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杭州市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浙江省杭州市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38.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11-10 14:34:3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杭州2024学年第一学期高一年级期中考语文试卷
本试卷共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①诗人、小说家、作曲家和书画家在创造性思维过程的关键时刻,如果受到打扰,思维过程被中断、破坏了兴会,往往再也没有办法接续一篇本来即将诞生的佳作伟构。这类事情,在文学艺术史的记载中,在实际生活中,都并不罕见。作为欣赏把玩对象的书法绘画作品,最精致的摹本也赶不上最朴拙的真迹,后者所具有的自然灵气是精工巧匠和先进技术无法复制的,正是因为这种自然灵气的存在,优秀的文学艺术作品使它的知音每一次欣赏都能获得新的乐趣。
②为了合理充分地解释类似现象,需要注意创造性思维中“有意义的空白”。
③在艺术创造、科学研究中,一个新颖而深刻的构思的萌生,一个开创性观点之闪露端倪,常常有着或长或短的将出而又隐的微妙曲折的历程。在这个过程中,思维的主体感觉到有什么东西在胸中骚动涌起、挣扎折腾,好像只要稍微伸伸手就可以采撷到一颗最硕美的思维之果。可是,当他热情亢奋、兴高采烈地抬手举足,想要把心之所思确定下来,物化为可视可闻、可传达可交流的实体的时候,忽然又觉得身躯绵软、视界模糊。他这才发现,自己所看到的,只不过是一个飘渺恍惚、迷离闪烁的影子。那个影子的存在是如此之真确,正以不可抗拒的强大磁力吸引着他,使他梦魂牵绕、寝食不安。那个影子的存在又是如此虚幻,他一次又一次地抓握,却总是两手空空。
④这种特殊的心理状态,是主体对其内心状态的一种自我觉知,是找不到确定对象的觉知,是对于“空”、对于“不存在”、对于“缺口”的觉知;同时,又是强烈的具有很大能量的心理之流。我们把这心理状态称之为有意义的空白。
⑤“有意义的空白”是任何人都可能有的心理现象,但是不同的人对于自己内心“空缺”的感觉的敏锐程度,以及突破“空缺”的愿望的强烈程度,有很大的差别。而思维的创造性的大小高低正与此相关联。很少有空缺感觉的人,很少被空缺所困扰的人,只适宜于做重复(性的机械性的工作,难以做出新颖独创的成果。贝多芬把自己在音乐创作中对某种意念的抓握,称为“对魔鬼的追逐”。中国古代诗论家所谓“险觅天应闷,狂搜海亦枯”,不但画出了胶着于“有意义的空白”的诗人的“迷狂”,也画出了他们追逐那能够填充“空白”的合适目标的坚韧超常的意志。、心理活动中的有意义的空白,犹如宇宙中的黑洞,不可观察,却有着巨大无比的吸力:它焦灼地发出呼唤,寻求相称的形式和明确的内容,使自己能在意识中逐渐清晰地显现,能为主体自我省察.“空白”的“意义”越是富于独创性,它所具有的吸力也就越大。在它没有被填充之前,主体将一直处于躁动不安之中。
⑥不同的人对于某类具体的“空白”即“缺口”的个体独特性的敏感程度,以及与此紧密相联的对于不完全合适的填充物的鉴别能力和排斥能力的大小,也有很大差别。越是有能力进行卓绝的艺术创新的文艺家,对意识的空白、意识的缺口越是挑剔,他只肯接纳那独一无二的合适的填充物,而毫无通融余地地把与之极为近似的替代者拒之门外。在创作中,填充物与意识的缺口有一丝一毫不相吻合,便会使他烦躁不安、浑身难受。“吟安一个字,捻断数根须。”“安”与不“安”就在于与“缺口”吻合还是不吻合。对于大多数写作者来说,想出“春风又满江南岸”这样的句子已经可以心安了,然而王安石并不以此为安,他先后换了十来个字,最后才在“绿”字上“安”下来。
⑦不同的人,对于自己意识中的缺口的价值判断,对于缺口的情感态度,可以有很大的不同;进而,他们采用的填充缺口的途径与方法,也有很大的不同,这一项不同,对于思维成果的大小高低更有决定的影响。“有意义的空白”动荡沉浮在意识与无意识的分界线上下,这就决定了对它进行内省体验有极大困难,前代诗人说,“一句坐中得,寸心天外来”。有经验的思维者既不会用高度清醒的理智去追逐抓握“空白”,那样抓到的可能并不是所需要的;也不会放弃理智的态度,任随心理之流自由地滑动,那样又会与“有意义的空白”失之交臂,永难重逢。他们会把心理的放松与警觉巧妙地调整到最佳配合,就是说,注意力不是聚焦于一个点,而是舒缓地散流到较为宽广的平面上,意识的某一根神经不事声张地警觉地婞听着无意识从“空白”的什么地方释放的任何微弱的信号.
