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五代史伶官传序》课件(共43张PPT)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

文档属性

名称 11.2《五代史伶官传序》课件(共43张PPT)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5.0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11-10 14:08:5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43张PPT)
雨果在他的著名小说《笑面人》中写道:“历史是什么?是过去传到将来的回声,是将来对过去的反映。”而余秋雨在《艺术创造工程》中则更为温和地说:“历史有自己的生命,它就像一个人,既随和又自尊。”历史给了我们无限的思考,指引着我们在人类历史长河中前行。一千年前的欧阳修也用他的方式编纂了前人的历史《新五代史》,并在千古名文《伶官传序》中向我们发出振聋发聩的警示!他想对我们说什么呢?
传序





学习目标
①了解欧阳修及《新五代史》;了解唐末五代及北宋的历史背景
②掌握课文重点字词的意义、用法以及特殊句式。
③理解文章含义,把握作者总结的历史教训。
④准确记忆文中的名言名句。
欧阳修(1007~1072),庐陵(今江西省吉安)人。四岁丧父,家境贫寒,刻苦自学,出身寒微,由母亲亲自教学,因家贫,不具纸笔,用荻画地作书。宋仁宗天圣八年进士及第。晚年历任枢密副使、参知政事等职。历史上,他既是著名文学家,又是史学家、金石家。
知人
欧阳修:字 ,号 ,谥号文忠。著名 、 , 中叶的文坛领袖,诗文革新运动的倡导者。“唐宋八大家”中宋代的五位 、
都是他的学生。他在诗、文、书法、文论等各方面都很有成就。
永叔
醉翁、六一居士
苏洵、苏轼、苏辙
王安石、曾巩
文学家
史学家
北宋
知人
六一居士初谪滁山,自号醉翁。既老而衰且病,将退休(致仕、乞骸骨)于颍水之上,则又更号六一居士。
客有问曰:“六一,何谓也?”居士曰:“吾家藏书一万卷,集录三代以来金石遗文一千卷,有琴一张,有棋一局,而常置酒一壶。”客曰:“是为五一尔,奈何?”居士曰:“以吾一翁,老于此五物之间,是岂不为六一乎?”
——欧阳修《六一居士传》
知人
为文主张切合实用,重内容,反浮靡。积极培养后进,因而成为北宋中叶文坛领袖。他的散文明畅简洁,丰满生动,说理透彻,抒情委婉。诗、词也有很高成就。他的《六一诗话》开创了“诗话”这一新的体裁。著作有《新五代史》、《欧阳文忠公文集》,又与宋祁等合修《新唐书》。
《伶官传序》是欧阳修为《新五代史·伶官传》作的序。
“伶”是指封建时代演戏的人,“伶官”是在宫廷中授有官职的伶人。
“传”记述了后唐庄宗李存勖宠幸的伶官景进、史彦琼、郭从谦等人败政乱国的史实。
序:为一种文体,相当于今天某些文章的“前言”或者编者的“按语”,它的内容或是提纲挈领地评价该书内容,或者叙述著书作文的缘由,以便有助于读者理解下面有关书或文的内容。
其他如《滕王阁序》、《兰亭集序》、《送东阳马生序》、《琵琶行(并序)》、《归去来兮辞(并序)》。
解 题
在我国历史上有一个特别的时段:
五代
五代【唐宋之间的五个朝代,即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是我国历史上战乱频仍的动荡时期。在这短短53年间,先后换了四姓十四个国君,篡位、弑君现象屡见不鲜。
这期间,出现了一个特别的帝王:
后唐---庄宗
后唐庄宗 李存勖
庄宗从继承父业,到统一天下,常常和戏子在庭院排练演戏,伶人因此掌握朝政大权,正是因为庄宗的宠幸,这些伶人做了高官,出入宫廷,作威作福,致使朝政日益败坏。公元926年,在一场伶人的叛乱中庄宗被乱箭射死,后唐灭亡。
100多年后,欧阳修就此事发表了自己的感慨,写成了《新五代史 伶官传》对为庄宗所宠幸并为非作歹、败国乱政的景进、史彦琼、郭从谦等三人予以鞭挞,揭露他们把持朝政,以致后唐朝廷上下离心互相猜忌、祸乱不息的罪恶行径。
创作背景
北宋王朝建立后,随着土地和财富的高度集中,北宋的统治集团日益腐化。由于北方少数民族的不断进犯,民族矛盾也日益尖锐。面对这种形势,北宋王朝不但不力求振作,反而忍受耻辱,每年都要靠纳币输绢以求苟安。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欧阳修想通过后唐庄宗李存勖的兴亡史进行讽谏。这一背景,我们在学习苏洵的《六国论》时就已经了解了。北宋外交上极端软弱,对不断进犯的契丹、西夏妥协退让、屈辱求和。每年都向契丹纳银20万两,绢30万匹;向西夏纳银10万两,绢10万匹,茶3万斤。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欧阳修想通过后唐庄宗李存勖的兴亡史进行讽谏。
整体感知,梳理文意
1.听朗读,掌握 生难字 读音;
2.结合课文注释,把握关键字词,注意圈点勾画,提出疑问,梳理文意。
听范读,定字音
字音识记
仇雠(   )  伶官(   )  仓皇(  )勖(   ) 遗恨(  ) 沾襟(   )
汴州(  )
chóu
línɡ
huánɡ


