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包身工》任务式课件(共41张PPT)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

文档属性

名称 7《包身工》任务式课件(共41张PPT)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2.1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11-10 11:36:4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41张PPT)
包身工
夏衍
著作:《心防》《法西斯细菌》。话剧剧本:《秋瑾传》《上海屋檐下》。出版:《夏衍剧作选》《夏衍选集》,报告文学《包身工》。创作改编的电影剧本有《狂流》《春蚕》《祝福》《林家铺子》等。
夏衍(1900年10月30日-1995年2月6日),原名沈乃熙,字端先,浙江杭州人,中国著名文学、电影、戏剧作家和社会活动家,中国左翼电影运动的开拓者、组织者和领导者之一。早年参加五四运动,编辑进步刊物《浙江新潮》。从浙江省立甲种工业学校毕业后公费留学日本。入明治专门学校学电工技术。1994年,夏衍向中国现代文学馆捐赠第一批藏书2800册。10月被国务院授予“国家有杰出贡献的电影艺术家”称号。
1927年,夏衍在上海开展工人运动。当时,他住在沪东塘山路业广里一带。此间,他结识了一些在纱厂做工的和做工人运动的朋友。从朋友口中,夏衍听说有一种女工叫“包身工”。这些年纪很小的女孩子,大多数是纱厂的工头从江苏、浙江一带贫困的农村地区“包”来的。
1935年,上海地下党组织遭到极大破坏,组织上决定让夏衍暂时到工厂隐蔽起来。夏衍就利用这个机会深入到包身工中去,掌握第一手的更为详细的材料,把九年前的愿望付诸实现。为了观察到包身工的工作情况和生活情况,夏衍每天半夜三点从家里动身往工厂走,工厂离他住的地方有十几里路。白天,他混在包身工中间,体验着人间地狱的生活。耳闻目睹之后,夏衍反而觉得小说不足以反映包身工的境遇,如果将她们的情况如实地报道出去,更能说明问题。于是,他根据调查到的材料,真实的不带任何虚构和夸张的写出了《包身工》一文。1936年,夏衍发表了《包身工》。
学习任务一:
根据课文内容为包身工制作一张《包身工生活作息表》,并从衣、食、住、行、做工五个方面概述包身工的生活。
包身工的一天
早餐
起床
上工
收工
4:30
4:15
5:00
18:00
她们没有例外地穿着短衣,上面是褪色和油脏了的湖绿乃至莲青的短衫,下面是玄色或者条纹的裤子,长头发,很多还梳着辫子,破脏的粗布鞋,缠过未放大的脚,走路也就有点儿蹒跚的样子。
她们的定食是两粥一饭,早晚吃粥,中午的干饭由老板差人给他们送到工厂里去。粥!他的成分并不和一般通用的意义一样,里面是较少的籼米、锅焦、碎米和较多的乡下人用来喂猪的豆腐渣!粥菜?是不可能有的。有几个“慈祥”的老板到小菜场去收集一些莴苣的菜叶,用盐一浸,这就是她们难得的佳肴。
七尺阔、十二尺深的工房楼下,横七竖八地躺满了十六七个“猪猡”。跟着这种有威势的喊声,再充满了汗臭、粪臭和湿气的空气里面,她们很快地就像被搅动了的蜂窝一般骚动起来。
厂家除了在工房周围造一条围墙,门房里置一个情愿警和门外钉一块“工房重地,闲人莫入”的木牌,使这些“乡下小姑娘”和别的世界隔绝之外,完全将管理权交给了带工的老板。这样,早晨五点钟由打杂的或者老板自己送进工厂,晚上六点接领回来,他们就永没有和外头人接触的机会。
纱厂工人终日面临着音响、尘埃和湿气三大威胁。这大概是自然现象吧,一种生物在这三种威胁下面工作,更加地容易疲劳。但是在做夜班的时候,打瞌睡是不会有的。
……会有遭到“拿莫温”和“小荡管”(巡回管理的上级女工)毒骂和殴打的危险……
在纱厂,活儿做得不好的罚规,大约是殴打、罚工钱和"停生意"三种。那么,在包身工所有者一一带工老板的立场来看,后面的两种当然是很不利了,罚工钱就是减少他们的利润,停生意不仅不能赚钱, 还要贴她二粥一饭,于是带工头不假思索地就爱上了殴打这办法。
学习任务二:
包身工之外的人又是如何对待“包身工”的呢?找找文中其他人对于包身工的称谓并思考。
“揍你的!再不起来?懒虫!等太阳上山吗?”“芦柴棒”着急地要将大锅里的稀饭烧滚,但是倒冒出来的青烟引起了她一阵猛烈的咳嗽。十五六岁,除了老板之外,大概很少有人知道她的姓名。手脚瘦得像芦棒梗一样,于是大家就拿“芦柴棒”当做了她的名字。
“拆铺啦!起来!”穿着一身和时节不相称的拷绸衫裤的男子,像生气似的呼喊,“芦柴棒,去烧火!妈的,还躺着,猪猡!”
