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百年孤独(节选)》 课件(共38张PPT)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

文档属性

名称 11《百年孤独(节选)》 课件(共38张PPT)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5.0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11-10 11:09:4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8张PPT)
加西亚·马尔克斯
哥伦比亚作家、记者和社会活动家,拉丁美洲魔幻现实主义文学(幻想与现实结合)的代表人物,20世纪最有影响力的作家之一,1982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作为一个天才的、赢得广泛赞誉的小说家,加西亚·马尔克斯被誉为“二十世纪文学标杆”。加西亚·马尔克斯的代表作有《百年孤独》《霍乱时期的爱情》。
作者介绍
加西亚·马尔克斯
1927—2014
Gabriel García Márquez
体现在神话传说、民间故事、宗教典故等(抄)
是哥伦比亚作家加西亚·马尔克斯创作的长篇小说,被誉为“再现拉丁美洲历史社会图景的鸿篇巨制”。作品描写了布恩迪亚家族七代人的传奇故事,以及加勒比海沿岸小镇马孔多的百年兴衰,反映了拉丁美洲一个世纪以来风云变幻的历史。作品融入神话传说、民间故事、宗教典故等神秘因素,巧妙地糅合了现实与虚幻。《百年孤独》是20世纪重要的经典文学巨著之一。
作品简介
《百年孤独》
Cien a os de soledad
从1830年至19世纪末的70年间,哥伦比亚爆发过几十次内战,使数十万人丧生。该书以很长的篇幅描述了这方面的史实,并且通过书中主人公带有传奇色彩的人生集中表现出来。书中将政客们的虚伪,统治者们的残忍,民众的盲从和愚昧等等都写得淋漓尽致。
写作背景
文学流派
魔幻现实主义文学是20世纪50年代崛起于现代拉丁美洲文坛、富有撼动世界的轰动效应的现代派文学重要流派,它将新闻报道般的写实与神奇的幻想结合起来,采用模糊化技巧和神话模式,表现拉丁美洲的历史文化和现实生活。魔幻是指神秘而富于变幻的内容,或者说是通过幻想才可能有的事情;现实是指客观存在的内容。从本质上讲,魔幻现实主义文学所要表现的,并不是魔幻,而是现实。“魔幻”只是手法,反映“现实”才是目的。在体裁上,以小说为主。中国作家莫言的作品深受此流派影响。
“魔幻现实主义”
前情回顾
何塞·阿尔卡蒂奥·布恩迪亚与表妹乌尔苏拉结婚后,带领一群年轻人离开家乡,长途跋涉来到一个偏远的地区,建立了小村庄马孔多。马孔多交通闭塞,只有一群吉卜赛人偶尔来访,带来磁铁、望远镜、冰块等新鲜事物,却被村里人看作魔法。何塞·阿尔卡蒂奥·布恩迪亚与吉卜赛老人梅尔基亚德斯结为好友,埋头钻研炼金术,却一无所获。他想寻找通过外部世界的道路,也以失败告终。反而是乌尔苏拉在寻找离家出走的大儿子何塞·阿尔卡蒂奥时,无意中发现了临近的城镇。马孔多自此与繁华世界建立了联系,天翻地覆的变化即将到来。
【本课主要人物关系图】
何塞·阿尔卡蒂奥·布恩迪亚
乌尔苏拉
何塞·阿尔卡蒂奥
马孔多的创立者
布恩迪亚妻子
布恩迪亚长子
奥雷里亚诺
布恩迪亚次子
阿玛兰妲
布恩迪亚小女儿
丽贝卡
布恩迪亚养女
阿尔卡蒂奥
阿尔卡蒂奥之子
梅尔基亚德斯
吉普赛老人,布恩迪亚朋友
比西塔西翁
印第安姐姐,印加王后裔
卡塔乌雷
印第安弟弟,印加王后裔
第一代
第二代
第三代
本课问题
魔幻现实主义文学是一种用魔幻的内容表现现实生活的写作手法。找出文中四处展现魔幻的地方,并分析魔幻的合理性、作用、魔幻与现实的关系。
本文“魔幻”的地方及作用
3 “有人要来了。”他说。
和往常一样,乌尔苏拉听到他发表预言又试图用家庭主妇的常生识来解释。……然而,奥雷里亚诺对一切逻辑解说浑不在意,对自己的预感确信不疑。
“我不知道是谁,”他坚持道,“但不管是谁,人已经在路上了。”
果然,到了星期天,丽贝卡来了。
(1)丽贝卡到来之前,奥雷里亚诺准确地进行了预言。(抄)
本文“魔幻”的地方及作用
(2)布恩迪亚一家都患上了失眠症,整天醒着做梦,他们不仅能看到自己梦中的形象,还能看到别人梦见的景象。(第11段)
(3)何塞.阿尔卡蒂奥.布恩迪亚家中出品的糖果小动物在镇上出售,于是到了星期一凌晨整个镇子都醒着,失眠症通过糖果传染了整个镇子的人。(第11段)
(4)患失眠症的人会慢慢失忆,遗忘童年的记忆、事物的名称和概念、各人的身份,以致失去自我。(第13段)
(5)……
本课问题
文章描写马孔多人患上“失眠症”有什么象征意义?
