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老人与海(节选)》课件(共23张PPT)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

文档属性

名称 10《老人与海(节选)》课件(共23张PPT)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7.6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11-10 11:08:1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3张PPT)
同学们,你们心目中的“硬汉”形象是怎样的?
是长津湖畔伍千里
是钢筋铁骨班主任
是排雷英雄杜国富
是义无反顾钟南山
今天我们一起认识一位硬汉:
甚至他只是一位老人
他没有强健的身体
没有火力强劲的武器

10老人与海(节选)
海明威与硬汉形象
海明威(1899—1961),一向以文坛硬汉著称。生于乡村医生家庭,从小喜欢钓鱼、打猎、音乐和绘画,18岁起进入报界,曾参加过两次世界大战,出生入死,以致伤痕遍体。1954年,他荣获诺贝尔文学奖。1961年,因不堪老年病痛的折磨,他开枪自杀,走完了他辉煌的一生。
海明威是美利坚民族的精神丰碑,要了解美国,首先必须走近海明威。他的成名作是1926年发表的《太阳照样升起》。这是一部表现战后青年人幻灭感的作品,成为“迷惘的一代”的代表作。
约翰 肯尼迪总统的唁电中对海明威的评价:“几乎没有哪个美国人比海明威对美国人民的感情和态度产生过更大的影响。”
19世纪中期开始,资本主义矛盾加剧,人对自身的信心受挫。表现在文学创作上,主人公多是一些平凡甚至平庸的普通人,他们有苦恼、有缺陷、有欲望。20世纪初,西方社会经历了空前的精神危机,两次世界大战更是让人们悲观绝望。表现在文学创作上,各种畸形人、变态人大量涌现。
在这种整体的文学态势里,发表于1952年的《老人与海》却表现出向英雄与环境抗争主题和传统人类信念回归的倾向,对人的勇气和力量表现出乐观态度,这是十分难得的。它是战后人类疗救战争创伤、从物质和精神的双重灾难中恢复过来的一剂良药。
前情回顾
一个名叫圣地亚哥的老渔夫,连续84天没捕着一条鱼。后来,他独自一人出门远航,在海上经过三天两夜的搏斗,终于捕到了一条足有一千五百多磅的大马林鱼。
课文节选的是老人与鲨鱼搏斗的情景,是小说临近结尾的部分,也是小说情节的高潮,约占全书的六分之一。重点描写的是老人与鲨鱼搏斗的五个回合。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第四次 第五次
攻击者 灰鲭鲨 加拉诺鲨 铲鼻鲨 加拉诺鲨 鲨鱼
数量 1 2 1 2 一群
作战工具 渔叉 绑着刀子的船桨 绑着刀子的船桨 棍子 棍子、舵柄
结局 杀死灰鲭鲨,大鱼被吃掉四十磅,渔叉和绳子被带走。 杀死两条鲨,大鱼被吃掉四分之一。 杀死鲨, 刀子被折断。 两条鲨受重伤,大鱼有一半都给毁了。 大鱼被吃光了
问题:圣地亚哥与鲨鱼搏斗的具体过程是怎样的?请完成下表。
作者在塑造圣地亚哥这一形象时,笔力主要集中在老人与鲨鱼搏斗的场景上,那么,作者是通过什么手法再现这一场景的?
主要运用了动作描写和心理独白的手法。作者善于从感觉、视觉、触觉着手去刻画形象,在简单、迅速的动作描写中塑造人物。
圣地亚哥在搏斗前后的主要心理活动
第一次 P75.好景不长啊,我现在真希望这是一场梦......但人不是为失败而生的......"一个人可以被毁灭,但不能被打败。"
第二次 P78.真希望这是一场梦,可谁知道呢?说不定有个好结果呢
第三次 P78.这下子它们算是把我打垮了,我太老了,没法用棍子打死鲨鱼了。
P79.“老家伙,你累了”“你从骨子里累了”
第四次 P79.我不能指望干掉它们了......他想。P80.但愿没人太为我担心......不过,我相信他会对我有信心。P81.但愿不用再搏斗了,他想,真希望不用再搏斗了。