jīn
biàn
行文结构:
第一部分(第一段):立论,提出盛衰由人事的观点,引出下文。
第二部分(第二、三段):通过庄宗盛衰的鲜明对比,揭示成败之迹,由于“人事”的道理——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
第三部分(第四段):总结全文,概括由盛而衰之规律——祸患常积于忽微,智勇多困于所溺。
梳理文意·第一段
学生朗读课文,翻译重点字句,引导学生体味感情
呜呼!盛衰之理①,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②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与其所以失之者,③可以知之矣。④
【文言现象】
  ①理:道理,规律。②天命:上天的意志。古人常把王朝的盛衰归之于天命,欧阳修没有否定这种传统说法,但重视人事(主要指政治上的得失)的作用。人事:人的作为。③原:追究原因,动词。庄宗:后唐庄宗李存勖(885—926),五代唐王朝的建立者,公元923—926年在位。之:助词,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其独立性。所以:表因果的固定格式,……的原因。其:代词,指庄宗。之:代词,指天下。④之:代词,指“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这个道理。
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
庄宗得天下与失天下
1.找出观点句(论点:)
2.其依据(论据)
整体感知
3.本段大意
提出盛衰由人事的中心论点,并提出庄宗得失天下这一立论依据。
梳理文意·第二段
世言①晋王之将终也②,以三矢赐庄宗而告之曰③: “梁,吾仇也④;燕王,吾所立⑤;契丹,与吾约为兄弟,而皆背晋以归梁⑥。
①世人说。②晋王:李克用,沙陀族,因出兵帮助唐朝镇压黄巢起义,受封为晋王。将终:临死。之:助词,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其独立性。③以:介词,拿。矢:箭。④梁,吾仇也:黄巢部将朱温,投降唐朝,赐名全忠,受封梁王。唐僖宗时,朱全忠拟谋杀李克用,李克用也屡次上表请求讨伐朱全忠。从此梁、晋之间战争不息,仇恨很深。⑤燕王,吾所立:刘仁恭本来是幽州将领,借用李克用的势力夺取幽州,任卢龙节度使。后来刘仁恭归附朱全忠,他的儿子刘守光开始称燕王,后来称帝。这里称刘仁恭为燕王,是笼统的说法。⑥契丹,与吾约为兄弟:李克用和契丹首领耶律(姓)阿保机(名)订立盟约,结为兄弟,希望共同举兵攻打朱全忠。后来阿保机背盟,派人和朱全忠通好。
梳理文意·第二段
此三者,吾遗恨也⑦。与尔三矢,尔其无忘乃父之志⑧!” 庄宗受而藏之于庙⑨。其后用兵,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⑩,请其矢⑾,盛以绵囊⑿,负而前驱⒀,及凯旋而纳之⒁。
