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课_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课件】(共27张PPT+视频)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1课_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课件】(共27张PPT+视频)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46.6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4-11-10 15:34:5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7张PPT)
文载于物,思接千年
项目式学习成果展示:巧手仿文物
秦俑
汉俑
(出土于秦始皇陵陪葬坑)
(出土于汉景帝阳陵)
第三单元·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与巩固
秦汉时期:通过了解休养生息政策、“文景之治”,知道西汉从建立之初的社会残破发展到国力强盛的变化及原因。
2022版新课标要求:
第11课:
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
重庆市实验中学校
巴南区范金和名师工作室 王万莉
刘邦长陵的陪葬墓区出土的兵马俑(馆藏于长陵博物馆)
刘邦长陵的陪葬墓区出土的兵马俑(馆藏于长陵博物馆)
巴蜀人俑
一、得民心,得天下——楚汉之争与西汉建立
汉王刘邦
前256-前195
西楚霸王项羽
前232-前202
楚汉之争形势图
一、得民心,得天下——楚汉之争与西汉建立
内容 刘邦 项羽
目的 争夺国家统治权 控制区域 较小,偏处巴蜀汉中 较大
兵力 不足10万 40万
用人 此三者(张良、韩信、萧何),皆人杰也,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也。 有一范增而不能用。
智慧 与父老约,法三章耳:杀人者死,伤人及盗者抵罪。余悉除去秦法。 项羽遂西,屠烧咸阳秦宫室,所过无不残破。秦人大失望,然恐,不敢不服耳。
——根据西汉司马迁《史记》整理
楚汉之争初期双方情况对比
得民心者得天下
得民心
失民心
时间:
都城:
人物:
西汉建立时疆域
一、得民心,得天下——楚汉之争与西汉建立
前202年
长安
汉高祖刘邦
汉高祖刘邦
前256-前195
——《中国历史地图集》
民众最大愿望是什么?
二、安民心,守天下——汉高祖的休养生息政策
民失作业(流离失所),而大饥馑。……人相食,死者过半。自天子不能具醇驷(四匹颜色相同的马),而将相或乘牛车,齐民无藏盖(民穷财尽,毫无积蓄)。
──东汉班固《汉书·食货志》
面对汉初这种社会状况,统治者面临的首要问题是什么?
恢复和发展社会生产,巩固新的王朝。
汉高祖刘邦
大臣陆贾
二、安民心,守天下——汉高祖的休养生息政策

乃公居马上而得之,安事《诗》《书》!
秦非不欲为治,然失之者,乃举措暴众而用刑太极故也。须反秦之弊,与民休息。
假如你是汉高祖手下的文武将相,你会给汉高祖治理国家提什么建议?
二、安民心,守天下——汉高祖的休养生息政策
社会生产被严重破坏
政权需稳固
人民渴望发展
历史教训
首要问题
社会心理
休养生息
休养生息政策,是国家在大动荡或大变革以后,实施的减轻人民负担,保养民力、增加人口,以达到恢复社会经济、稳定政治统治的政策。 ——《现代汉语词典》1474页
社会现实
秦因施暴政而亡
兵皆罢归家。令各(流亡的百姓) 归其县,复故爵、田宅 。
民以饥饿自卖为人奴婢者,皆免为庶(shù)人。
轻田租,十五而税一。
民产子,复勿事二岁(免除徭役两年)。
与匈奴和亲。
以小组为单位,仔细阅读下列选自《汉书》的史料,分析休养生息政策的对应措施、作用,并说明理由。
释奴为民
还乡务农
轻徭薄赋
稳定边疆
二、安民心,守天下——汉高祖的休养生息政策
增加劳动力
安定人心
社会和平
刘邦长陵的陪葬墓区出土的兵马俑(兵马俑身高约44cm,馆藏于长陵博物馆)
二、安民心,守天下——汉高祖的休养生息政策
秦始皇陵兵马俑(兵马俑身高185-190cm,馆藏于秦始皇陵兵马俑博物馆)
在位前202年-前195年
汉高祖刘邦
在位前195年-前188年
汉惠帝刘恒
吕后临朝称制
前188-前180年
在位前180年-前157年
汉文帝刘恒
在位前157年-前141年
汉景帝刘启

















