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邹城市实验中学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将进酒》课件(17张ppt)+教学设计(5份打包)

文档属性

名称 山东省邹城市实验中学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将进酒》课件(17张ppt)+教学设计(5份打包)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2.6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6-03-14 11:51:11

文档简介

课件17张PPT。 酒入豪肠,七分酿成了月光,余下的三分啸成剑气,绣口一吐就半个盛唐。
——余光中 将进酒李白邹城市实验中学 刘杏刚学习目标 1、反复诵读,品鉴特色,体悟作者思想感情。
2、拓展延伸,分析比较,领略诗歌独特韵味。浅味 品味 深味 学习过程 读准字音浅味 读通文义初步把握感情基调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
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侧耳听。
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
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
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
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
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 与尔同销万古愁。 将进酒 李白品味 的李白 酒中品李白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
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侧耳听。
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
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
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
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
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 与尔同销万古愁。 将进酒 李白 品味 怎样理解“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怎样理解“万古愁”的含义?14岁 立志“济苍生,安社稷”
24岁 离家“仗剑去国,辞亲远游”
42岁 入长安,供奉翰林 ,“凤凰初下紫泥诏,谒帝称觞 登御筵”
44岁 被排挤 “赐金放还”
54岁 “安史之乱“爆发,入永王幕府
56岁 兵败,被“流放夜郎”,途中遇赦
61岁 因战事再次请缨,因病而半道还
62岁 卒李白主要经历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
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侧耳听。
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
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
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
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
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 与尔同销万古愁。 将进酒 李白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
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侧耳听。
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
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
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
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
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 与尔同销万古愁。 将进酒 李白 深味 南陵别儿童入京 李白
白酒新熟山中归,黄鸡啄黍秋正肥。呼童烹鸡酌白酒,儿女嬉笑牵人衣。
高歌取醉欲自慰,起舞落日争光辉。游说万乘苦不早,著鞭跨马涉远道。
会稽愚妇轻买臣,余亦辞家西入秦。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行路难 李白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馐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比较《南陵别儿童入京》《行路难》《将进酒》中诗人饮酒态度及感情变化。 征召入京赐金放还《将进酒》“赐金放还”八年之后 李白兼具了庄子逸世高蹈、天马行空的自由之魂与屈原孤傲忠介、上下求索的倔强个性,这两种“古来不可兼”的文化性格在李白身上“聚”在了一起。
—— 龚自珍深味 背诵全诗一、背诵全诗。
二、每组以“李白”为主题,确定一个研究性学习题目,完成这个课题研究。
参考题目:
1、酒中窥李白
2、李白的狂放与寂寞
3、“不足贵”“不愿醒”的背后
4、“百”“千”“万”中窥李白
5、与李白共谋一醉课后作业姓名
刘杏刚
电话
学科
语文
年级
高二
邮件
单位
山东省邹城市实验中学
教学设计
教学主题
一份豪迈一份愁—探究李白的《将进酒>
一、教材分析
《将进酒》,一作《惜空酒樽》,原是汉乐府短箫铙歌的曲调,题目意译即“劝酒歌”。这首“填之以申己意”的名篇,约作于天宝十一年(752),他当时与友人岑勋在嵩山另一好友元丹丘的颍阳山居做客,三人登高宴饮。当时距是人被唐玄宗“赐金放还”已达八年之久,人生快事莫若置酒会友,作者又正值“抱用世之才而不遇合”之际,于是满腔不合时宜借酒诗情,来了一次淋漓尽致的抒发。因此,将重点设计在品味李白豪迈之情下的细致情怀——万古愁。
二、学生分析
学生对唐诗既熟悉又陌生,熟悉是因为自小接触唐诗,背诵唐诗,学习唐诗。陌生是学生很难走进唐诗。尤其是理科班学生很难从数理化学习中挤出一些时间去关注夹缝中生存的语文学科。有针对性的预习作业很好地解放了以前课堂大容量的束缚,缓解了课堂压力,在课堂中师生不再像以前赶场似的上课,在作者、背景、字词、内容、主旨、情感、手法中疲于奔命;在课堂中学生有足够的时间就文本精髓合作、探究,真正做到了将课堂还给学生,学生变为了学习的主人;课后作业也从以往陈旧单调枯燥的抄写、背诵中走出来,取而代之的是教师根据授课内容、学情特点精心设计的内容丰富、形式灵活的实践性综合作业,既是对课堂内容的补充、巩固,又锻炼了学生的综合能力。
三、教学目标
通过有感情地诵读《将进酒》和拓展阅读李白的其他饮酒诗,走近李白,体悟李白的思想感情,领略李白饮酒诗的丰富文化内涵。
四、教学环境
交互式多媒体教学环境????