没有情感,不知饥渴,能为人类一直创造财富
没有与外界先进思想接触的机会
福临路工房的二千左右包身工,属于五十个以上的带工所管。她们是替带工赚钱的“机器”。所以,每个带工所带包身工的人数,也就表示了他们的排场和财产。少一点的三十五十,多一点的带到一百五十个以上。排场大的带工,不仅可以放债,买田,造屋,还能兼营茶楼、浴室、理发铺一类的买卖。
所以包身工是一种“罐装了的劳动力”,可以“安全地”保藏,自由地使用,绝没有因为和空气接触而起变化的危险。
第三,那当然是工价的低廉。包身工由带工带进厂里,厂方把她们叫做“试验工”和“养成工”。试验,意思是试验有没有工作的能力;养成,意思是将一个“生手”养成“熟手”。最初,工钱是每天十二小时大洋一角至一角五分,工作是不需要任何技术的扫地、开花衣、扛原棉、送花衣之类。几个星期之后就调到钢丝车间、条子间、粗纱间去工作。一些在日本通常是男工做的工作,在这里也由这些工资不及男工三分之一的包身工们担负下来。
由别人饲养,替别人创造财富
看着这种饲料小姑娘谋利的制度,我不禁想起孩子时候看到过的船户养墨鸭捕鱼的事了。和乌鸦很相像的那种怪样子的墨鸭,整排地停在船上,它们的脚是用绳子吊住了的,下水捕鱼,起水的时候船户就在它的颈子上轻轻地一挤,吐了再捕,捕了再吐。墨鸭整天地捕鱼,卖鱼得钱的却是养墨鸭的船户。但是,从我们孩子的眼里看来,船户对墨鸭并没有怎样虐待,而现在,将这种关系转移到人和人的中间,便连这一点施与的温情也已经不存在了!
黑夜,静寂得像死一般的黑夜!但是,黎明的到来,毕竟是无法抗拒的。索洛警告美国人当心枕木下的尸首,我也想警告某一些人,当心呻吟着的那些锭子上的冤魂。
在全长近1100公里的中央太平洋铁路上,有95%的工作是在华工加入筑路大军的四年中完成的。在相当长的时间里,有一个事实鲜为人知,那就是:这条伟大铁路最艰险的路段,是由以中国人为主的工人修建的。在中央太平洋铁路公司的铁路工人薪水发放记录中,华工的比例在工程后期甚至高达95%。
太平洋铁路——第一条横贯北美大陆的铁路,被英国BBC评为自工业革命以来世界七大工业奇迹之一。 太平洋铁路为美国的经济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从一定意义上说,正是这条铁路成就了现代美国。
学习任务三:
包身工这些人是从哪里来的,怎样来的?
为什么要雇佣包身工?
