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第六单元测试卷 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第六单元测试卷 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73.4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11-10 14:22:2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六单元素养评估
时间:90分钟 满分:100分
一、积累运用。(47分)
1.结合语境和拼音,写词语。(7分)
宇航员在无涯的天际遨游时,遥望地球,发现它是一个jīng yíng( )的球体。人类把地球称为生命的 yáo lán( ),因为她就像一位hé āi( )可亲的母亲,孕育了万物。但人类随意huì huài( )自然 shēng tài( )环境,不顾后果地làn yòng( )化学品,已经对地球造成了极大的伤害,有人对此却shú shì wú dū( )。
2.用“√”画出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正确读音。(4分)
肆虐(nüè nuè) 闺女(gūn guī) 盘踞(jū jù) 菜畦(qí wā)
铁锹(qiū qiāo) 荞麦(qiáo jiāo) 劲挺(jìn jìng) 天涯(yá ái)
3.用音节是“kai”的字组成恰当的词语,填在下面的括号里。(2分)
(1)无论谁有困难,他总是( )解囊,不求回报。
(2)这次比赛你们一定会赢,预祝你们( )。
4.用恰当的关联词语填空。(3分)
(1)[克服困难]屠呦呦在研究抗疟疾药物时遇到很多困难,但面对困难,她( )畏惧退缩,( )迎难而上。
(2)[以身试药]在药物研究过程中,屠呦呦曾以身试药,( )冒着生命危险,她( )要确保药物试验的准确性。
(3)[取得成就]经过多年研究,屠呦呦和她的团队发现了双氢青蒿素,它( )能治疗普通疟疾,( )对治疗恶性疟疾有着独特效果。
5.选择题。(12分)
(1)下面词语中加点的多音字读音相同的一项是( )
A.颠簸 簸箕 B.刊载 记载 C.钉耙 三犁三耙 D.曲折 歌曲
(2)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
A.“浪淘风簸”中的“簸”是“颠簸”的意思。
B.“两山排闼送青来”中的"排闼”指推开窗。
C.“花木成畦”中的“畦”指种有花木的一块块排列整齐的土地,周围有土埂围着。
D.“水村山郭酒旗风”中的“山郭”是指山城,山村。
(3)下列对应内容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五谷丰登(五谷;稻、麦、黍、菽、稷) B,五彩缤纷(五彩:橙、红、黄、绿、青)
C.五音不全(五音;宫、商、角、微、羽) D.五行缺土(五行:金、木、水、火、土)
(4)“对偶”是古诗中常见的形式,是指两句古诗相同位置上的词语意思相近或相对,以下运用对偶的诗句有( )
A.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B.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
C.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D.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
(5)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当与别人意见不同时,要积极沟通,想方设法说服别人。
B.在理解古诗词的意思时,可以用借助注释、想象画面、了解传统文化知识等方法。
C.《青山不老》这篇文章的标题中包含着作者对“造林英雄”的感谢和敬佩。
D.《三黑和土地》这首诗写出了农民得到土地后的喜悦和高涨的劳动热情。
(6)对下面文段所要表达的观点概括恰当的一项是( )
水是自然界的产物。水千变万化,雕塑出美丽的湖泊,创造出宝贵的湿地资源。据有关资料介绍,如果一个人不吃饭,依靠自己体内贮存的营养物质或消耗自体组织,可以活上一个月。但是如果不喝水,连一周的时间也很难度过。
A.水创造出宝贵的湿地资源。 B.水千变万化。
C.水是自然界的产物。 D.水是生命之源。
6.《感动中国》栏目组面向全国征集候选人,下面是一位同学为课文《青山不老》中种树老人拟写的一段推选理由,读一读,并完成练习。(8分)
①巍巍青山,有多少人能默默守护一生 ②而他,一杆旱烟袋,一排三间房,没有天伦之乐,没有锦衣玉食,却在那“怪物"盘踞的晋西北,用十五年的时光,奇迹般地(创设 创造)了一块绿洲。③大山深处,这位山野老农,用生命(捍卫 防卫)着青山,用坚守(珍惜珍爱)着土地。④他真正做到了和高山大川共同存在,与日月同辉。
(1)用“√”选出括号中正确的词语。(3分)
(2)请换一种说法表述句①的意思。(2分)
(3)把句④中画线部分改为对偶形式,使更加简练,读起来更有气势。(3分)
7.根据课文内容和积累填空。(7分)
(1)站在黄河边,目睹黄河的雄伟气势,我吟咏起诗人刘禹锡的诗句:“ ,
。”置身江南宅院,望着青苔不生,花木成行的美景,我想起了王安石《书湖阴先生壁》中的诗句:“ , 。”
(2)《只有一个地球》一文,作者要表达的观点是: 。
