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时:一课时
课题:欣赏《天路》聆听《正月十五那一天》
教学目标:1、欣赏《天路》、《正月十五那一天》,能够对藏族音乐感兴趣。
2、聆听《正月十五那一天》,感受藏族歌舞音乐-----堆谐。
3、能够树立民族团结意识。
教学重点:感受藏族音乐的风格及情绪。
教学难点:能够分辨出两首歌曲的异同点。
教学用具:课件,点读机。
教学方法:听赏法、讨论法等
教学过程:
导入
师:放投影-----“路”的图片,让学生说一说我们讲的路有哪些?
生:讨论、交流、回答(公路、铁路、水路、石子路、水泥路……)
师:同学们真是见多识广,说了这么多你们知道的路,今天老师要带领你们去认识一条与众不同的路,它犹如一条巨龙,穿过崇山峻岭,越过草原隔壁,跨过盐湖沼泽,奔腾在莽莽的世界屋脊“青藏高原上”,人们惊叹地称之为“天路”。
板书课题(放投影)
新课
欣赏《天路》
展示几幅青藏高原风光画面(放投影)
初听歌曲
学生思考问题:?歌曲的音乐风格?(藏族风格)
?歌曲的音乐情绪?(a段舒缓悠扬,b段高昂清脆,犹如高山呐喊)
复听歌曲
学生跟录音哼唱,进一步感受歌曲的音乐情绪。
聆听《正月十五那一天》
初听歌曲
思考:音乐的基本情绪是怎样的?(轻快活泼,具有舞蹈性)
歌曲创作背景:(放投影)
看几幅文成公主与松赞干布结亲的图片。(放投影)
歌曲简介:(放投影)
学唱歌曲(两遍)
第一遍学唱后回答:?呃马林吉松啦是什么意思?
?堆谐是什么意思?
抢答:《正月十五那一天》属于哪一类?
学生讨论并回答,然后老师放投影。
藏族伴奏乐器:(放投影)
介绍乐器----扎木聂。(放投影)
说说《天路》与《正月十五那一天》的异同?
生:交流、讨论并回答
师:总结(投影展示)
小结:(见投影)
下课。
课件15张PPT。欣赏《天路》
聆听《正月十五那一天》欣赏《天路》思考:1、歌曲的音乐风格?
藏族风格
2、歌曲的音乐情绪?a段舒缓悠扬,b段高昂清脆,犹如高山呐喊聆听《正月十五那一天》思考问题:歌曲的基本情绪是怎样的?轻快活泼,具有舞蹈性创作背景 唐太宗时期,文成公主嫁给藏王松赞干布。文成公主进藏的时候,将中原地区的先进文化(包括大量的生产工具和技术)带进西藏,因而对汉藏两族的文化交流起了重要的促进作用。所以,藏族人民都很崇拜她,并以歌舞艺术的形式来赞美她。《正月十五那一天》就是这样一首藏族歌曲。
文成公主与藏王松赞干布结亲《正月十五那一天》简介: 《正月十五那一天》又名《埃马林几》或《请你听一听》。它是一首史诗性的颂歌。歌中把文成公主进藏时的盛况以及藏族人民的高度热情强烈地表现出来,从而把汉藏两族人民团结一心、亲如一家的主题思想揭示得清清楚楚。
“呃马林吉松啦”是什么意思?(请你听一听)
堆谐又名拉萨踢踏舞。堆是“上面”的意思,谐则表示“音乐”的意思,“堆谐”就是指雅鲁藏布江上游一带的民间歌曲。堆谐分两类:一、降谐:速度缓慢,旋律抒情;二、觉谐:速度较快,旋律轻快而活泼。
抢答:《正月十五那一天》属于哪一类?觉谐“堆谐”是什么意思?藏族音乐伴奏乐器:札木聂、笛子、二胡、扬琴等 札木聂,又称札年。藏族弹弦乐器。因其设六弦,故又称六弦琴。流行于西藏自治区、四川、云南、青海、甘肃等地。据藏文史书《红史》载,札木聂于唐代从内地入。说说《天路》与《正月十五那一天》的异同?
相同点:
不同点:
都属于藏族歌舞音乐 前者有词曲作者的创作歌曲,体裁属于通
俗歌曲;后者是民间流传下来的,体裁属于
藏族民歌。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两首有关藏族风格的歌曲,让我们走进了雪域高原,也让我们知道了连接西藏与世界枢纽的青藏铁路,树立民族团结意识。希望同学们能够从歌曲中感受到藏家儿女的幸福与安康。
下课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