⑦恨:憾事。⑧与:给予。尔:你。其:副词,表示祁使语气,意为“一定”“要”。无:通“勿”,不要。乃:第二人称代词,你,你的。⑨而:顺接连词,并且,而且。庙:主庙,供奉祖先神位的地方。君主的主庙称为太庙。⑩则:就。从事:官名,这里泛指一般属官。一少牢:羊、猪各一头。古代祭祀用牛、猪、羊各一头叫“太牢”,用羊、猪各一头叫“少牢”。牢,本来是养牲畜的圈,这里指祭祀用的牲畜。古人又把牛叫“太牢”,羊叫“少牢”。告庙:天子或诸侯出巡、遇兵戎等重大事件而祭告祖庙。⑾请:很恭敬地领取。⑿盛以绵囊:介宾短语后置作补语。以:介词,用。⒀负:背。而:连词,连接状语和中心词。前:向前,方位名词作状语。⒁及:等到。凯旋:胜利归来;旋:归来。而:连词,表顺接。纳之:把(箭)收藏(在祖庙)。之:代祖庙。
与尔三矢
公元908年,李克用临死时,交给李存勖三支箭,嘱咐他要完成三件大事:一是讨伐刘仁恭(刘守光),攻克幽州;二是征讨契丹,解除北方边境的威胁;第三件大事就是要消灭世敌朱全忠。他将三支箭供奉在家庙里,每临出征就派人取来,放在精制的丝套里,带着上阵,打了胜仗,又送回家庙,表示完成了任务。
公元911年,李存勖在高邑打败了朱全忠亲自统帅的50万大军。公元913年,攻破燕地,将刘仁恭活捉回太原。九年后,他又大破契丹兵,将耶律阿保机赶回北方。经过十多年的交战,李存勖基本上完成了父亲遗命,于公元923年攻灭后梁,统一北方,四月,在魏州称帝,国号为唐,不久迁都洛阳,年号“同光”,史称后唐。
补充材料
23岁袭晋王之位,先后攻燕国,破幽州,灭梁国,何等的雄姿英发。其意气之盛,又是何等的壮阔!以至于举天下之豪杰,都莫能与之争!思考:后唐庄宗为什么能够获得成功,建立后唐?用原文的话来回答。
写受箭时,作者用了一系列动词:受、藏、请、盛、负、纳,从这些动词可以看出庄宗对父亲遗命的态度是:
恭恭敬敬
后唐庄宗之所以成功,是因为有着三支箭的鞭策,他怀着一股报仇的信念,时刻恭敬地面对父亲的遗愿。用原文的话来说就是“忧劳可以兴国”。
1.通过第二段的叙述来看,“庄宗之所以得天下”在于什么?
2.晋王临终遗言的主要内容是什么?用自己的话简单回答。
告知三件憾事,劝庄宗完成遗愿。
第一段议论,第二段记叙;总分关系。
3.这两段各自采用了什么表达方式?两段之间是什么关系?
鉴赏
突破
“忧劳可以兴国”。
结合第一二段回答问题:
梳理文意·第三段
 方其系燕父子以组①,函梁君臣之首②,入于太庙,还矢先王,而告以成功③,其意气之盛,可谓壮哉④!
 ①方:当,正当。其:他,指后唐庄宗李存勖。系:捆绑。以组:介宾短语后置作补语。组:丝带,丝绳,这里泛指绳索。公元912年,李存勖派兵攻破幽州,俘获刘仁恭及其家族;刘守光逃到沧州,仍被俘获。父子都被处死。②函:匣子,这里是名词活用作动词,用匣子装。公元923年,后唐兵攻入开封。梁末帝朱友贞命令部将皇甫麟杀死自己。皇甫麟杀了末帝,随后自杀。③还矢先王:“还矢(于)先王”的省略。先王:指庄宗的父亲晋王李克用。告以成功:介宾短语后置作补语。而:连词,并且,而且。④之:助词,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其独立性。
及仇雠已灭,天下已定⑤,一夫夜呼,乱者四应⑥,仓皇东出⑦,未及见贼而士卒离散,君臣相顾,不知所归⑧;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⑨!
