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域天音—
欣赏《献上洁白的哈达》
《阿玛勒火》和《正月十五那一天》
教学内容:欣赏《献上洁白的哈达》 《阿玛勒火》和《正月十五那一天》
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了解我国西藏的风土人情,以及西藏音乐风格特点和西藏舞蹈特点;2、过程与方法目标: 能够分辨出《献上洁白的哈达》《阿玛勒火》和《正月十五那一天》不同的题材,说出这三首的不同之处;西藏舞蹈的特点。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感受西藏音乐的风格,体会西藏新面貌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通过音乐视频、图片更深入的了解西藏风土人情,感受和体验西藏音乐的风格。
教学难点:能够分辨出《献上洁白的哈达》《阿玛勒火》和《正月十五那一天》不同的题材,说出这三首的不同之处;
教学准备:课件 相关资料
教学过程:
图片导入:
老师展示青藏高原图片
学生答:略
老师补充:介绍青藏高原的情况
二、了解一下西藏的地理位置,气候和风俗。
1、地理位置
我国有56个少数民族,每个民族都有各自特色的歌舞音乐,这与他们所生活的环境和风俗习惯有密切的关系,所以,我们要了解西藏地区藏族的歌舞音乐,我们先来简单了解一下西藏的地理位置,气候和风俗。西藏自治区位于我国的西南边疆,青藏高原的西南部,也就是在我们大屏幕上右下角这幅地图的这个位置(点击显示“西藏自治区”)。
2、西藏高原气候的有那些重要特征?
(学生):由于西藏处于高原地带,所以有着复杂多样的高原气候,“空气稀薄,气压低,氧气少”,这是西藏高原气候的重要特征,而这一特征也很明显地反映在藏族舞蹈中,我们下面来欣赏一段藏族舞蹈《藏秘香格里拉》,
3、藏族舞蹈与其他民族舞蹈相比,有哪些地方是最独特的?
好,欣赏完了这段舞蹈,大家觉得藏族舞蹈有哪些独特之处啊?(学生回答:略)大家有没有发现,藏族的舞蹈总是有点弯腰驼背呢? 其实,这就反映了西藏地区的高原气候。由于藏族的歌舞音乐是源自民间,是在人们日常的生产劳动中为了自娱自乐而逐渐形成的,而不是像我们现在那些艺术舞蹈,加以人工的修饰和点缀,所以藏族的舞蹈就反映出了藏民族地区人们的生活,在复杂多样的高原气候下长年生活,为了适应这样的低压、缺氧的环境,自然而然地形成了弯腰驼背的这种生活形态,这就是藏族的舞蹈为什么会有弯腰驼背这个特征的原因了。
4、风俗习惯:
我们最熟悉的就是献哈达,这是藏族最普遍也是最隆重的一种礼节。当好客的主人跟客人献哈达时,客人应该鞠躬接受,主人双手合十是表示对客人的祝福。 “三口一杯”是藏民族在会客时最主要的一种礼节。我们经常在电视上看到,在藏民族家中作客,喝酒前用右手无名指沾点酒向空中、半空、地上弹三下,以示敬天、地、祖先,然后喝一小口,主人把杯子倒满,再喝一小口,再倒满,这样喝完三次,最后把酒杯中的酒喝完,这种礼仪才算结束。 西藏主要旅游景点是寺庙,藏族人民普遍信仰藏传佛教,所以我们去西藏旅游参观寺庙时,要遵守藏民族的习俗
三、藏族的歌舞音乐。
我国的56个少数民族,每个民族都能歌善舞,都有各自特色的民族歌舞音乐,藏族同样也是一个能歌善舞的民族,歌舞是西藏人民文化生活中最重要,最不可缺少的部分。西藏的传统音乐一般是以民族来分类,其中,藏族人口占的比例最大,
(1)有关藏族音乐的分类。
介绍弦子、囊玛和堆谐
弦子:歌曲结构简单,曲调优美、曲目丰富,给人舒展的感觉
那么“囊玛”是什么意思呢? 其实它是以藏语言命名的歌舞类型,在藏语言文字中含有“室内”意思,可见这种歌舞音乐是在室内演出的。通常是以歌为主,以舞为辅。
(3) 欣赏藏族民歌《阿玛勒俄》为例来了解体会一下囊玛的旋律。并大家试着找一下,你们觉得哪里是最具代表性的囊玛音调?