提示
失忆是否在现实中存在?
这种集体性失忆,忘记的是什么?
但什么是不能被忘记的?
研读文本
文章描写马孔多人患上“失眠症”有什么象征意义?
……因为那东西的名称本不好记。没过几天,他发现自己对实验室里几乎所有器物都叫不出名来。于是他依次注明,这样只需看一下标签就可以辨认。当父亲不安地告诉他自己童年最深刻的记忆都已消失时,奥雷里亚诺向他传授了这一方法。他用小刷子蘸上墨水给每样东西注明名称:桌子,椅子,钟,门,墙,床,平锅。……随着对失忆各种可能症状的研究不断深人,他意识到终会有那么一天,人们即使能通过标签认出每样事物,仍会记不起它的功用。于是他又逐一详加解释。……就这样,人们继续在捉摸不定的现实中生活,只是一旦标签文字的意义也被遗忘,这般靠词语暂时维系的现实终将一去不返。(第13段)
(1)忘记物品的名称与功用
(2)忘记童年最深刻的记忆
(3)忘记文字甚至自己的文明
研读文本
文章描写马孔多人患上“失眠症”有什么象征意义?
作者通过描写马孔多人患上失眠症,比喻拉丁美洲的人民由于无法摆脱封闭、孤独、与世隔绝的生活,正在逐步遗忘自己的历史,遗忘自己摆脱命运控制的初衷。这种挣扎焦虑、逐渐麻木和梦幻般的遗忘病症,就像马孔多人忘记自己身边所有熟悉的东西一样。得了这种失眠症的人们会失去记忆,即健忘。人们在物品上贴上标签,努力挣脱这种健忘的命运,寓意是告诫拉丁美洲的人们要努力牢记容易被人遗忘的历史。
本文“魔幻”的作用(抄)
(1)增加作品的趣味性和神秘感,甚至讽刺意味,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2)以魔幻来反映不合理的现实,更好地表达主题。
本文“魔幻”与现实的关系的理解
关系(抄):
(1)魔幻是用丰富的想象和艺术夸张的手法,对现实生活进行“特殊表现”,把现实变成一种“神奇现实。
(2)“魔幻”是表现“现实”的一种手段和方法,它立足于现实,最终也是为了更好地表现现实。
链接高考
2018全国3卷《微纪元》刘慈欣
结合本文,谈谈科幻小说中“科学”与“幻想”的关系。(6分)
①科幻小说中的“科学”是“幻想”的基础,本文情节的基本框架,即地球灾难及文明重生,就是在宇宙科学基础上演绎的;而文中细节如宇宙飞船的星际航行、虚拟游戏、视频眼镜等,都已是或部分是科学事实。②科幻小说中的“幻想”虽然立足于“科学”,但更要突破具体科技的限制,充分发挥想象力,将人文关怀与科学意识融汇在一起,本文幻想出来的“宏纪元”与“微纪元”,有一定科学因素,主旨则是对人类文明的思考。
环境描写的作用
方法指导:
自然环境:指人物活动的时间、地点、季节、气候及景物等。
社会环境:指人物活动的具体历史背景、时代气氛、人情风俗及人际关系等。
1.环境(本身):(1)交代时间、地点(2)暗示社会环境,如《祝福》(3)渲染……气氛、奠定……基调
2.人物:(1)烘托心情(2)表现人物的身份、地位、性格等(3)暗示命运
3.情节:(1)推动情节的发展,如果没有……,就不会有……的情节(2)做铺垫或制造悬念(开头)(3)线索(4)呼应标题
4.主题:揭示……主题、深化主旨
“马孔多”社会环境
19世纪中叶的维多利亚时代,英国经济正处于迅速发展期,但社会繁荣的表象下隐藏着贫富悬殊等问题,米克·沃克、粉白·土豆等这些贫穷人家的孩子,不仅被剥夺了受教育的权利,而且早早步入社会劳作谋生。为了贪图廉价的劳动力,一些资本家大量雇用童工,“面色灰白”的孩子们在恶劣的环境中从事着艰辛的工作。童工的经历成了狄更斯一生最大的隐痛,直至晚年他还受着这段回忆的折磨:“我的整个身心所忍受的悲痛和屈辱是如此巨大,即使到了现在,我已经出了名,受到别人的爱抚,生活愉快,在睡梦中我还常常忘掉自己有着爱妻和孩子,甚至忘掉自己已经长大成人,好像又孤苦伶仃地回到那一段岁月里去了。”(约翰·福特《查尔斯·狄更斯传》)。