⑧例如在作画的过程中,当画稿已经按意图大体完成,画家却觉得什么地方不对劲,但又找不到毛病之所在,怎么办呢?一代代传下来的经验是,从画幅跟前后退几步,眯缝起眼睛,无目的地漫视整个画面。他的脑子里似乎是空空荡荡,无所思、无所忆,处于半梦幻、半清醒之中,处于意识与无意识之间的游移状态。在这种状态下,他可以绕过理性意识的种种管辖限制,让无意识有机会躲过重重关卡升浮到意识中来。无意识向意识的渗透和楔入,驱使艺术家半自动地在画幅上作出一些细小的变更,这里抹掉一点,那里添加一点,作品因此突然焕发出原来没有的光彩。画家们的这一经验,具有普泛的深远的文艺心理学上的含义,它启示人们,如何去捕捉“有意义的空白”。
(节选自王先霈《创造性思维中“有意义的空白”》)
1.下列对原文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有意义的空白”是在艺术创造中独有的寻求相称的形式和内容的心理状态。
B.每个人都有可能感受到“有意义的空白”,但并不都能将它转化为艺术创造。
C.对追求卓绝的艺术家来说,“有意义的空白”最合适的填充物是独一无二的。
D.无意识向意识的渗透和楔入。有助于创作者抓握“空白”,创造出艺术精品。
2.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在创造性思维的过程中,创作主体即使没有受到外界的干扰,思维进程也可能受阻而不畅。
B.“有意义的空白”是艺术创作的前提,没有“空白”发出呼唤,主体就创作不出艺术作品。
C.对缺口的价值判断、情感态度以及填充缺口的途径与方法等因素。决定着思维成果的大小。
D.艺术创造的过程是相通的,音乐、美术、文学创作中捕捉“空白”的经验,可以互为借鉴。
3.下列诗句中,不适合用作第五段论证素材的一项是( )(3分)
A.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
B.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
C.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
D.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4.指出画线部分运用的论证方法并简析其论证效果。(4、分)
5.创作主体怎样才能使“育意义的空白”激发出高质量的创造性思维?请从材料出发概括出4个要点,每点不超过20字。(6分)
(1)□□□□□□□□□□□□□□□□□□□□
(2)□□□□□□□□□□□□□□□□□□□□
(3)□□□□□□□□□□□□□□□□□□□□
(4)□□□□□□□□□□□□□□□□□□□□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女军医的梦
杨晓敏
上世纪八十年代的采访手记。
当部队医院宣布驻扎在这个地方的时候,她刚20岁。