二、安民心,守天下——汉高祖的休养生息政策
三、顺民心,治天下——文景之治
秦兵马俑
(馆藏于秦始皇陵兵马俑博物馆)
汉初蓑衣俑
(馆藏于长陵博物馆)
汉景帝时铠甲武俑
(馆藏于阳陵博物馆)
赋税沉重
无田可耕
奢侈之风
赋敛不时……鬻子孙以偿债者矣。
(赋税政策经常变化,农户出现了卖妻儿还债的现象。)
商贾大者积贮倍息,衣必文采。
(商人富贵,穿华美的衣服,用金银器。)
此商人兼并农人,农人所以流亡者也。(商人兼并农民田地,农民没有土地,到处流亡。)
建言献策
要求:根据东汉史学家班固所著的《汉书·食货志》《论贵粟疏》一文的相关史料,分析汉文帝时期存在社会问题,并针对相应的问题,提供你的解决之道。
三、顺民心,治天下——文景之治
项目 汉高祖 汉文帝、汉景帝
农业 重视农业生产
田租 十五税一
社会风气 吸取秦亡教训,无为而治
根据表格,分析汉朝不同统治者政策的相同和不同点,说明了什么?
民心是最大的政治
重视农业生产
三十税一、免田租
勤俭治国
文景之际,……民朴而归来,吏廉而自重,殷殷屯屯(形容囤积粮食多,财物充足),人衍(人口繁衍)而家福。
——(西汉)桓宽《盐铁论》
文景之治
三、顺民心,治天下——文景之治
上述材料反映文景时期出现了怎样的局面?
人民生活安定
政治清明
国力强盛
人口增长
二重证据法:历史文献和实物相印证的方法。
例子:
“汉并天下”瓦当
(馆藏于西北博物馆)
汉高祖五年 (前202年),刘邦说,现在统一天下的大事已经完成,天下被判死刑一下的罪犯全都赦免。
——宋 司马光著《资治通鉴》 李伯钦等译
三、顺民心,治天下——文景之治
马王堆汉墓出土的素纱单衣
马王堆汉墓(汉文帝、景帝时期)出土丝织品24490件,漆器1017件,其中素纱单衣重49克,是迄今所见最早、最薄、最轻的服装珍品。
——《湖南博物馆马王堆汉墓研究中心》
商业四通八达,设有专供交易的“市”,市内商肆按行业排列,汉朝同匈奴、鲜卑等少数民族之间的贸易相当频繁。
——人民教育出版社高级中学教科书
手工业发达
商业繁荣
各族往来频繁



陕西汉长安城遗址

(1)请将上述史料分类:(只填序号)
实物史料:
_____________
文献史料:
_____________
(2)根据二重证据法,印证文景时期经济发展的表现有哪些。




汉景帝阳陵陪葬墓园出土的陶仓
文景时期,为了存储粮食,各地纷纷修建粮仓。这件陶仓为陪葬用品,是西汉粮仓建筑的写照。
——部编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


农业发达


四、聚民心,达天下
秦兵马俑
(馆藏秦始皇陵博物馆)
汉初蓑衣俑
(馆藏于长陵博物馆)
汉景帝时铠甲武俑(馆藏于阳陵博物馆)
汉陶俑
(馆藏于阳陵博物馆)
四、聚民心,达天下
至武帝之初七十年间,国家亡事,非遇水旱,则民人给家足,都鄙(边远的地方)廪(lǐn 粮仓)庾(yǔ 露天谷仓)尽满,而府库余财。京师之钱累百钜万,贯朽而不可校。太仓之粟,陈陈相因,充溢露积于外,腐败不可食。
——(东汉)班固《汉书》
汉武帝
如何让一个家族或者国家生命力绵延不绝?
(可以从个人、家族、国家等不同角度思考)
汉高祖刘邦
(公元前256—前195)
汉文帝刘恒
(公元前202—前157)
汉景帝刘启
(公元前188—前141)
汉武帝刘彻
(公元前156—前87)
四、聚民心,达天下
打江山、
守江山,
守的是人民的心。
——习近平总书记《二十大报告》
课后作业
查阅资料,选择黏土等材料,制作一件能够体现现代风貌的陶俑,请配上文字说明,并向同学说说你在制作过程中重点关注它的什么特征,为什么会关注这些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