脏乱的环境,浓缩的时代
环境归纳
本文节选部分描述了货行、米考伯家、监狱等环境。通过大卫这个孩子的眼睛来看周围的环境,揭示了19世纪英国的社会风貌,资本家为了雇佣更加廉价的劳动力而大量使用童工,批驳了资本主义社会中一味追逐私利而不顾道德底线和法度情理的丑恶行径。体现了社会差异的悬殊而导致的尖锐社会矛盾,社会问题的日益显现昭示着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性,表现了作者对人道主义的强烈呼唤。
本文节选部分描述了大卫.科波菲尔在谋得斯通-格林比货行开始独立做工的现状,并与米考伯夫妇结下了深厚的友谊。通过大卫这个孩子的眼睛来看周围的人物和环境,既表达了对人世间善良、宽厚、仁爱等美德的赞美,同时也蕴含着对当时社会的批判。
主题归纳
《复活》的社会环境
小说以聂赫留朵夫为玛丝洛娃奔走上诉、陪她去西伯利亚为主线,淋漓尽致地描绘了人民的苦难,抨击了法庭、监狱、官僚机关的腐败、黑暗,广泛深入地再现了19世纪俄国社会的生活画面,全面体现了托尔斯泰“最清醒的现实主义”“撕毁一切假面具”的创作思想。
思维导图展示
文明的向往,但
总 结
马孔多是由一个家庭为了躲避厄运纠缠,经过两年多的跋涉落脚后创建起来的小镇。创建之初,林茂鸟鸣,环境幽然;人际和谐,民生安泰。由于吉卜赛人带来了科技产品,特别是商道打开之后,迎来了各方客人,小镇逐渐扩展成繁华的城市,香蕉公司来了,火车来了,这座曾经的小镇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情欲、利益、战争、屠杀等混乱充斥于街巷,任何人已经无法拯救,最后在飓风中消失了。
思考讨论
①这样繁华热闹的环境为什么还会产生“孤独”呢?
②小说以“马孔多”被飓风卷走而结束,那么作者是愿意马孔多留下来,还是希望它永远消失?作者为什么要写这样一个所在?
“孤独”有两种状态:处境无同伴,心灵无依靠。
资料一:作者的生活环境
加西亚 马尔克斯生于哥伦比亚的阿拉卡塔卡镇。阿拉卡塔卡镇过去是美国公司的香蕉种植园,在“香蕉热”时期有过繁荣的阶段,后来,国际市场上香蕉的价格暴跌,美国公司撤离,阿拉卡塔卡立即衰落下来,社会矛盾随之激化。1928年,也就是加西亚 马尔克斯出生那年,香蕉工人举行大罢工,政府派军警来镇压,死亡八百余人。此后,居民大量外迁。阿拉卡塔卡成了孤独、萧条的地方。
资料一:作者的生活环境
他自幼在外祖父家长大。外祖父马尔克斯 伊瓜兰是受人尊敬的老自由党人。经常对他讲当地的历史故事。
资料二:《拉丁美洲的孤独》
我斗胆认为,是拉丁美洲异乎寻常的现实,而不仅仅是其文学的表现形式,引起了瑞典文学院的极大关注。现实并非纸上之物,它就在我们身边,每天左右无数生死,同时也滋养着永不枯竭、充满了美好与不幸的创作源泉,我这个四处漂泊、思乡心切的哥伦比亚人只是蒙幸运女神的眷顾。现实是如此匪夷所思,生活在其中的我们,无论诗人或乞丐,战士或歹徒,都无需太多想象力,最大的挑战是无法用常规之法使别人相信我们真实的生活。朋友们,这就是我们孤独的症结所在。
真正的孤独是没有人理解你
资料二:《拉丁美洲的孤独》
拉丁美洲不情愿,也没有理由成为任人摆布的棋子,此外也不会去幻想西方国家能打心眼儿里支持我们独立、独特的发展计划。历史上众多的战乱与伤痛,源于世世代代的不公和无休止的苦难,而非千里之外的诡计阴谋。瞧,我们有多孤独!面对压迫、掠夺和遗弃,我们的回答是:活下去。无论洪水、瘟疫、饥荒、灾难,还是连绵不绝、永不停息的战火,都无法战胜生命的顽强,生命对死亡的优势。
孤立无援是一种绝望
第八课时:主题归纳——孤独
每篇文章的孤独体现在哪里?(重点《百年孤独》)
我们该如何面对孤独这一状态?主动合群还是依然自我?(名言+自身感受)
大卫·科波菲尔的孤独?