她是当年扛着背包一路翻山越岭来到西藏的。现在的人们把这些人称为十八军老战士“十八军”的概念实际上已超越了它所代表的部队番号的含义,上升为一种令人肃然起敬的符号与荣誉。那年我去采访的时候,仍在西藏部队服役的十八军老战士已屈指可数。然而就在那所高海拔的野战医院,我竟意外地遇见这位即将离藏的十八军老战士。
女军医两鬓染白。她告诉我,她已经办好了离休手续,明天就“下山”了。我暗自庆幸。
或许是一种很微妙复杂的原因吧,女军医对我要采访的那些问题,总是有意岔开话头,只是轻描淡写地解释说,军人是以服从命令为天职的,几十年待在这里是因为工作需要;医生本来就是为病人治病的,算不上什么奉献,所干的都是分内的事,仅此而已,完全没有必要在报上给予宣传。正当我琢磨怎样让她打开话匣子时,她想了想说:“你陪我在营区转转吧。”
医院的建筑整齐划一,铁皮房子大都是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产物。病房的左侧有一大片林卡(林卡是藏语,意为园林)。白杨树拔地而起,笔直高大,白亮的躯干在冬日灼射下,丝毫没有呈现出被寒风肃杀的景象,依旧挺精神的。它们酷似一大群身着白大褂的俊俏轩昂的女护士。我们在林中漫步。脚下是发出嚓嚓脆响的叶子。野鸽子静卧在光秃秃的枝条上,气氛极是和谐。女军医沉吟片刻,说:“给你讲这林卡的来历吧。”
“医院刚搬来那年,这里蒿草遍地,乱石成堆。对于这个只有野狗出没的不毛之地,我心里实在产生不出愉快的感觉。我们匆忙地架起帐篷,边防上的病号便陆续来住院了。记得第一次上夜班时,我惴惴不安地举着马灯走出帐篷,就撞见一只狐狸从我脚下窜过,吓得我连马灯都扔了。”
“后来工作基本转入正常,医院考虑修建房子。我们几个年轻人憧憬起未来,觉得生活太单调枯燥了,应该有点别的什么。那时我们也在恋爱,你别笑话,当时连个说悄悄话的地方都难找。每顶帐篷里都住着七八个人,外面一片荒凉,也没有个遮挡的地方。五十年代谈恋爱和谈工作差不多,远没有今天的年轻人开放。我心想,这里能出现一大片林卡该多好,阳光下的叶子洒满金黄,林中铺着厚实的草坪,我们可以在里面唱歌、跳舞,甚至和恋人待在某一处密匝匝的树荫里……”
“我们开始栽树了。刨开乱石,填进泥土,小心翼翼地栽下了幼苗。你瞧,这些高大粗壮的树便是当年我们最早的劳动成果。高原确实不易栽树,浇下一桶水,吱溜几下就让干涸的乱石滩吸干了。没有自来水,浇树全凭我们到前面的雅鲁藏布江去挑。肩头磨出茧了,腰杆也由S形变成水桶状了。说句笑话,五十年代找对象并不注重身材如何,要是今天可就糟了。第一年栽下的树苗死去三分之二,只有一少部分绽出新芽,长出绿叶。我们正处在富于幻想的青春年华,那年秋天兴高采烈,极小的林卡成为我们娱乐的好去处。风儿一吹,叶片像小风车一般旋转不停,我们翩翩起舞,忘记了一切烦恼疲劳。”
“次年春天,我们提心吊胆,生怕高原严寒的冬季会扼杀掉已经成活的幼苗。随着气温逐渐升高,担心解除了,白杨树熬风斗雪,又显示出蓬勃的生机。其实在西藏高原上栽下的树,一旦成活,生命力是异常旺盛的。于是我们产生出这样一个心愿,一定要栽培出一大片的林卡,让它们与我们高原军人的青春同步。直至今天,营区内栽树活动仍是医院环境建设的重要内容。我们年复一年地刨坑栽树,挑水浇灌,林卡不断扩大。我们也陶醉在劳动创造的甘甜之中,一度忘却了当初关于在林中谈恋爱的憧憬。闲暇无聊时,大家只偶尔在林中散散步.”
