4. 汉江生态城位于十堰市中心城区北部,主要是因为该地具有()
A. 丰富的劳动力资源 B. 便利的交通条件 C. 广阔的土地资源 D. 悠久的历史文化
5. “一江两岸七镇”规划格局,主要考虑的是()
A. 促进区域经济发展 B. 提高城市生态环境
C. 优化城市功能分区 D. 加强城市文化传承
6. 汉江生态城致力建设“创新名城、生态智城、汉韵秀城、共富新城”,其中生态智城的建设主要依靠()
A科技创新 B. 政策支持 C. 文化传承 D. 生态保护
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团队长期于野外坚守,全力攻关关键技术难题,在提出水土联治技术后,让黄淮海地区耕地质量得以大幅提升,其已成为中国最大粮食生产基地,承担着中国30%的粮食生产任务。如下图所示。据此分析完成下面小题。
7. 黄淮海地区成为中国最大的粮食生产基地,主要得益于()
A. 丰富的降水 B. 肥沃的土壤 C. 先进的农业技术 D. 广阔的平原
8. 为了防止土壤返盐,应该采取的关键措施是()
A. 降低地下水位 B. 增加潜水蒸发 C. 减少秸秆还田 D. 改变耕作措施
9. 南京土壤研究所团队的研究成果体现了地理学科的()
A. 区域性 B. 综合性 C. 实践性 D. 理论性
2020年5月27日北京时间11:00,2020珠峰高程测量登山队成功登顶世界第一高峰珠穆朗玛峰,并开展各项峰顶测量工作。这项工作将结束“珠峰高程”测量不统一的混乱局面,了解珠峰高度的变化。珠峰冰冠厚度的变化,有助于人们进一步认识青藏高原的地壳运动过程等。如下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0. 测量工作人员没有通过坐直升机的方式直接登顶,主要是峰顶()
A. 气流不稳定 B. 紫外线强烈 C. 气温低 D. 缺氧
11. 科考人员在珠穆朗玛峰发现海洋生物化石,这是因为()
A. 珠峰地处印度洋板块和亚欧板块的生长边界
B. 珠峰地处印度洋板块和亚欧板块的消亡边界
C. 珠峰地处印度洋板块和太平洋板块生长边界
D. 珠峰地处印度洋板块和太平洋板块消亡边界
12. 随着全球变暖,珠峰上能够生长草本植物的高度将()
A. 不变 B. 下降 C. 上升 D. 消失
漫步上海,几乎每走过一个街口就有一个小而美的口袋公园。最新数据显示,上海纳入城乡公园名录的口袋公园已达265座。根据规划,到2025年,全市要实现公园1000座以上的目标。这些散落的口袋公园,都是当地人从钢筋水泥的缝隙里“抠”出来的。这些转角处的小惊喜、家门口的小确幸,一度是堆放杂物的工地、封闭的单位院子,或……。如下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3. 口袋公园“散落”分布的主要原因是()
A. 土地资源有限 B. 人口分布不均 C. 服务范围较小 D. 城市规划影响
14. 口袋公园多分布于上海的()
A. 住宅区 B. 商业区 C. 工业区 D. 文化区
15. 口袋公园的建设可以()
A. 促进城市产业升级 B. 提升土地利用效率
C. 改变城市功能分区 D. 解决城市交通拥堵
第Ⅱ卷(非选择题,55分)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55分)
16. 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景迈山位于中国云南省的西南边陲,东邻西双版纳勐海县,西邻缅甸,是西双版纳、普洱与缅甸的交界处。如下图1。
公元10世纪开始,布朗族、傣族先民相继来到景迈山栽种茶树,迄今已有1000多年。古茶园达18万亩,有古茶树120余万株。古茶园的茶树主要以数百年的茶树为主。古茶园的茶树没经过人为矮化,全部与山上的原生古树混生在一起。有大叶种也有中小叶种。由于景迈茶与森林混生,茶中具有强烈的山野之气,是乔木古树茶中山野气韵最明显的,而且还具有特别的、浓郁的、持久的茶香。普洱景迈山古茶园才申遗成功不到半年,立马成为游客打卡焦点,2024年春节假期景迈山古茶园接待游客人数突破45769人次。如下图2。
(1)结合第2段材料,简述景迈山古茶园的地理特点。
(2)分析景迈茶具有强烈山野之气和独特茶香的原因。
(3)探讨保护景迈山古茶园的重要意义。
17. 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非洲绝大多数国家曾长期沦为西方国家的殖民地。西方国家为掠夺这些国家的农矿资源,多建设从内陆或矿山通往沿海港口的铁路线,方便农矿产品出口,并倾销工业制成品。这些国家实现民族独立以来,虽然在铁路建设方面也有发展,但总体上铁路布局仍保留了殖民时期的特点:多布局在沿海地区,内陆地区很少;多从沿海港口向内陆延伸,未形成相对完善的铁路网(见下图)。铁路线的这种布局反映了非洲多数国家仍然没有摆脱以农矿产品出口为主的经济模式,以及由此决定的运输需求。
(1)许多非洲国家在实现民族独立后,铁路布局依然保留殖民时期特点,这对其经济发展可能产生哪些不利影响?
