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七年级上册历史第一单元综合测试卷
时间:60分钟 满分:100分
题号 一 二 总分
得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45分)
1.被称为“彩云之南”的云南不仅风景秀美,更因发掘出我国境内已知最早的古人类,享有“东方人类故乡”的美誉。这一古人类是指( )
A.元谋人 B.北京人 C.山顶洞人 D.蓝田人
2.郧县人遗址位于湖北郧阳区。经1990年以来的多次发掘,在其文化层上共出土各类石器241件,以及大量打击碎片和带有打击痕的砾石。据此可知郧县人( )
A.处于新石器时代 B.已经懂得人工取火
C.处于旧石器时代 D.开始从事农业耕种
3.如图是北京人复原头像,你认为考古工作者制作出这一头像的主要依据是( )
A.周口店的自然环境 B.遗址中的各类石器
C.北京人头盖骨化石 D.北京人生活想象图
4.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的袁隆平院士,经过多年研究实践,培育出高产优质的杂交水稻,为世界粮食供给作出了巨大的贡献。我国最早栽培水稻的是( )
A.元谋人 B.河姆渡人 C.北京人 D.半坡居民
5.文物承载着历史的信息。运用图中所示文物可研究( )
A.早期人类起源 B.原始农耕生活
C.远古炎黄联盟 D.早期国家产生
6.远古先民在生活中发现,泥土经过火烧后会变得坚硬,受此启发制成各式各样的陶器。观察如图可知,原始陶器( )
A.是人类改造自然的成果 B.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
C.分布在黄河流域的附近 D.体现贫富分化现象
7.如图是《中国原始农耕时代重要遗址分布示意图》(局部),参观①处遗址可以看到
( )
A.北京人使用的石器
B.河姆渡遗址出土的稻谷
C.装饰人面鱼纹图案的彩陶盆
D.春秋战国时期的铁制农具
8.《商君书·画策》记载:神农之世,男耕而食,妇织而衣。下列印证“妇织而衣”的说法中,可信度最高的是( )
A.民间流传的“织麻为布,成作衣裳”传说
B.《礼记》记载炎帝“治其丝麻,以为布帛”
C.仰韶遗址出土了陶纺轮、骨针等纺织工具
D.文学作品《中国神话传说》中的相关描述
9.1955年,在半坡遗址(属黄河中游地区新石器时代的仰韶文化)出土了人面鱼纹彩陶盆。有学者推测是半坡居民的日常生活盛器,也有学者认为是祈求丰收、祭祀祖先的祭具。后经考古确认,仰韶文化流行一种瓮棺葬的习俗,人面鱼纹彩陶盆是为夭折儿童特制的葬具。这反映出( )
A.历史解释一定要根植于人们的日常生活经验中
B.需要用动态发展的眼光来看待历史解释的问题
C.历史解释以考古发现为依据会更加具有说服力
D.后来的历史解释更加趋近于历史事实的真实性
10.有学者认为,尧舜禹和“尧舜禹时代”是两个既有联系又不相同的概念。尧舜禹或许不一定可以一一据实,但以尧舜禹为代表的这个“时代”是肯定存在的,因为在考古学上,明显就存在这样一个时代,我们一般称之为“龙山时代”,甚至还存在更早一些的“仰韶时代”。这说明( )
A.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商朝开始 B.炎帝和黄帝是中华民族的人文初祖
C.历史传说具有一定的考古学意义 D.世袭制的出现是生产力发展的结果
11.史料实证下表是山西省襄汾县陶寺都城遗址考古发掘的实物(复原物),据考证,该遗址距今已有4000多年的历史。这些考古实物(复原物)能够佐证当时这一地区( )
A.手工业水平已经较为发达 B.出现了明显的阶级分化
C.代表农耕文明的最高水平 D.具备了早期国家的形态
12.陶寺遗址(约公元前2300年—公元前1900年)位于晋南襄汾县陶寺村。在此,考古发现了规模空前的城址、王墓、气势恢宏的宫殿、独立的仓储区、手工业区、观象台、农时节令历法等。这些考古发现( )
A.反映出我国封建社会经济的繁荣 B.体现了当时社会阶级分化的特点
C.有助于探索早期国家产生的历史 D.印证了我国多元一体的文化格局
13.有学者说:“在陶寺遗址中,我们发现了彩陶龙盘,其中‘龙’正是红山文化的重要元素。在陶寺也发现了大量的玉器,其中的玉琮被认为是具有大汶口文化特征的元素,而常施彩绘的高领折肩尊、折腹尊、簋等陶器还有良渚文化的因素。”这反映出中华文明( )
A.领先于世界的其他文明 B.呈现出多元一体的特点
C.孕育着早期国家的诞生 D.已经形成早期礼乐制度
14.传说黄河流域的部落领袖黄帝平定四方,安抚万民,诸侯咸服,黄帝部落还与炎帝部落联合。炎黄传说在我国广大中原地区影响广泛,被后世共尊为华夏始祖,中华儿女也有“炎黄子孙”之称。这表明( )
A.古史传说皆确凿可信 B.黄帝时代已经出现分封制
C.黄帝陵是黄帝安葬地 D.炎黄认同推动了华夏认同
15.从大禹采用疏导的方法成功消除水患和治水过程中“三过家门而不入”,最后被推举为黄河流域的部落联盟首领,可以看出禅让制的选拔标准是( )
A.德才兼备 B.军功卓著 C.血缘关系 D.门第高低
二、非选择题(共55分)
1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6分)