“八十年代后的情况则不同了。那些年年从内地军医学校分来的年轻人,叹息之余,终于发现了这大片林卡的价值。每当夏秋两季,夕阳倚射,林卡里弥漫着欢歌笑语。她们怀抱吉他,甩动长发,旋转起高跟鞋,在林中草坪上不停地喝呀、跳呀。节假日时,月上枝头尚不肯罢休,似乎她们本来就是林卡的主人翁。我们早已过了唱歌跳舞的年龄,这时候哪敢插足其中?但林卡是我们栽的,对此仍然有着不可抗拒的吸引力。在一个明月清风的夜晚,我怀着好奇心悄然走进林卡.”
“斑驳的月辉从叶子的缝隙中透进来,踩着酥软葳蕤的草地,令人心旷神怡,沉浸在一段久违的惬意的暖流之中,我恍觉第一次领悟到林卡的魅力所在。可当我四处张望时,顿觉面红耳赤,不合时宜,树干粗大的阴影里,几对情侣隐绰地依偎着,正在呢喃细语。我的出现、似乎干扰了这静谧、恬淡的氛围……我茫然后立即清醒,这时刻的林卡是属于年轻人的,而我老了。”
“其实我的心并不老,但我不能赌这种气,否则姑娘们会笑话我呢。当年栽树,不就是为了让年轻的自己有个栖身的休闲娱乐场所吗?现在自己早到了当祖母的年龄,今非昔比了!以后我决不再轻易到林卡里去,只远远地望着它,默默地放飞心中的想象,唤起久远的回忆。树都长大了,也说明我们在西藏几十年是值得的嘛。”
“前些天宣布我离休时,组织上问我有什么要求,我想了半天,说那就把欢送会放在林卡里开吧。姑娘们都说我的要求提得太好了。开欢送会的头天晚上,我失眠得厉害,心想要离开西藏了,明天能在自己亲手栽培的林卡里度过,一定要玩个痛快,和年轻人捉迷藏,击鼓传花,还要跳舞,重温自己青春的梦幻。总之,那天晚上想了许多……”
“我至今都认为,那天是我最倒霉的一天。连日来都是晴朗无风的天气,却从那天清晨呼呼地刮起风来,搅得天地昏黄一团。姑娘们懊恼地紧锁起眉头。我临窗眺望,禁不住珠泪涟涟。院领导把欢送会的工作都准备好了,我不能要求更改日期,再说情绪已经如此,下次未必就能调动起来。欢送会改在会议室进行。我沮丧极了,以至在欢送会上,同志们还以为我只是对生活了三十多年的西藏高原恋恋不舍呢。”
“欢送会开完后,我裹进大风里,信步走进这片林卡。我恍惚觉得世界静止了,天地明净,只顾贪婪地抚摸着蓬蓬勃勃的白杨树,就像抚摸着我的孩子们一样。心想,今生今世,恐怕再也忘不掉它们了。”
我把女军医的话,全部记在采访本上。
6.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女军医面对“我”的采访有意岔开话头,是因为她已办好了离休手续,明天就“下山”了,感到宣传自己完全没有必要。
B.女军医刚来西藏时医院所在地一片荒凉,生活条件很差,她们亲手挑水植树的情节能够表现艰苦奋斗的“十八军”精神。
C.栽种林卡的初衷是年轻的女军医们想为单调枯燥的生活增添一点浪漫色彩,林卡不断扩大后,她们却完全忘却了青春时的激情。
D.女军医希望自己的欢送会开在林卡,最终却因风沙天气而未能如愿,她因此对自己在西藏几十年的价值产生了怀疑。
7.“林卡”在女军医的讲述中具有重要地位,下列有关“林卡”的分析和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林卡中的树木栽成后生命力异常旺盛,这既象征着女军医群体的激情与活力,也象征着她们所服务的高原军人戍边无悔的青春。
B内地军医学校分来的年轻人青春、开放,这与年长后缺乏憧憬与情趣的老军医形成对比,为故事情节增添了波澜迭起的张力。
C.女军医对林卡的描述洋溢着浓郁的抒情气息,林卡中如梦似幻的景象是女军医一生的向往,也与标题“女军医的梦”相应。
D.小说没有写女军医在西藏的医务工作,而是借交代林卡的来历,回答了十八军成为“令人肃然起敬的符号与荣誉”的原因。