五、信息技术应用思路(突出三个方面:使用哪些技术?在哪些教学环节如何使用这些技术?使用这些技术的预期效果是?)200字
在教学过程中,主要使用互联网、微课、PPT、电影视频、博客、QQ等技术。
一、提前语序环节:学生到网络上搜集“酒文化”、李白知识,储备资料。学生将如下知识制作成ppt,上课展示:
???1、我国酒文化的发展,最早可以追溯到 新时代晚期,那时已有大量陶制酒器,如尊、壶、盅、杯等,“酒”在甲骨文中载为“酉”字。
???2、中国的酒诗最早出现在 《诗经》中
“八月剥枣,十月获稻,为此春酒,以介眉寿。”——《诗经·豳风·七月》
???3、在《楚辞》中也有先秦酒诗。秦汉魏晋南北朝时期,刘向、曹操父子、竹林七贤、陶渊明、谢灵运等人留下酒诗多篇。尤以陶渊明的《饮酒诗》二十首最为称著。
???4、到了隋唐,酒业已旺,酒品已齐。遍布市井的酒肆成为人们社交宴饮的重要场所。
5、就唐朝时代民族精神而言,乐观、自信、自强是主流。雄壮、浓烈的美酒,正与唐帝国形象相得益彰。盛世唐朝把诗酒结合这部文坛大戏推到了“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高度。
朋友会面时: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孟浩然《过故人庄》
???????????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白居易《问刘十九》
离别饯行时: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王翰《凉州词》
孤独寂寞时: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李白《月下独酌》
悠扬归梦惟灯见,?濩落生涯独酒知。?——李商隐《七月二十九日崇让宅宴作 》
喜悦得意时: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哀愁失意时: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杜甫《登高》
技术手段:互联网,微课《批注读书法》、自主学习评价量规。
二、课中展示成果,整体感知
小组交流,选代表利用PPT展示自主学习成果
知人论世:李白(701年2月28日—762年),字太白,汉族,四川省江油市青莲乡。号青莲居士, 我国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有“诗仙”之称。诗歌特色:讴歌理想,抒发悲愤;蔑视权贵,追求自由;揭露现实,抨击时政;情绪起伏,充满矛盾;豪迈奔放,清新飘逸。豪放是李白诗歌的主要特征。
《将进酒》 约作于天宝十一载(752)。由于受到排挤,李白离开长安,开始了以东鲁、梁国为中心的第二次漫游。当时,他与友人岑勋在嵩山另一好友元丹丘的颍阳山居为客。他们登高畅饮,对酒当歌。此作就是他咏酒抒情的佳作。
三、课后
??以“诗酒话李白”为副标题,正标题自拟写作小论文,上传至班级360云平台,在写作过程中可以在QQ群或微信群中讨论。补充与《将进酒》相关的资料,保存至班级云盘,要求学生阅读,拓展视野。技术手段:小论文评价量规、问卷星。
?