材料一:云南省元谋县政府修建的“东方人类祭祖台”,设计高为170米,基座呈正方形。祭祖台的修建是为了宣扬东方古人类悠久的历史,展现从旧石器时代以来的人类一脉相承的系列文化,并给缅怀和祭拜者提供一个平台。
材料二:如图。
图一:北京人使用的石器 图二:山顶洞人使用的骨针和装饰品
材料三:人类能够使用和管制火,是历史上的一件大事,因为这必须是在漫长的岁月中积累了经验,有了相当的智慧才能办到的。正因为“北京人”能够如此,才进一步证明了他们对对付自然已有了一定的办法。
——贾兰坡《“北京人”的故居》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元谋县修建“东方人类祭祖台”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并指出祭祖台为何设计高为170米。(6分)
(2)观察材料二中北京人使用的石器,它们是通过什么方法制造的?山顶洞人制造的工具比北京人制造的工具有何进步之处?(5分)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北京人是怎样用火“对付自然”的。(5分)
17.七年级某班历史兴趣小组的同学们针对史前人类活动展开了充分的探究。请你与他们一起完成探究问题。(12分)小张同学发挥想象力,描述了“北京人”一天的生活:
①北京人长相还类似古猿,前额低平,颧骨突出,嘴部前伸。他们一般居住在山洞里。②白天,男人拿着木棒、各种石器围捕、砍砸鹿等猎物。③女人出去采摘,老人和孩子留下来看守火种,他们一般在洞内和洞口各堆设1个火堆,用来照明、取暖和驱赶野兽。晚上,男人、女人各自带着成果回来,围着篝火分享食物。
有关北京人的化石与遗存物(北京人遗址出土):
(1)请你为小张同学的描述寻找证据。(填写图号即可)(6分)
能为描述①提供考古依据的是: .
能为描述②提供考古依据的是: .
能为描述③提供考古依据的是: .
以下是小李同学搜集的反映河姆渡人、半坡人生产生活的图片:
(2)请你仿照示例,对这位同学搜集的图片进行解释。(4分)
示例:河姆渡遗址出土的猪纹陶钵,可以见证河姆渡人会制作陶器。
半地穴式房屋复原图可以见证 。
河姆渡遗址出土的稻谷可以见证 。
(3)由上述探究可知,我们了解史前社会历史的重要依据是什么?(2分)
18.阅读材料,回答问题。(8分)
材料一:尧住在用参差不齐的茅草盖的屋子里,屋子里的柱和梁都是用山上采下来的粗糙木头架好就算完事,都不刨光一下;吃的是粗米饭,喝的是野菜汤,身上穿的是粗麻布衣服,天气冷了就加上一件鹿皮披衫挡风寒,使用的器皿不过是些土碗土钵子。
材料二:舜在历山耕田,不多久,当地的农人都争着让起田界来;舜到晋泽地区去打鱼,不久那里的渔民也争着互让渔场;舜又到河滨去制陶,不久河滨陶工的陶器制作得既美观又耐用。舜所住的地方,一年成村,二年成镇,三年就变成大都会了。
材料三:禹率领百姓开山劈石,治水十分艰苦,曾经三过家门而不入。
(1)尧、舜、禹的身上各有哪些优秀品质值得我们学习 (4分)
(2)当时出现了哪种选挙部落联盟首领的政治制度?这种制度的实质是什么?(4分)
19.远古人类在漫长的进化中不断发展进步。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19分)
材料一:远古人类头像复原图
(1)这三种古人类最早懂得人工取火的是什么人?(3分)
材料二:古之人民皆食禽兽肉,至于神农,人民众多,禽兽不足。于是神农因天之时,分地之利,制耒耜,教民农作。
——《白虎通》
(2)材料二中“制耒耜,教民农作”反映了什么历史现象?(4分)
材料三:(他们)已经创造了一种木构房屋(如图)。这种住宅十分别致,基础全系桩木构筑,铺设地板,地板上立柱、架梁、敷椽、盖顶……
——《七千年前的奇迹》
(3)据材料三,说说“他们”应该属于哪一原始居民,房屋属于什么类型的房屋,这一原始居民种植的农作物是什么?(6分)
材料四:彩陶精美,画纹亦多珠。或则呈人面,或则呈双鱼。农耕既普及,人群已群居。护壕深二丈,其广亦相如。何奈遗址中,独不见文书。
——郭沫若
(4)材料四是郭沫若对哪一原始居民生活的描述?“农耕既普及”中描绘的原始居民居住的房屋属于什么类型?耕种的是什么农作物?(6分)
参考答案
1.A 2.C 3.C 4.B 5.B6.B 7.B 8.C 9.C10.C 11.D 12.C 13.B 14.D 15.A
16.(1)在元谋县发现了我国境内目前已确认的最早的古人类——元谋人。元谋人距今约170万年。
(2)打制方法。山顶洞人已经掌握磨光和钻孔技术。
(3)北京人用火烧烤食物、防寒、照明、驱兽,从而改善了生存条件。
17.(1)图一、图二 图四、图五 图三
(2)半坡人会建造房屋(或过着定居生活)河姆渡人会种植农作物或种植水稻
(3)考古发现。
18.(1)尧生活简朴,克己爱民;舜宽厚待人,以身作则;禹领导人民治理洪水,与群众同甘共苦,在外十多年,曾三过家门而不入。
(2)政治制度:禅让制。实质:原始社会时期一种民主推举部落联盟领导的制度。
19.(1)山顶洞人。
(2)原始农业的产生。
(3)河姆渡人;干栏式房屋;水稻。
(4)半坡人;半地穴式圆形房屋;粟。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