▲大卫·科波菲尔
从小成为孤儿,
身心两伤时,竟没有一个人出来为我说一句话(第1段)
从来没有人给过我任何劝告、建议、鼓励、安慰、帮助和支持……(第33段)
我过的同样是苦恼自知的生活,而且也跟从前一样,依旧孑然一身,一切都靠自己。(第52段)
早早谋生,没人安慰和支持
聂赫留朵夫的孤独?
在孤独中唤醒“精神的我”,实现“道德上的自我完善”;
圣地亚哥的孤独?
一个人在海上84天
在孤独中战胜一切艰难险阻
维护了尊严
布恩迪亚家族的孤独?马孔多小镇的孤独?
本部小说名为《百年孤独》,你觉得课文节选部分体现了小说“百年孤独”的含义吗?看法理由是什么?
第一段:在吉卜赛人在马孔多扎营的问题上,何塞·阿尔卡蒂奥·布恩迪亚与镇上的人们见解不同;
第二段:他种植巴旦杏树,但使树经久不衰的方法却秘不示人,多年后人们不知是谁人手植;
第九段:他不相信印第安女人比西塔西翁对“失眠症”的解释。他的认识和见解经常与大家不同。
布恩迪亚家族的孤独?马孔多小镇的孤独?
本部小说名为《百年孤独》,你觉得课文节选部分体现了小说“百年孤独”的含义吗?看法理由是什么?
第六、七、八段:丽贝卡的恶习主要是出现在独处之时;失眠症发生也是在独处之时。
第二段:奥雷里亚诺独自在实验室研究金银器工艺。
第二段:阿尔卡蒂奥和阿玛兰妲只讲本地方言,与大家不同。
由此可见,他(她)们之间很少交流,没有沟通,做事无人陪伴,想法不被理解。(抄)“孤独”在这些人物身上得到了体现。因此课文部分内容与小说题目有紧密的关系。
总 结
在布恩迪亚家族中,夫妻之间,父子之间,母子之间,兄弟姐妹之间,始终没有推心置腹的切磋商讨,没有心心相印的感情沟通,彼此之间缺乏信任和了解,缺乏关怀和支持。(抄)布恩迪亚忙于整治市镇,乌尔乌拉忙于照看家庭;长子阿尔卡蒂奥离家出走,次子沉默寡言,沉浸于自己的研究中;丽贝卡自始至终内心都是孤独的。
文中哪些方面反映了“孤独”
思考
如何看待孤独?
我们该如何面对孤独这一状态?主动合群还是依然自我?(名言+自身感受)
你的孤独,虽败犹荣。——刘同
生命里第一个爱恋的对象应该是自己,写诗给自己,与自己对话,在一个空间里安静下来,聆听自己的心跳与呼吸,我相信,这个生命走出去时不会慌张。——蒋勋
思考
如何看待孤独?
我们该如何面对孤独这一状态?主动合群还是依然自我?(名言+自身感受)
因为孤独无法对抗,所以我们才要习得与孤独相处。
与孤独为伍,是我们维持自己某部分独立性,所必要去做的事,亦是在茫茫人海中,寻遇另一半灵魂时所必要面对的事。(柏拉图《会饮篇》把男女劈成一半,很多人终其一生都很难遇到自己的灵魂伴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