《阿玛勒俄》是藏族“囊玛”中一首比较具有代表性的古典民歌。这首歌是用藏语来演唱的,所以有非常浓郁的藏民族风味。在“囊玛”的音乐中,都有很具独特性的囊玛音调,下面我们一起来结合书本上的谱例,欣赏一下这首《阿玛勒俄》,大家试着找一下,你们觉得哪里是最具代表性的囊玛音调?好,欣赏完了这首《阿玛勒俄》,大家畅所欲言一下,觉得哪里是囊玛的典型音调呢?(提示学生:作为典型音调肯定是会多次重复出现的。)(学生答:略) 最具囊玛典型音调的就是这句旋律:re mi la do re。这句放在结尾处,更加突出了囊玛的音乐性。
(4)我们了解了有关“堆谐”的知识
在藏文中,“堆”就是“上面”的意思,“谐”则表示“音乐”的意思。而在这里,“堆”是指雅鲁藏布江的上游,所以“堆谐”就是指雅鲁藏布江的上游一带的民间歌舞。
(5)在“堆谐”中一般可分为两类:一类是速度较慢,旋律抒情而悠扬的“降谐”;另一类是速度较快,旋律轻快而活泼的“觉谐”。
聆听歌曲《献上洁白的哈达》《阿玛勒火》和《正月十五那一天》:
1、聆听《阿玛勒火》时,应引导学生注意其三个明显的艺术特征。即:乐段的开头都用“阿玛勒火”这个衬词启始;乐段的结尾都用的旋律收束;乐段与乐段间都用间奏予以过渡;理解歌曲含义;解释囊玛。
2、聆听《正月十五那一天》时,先让学生哼哼旋律,理解歌词;再引导学生在音乐情绪上、音乐风格上(特别是与其相关的音乐要素和音乐表现手段上)与《阿玛勒火》进行对比,进而对“堆谐”“囊玛”这两种音乐体裁有较为深入的认识。与此同时,应该引导学生了解、懂得有关“堆谐”及它的发展简况、艺术特征等知识。
3、欣赏完两首歌曲;
老师问:《阿玛勒火》和《正月十五那一天》两首歌曲有什么不
同?《正月十五那一天》,分析一下觉得是属于堆谢中的“降谢”还是“觉谢”?
(学生答:觉谐)
4、指名学生谈谈自己对藏族音乐的理解。
5教师小结
总结:在今天这堂课里,带大家了解了西藏的地理位置,气候,民俗风情等等;重点介绍了西藏地区藏族的歌舞音乐,了解了“弦子”“囊玛”与“堆谐”这三种歌舞形式;我们通过歌舞亲身体验了藏族人民的热情奔放也从它的旋律中感受到西藏音乐的独特风格。(主要通过《正月十五那一天》与《阿玛勒火》的对比,和舞蹈欣赏,来了解西藏的歌舞。) 相信大家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对藏族的歌舞音乐应该有了一定的了解。
课件25张PPT。 第三单元 雪域天音走进西藏 青藏高原 世界上海拔最高、面积最大的高原。有“世界屋脊”、“地球第三极”之称。 布达拉宫藏 族 藏族人民创造了灿烂的民族文化。在文字、音乐、舞蹈、绘画、雕塑、建筑艺术等方面,都有丰富的文化遗产。藏族乐器——牛角胡藏族乐器——扎木聂藏族乐器——铜钦喇嘛教特有的铜管乐器之一,主要用于盛大庆典或召集见臣民。
铜钦一般约长3米左右,最大的可达五米以上,音色低沉而威严,仿佛具有某种所向无敌的气势,在西藏铜管乐中体形最大,音量最大。
藏族民间歌舞音乐弦子
囊玛
堆谐弦子用牛角胡或二胡伴奏,音调优美极富歌唱性、舞姿舒展。聆听歌曲《献上最洁白的哈达》注意:
1、有特色的弦子伴奏。
2、结尾的长音加上装饰倚音有怎样的特点?囊 玛通常以歌为主,舞蹈为辅。基本由中速的引子,慢板的歌曲,快板的舞曲三部分组成。欣赏演唱《阿玛勒火》堆 谐《正月十五那一天》欣赏
具有藏族踢踏舞的风格特点。多由前奏、慢歌段、间奏、快歌段、结尾
几个部分组成。
知识链接 哈达是藏族礼仪交往中最常见的物品,是以丝绸或绢纱做成的长带。藏族崇尚白色,认为白色象征纯洁,可以带来吉祥,代表着敬仰与友情,因此绝大多数哈达为白色。此外还有极少量的黄、蓝哈达。对地位显赫的大活佛,多献黄色哈达。扎西德勒!扎西德勒是藏族人表示欢迎、祝福的话,即吉祥如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