梳理文意·第三段
⑤及:到,等到。仇雠(chóu):仇人。雠,与“仇”同义。⑥一夫:一个人。夜:名词活用作状语。屯驻在贝州(现在河北清河)的军人皇甫晖勾结党羽作乱,拥立指挥使赵在礼为帅,攻入邺都(现在河南安阳)。邢州(现在河北邢台)、沧州驻军相继作乱。⑦仓皇:匆忙,慌乱。东:名词活用作状语。皇甫晖作乱以后,唐庄宗从洛阳往东走,到了万胜镇(现在河南中牟境内),听说李嗣源(李克用养子,但是已叛变)已经占据大梁(现在河南开封)。唐庄宗声色沮丧,登高叹息说:“吾不济矣!”立刻下令把军队开回去。一路上士兵叛逃,失散了一半。到洛阳城东的石桥西,摆了酒悲痛地哭泣。诸将一百多人相对号泣,都截断头发,放在地上,誓死以报。⑧及:到,等到。而,连词,表顺接,就。顾:看。所归:所字结构,名词性短语,指“归”的处所。⑨至于:连词,表示达到某种程度,相当于现代汉语的“以至”“以至于”。襟:古代指衣的交领,后指衣的前幅。何其:多么。
岂得之难而失之易欤⑩?抑本其成败之迹,而皆自于人欤⑾?《书》曰:“满招损,谦得益。”⑿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自然之理也⒀。
梳理文意·第三段
⑩而:连词,表并列。欤:表反问的语气词,吗。⑾抑:或者。本:根据,这里是推究,推原。迹:行动留下来的印痕。而:皆自于人欤:都由于人事呢?自于人:取决于人,由人事决定。⑿《书》:指《尚书》,儒家经典之一,是上古典章文献的汇编。引语见《尚书·大禹谟》,原作“满招损,谦受益。”⒀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安乐。指庄宗喜好音乐戏曲,宠爱伶人。“兴”“亡”:均为动词的使动用法。理:道理。
身死国破
后唐庄宗李存勖称帝后,迷恋伶人,“常身与俳( pái )优(杂耍艺人)杂戏于庭,伶人由此用事”,于是被败政乱国的伶官景进、史彦琼、郭从谦等人所惑。后叛乱四起,拥有重兵的伶官拒不发兵,而庄宗亲征又告败北,众叛亲离之期,伶官又乘危作乱,用乱箭射死了庄宗。
补充材料
1.第三段的主要内容是什么?说明了一个什么道理?
2.第三段和第二段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试具体说明。
鉴赏
突破
结合第三段回答问题:
本段主要写庄宗失天下的经过,是对“逸豫可以亡身”的说明。
正反对比。二段正面叙说,三段反面叙说。
梳理文意·第四段
故方其盛也①,举天下之豪杰莫能与之争②;及其衰也③,数十伶人困之,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④。夫祸患常积于忽微⑤,而智勇多困于所溺⑥,岂独怜人也哉⑦!
【文言现象】
  ①故:因此,所以。方:当,正当。②举:全。莫:没有谁,没有哪一个。③及:到,等到。④伶人:伶工、乐人,歌舞或戏剧演员。灭:被灭,动词的使动。为:介词,表示被动,引出动作、行为的主动者。⑤夫:表议论的发语词。于:介词,从。⑥介词,表示被动,引出动作、行为的主动者。所溺:“所”字短语,意思是“溺爱的(事物)”。⑦岂:副词,用在句中或句首,表示反问。相当于“难道”、“怎么”。独:唯独,只有。
时间
事件
结论
教训
908