六、教学流程设计(可加行)
教学环节
(如:导入、讲授、复习、训练、实验、研讨、探究、评价、建构)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信息技术支持(资源、方法、手段等)
课前
自主学习
结合布置的预习任务,制作ppt。
利用互联网查阅唐诗的相关知识,查阅《将进酒》及李白的相关知识。自主阅读,按要求制作ppt,学习批注读书法。
课中
导入
交流初读感受。
学生畅谈感受,注意倾听和记录,采用评价量规进行评价。
展示
组织学生小组讨论,选代表ppt,适时点拨补充。
小组交流,选代表利用PPT展示预习成果:①古代酒文化;②李白知人论世。3对诗歌的解读。
研读
边读边赏,解读豪迈之情下的“万古之愁”
学生交流讨论,用PPT展示个人批注。教师点拨。以“钟鼓馔玉不足贵“为例基础,形成对”万古之愁”认识。播放《唐之韵》,学生进一步体会李白的豪迈情怀下的细致感情。
课后
作业及评价
以“诗酒话李白”为副标题,正标题自拟写作小论文,上传至班级360云平台,在写作过程中可以在QQ群或微信群中讨论。
二、补充与《将进酒》相关的资料,保存至班级云盘,要求学生阅读,拓展视野。http://yunpan.360.cn/.net/
完成作业,上传至班级360云平台,自由交流,相互评价。
阅读云盘中的补充材料。
七、教学特色(如为个性化教学所做的调整,为自主学习所做的支持、对学生能力的培养的设计,教与学方式的创新等)200字左右
课前预习部分,让学生提前进入网络自主搜集相关资料。在课上及时展示。
导入环节:用杜甫对李白的评价引入,和文本联系紧密且富有诗意,为打造语文味营造了氛围。
诵读环节。老师的范读很投入,对学生有很强的感染力,也激发学生放松心境,融进文本,倾情朗诵。学生朗读的形式新颖,一人领读,其他学生和读,有气势,有激情,有活力。
研讨环节。问题设置精简,一环扣一环。如诗人的“愁”具体指什么?诗人是如何表现“愁”的?诗人是如何对待“愁”的?你是如何看待诗人对待愁的态度的?四个问题分别考查诗歌的内容、表现手法、思想情感、学生的情感认知等。也就是围绕“愁”这个关键词设问,一贯始终,从而避免了问题的零碎,知识的碎片化。
课件制作不精简,贪太多,加之操作不熟练,图片的展示不能和教师所讲内容相配合。
新课标指出:“选修课和必修课的教学存在一定的差别”,选修课教学应“有较大的灵活性和拓展性”,应把重心放在“多样性选择”、发展特长个性这一层面上。可以说,选修是必修的延伸、拓展、补充、巩固、提高。从这一层面上看,本节课显然有悖新课标对选修课所要求的价值旨归。
课后:充分利用以“诗酒话李白”为副标题,正标题自拟写作小论文,上传至班级360云平台,在写作过程中可以在QQ群或微信群中讨论。
补充与《将进酒》相关的资料,保存至班级云盘,要求学生阅读,拓展视野。
《将进酒》教学设计
山东省邹城市实验中学 刘杏刚
教学目标:
1、反复诵读,深入文本,引导学生体悟作者思想感情。
2、分析内容,品鉴特色,引导学生领略诗歌独特韵味。
教学重点及难点:
品鉴特色,引导学生领略诗歌独特韵味。
教学方法:诵读与鉴赏相结合
教学方式:学生合作探究学习与教师点拨相结合
教学工具:多媒体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同学们,我们在《必修五》中刚刚学过李白的《蜀道难》,《蜀道难》是天宝初年李白第一次到长安所作,诗人用变幻莫测的笔法,表面上写蜀道艰险,实则写社会的不安和自己仕途的坎坷,那么在他被迫离开长安八年之后,会有怎样的心态呢?余光中有这样的评价:酒入豪肠,七分酿成了月光,余下的三分啸成剑气,绣口一吐就半个盛唐。 今天就让我们走进选修文本第一课《将进酒》一起去欣赏“酒仙”的姿态,“诗仙”的风采!
二、出示“学习目标”
1、反复诵读,品鉴特色,体悟作者思想感情。
2、拓展延伸,分析比较,领略诗歌独特韵味。
三、出示“学习环节”
独特的韵味,需要我们慢慢品味,这节课让我们一起先浅尝滋味,然后细细品味,最后深入体味。
(一)浅味——认知文本
三个要求:1、读准字音2、读通文义3、初步把握感情基调
先请同学们自由的朗读一遍,提出不理解的问题,课上交流。
教师出示“字音检查”和“词义检查”。
找一位同学朗读全诗,其他同学从字音、节奏和感情三方面做好点评准备。
试问学生,这首诗的感情基调。读了这首诗最初的感觉是什么?