1925年5月15日,为抗议日商纱厂资本家撕毁与中国工人达成的协议,顾正红带领工人群众冲进工厂与之交涉,被日商举枪威胁。当顾正红的大腿被击中时,他振臂高呼:“工友们,团结起来!”当再次中弹时,他抓住树杆,号召工人继续斗争,当连续中弹并被刀猛砍后昏迷,同年5月16日,因伤势过重,抢救无效而牺牲。
1925年5月16日,因顾正红的牺牲,沪西日本纱厂2万多工人,发表宣言,宣布罢工,呼吁各界人民支持和援助工人斗争。上海学生首先走上街头,工商业界也纷起声援。24日,上海各界在闸北潭子湾举行公祭顾正红烈士万人大会。28日,中共中央召开紧急会议,决定发动群众举行反帝示威。随后,罢工斗争迅速成为著名的"五卅"反帝爱国运动。
包身工作为廉价劳动力是谁得到了好处?
包身工是一种怎么样的制度?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形态
学习任务四:
包身工是帝国主义经济侵略的畸形产物。帝国主义分子在中国开设工厂,因为害怕正式工人团结起来的力量,就跟封建的地痞流氓势力结合起来,雇佣像奴隶一样没有人身自由的包身工,他们以这种最残暴和无耻的手段,来对付工人的反抗。作者揭露了包身工的血迹斑斑的悲惨遭遇,就是对帝国主义强盗和封建势力最深刻的鞭挞和控诉。
夏衍谈《包身工》
作为现代文学史上重要作品的《包身工》,它的价值是不容忽视的。周立波曾在文章中评价说:它是“关于产业工人的一篇材料丰富,真情挚意的报告文学,在报告文学刚刚萌芽,工人文学非常缺乏的现在,它有双重的巨大意义。”作家魏金枝也称它给报告文学这种文学形式留下了光辉的典范。
报告文学是散文的一种,介于新闻报道和小说之间,兼有新闻和文学的特点的散文。报告文学是运用文学艺术,真实、及时地反映社会生活事件和人物活动的一种文学体裁。它的基本特征是新闻性、文学性、政论性。是用文学手段处理新闻题材的一种文体。
30年代中后期,报告文学创作迎来了丰收的成熟时期。这主要表现在一批风格各异、形式多样,在艺术性、思想性上都非常成熟的作品的集中问世。它们是夏衍的《包身工》、萧乾的《流民图》、宋之的的《1936年春在太原》、胡愈之的《莫斯科印象记》、林克多的《苏联见闻录》、戈公振的《东北到苏联》、邹韬奋的《萍踪寄语》和《萍踪忆语》、范长江的《中国的西北角》等。这一时期还诞生了一部大型报告文学集《中国的一日》。
段落 包身工の一天 段落 包身工制度
1-7 四点过一刻:起床 8-11
12-14 四点半之后:吃饭 15-22
23-33 五点开始(十三个小时)上工 34
35-47 整体的生活和命运 48-50
表达方式 表达方式
痛斥黑暗,期待未来
“包身工”的历史
雇佣包身工的原因
包身工制度的结果
记叙描写
议论说明
我本想写篇小说,调查结束后,觉得小说不足以反映包身工的境遇,所以,我就把调查到的材料,不带虚构,如实地写成了《包身工》。
文章如何体现了真实性?
起床的场景
吃早饭的场景
上工的场景
芦柴棒烧火
芦柴棒生病遭毒打
小福子工作遭毒打
芦柴棒免受抄身
某包身工写信遭毒打
点面结合的叙事,使人身临其境,具体人物的出现增强了真实性。
七尺阔、十二尺深的工房楼下,横七竖八地躺满了十六七个“猪猡” 。
包身费大洋二十元,期限三年,生死疾病一听天命,先付大洋十元。
单就这福临路的东洋厂讲,光绪二十八年三井系的资本收买大纯纱厂而创立第一厂的时候,锭子还不到两万,可是三十年之后,他们己经有了六个纱厂,五个布厂,二十五万个锭子,三千张布机,八千工人和一千二百万元的资本。
“芦柴棒" 现在的工钱是每天三角八,拿去年的工钱三角二做平均,两年来在她身上实际己经收入二百三十块钱了!
