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课 人类迈入“电气时代” 课件

文档属性

名称 第20课 人类迈入“电气时代” 课件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9.3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6-03-14 14:07:43

文档简介

课件39张PPT。人类迈入“电气时代”一、“电气时代”的到来本杰明·富兰克林
Benjamin Franklin
1706.1.17~1790.4.17
美国参加起草《独立宣言》和美国宪法
曾进行“风筝实验”雷电存在斯蒂芬·格雷
Stephen Grey
英国摩擦生电  1753年,俄国著名电学家利赫曼为了验证富兰克林的实验,不幸被雷电击死,这是做电实验的第一个牺牲者。  1821年9月3日,30岁的法拉第设计了一个实验,实现了以电转动磁。1822年,法拉第希望把磁转变成电。1831年,40岁的法拉第设计一种装置获得了恒定电流,把磁转变成电的伟大理想终于实现。迈克尔·法拉第
Michael Faraday
1791.9.22~1867.8.25
英国萨里郡纽因顿“电气时代奠基人”研究电磁感应现象的实验发现电磁感应现象提出电磁学理论早期发电机早期电动机发电机和电动机的发明,使电力得以实际利用 西门子机械能电能发电机电动机机械能原理:电磁感应电是怎样进入实际生产领域的?第二次工业革命开始时间
开始标志
主要国家19世纪70年代电力的广泛应用美国和德国电力作为一种新能源,与蒸汽动力相比具有哪些优点?电力干净、方便、安全、价格便宜、传递速度快、传输损失小、能远距离输送、按户按需分配能量电力的发明和广泛应用生产领域电力取代“蒸汽” ,成为机器主要动力生活领域有轨电车(西门子)无轨电车  1785年瓦特制成改良的蒸汽机并应用于许多生产部门以后,人类进入蒸汽时代。电力的广泛应用标志着人类从蒸汽时代跨入了电气时代。电钻  世界电动工具的诞生是从电钻产品开始。1895年,德国Fein公司研制出世界上第一台直流电钻,重量14公斤,外壳用铸铁制成,只能在钢板上钻4毫米的孔。1882年法国德普尔
发明远距离输电法1876年贝尔在演示使用电话亚历山大·格拉汉姆·贝尔
Alexander Graham Bell
1847.3.3~1922.8.2
英国苏格兰爱丁堡“电话之父”19世纪末,电讯技术兴起。美国成为最早进入“电讯时代”的国家。1904年的法国巴黎电话总局伽利尔摩·马可尼
Guglielmo Marconi
1874.4.25~1937.7.20
意大利博洛尼亚市
1909年获诺贝尔物理学奖“无线电之父”1874年,美国人比尔布莱克斯发明了第一台洗衣机。 1882年,美国霍伊拉,最早发明电风扇 1910 年世界上第一台压缩式制冷
的家用冰箱在美国问世。 1876年,苏格兰人贝尔在费城通话表演电 器二、“发明大王”爱迪生中文名:托马斯·阿尔瓦·爱迪生
国籍:美国美国俄亥俄州米兰镇
出生日期:1847年2月11日
逝世日期:1931年10月18日
职业:发明家
毕业院校:只上过三个月小学
主要成就:发明电灯、留声机,改良电话机等
发明数量多:正式注册的有1300种电 灯主要发明:
投票计数器、
普用印刷机、
改良打字机、
留声机、
白炽灯、
第一所中央发电厂、
活动电影机、
大型碎石机、
世界上第一座电影“摄影棚”、传真电报、
有声电影机、
鱼雷机械装置、
喷火器、
水底潜望镜等。“天才是1%的灵感加99%的汗水” 人们对爱迪生作出高度的评价。希腊神话中说,普罗米修斯给人类偷来了天火;而爱迪生却把光明带给了人类。 评 价C 从火车下来的人,一个个看得目瞪口呆。研究所庭院内发光的数百盏电灯使人们神魂颠倒,目为之眩,他们惊奇得都屏住了呼吸。使他们难忘的不仅是这些灯本身,而更多的是这些灯竟能随时开关。这是他们从未见过的最神奇的东西,这里简直像另一个世界!他们都为历史上这一伟大发明赞叹不已!   人们忘了寒冷,到夜深12点还不想回去,到处听到有人高喊:“爱迪生万岁,爱迪生万岁!”   “这是大自然都办不到的事情”,一个人这样说道。   “你曾见过这么漂亮的东西吗?”另一个人说道。   一位当地老人给灯丝取了一个英语绰号,叫做“烧红了的发夹”。他说:“看起来是满漂亮,可我就是死了也弄不清这烧红了的发夹是怎么装到玻璃瓶子里去的。”不