8.概括女军医的形象特点。(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作为一篇反映援藏军人精神风貌的小说,本文在人物塑造、情节设置讲述方式等方面呈现出“非典型”的特点,这使小说别具特色,请就此简要分析。(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古代诗文阅读(40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6小题,23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君子曰:学不可以已。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木直中绳,輮以为轮,其曲中规。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节选自《劝学》)
材料二:
孟子曰:“人皆知以食愈饥,莫知以学愈愚。”故必勤于学问,以修其性。
今人诚能砥砺其材,自诚其神明,睹物之应,通道之要,观始卒之端,览无外之境,逍遥乎无方之内,彷徉乎尘埃之外,卓然独立,超然绝世,此上圣之所游神也。然晚世之人莫能。莫能为者,偷慢懈堕,多暇日之故也,是以失本而无名。
夫学者崇名立身之本也仪状齐等而饰貌者好质性同伦而学问者智。是故砥砺琢磨非金也,而可以利金;诗书辟立非我也,而可以厉心。夫问讯之士,日夜兴起,厉中益知,以分别理,是故处身则全,立身不殆。士苟欲深明博察,以垂荣名,而不好问讯之道,则是伐智本而塞智原也,何以立躯也?骐骥虽疾,不遇伯乐,不致千里;干将虽利,非人力不能自断焉;人才虽高,不务学问,不能致圣。
水积成川,则蛟龙生焉;土积成山,则豫樟生焉;学积成圣,则富贵尊显至焉。千金之袭,非一狐之皮;台庙之榱,非一木之枝;先王之法,非一士之智也。故曰讯问者,智之本;思虑者,智之道也。《中庸》曰:“好问近乎智,力行近乎仁,知耻近乎勇。”积小之能大者,其惟仲尼乎!学者所以反情治性尽才者也,亲贤学问,所以长德也;论交合友,所以相致也。《诗》云:“如切如磋,如琢如磨。”此之谓也。
(摘编自《说苑·建本》
10.材料二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3分)
夫学者A崇名B立身之本也C仪状齐D等而饰E貌者好F质性同G伦而学H问者智
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愈,治愈,与《送东阳马生序》中“色愈恭,礼愈至”的“愈”意思不同。
B.益,更加、越发,与“是故圣益圣,愚益愚”的“益”字意思相同。
C.所以,用来……的,与“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的“所以”意思相同。
D.此之谓也,与“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的“之”用法不相同。
12.下列加点词的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3分)
例:而可以利金
A.不耻相师 B.栗深林兮惊层巅 C.其一犬坐于前 D.非能水也
13.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劝学》用“青出于蓝”“冰寒于水”两种生活现象说明学习可以使人提高,实现超越。
B.《劝学》用“輮木为轮”来强调后天影响,从而论证学习对于后天成长的作用。
C.《说苑》指出世人都能细察事物的变化,通晓大道的要领,可以在宇宙中逍遥自在。
D.《说苑》引用《诗》的句子旨在说明增长德行学问要亲近贤人,结交益友,相互切磋。
14.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4分)
(2)骐骥虽疾,不遇伯乐,不致千里;干将虽利,非人力不能自断焉。(4分)
15.简要概括两则材料各自强调的治学观点。(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徐步
杜甫
整履步青芜,荒庭日欲晡①。
芹泥随燕觜②,花蕊上蜂须。
把酒从衣湿,吟诗信杖扶。
敢论才见忌,实有醉如愚③。
[注]①晡:申时,即午后三时至五时。②觜:同“嘴”。③如愚:出自《论语》。子曰:“吾与回言终日,不违,如愚。退而省其私,亦足以发。回也不愚!”