23

受命继志
祸智

913

2
8

系燕父子
以组
患勇

忧劳可以兴国
常多
923

3
8

函梁君臣之首
积困
盛衰之理
于于
岂非人事哉
忽所

926

41

身死国灭
微溺

一夫
夜呼……
逸豫可以亡身
15年
3年
庄宗大事记
史论
以古鉴今
【内容分析】第四段:进一步议论,引出教训,总结全文。
【问题】
欧阳修得出了什么历史教训?
明确: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
文章结构图示2
《伶官传序》
总起
提出论题:
盛衰之理,是天命也是人事
分说
正面
后唐庄宗得天下
忧劳可以兴国
分说
反面
后唐庄宗失天下
逸豫可以亡身
启示
做事要居安思危,谨小慎微,防微杜渐
小心玩物丧志,不要满足于表面的虚荣
总结
得出结论
祸患常积于忽微
智勇多困于所溺
庄宗:
秦:
六国:
项羽:
北宋:
学生:
《兴亡论》
拓展: “兴亡规律”
忧劳则兴,逸豫则亡
仁政则兴,暴政则亡
抗秦则兴,赂秦则亡
重贤则兴,寡谋则亡
自律勤奋则成,放纵懒惰则败
思危则兴,苟安则亡
讨论
文章说国家盛衰兴亡之理在于人事,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末尾又意味深长地点出“岂独伶人也哉”。
请同学们再寻找一些事例来加以补充说明。
拓展延伸
孟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越王勾践卧薪尝胆终于灭吴的事例。
《苦斋记 》中说:“井以甘竭,李以苦存;夫差以酣酒亡,而勾践以尝胆兴。”
唐太宗李世民,吸取前人教训,励精图治,换来了“贞观之治”,名垂青史。
唐玄宗李隆基,忧劳时,迎来了“开元盛世”;逸豫时,天宝危机,酿成了安史之乱。
商纣王最终落得个“众叛亲离,引火自焚”的下场,并留下千古骂名。
隋炀帝杨广,骄奢淫逸,修宫庭,疏运河,冒天下之大不韪,终于导致农民大起义,国破家亡,身死部将之手。
文章总结了后唐庄宗李存勖得天下而后失天下的历史教训,阐明了国家盛衰取决于人事的道理。
欧阳修写《伶官传》并冠以短序,是为了告诫北宋统治者吸取后唐庄宗李存勖宠信伶人而身死国灭的历史教训,力戒骄奢,防微杜渐,励精图治。(写作意图)
主 旨
1.下列加粗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抑(或者)本其成败之迹 原(推究)庄宗之所以得天下
B.此三者,吾遗恨(仇恨)也 及凯旋而纳(收藏)之
C.至于誓天断发,泣(眼泪)下沾襟,何其衰也 负(背着)而前驱
D.尔(你)其无忘乃父之志 及仇雠(仇人)已灭
2.下列各句中加粗词语与例句中加粗词语含义相同的一项是
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 ]
A.自然之理也
B.则胜负之数,存亡之理
C.至于颠覆,理固宜然
D.当窗理云鬓,对镜贴花黄
3.下列句中的加粗词含义相同的两项是[ ]
A.举天下之豪杰,莫能与之争
B.举以予人
C.举世无双
D.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
4.下面词句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 李存勖(xù) 请其矢(shí) 皆自于人欤(yú)
B.伶官(línɡ) 盛以锦囊(chénɡ) 誓天断发(fà)
C.抑本其成败之迹(yì)仓皇东出(huānɡ) 乱者四应(yínɡ)
D.吾遗恨也(yí) 智勇多困于所溺(nuò)泣下沾襟(jīn)
5.下列四句中的“其”与其他三项的意义和用法不同的是[ ]
A.请其矢,盛以锦囊 B.与其所以失之者
C.向使三国各爱其地 D.尔其无忘乃父之志
6.下列四句中加粗的“之”字,不是代词的一项是[ ]
A.庄宗受而藏之于庙 B.及凯旋而纳之
C.世言晋王之将终也,以三矢赐庄宗而告之 D.子孙视之不甚惜
7.下列四句不属于被动句的一项是[ ]
A.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 B.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
