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 科学 年级 八年级 授课课题 光学拓展 教学设计者
教材分析: 本章以光的传播为主线,通过探究活动使学生认识光的反射及其规律、光的折射及其规律,认识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凸透镜成像的特点,了解透镜和面镜的应用,并认识眼的成像原理,为进一步学习视觉奠定基础。本章在介绍眼的成像原理和视力矫正时,以光的传播规律为基础来阐述的,为视觉的形成及生物体内更为复杂的过程奠定基础,为第三章眼和视觉做好铺垫。本章在光的反射和折射与自然界中的现象和生活应用联系密切,因此可以灵活应用拓展性知识来提升学生能力和素养,以更好地渗透科学、技术与社会关系的教育。
教学要求:1、学生通过知识框架的复习,掌握光的反射规律、光的折射规律、凸透镜成像的特点等基础知识。2、学生通过对专题的练习,掌握常规题型的解决策略。3、学生通过对变式的训练,领悟解题技巧的灵活应用。4、学生通过对知识的系统复习,达成知识体系的连贯性,4、学生通过课堂讲评,提升学习的能力和表达能力,同时通过同伴的互助学习,提升合作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光的反射规律、光的折射规律、凸透镜成像的特点及其应用难点:反射的动态变化和平面镜成像原理、凸透镜成像原理应用
教法选择:习题课利用学生讲评、互评教师总结的方式来达到知识的整合利用,提升学生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法指导:1、通过专题式指导法给学生介绍具体的学习方法。2、通过领悟式和迁移式指导法引导学生按教学思路去领悟、发现、总结新的学法。3、通过内化式指导法学生把有效的学习活动转化为学习习惯。4、通过训练式和交流式指导法,对其他学生说是一个很好的启发诱导。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演示器材、习题卷
教学过程:教:一、课堂引入二、新课讲评 学:一、基础巩固——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 1、光的发生 (1)光源:自身能够发光的物体。(2)光的传播:不一定需要媒介物传播特点:光在真空中是沿 传播的;光在________、 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3)光的传播速度:光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 ,在真空中速度最____,约为________ 米/秒 2、光的反射(1)光的反射规律: 。(2)反射的两种类型:________、_____。都遵循 。(3)在光的反射现象中,光路是可逆的。(4)平面镜的作用:①________ ;②____________(5)平面镜成像的特点:①成的像是正立的 (虚或实)像;②像和物的大小 ③像和物的连线与镜面 ,像和物到镜的距离
(6)虚像和实像的区别实像是实际光线会聚而成的,用屏承接。虚像是实际光线反向延长线相交而成的, (能或否)用屏承接。3、光的折射(1)光的折射: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会发生变化。(2)光的折射规律:①入射光线垂直界面入射时,折射角等于入射角等于 度;②光从空气斜射入水等介时折角 (大于、小于、等于)入射角;③光从水等介质斜射入空气中时,折射角 入射角。(3)在光的折射中光路是可逆的。 4、凸透镜和凹透镜 (1)透镜的光学特性:凸透镜对光线起_________作用;凹透镜对光线起_____作用。 (2)作图说明凸透镜的三条重要的特殊光线1、作出凸透镜成像的原理图——追根溯源,我会学以致用2、作出凹面镜、凸面镜成像的光路图——找到方法,我能解决问题3、作出凹透镜成像的光路图——由此及彼,我依然能行三、拓展训练新课标第一网 ( http: / / www.21cnjy.com"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1.把反射面向上的凹面镜放在容器内,在凹镜的焦点F处放一点光源S,然后往容器内注水,使水面处于光源S的凹镜之间,要使光源射到凹镜的光线仍是平行射到空气中,光源S的位置 ( )A.不变 B.适当提高 C.适当降低D.若水面高则升高,水面低则降低2.如图,S点光源,S/为S的像点,MN为透镜主轴,用作图的方法确定透镜的种类、位置和透镜的两个焦点。
板书设计:一、光的反射拓展类型一、反射光线动态变化题 类型二:平面镜成像题类型三:平面镜极限光题 类型四:凸面镜和凹面镜题二、光的折射拓展类型一:光在不同介质中的光路判断 类型二:不同色光经过折射后的变化类型三:不同介质中折射时光线的动态变化 类型四:透镜成像和光具组合题
教学后记(施教后填写):整节课节奏偏快,学生基础比较扎实,但对思维性的交流还是有待改进。学生表现欲望一开始比较拘谨,但随着思维的打开,方法的提炼,争先讨论发表意见。课堂中就海洋和沙漠中光的全反射现象成为了老师讨论的焦点。在凸透镜成像图中由于图片的问题,学生出现了比较多的疑问。总之这节拓展性的复习课容量适当可以精简,思维的空间可以再提升,留给学生的时间可以更多些。
2f f
f 2f
2f f
f 2f
2f f
f 2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