康震教授在“百家讲坛”《品李白》中说,李白是古代诗人中性格最多样化的一位,尤其是酒后的李白内心更显得丰富。
(二)品味——品鉴文本
提问:读《将进酒》,你读到了一位什么样的李白?请找出具体诗句进行分析。(内容+手法+情感)
小组讨论、发言,教师引导总结归纳李白的性格特点,例如,悲伤、乐观、愤激、痴狂等。
(出示李白主要经历)
历史也验证了李白的说法,前有孔子“逝者如斯乎,不舍昼夜”屈原“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的感慨,后有苏轼“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辛弃疾“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的悲叹,陶渊明:善万物之得时,感吾生之行休。苏轼: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嵇康“劳谦寡悔,忠信可久安”,曹操: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可见李白之愁不是一己之悲,而是每一个怀才不遇的仁人志士的共同的心结。一生大起大落,怀才不遇,人生苦短,纠结在李白的血液里,深入骨髓,直抵心灵。他举杯痛饮,是珍惜,是热爱,是为挽留时光所作的一种自然且高贵的人生姿态,在貌似消沉的表面中,我们可以感受到那颗积极入世的火热的心,一句“天生我材必有用”道出了他的人生宣言,所以,我们读《将进酒》不仅读到了一位苦闷、愤激的李白,更读到了一位乐观、自信的李白,这便是李白式的悲哀:哀而不伤,悲而能壮。
但他绝没有消沉下去,
从貌似消极的现象中露出了深藏其内的一种怀才不遇而又渴望用世的积极的本质内容来。
“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
“凤凰初下紫泥诏,谒帝称觞登御筵”
(三)深味——拓展文本
“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其实,李白不仅借酒来消愁,而且赋予了酒更丰富的内涵,我们一起来看另外两首李白早期写到酒的作品,通过比较看看他喝酒的态度及感情发展变化。
出示幻灯片。拓展鉴赏《南陵别儿童入京》《行路难》《将进酒》。
从这三首诗的比较,我们清晰地看到了一个嗜酒的李白,一位感情矛盾而又复杂的李白。龚自珍说:李白兼具了庄子逸世高蹈、天马行空的自由之魂与屈原孤傲忠介、上下求索的倔强个性,这两种“古来不可兼”的文化性格在李白身上“聚”在了一起。所以,我们读李白的诗,可以读出庄子般潇洒飘逸,可以读出屈原那样的倔强不屈,他一生与酒如影相随,高兴时喝酒,彷徨中喝酒,失意中喝酒,但无论他如何高兴,怎样彷徨,多么失意,他始终没有放下“济苍生,安社稷”的抱负。这就是我们的李白,即便是被“赐金放还”八年之后,他绝没有沉溺于酒池,如同行尸走肉,也没有避世退隐,过着清闲自在的生活,更没有卑躬屈膝,充当权贵的走狗,他喝酒喝得痛快,做人做的坦荡,借酒挥洒才情,抒发愤懑,展现乐观自信,凭着一身傲骨化哀伤为洒脱,化忧愤为豪放!下面就让我们全体起立,背诵全诗,穿越时空,再次去感受“诗仙”之才情,“酒仙”之豁达,与李白共谋一醉!
——
四、课后作业
每组以“李白”为主题,确定一个研究性学习题目,完成这个课题研究。
参考题目:
1、酒中窥李白
2、李白的狂放与寂寞
3、“不足贵”“不愿醒”的背后
4、“百”“千”“万”中窥李白
5、与李白共谋一醉
补充李白与酒的诗句: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馐值万钱”(《行路难》)
“连呼五白行六博,分曹赌酒酣驰晖”(《梁园吟》)
“两人对酌山花开,一杯一杯复一杯”(《山中与幽人对酌》)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月下独酌四首(其一)》)
“人生飘忽百年内,且须酣畅万古情”(《答王十二寒夜独酌有怀》)
“唯愿当歌对酒时,月光长照金樽里。”《把酒问月》
“但使主人能醉客,不知何处是他乡。”(《客中作》)
“ 百年三万六千日,一日须饮三百杯。” 《襄阳歌》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 --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
“黄金白璧买歌笑,一醉累月轻王侯。” --忆旧游寄谯郡元参军 .