大量的数据,增强了文章的真实性。
“还用说?住的是洋式的公司房子,吃的是鱼肉荤腥。一个月休息两天,我们带着到马路上去玩耍。嘿,几十层楼的高房子,两层楼的汽车,各种各样好看好用的外国东西……老乡!人生一世你也得去见识一下啊!——做满三年,以后赚的钱就归你啦!我们是同乡,有交情。——交给我带去,有什么三差两错,我还能回家乡吗?”
口语化的语言描写,很有现场感,增强了真实性。
看着这种饲料小姑娘谋利的制度,我不禁想起孩子时候看到过的船户养墨鸭捕鱼的事了。和乌鸦很相像的那种怪样子的墨鸭,整排地停在船上,它们的脚是用绳子吊住了的,下水捕鱼,起水的时候船户就在它的颈子上轻轻地一挤,吐了再捕,捕了再吐。墨鸭整天地捕鱼,卖鱼得钱的却是养墨鸭的船户。但是,从我们孩子的眼里看来,船户对墨鸭并没有怎样虐待,而现在,将这种关系转移到人和人的中间,便连这一点施与的温情也已经不存在了!
在这千万被压榨的包身工中间,没有光,没有热,没有温情,没有希望……没有人道。这儿有的是二十世纪的技术、机械、体制和对这种体制忠实服役的十六世纪封建制度下的奴隶!
黑夜,静寂得像死一般的黑夜!但是,黎明的到来,毕竟是无法抗拒的。索洛警告美国人当心枕木下的尸首,我也想警告某一些人,当心呻吟着的那些锭子上的冤魂。
作者的视角议论抒情,增强了文章的真实性。
报告文学兼具新闻和文学的特点
文章如何体现了文学性?
比喻、拟人、反语等修辞手法的运用。
1.手脚瘦得像芦柴棒一样。
2.红砖头的怪物,已经张着嘴巴等待它的滋养物了。
3.很像一只在肢体上附有吸盘的乌贼。
4.包身工是一种“罐装了的劳动力”。
5.有几个“慈祥”的老板到小菜场去收集一些莴苣的菜叶,用盐一浸,这就是她们难得的佳肴。
6.这种文明的惩罚,有时会叫你继续到两小时以上。  
对比手法的运用增强文学性:
包身工与带工老板、外头工人的对比;
日本纱厂前后规模的对比等。
船户养墨鸭——捕鱼——卖钱(没有虐待)
带工老板——饲养包身工——赚钱(没有温情)
类比方法的运用:
类比作用:形象地阐说了帝国主义及其买办们与包身工的剥削与被剥削的关系,有力地控诉了包身工制度的罪过。
生动的语言——显示报告文学文学性的特征
生动的人物描写。第三自然段; 写清晨女工们忙着起床时,“那男子(打杂)虎虎地向起身慢一点的人的身上踢了几脚,回转身来站在不满二尺阔的楼梯上,向楼上的另一群人呼喊:‘……’”。(写打杂的快速的连续动作,用“虎虎的”描写踢人,十分逼真地表现出这个流氓的凶暴本相。)
生动的人物对话。打杂的“呼喊:‘揍你的!再不起来?懒虫!等太阳上山吗?”。(突出了日本资本家和带工老板统治女工的爪牙狐假虎威凶狠残暴的性格。)
报告文学
文学性
真实性
点面结合的叙事,使人身临其境,具体人物的出现增强了真实性。
主要体现在形象性与抒情性上以及各种修辞手法的运用
补充: “引号”的各种主要用法本文都有出现
a.标明文章中引用部分:某人说的话;“工房重地,闲人莫入”。
b.表示特定称谓:“芦柴棒”、“包身契”。
c.表示突出强调:“安全地”“罐装了的劳动力”根本就没有“做”或者“不做”的自由。
d.表示讽刺或否定:“慈祥”“文明的惩罚”。
e.节日或历史事件的数字:“一·二八”战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