(二) 晚年他曾说:“我对电灯的研究时间最久,试验最为艰苦,但从来也没有灰心”。 1月27日,爱迪生在他的记事册上写道:“经过7小时的工作后,由于注视了强烈的灯光,眼睛隐隐作痛,因此不得不停止工作。”第二天他又接着写道:“昨晚10时到今晨4时,眼痛难堪。后来饮了一服吗啡,才得安眠。今天好些了,到下午4时就不十分痛了,可是今天的时间却又白白牺牲了。”三、汽车和飞机的问世内燃机德国人卡尔 本茨设计出新型内燃机卡尔·本茨
Karl Friedrich Benz
1844.11.25~1929.4.4
德国现代汽车工业先驱者之一“汽车之父”  卡尔·本茨在总结前人经验的基础上,设计出了第一台轻内燃机。1885年,本茨制成用内燃机驱动的三轮汽车。尾部有一台单缸四冲程发动机,以汽油为燃料,时速13千米/小时,是第一辆投入实际使用的汽车。后来中国人根据本茨姓氏的译音,译为“奔驰”,巧妙而恰当地表现出汽车的特征。1897年生产的本茨汽车世界上第一辆三
轮汽车“奔驰1号” “奔驰1号”三轮汽车于1886年1月29日获汽车制造专利。这一天被公认为汽车的诞生日。车速最快为13km/h。世界上第一张汽车专利证书   由德国工程师卡尔·本茨于1886年1月29日向德国皇家专利局申请,同年11月2 日批准。专利号为37435,类别属于空气及气态动力机械类,专利名为气态发动机车。即公认的世界上第一辆三轮汽车"奔驰1号"。 威尔伯·莱特
Wilbur Wright
1867.4.16~1912.5.12
生于美国印第安那州密切维奥维尔·莱特
Orville Wright
1871.8.19~1948.1.30
生于美国俄亥俄州代顿市莱特兄弟1903年12月17日进行的试飞实验  1903年12月17日,世界上第一架载人动力飞机在美国北卡罗来纳州的基蒂霍克飞上了蓝天。这架飞机被叫做“飞行者—1号”。莱特兄弟的第一次有动力的持续飞行,实现了人类渴望已久的梦想,人类的飞行时代从此拉开了帷幕。1908年9月17日莱特兄弟为美国军方进行飞行表演1914~1918年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的飞机四、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1.积极:极大地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社会的进步。
方便了人们的生活,密切了世界的联系。
美、德因为第二次工业革命,超过了英法
等老牌资本主义国家,成为世界头号、二
号工业强国。(资本主义进入帝国主义阶段)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三、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1.积极:极大地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社会的进步。
方便了人们的生活,密切了世界的联系。
美、德因为第二次工业革命,超过了英法
等老牌资本主义国家,成为世界头号、二
号工业强国。(资本主义进入帝国主义阶段)2.消极:环境污染、交通堵塞、交通事故、噪音污染等。“文明人跨过地球表面,在他们的足迹所过之处留下一片荒漠!”两次工业革命的比较表18世纪60年
年代-1840
年前后蒸汽“蒸汽
时代”珍妮机
蒸汽机火车
轮船19世纪70
年代—
20世纪初电力“电气
时代”发电机
电动机
内燃机
电灯
电话
电车
无线电报汽车
飞机两次工业革命的其他不同:1.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发明主要是工人实践经验的总结,实际生产需要新的发明;而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发明主要是先有发明成果,然后再投入生产,所以它将科学与技术更加密切地结合在一起。(这是它最突出的特点)2.第一次工业革命主要在英国,第二次工业革命在几个国家同时进行,并且在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时候,有一些国家同时吸收了两次工业革命的成果。比如俄国、日本等。一、工业革命的开始:
1.时间:19世纪70年代
2.标志:发电机和电动机的发明,电力的广泛应用。
二、工业革命的成果:
1.电灯的发明(电器):爱迪生
2.电话电报的发明(通讯工具):贝尔、莫尔斯
3.汽车、飞机的发明:卡尔·本茨——汽车之父
莱特兄弟——飞机
三、工业革命的影响:
课堂小结课堂练习1.人们把18世纪60年代生产领域的革命性变化称为“工业革命”,这里的“革命性变化”首先开始于( )
A.棉纺织业? B.制呢业??
C.交通运输业 D.采矿冶金业
2.马克思曾预言“蒸汽大王在前一世纪中翻转了整个世界,现在它的统治已到末日,另外一种更大得无比的革命力量——电力的火花将取而代之。”“电力的火花”把人类带入到 ( )
A.蒸汽时代 B.电气时代
C.原子时代 D.信息时代AB3.有这样一段广告词:“一个苹果让牛顿吸引了世界,一壶沸水让瓦特转动了世界,一个元素让爱迪生点燃了世界……”。其中“爱迪生点燃世界”的创造是 ( )
A.改良蒸汽机 B.研制汽车
C.发明白炽灯 D.发现万有引力定律
4.某天早晨,小程看到母亲的留言条,上面写着:“程程:妈妈已经在前往北京的①飞机上了。你爸爸来电话说,他发了一些照片到你的②电子信箱里,打开看看?今天,你奶奶坐③汽车从老家过来,大约10点半到,记得去接站哟。书房台灯的④灯泡坏了,买只新的换上。”从留言条看,这个家庭享受到第二次科技革命的成果包( )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CC
5、19世纪70年代在电力发展方面,领先一步的国家是( )
A、美国和英国 B、美国和德国
C、英国和法国 D、英国和德国
6、人类告别油灯和蜡烛时代得益于( )
A、西门子的发明 B、爱迪生的发明
C、卡尔.本茨的发明 D、莱特兄弟的发明
7、8、下列当今社会生活中的活动与第二次科技革命中的创造发明者无关的是( )
A、打电话拜年 B、乘公共汽车上班
C、用电脑办公 D、乘飞机旅游
BBC“冯如一号” 实现了中华飞天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