(2)假设一个非洲国家想要改变以农矿产品出口为主的经济模式,从铁路建设与布局的角度,应该采取哪些措施?
18.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胡焕庸线是1935年胡焕庸提出的人口密度对比线,从黑龙江黑河到云南腾冲,呈45度直线。在“胡线”两侧200千米的范围内,存在着对人类生产活动,特别是农事活动明显的限制因素,即地势与地貌、气温和降水。因此,可以认为“胡线”的稳定存在,反映了该线所在地带的自然条件对人类活动具有很强的限制性。如图1。
中国人口密度突变线是一条全国尺度最重要的人地关系突变线,它综合反映了自然地理要素对人类活动强度的限制和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约束的适应。如图2。
(1)分析大兴安岭北段人口密度突变线未到达年降水量400毫米等值线的原因。
(2)为什么说“胡线”的稳定存在反映了该线所在地带的自然条件对人类活动具有很强的限制性?
(3)假设要促进“胡线”西北方地区的人口增长和经济发展,可以采取哪些措施?2024年十堰市六县市区一中教联体11月联考
高二地理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45分。在每小题所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B 2. A 3. A
4. C 5. C 6. A
7. C 8. A 9. C
10. A 11. B 12. C
13. A 14. A 15. B
第Ⅱ卷(非选择题,55分)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55分)
16.
【答案】(1)历史悠久、面积较大、茶树古老、自然生长、茶树品种多样。
(2)与森林混生:使茶叶吸收了森林的气息和营养;自然生长的茶树:保持了茶树的原始特性;独特的地理环境:包括气候、土壤等因素;多种茶树品种:丰富了茶叶的口感和香气。
(3)生态意义:保护当地的生态环境和生物多样性;文化意义:承载着布朗族、傣族先民的历史和文化;经济意义:有利于茶叶产业的可持续发展;科研意义:为研究茶树的生长和演化提供珍贵样本。
17.
【答案】(1)不利于内陆地区的资源开发和经济发展,导致区域发展不平衡;增加内陆地区产品运输成本,降低产品竞争力;限制了国内市场的整合和统一,阻碍产业协同发展;使得经济发展过度依赖沿海地区,抗风险能力弱。
(2)加强内陆地区铁路建设,形成连接内陆主要城市和资源产区的铁路网络;规划建设纵横交错的铁路干线,提高铁路网的密度和连通性;建设连接不同经济区域的铁路,促进区域经济协同发展;与周边国家合作建设跨境铁路,拓展国际市场和资源渠道。
18.
【答案】(1)该段纬度较高,气候寒冷,不适宜人类居住;一年寒冷季节很长,地面冻土广布,不利于发展农业及人们生活地形崎岖,不易开发,不便于农业生产,因此人口密度低,人口密度突变线未到达年降水量400毫米等值线。
(2)地势与地貌复杂多样,包括高原、山地等,不利于大规模农业开发;气温和降水条件差异大,西北方气候干旱、寒冷等,不适宜农作物生长和人类大规模居住,所以自然条件对人类活动限制强,导致“胡线”稳定存。
(3)措施: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改善交通、通信等条件;发展特色农业和畜牧业,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农产品附加值;开发利用当地的资源,如能源、矿产等,发展相关产业;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改善生态环境质量,提高环境承载力;实施优惠政策,吸引人才和投资;加强教育和培训,提高当地居民的素质和技能。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