C.智勇多困于所溺 D.契丹与吾约为兄弟
8.下列四句加粗的词,与“函梁君臣之首”的“函”字用法相同的一句是[ ]
A.一夫夜呼,乱者四应
B.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
C.晋军函陵
D.阙秦以利晋,惟君图之
9.下列各句默写有误的一句是[ ]
A.此三者,吾遗恨也。
B.岂得之准而失之易欤
C.《书》曰:“满招损,谦受益。”
D.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岂独伶人也哉
10.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方其系燕父子以组 组:丝带、丝绳,这里泛指绳索。
B.其意气之盛,可谓壮哉 壮:雄壮。
C.抑本其成败之迹 抑:或者。
D.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自然之理也 身:身体。
11.选出各句中“以”用法与其他三句不同的一项( )
A、 以三矢赐庄宗而告之 B、 皆背晋以归梁
C、 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D、 请其矢,盛以锦囊,负而前驱
12.选出下列各句中,不是判断句的一项( )
A、 梁,吾仇也 B、 燕王,吾所立
C、 此三者,吾遗恨也 D、 请其矢,盛以锦囊
13.找出下列翻译不正确的一项( )
A、 梁,吾仇也,燕王,吾所立,契丹与吾约为兄弟
译文:梁王是我的仇敌;燕王是我扶立起来的;契丹和我结缔盟约,结为兄弟。
B、 尔其无忘乃父之志 译文:可是你不要忘记你的父亲的志向。
C、 及凯旋而纳之 译文:等到胜利归来,我(仍然)把箭藏在祖庙里。
D、 满招损,谦得益 译文:自满引来祸患,谦虚得到利益。
1、《伶官传序》中,作者否定“得”“失”的难易都是由人事决定的句子是: ? , ?
2、《伶官传序》引用《尚书》中的话“满招损,谦得益”,结合庄宗得失天下的史实,得出结论是“ , , 。”
3、孟子有“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名句,在欧阳修《伶官传序》中意思与之相近的一句话是: , 。
4、《伶官传序》的中心论点是“ , , !”
5、《伶官传序》借庄宗困于伶人而亡国警戒后人的句子是“ , , ?”
6、《伶官传序》中,从“ , ”可以知道盛衰之理在于人事。
7、《伶官传序》中,晋王将终时提及三个仇人的情况是: , ; , ; , 。
8、《伶官传序》中,作者以感叹词起笔,接着语用反问,提出中心论点的句子是: ! , , !这一叹一问,为全文定下了叹惋的基调。
9、《伶官传序》中,庄宗出兵打仗及凯旋之时,用“ , , , , , ”来表示对父亲的敬重及对其遗愿的重视。
10、《伶官传序》中,由“ , , ; , , , ”两种截然相反的结果,引出“ , , ?”的教训,得出具有更普遍意义的结论。
11、古人云:谋事在人,成事在天。一个人不努力肯定是不成功的。欧阳修在《伶官传序》中说:“ , 。”
12、《伶官传序》中,作者引《尚书》之语与史实相对照的句子是: , 。
13、《伶官传序》中,作者写庄宗李存勖兴衰成败的史实,在写法上欲抑先扬,其中先“扬”的句子是“ , , , , ”,从而表现他意气的壮大。
14、《伶官传序》中,庄宗之父以三箭与其子来明其志的句子是: , !
15、《伶官传序》中,作者指出应注重生活的小事,不要过于沉迷于所钟爱之事的句子是: , , !
16、《伶官传序》中,当发现有作乱的情况时,庄宗及臣子们的反应是: , , , 。
17、《伶官传序》中,写庄宗上战场时,请箭的方式是“ , , ”,然后背箭去奋勇杀敌。
18、《伶官传序》中,描写庄宗打败敌人意气之盛的句子是: , , , , , , !
19、《伶官传序》中,描写庄宗发誓流泪的衰微之态的句子是: , , !
20、《伶官传序》中,作者连用两个反问句“ ? , ?”来说明得失天下皆因人事。

曲终人不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