16.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诗歌题为“徐步”,正因“徐步”才能观察到峰须、花蕊等细微之物;“徐步”也表现出作者的闲情逸致。
B.颔联描写所见之景,“随”“上”二字让原本被动的芹泥和蕊粉有了主动性,这使画面充满生机,妙趣横生。
C.颈联中“信”字写出诗人只能依赖拐杖而行的艰难之状,与上句酒洒衣襟相呼应,流露淡淡的无奈之情。
D.尾联“敢论才见忌”暗写诗人遭排挤的辛酸经历;“醉如愚”则既是自嘲,又借颜回的典故委婉表达自许之意。
17.《徐步》和《登高》都出现了“酒”,简析两首诗分别是如何借“酒”来表现抒情主人公形象的。(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8分)
1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8分)
(1)孔子以“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强调了向他人学习的观点;《师说》中,韩愈也以“______,______”明确指出从师学习不必在意双方的年龄差异。
(2)《短歌行》中“______,______”两句出自《诗经》,原写姑娘思念情人,曹操化用诗意,用来比喻自己对贤士的渴望。
(3)天姥山地形地貌复杂多变,水网溪流纵横交织,易形成雾凇、雨凇等烟雨朦胧的气象景观,《梦游天姥吟留别》中“______,______”两句符合这一景观特点。
(4)朱自清《松堂游记》云:“月亮上来了,却又让云遮去了一半,老远的躲在树缝里,像个乡下姑娘,羞答答的。”如用诗句表达该意,可引《琵琶行》中的“______,______”。
三、语言文字运用(本题共4小题,15分)
阅读文字,完成19-22题。
国人崇尚阅读,希望人生每个阶段都与书相伴。如颜之推所说:“幼而学者,如日出之光;老而学者,如秉烛夜行,犹贤乎瞑目而无见者也。” A ,还是很讲究的,最著名的俗语也许是“少不读《水浒》,老不读《三国》”。
少年读书,“有字之书”和“无字之书”皆不可偏废,应相辅相成。读“有字之书”,是走进字里头;而读“无字之书”,是要走到天尽头。①好比看西湖,即便把所有对于西湖的诗词典故、人文风物背得滚瓜烂熟,②如不亲历,也还是不能明白它的美;③所以,虽到了宝石山下,雷峰塔边,④若对西湖深厚的文化底蕴完全无知,那也是走马观花一场。
从青年到壮年,我们会面临择业、晋升、婚姻、养育等诸多人生关键节点。这时读书,要学会在“有用”和“无用”之间取舍。所谓“有用”之书,便是各种实用、实战之书,能让你有一技之长,能帮你解燃眉之急,各类升学、求职、考公、炒股的书就是此类典型。而“无用”之书解决的主要是精神世界的问题。如《资治通鉴》,如《四书五经》,如《老子》《庄子》,如《苏轼文集》。这些书读起来似乎跟现代世界相隔甚远,却让我们有了穿透历史的目光,有了走出困境的精神定力。
人到晚年,阅历渐深,面对世事已宠辱不惊。此时读书,“无字”“有字”之书皆已翻阅,对“有用”“无用”也已不再纠结, B 。凡能连接灵魂的“有趣”之书,皆可“大快朵颐”;凡与心灵有隔阂的“无趣”之书,都可泰然处之,拒之千里。
19.请在文段画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4分)
20.文段中画波浪线部分有两处语病,指出其序号并做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逻辑合理。(4分)
(1)序号______,改为:______
(2)序号______,改为:______
21.文段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当的一项是( )(3分)