参考鉴赏:诗篇发端就是两组排比长句,如挟天风海雨向读者迎面扑来。“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颍阳去黄河不远,登高纵目,故借以起兴。黄河源远流长,落差极大,如从天而降,一泻千里,东走大海。如此壮浪景象,定非肉眼可以穷极,作者是想落天外,“自道所得”,语带夸张。上句写大河之来,势不可挡;下句写大河之去,势不可回。一涨一消,形成舒卷往复的咏叹味,是短促的单句(如“黄河落天走东海”)所没有的。紧接着,“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恰似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如果说前二句为空间范畴的夸张,这二句则是时间范畴的夸张。悲叹人生短促,而不直言自伤老大,却说“高堂明镜悲白发”,一种搔首顾影、徒呼奈何的情态宛如画出。将人生由青春至衰老的全过程说成“朝”“暮”间事,把本来短暂的说得更短暂,与前两句把本来壮浪的说得更壮浪,是“反向”的夸张。于是,开篇的这组排比长句既有比意——以河水一去不返喻人生易逝,又有反衬作用——以黄河的伟大永恒衬生命的渺小脆弱。这个开端可谓悲感已极,却不堕纤弱,可说是巨人式的感伤,具有惊心动魄的艺术力量,同时也是由长句排比开篇的气势感造成的。这种开篇的手法作者常用,如“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宣州谢楼饯别校书叔云》),沈德潜说:“此种格调,太白从心化出”,可见其颇具创造性。此诗两作“君不见”的呼告(一般乐府诗只于篇首或篇末偶一用之),又使诗句感彩大大增强。诗有所谓大开大阖者,此可谓大开。
“夫天地者,万物之逆旅也;光阴者,百代之过客也”(《春夜宴从弟桃李园序》),悲感虽然不免,但悲观却非李白性分之所近。在他看来,只要“人生得意”便无所遗憾,当纵情欢乐。五六两句便是一个逆转,由“悲”而翻作“欢”“乐”。从此直到“杯莫停”,诗情渐趋狂放。“人生达命岂暇愁,且饮美酒登高楼”(《梁园吟》),行乐不可无酒,这就入题。但句中未直写杯中之物,而用“金樽”“对月”的形象语言出之,不特生动,更将饮酒诗意化了;未直写应该痛饮狂欢,而以“莫使”“空”的双重否定句式代替直陈,语气更为强调。“人生得意须尽欢”,这似乎是宣扬及时行乐的思想,然而只不过是现象而已。诗人“得意”过没有?“凤凰初下紫泥诏,谒帝称觞登御筵”(《玉壶吟》)——似乎得意过;然而那不过是一场幻影,“弹剑作歌奏苦声,曳裾王门不称情”——又似乎并没有得意,有的是失望与愤慨。但就此消沉吗?否。诗人于是用乐观好强的口吻肯定人生,肯定自我:“天生我材必有用”,这是一个令人击节赞叹的句子。“有用”而“必”,一何自信!简直像是人的价值宣言,而这个人——“我”——是须大写的。于此,从貌似消极的现象中露出了深藏其内的一种怀才不遇而又渴望用世的积极的本质内容来。正是“长风破浪会有时”,为什么不为这样的未来痛饮高歌呢?破费又算得了什么——“千金散尽还复来!”这又是一个高度自信的惊人之句,能驱使金钱而不为金钱所使,真足令一切凡夫俗子们咋舌。诗如其人,想诗人“曩者游维扬,不逾一年,散金三十余万”(《上安州裴长史书》),是何等豪举。故此句深蕴在骨子里的豪情,绝非装腔作势者可得其万一。与此气派相当,作者描绘了一场盛筵,那决不是“菜要一碟乎,两碟乎?酒要一壶乎,两壶乎?”而是整头整头地“烹羊宰牛”,不喝上“三百杯”决不甘休。多痛快的筵宴,又是多么豪壮的诗句!