作者先写地球是美丽又 的,然后写地球上的 是有限的,接着告诉读者我们不能移居到别的星球上去,最后得出结论,说明观点。
8.生活中的语文。根据公交站牌信息,完成练习。(4分)
(1)从上面的公交站牌可知,本站是 站。(1分)
(2)从这个站点出发去李家社区,乘坐 路公交车更合适。(1分)
(3)李华发现站牌上的地名拼写错误,可以改为( )(2分)
A. QILINLU B.qiLin Lu C. Qilin lu D. QILIN LU
二、阅读理解。(23分)
(一)(9分)
1.将古诗补充完整,注意书写规范,笔迹工整。(2分)
2《江南春》的作者是唐代的____,《惠崇春江晚景》的作者是宋代的 。这两首诗都描写了春天的美丽景色。(2分)
3.《江南春》的前两句中,诗人抓住莺啼、 、 、依山傍水的村庄、
等独具江南特色的景物进行描写,表现出江南春景的 。《惠崇春江
晚景》的前两句中,诗人借竹子、 、 、鸭子等景物写出了早春的特有风
光。(3分)
4.下列对古诗内容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江南春》后两句写出了江南楼台掩映、春雨迷蒙的特点。
B.《惠崇春江晚景》的后两句,诗人借满地的蒌蒿、短短的芦芽,以及河豚只在春江水暖时才往上游的特征,进一步突出了“春”字,给整个画面注入了春天的气息。
C.“南朝四百八十寺”和“竹外桃花三两枝”中的数字都是具体真实的,前者突出了寺庙之多,后者突出了桃花之少。
D.这两首诗都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美丽景色的喜爱与赞美之情。
(二)森林中的“环保卫士”(14分)
①在原始森林中,如果没有土壤生物充当“清道夫”将森林产生的废物,如枯枝残叶、动物尸体和粪便等消化、分解掉,森林很快就会被残留物所充塞,新鲜的水分和空气达不到植物的根系,森林的更新就会停止,最终会导致森林的死亡。
②直接以残留物为食的土壤动物是蚯蚓和白蚁,在土壤中不断蠕动的蚯蚓吸取植物碎叶,经消化排出体外的粪便使土壤更肥沃。白蚁大多数聚居在森林中,靠吃死去树木的组织为生,因为白蚁胃中的原生物可以消化木材的纤维。
③其他土壤动物,如千足虫、螨、跳虫、土鳖等,咀嚼、磨碎那些被土壤微生物软化后的枯枝落叶,使细枝碎叶覆盖的面积扩大,又为微生物提供了一个更为广阔的生存空间。细菌以碎粒为食,吸收其中的糖分和淀粉,释放出的二氧化碳,经土壤回到空气中,被植物吸收去完成光合作用。
④凡土壤动物吃刺的或细菌不能分解的物质都由真菌来完成最后的“清理”。真菌的菌丝分泌的酶和酸能消化、分解残留物,最后吸收这些被预先消化和分解的物质。真菌数量庞大,涉及面积较广,是森林里最重要的“清道夫”。
⑤科学家曾计算过,在一茶匙森林土壤中有上亿个细菌,几百万真菌、原生物和藻类等,就是这些不起眼的“环保卫士”,对森林的生长、死亡、再生长,担负着重大的责任。
(选自《上海老年报》,有改动)
1.第①段在文中的作用是 。用“ ”画出文中与第①段内容相照应的一句话。(2分)
2.原始森林中的“环保卫士”指的是 。为什么称它们为“环保卫士” (3分)
3.文中画“ ”的句子运用的说明方法是( )(2分)
A.作比较 B.列数字 C.举例子 D.打比方
4.文章第②段至第④段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2分)
5.文中作者的主要观点是什么 (2分)
6.读了文章,你觉得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应该怎样做才能为保护环境出一份力呢 请举例说明。(3分)
三、习作表达。(30分)
自2019年起,我国地级及以上城市全面启动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垃圾分类投放逐步成为居民的“新时尚”。仔细观察右边的漫画,为响应国家的号召,请你写一份倡议书,号召同学们在生活中自觉进行垃圾分类投放。
要求:标题鲜明,格式正确;观点明确,要点突出,言辞恰当;不少于450字。
第六单元素养评估
一、1.晶莹 摇篮 和蔼 毁坏 生态 滥用 熟视 无睹
2.正确的:nüè guī jù qí qiāo qiáo jìng yá
3.(1)慷慨(2)凯旋
4.(1)不是……而是…… (2)即使……也…… (3)不但……而且……
5.(1)B(2)B(3)B(4)C (5)A (6)D
6.(1)正确的:创造 捍卫 珍爱(2)巍巍青山,没有多少人能默默守护一生。(3)示例:和山川同在,与日月同辉。
7.(1)九曲黄河万里沙 浪淘风簸自天涯 茅檐长扫净无苔 花木成畦手自栽(2)只有一个地球,我们要保护地球 渺小 自然资源
8.(1)麒麟路(2)56 (3)D
二、(一)1.多少楼台烟雨中 春江水暖鸭先知
2.杜牧 苏轼
3.绿树 红花酒旗明朗、绚丽桃花江水
4.C
(二)1.总领全文(或:引出下文)画出的:就是这些不起眼的“环保卫士”,对森林的生长、死亡、再生长,担负着重大的责任。
2.土壤生物 它们能消化、分解森林产生的废物。
3.B
4.土壤生物是如何分解森林中的残留物的。
5.土壤生物是原始森林的“清道夫”“环保卫士”,对森林的更新起着重要作用。
6.示例:减少身边垃圾的制造,将垃圾进行分类处理。
三、[习作指导]写倡议书时,第一,注意倡议书的格式要规范;第二,标题要鲜明,能清楚地表达倡议的主题;第三,正文是倡议的主体,要写明为什么发出这个倡议,把倡议的具体内容写清楚,突出要点,层次清楚。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