第五次 P82.他知道自己终于被击垮了,无法挽回......是什么把你给打垮了呢,他想......“没有什么把我打垮”
你认为圣地亚哥是一位怎样的老人?
圣地亚哥年迈体衰但仍保持着年轻时的坚韧、好胜和自尊,表现出无畏的勇气和“硬汉”的奋斗精神,展现了人类最宝贵的精神力量,他是海明威笔下的“硬汉”的典型代表。
《老子》四章: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
相比常人理解的所向披靡、战无不胜的英雄,圣地亚哥的结局可以说是失败的,如何理解海明威塑造的“硬汉”形象?
“一个人可以被毁灭,但不能被打败。”这就是《老人与海》想揭示的哲理。不可否认,只要是人就都会有缺陷。当一个人承认了这个缺陷并努力去战胜它而不是去屈从它的时候,无论最后是捕到一条完整的马林鱼还是一副空骨架,这都已经无所谓了,因为一个人的生命价值已在那追捕马林鱼的过程中充分地体现了。曾经为自己的理想努力追求过、奋斗过,难道他不是一个胜利者吗?老渔夫就是敢于挑战自身缺陷及自己勇气和信心的胜利者,是一个真正的硬汉。
大海中的 “孤勇者”!
爱你孤身走暗巷,爱你不跪的模样,
爱你对峙过绝望,不肯哭一场
爱你破烂的衣裳,却敢堵命运的枪,
爱你和我那么像,缺口都一样
去吗?配吗?这褴褛的披风;
战吗?战啊!以最卑微的梦!
致那黑夜中的呜咽与怒吼,
谁说站在光里的才算英雄!
人人都可以是平凡生活中的“孤勇者”!
你读到的只是一个简单的故事,
你读到的仅仅只是这个简单的故事吗?
海明威曾经以冰山来比喻创作,说创作要像海上的冰山,八分之一露在上面,八分之七应该隐含在水下。露出水面的是形象,隐藏在水下的是思想感情,形象越集中鲜明,感情越深沉含蓄。他曾在《午后之死》中提出:“如果一位散文作家对于他想写的东西心中有数,那么他可以省略他所知道的东西,读者呢,只要作者写的真实,会强烈地感觉到他所省略的地方,好像作者已经写了出来。冰山在海里移动很庄严宏伟,这是因为它只有八分之一露出水面上。”
海明威创作的“冰山理论”
“冰山理论”应包含两层含义:
一是文本的简洁,即“少”;
二是叙述者的不动声色,即“静”。
你读到的只是一个简单的故事,
你读到的仅仅只是这个故事吗?
在本文中,海明威靠什么来隐藏冰山之下的八分之七?
【2024年全国一卷小说:海明威的《越野滑雪》】
9.海明威的“冰山”理论将文学作品同冰山类比,他说:“冰山在海面移动很庄严宏伟,这是因为它只有八分之一露在水面上。”本小说正是只描写了这露出水面的八分之一。请据此简要说明本小说的情节安排及其效果。
①小说的情节是两人的越野滑雪及在小客栈的逗留,这只是小说“露出水面的八分之一”;②通过小说已有的情节安排,可以推测出其背后隐藏着更为丰富的内容,尤其是两人在滑雪之外的生活;③这种情节安排使小说大量留白,引人逛思。
电报式”风格,就是追求语言的简洁。
这有利于读者阅读他所写的故事,不会因为深奥的语言而与读者产生距离。
海明威创作的电报式语言风格及在本文中的体现
《老人与海》的写作方式具有“电报式风格”。小说的全文没有跌宕起伏的故事情节,也没有大量优美的形容词汇,而是凭借着单一的故事情节、极简的语言风格、大量的内心独白,让整部作品沉浸在“言有尽而意无穷”的美学氛围中。
他在创作上极有纪律。
他每天早上六点半起床写作,
一直写到十二点半。
他每天只写500字。
他还有一个习惯:站着写。
为什么要站着写呢?海明威的说法是,这么写比较费力,会更言简意赅地说明自己的意图,让人们在最短的时间内理解自己的文字,同时提高写作效率。他曾经告诉好基友菲茨杰拉德:“我每写一页的杰作,都伴随着九十一页的垃圾,只不过我尝试把垃圾扔进垃圾筐里。”
海明威还喜欢用铅笔写作,这样便于修改。有人说他写作时一天要用20支铅笔。他说没这么多,写得最顺手时一天只用了7支铅笔。
他每天开始写作时,先把前一天写的读一遍,写到哪里就改到哪里。全书写完后又从头到尾改一遍;草稿请人家打字誊清后又改一遍;最后清样出来再改一遍。他认为这样三次大修改是写好一本书的必要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