至此,狂放之情趋于高潮,诗的旋律加快。诗人那眼花耳热的醉态跃然纸上,恍惚使人如闻其高声劝酒:“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几个短句忽然加入,不但使诗歌节奏富于变化,而且写来逼肖席上声口。既是生逢知己,又是酒逢对手,不但“忘形到尔汝”,诗人甚而忘却是在写诗,笔下之诗似乎还原为生活,他还要“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倾耳听”。以下八句就是诗中之歌了。这着想奇之又奇,纯系神来之笔。
“钟鼓馔玉”意即富贵生活(富贵人家吃饭时鸣钟列鼎,食物精美如玉),可诗人以为“不足贵”,并放言“但愿长醉不复醒”。诗情至此,便分明由狂放转而为愤激。这里不仅是酒后吐狂言,而且是酒后吐真言了。以“我”天生有用之才,本当位至卿相,飞黄腾达,然而“大道如青天,我独不得出”(《行路难》)。说富贵“不足贵”,乃出于愤慨。以下“古来圣贤皆寂寞”二句亦属愤语。诗人曾喟叹“自言管葛竟谁许”,所以说古人“寂寞”,也表现出自己“寂寞”。因此才愿长醉不醒了。这里,诗人已是用古人酒杯,浇自己块垒了。说到“唯有饮者留其名”,便举出“陈王”曹植作代表。并化用其《名都篇》“归来宴平乐,美酒斗十千”之句。古来酒徒历历,何以偏举“陈王”?这与李白一向自命不凡分不开,他心目中树为榜样的是谢安之类高级人物,而这类人物中,“陈王”与酒联系较多。这样写便有气派,与前文极度自信的口吻一贯。再者,“陈王”曹植于丕、两朝备受猜忌,有志难展,亦激起诗人的同情。一提“古来圣贤”,二提“陈王”曹植,满纸不平之气。此诗开始似只涉人生感慨,而不染政治色彩,其实全篇饱含一种深广的忧愤和对自我的信念。诗情所以悲而不伤,悲而能壮,即根源于此。
刚露一点深衷,又回到说酒了,而且看起来酒兴更高。以下诗情再入狂放,而且愈来愈狂。“主人何为言少钱”,既照应“千金散尽”句,又故作跌宕,引出最后一番豪言壮语:即便千金散尽,也当不惜将出名贵宝物——“五花马”(毛色作五花纹的良马)“千金裘”来换取美酒,图个一醉方休。这结尾之妙,不仅在于“呼儿”“与尔”,口气甚大;而且具有一种作者一时可能觉察不到的将宾作主的任诞情态。须知诗人不过是被友招饮的客人,此刻他却高踞一席,气使颐指,提议典裘当马,几令人不知谁是“主人”。浪漫色彩极浓。快人快语,非不拘形迹的豪迈知交断不能出此。诗情至此狂放至极,令人嗟叹咏歌,直欲“手之舞之,足之蹈之”。情犹未已,诗已告终,突然又迸出一句“与尔同销万古愁”,与开篇之“悲”关合,而“万古愁”的含义更其深沉。这“白云从空,随风变灭”的结尾,显见诗人奔涌跌宕的感情激流。通观全篇,真是大起大落,非如椽巨笔不办。
《将进酒》篇幅不算长,却五音繁会,气象不凡。它笔酣墨饱,情极悲愤而作狂放,语极豪纵而又沉着。诗篇具有震动古今的气势与力量,这诚然与夸张手法不无关系,比如诗中屡用巨额数目字(“千金”“三百杯”“斗酒十千”“千金裘”“万古愁”等等)表现豪迈诗情,同时,又不给人空洞浮夸感,其根源就在于它那充实深厚的内在感情,那潜在酒话底下如波涛汹涌的郁怒情绪。此外,全篇大起大落,诗情忽翕忽张,由悲转乐、转狂放、转愤激、再转狂放、最后结穴于“万古愁”,回应篇首,如大河奔流,有气势,亦有曲折,纵横捭阖,力能扛鼎。其歌中有歌的包孕写法,又有鬼斧神工、“绝去笔墨畦径”之妙,既非刻能学,又非率尔可到。通篇以七言为主,而以三、五、十言句“破”之,极参差错综之致;诗句以散行为主,又以短小的对仗语点染(如“岑夫子,丹丘生”,“五花马,千金裘”),节奏疾徐尽变,奔放而不流易。《唐诗别裁》谓“读李诗者于雄快之中,得其深远宕逸之神,才是谪仙人面目”,此篇足以当之。
《蜀道难》
噫吁嚱,危乎高哉!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蚕丛及鱼凫(fú),开国何茫然!
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sai)通人烟。
西当太白有鸟道,可以横绝峨眉巅。
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
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
黄鹤之飞尚不得,猿猱(náo)欲度愁攀援。
青泥何盘盘,百步九折萦(yíng)岩峦。
扪参(shēn)历井仰胁(xie)息,以手抚膺(yīng)坐长叹。
问君西游何时还?畏途巉(chán)岩不可攀。
但见悲鸟号(háo)古木,雄飞雌从绕林间。
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使人听此凋朱颜!
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
飞湍瀑流争喧豗(huī),砯(pīng)崖转(zhuàn)石万壑雷。
其险也如此,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
剑阁峥嵘而崔嵬(wéi),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所守或匪亲,化为狼与豺。
朝避猛虎,夕避长蛇,
磨牙吮血,杀人如麻。
锦城虽云乐,不如早还家。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侧身西望长咨(zī)嗟(jie)。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