A.相辅相成 B.燃眉之急 C.宠辱不惊 D.泰然处之
22.简要分析文段中画横线句子的表达效果。(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写作(60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道德经》云:“自知者明。”古希腊德尔菲神庙上也镌刻着著名的神谕——“认识你自己”。这两句话都在提醒人们:认知自我具有重要的意义。
今天,MBTI测试(也叫“性格测试”)在社交媒体上爆火,年轻人正热衷于通过“做题”快捷地认识自我。
“认识自我”的意义是什么?怎样才能更好地认识自我?对这些问题,你有怎样的思考?请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杭州2024学年第一学期高一年级期中考试参考答案
1.A 2.B 3.B
4.(4分)比喻论证,(1分)将“开创性观点的产生过程”比作“抓握影子”(1分),以此来阐明“有意义的空白”是主体知其内心状态却又找不到确定对象的一种特殊心理状态(1分),使道理浅显易懂,论述生动形象。(1分)
5.(6分)(1)能敏锐地发现内心的空缺;(2)对“空白”有强烈的突破愿望;(3)能把心理的放松与警觉调整到最佳配合;(4)能鉴别并选择出独一无二的合适的填充物(答出4点给6分,答出3点给4分,答出2点给2分)
6.B 7.B
8.(4分)①无私奉献(在西藏一呆就是几十年,把青春献给了高海拔的野战医院);②心怀浪漫,热爱生活(和同事开荒栽树,营建休闲娱乐场所);③吃苦耐劳(年复一年地刨坑栽树);④为人低调(有意岔开话头,不想通过报道来宣传自己);⑤善解人意(虽喜爱林卡,却因生怕干扰年轻人而选择远望)
概括即可,无需分析。答出一点给1分,同一指向不重复给分。
9.(6分)①人物塑造:着眼女军医这一特殊的小群体;不强调工作而着眼于展现女军医热爱生活与文艺浪漫的一面。②情节设置:小说以女军医自述调入西藏、栽种林卡、年轻人到来、退休离开等事件为主,鲜有矛盾冲突,情节淡化。③叙述方式:以采访手记的形式记录了女军医的自述,增强了故事的真实性。
10.ACF 11.B 12.B 13.C
14.(8分)(1)君子广泛地学习而且每天对自己检查、省察,就能见识明达,行动不犯错误了。(博学:广泛地学习。参省:对自己检查、省察。知:见识,智慧。句意1分。)
(2)骏马虽跑得快,(如果)不遇上伯乐,不能到达千里之外;宝剑虽锋利,(如果)没有人的力量,不能自己斩断东西。(骐骥:良马。疾:跑得快。致:到达。自断:自己斩断。)
15.材料一:①注重积累,坚持不懈;②专心致志。材料二:勤学好问。
16.C 17.(6分)①《徐步》中“把酒从衣湿”描绘出诗人手持酒杯,边走边饮,以致酒倾洒出来溅湿衣服的情态,借酒刻画出诗人潇洒随性的形象。②《登高》中“潦倒新停浊酒杯”写诗人历尽艰难困苦,却因疾病缠身无法借酒浇愁,借酒刻画出诗人潦倒失意、悲愁难遣的形象。
18.(8分)
(1)吾师道也 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2)青青子衿 悠悠我心
(3)云青青兮欲雨 水澹澹兮生烟
(4)千呼万唤始出来 犹抱琵琶半遮面
19.(4分)A处:可(或:但)人生每个阶段该读什么书
B处:是否贴近心灵成为取舍标准(或:贴近心灵成为首要目标)
20.(4分)序号①,改为:即便把所有关于西湖的诗词典故……
序号③,改为:同样,虽到了宝石山下……
21.D 22.(4分)①采用整句,句式工整。朗朗上口,富有节奏感。(2分)②言简意赅地强调了少年读书既要重视书中的意义,又要重视在实践中体悟;(2分)
23.写作(60分)
【参考译文】
孟子说:“人们都知道用食物来疗饥,却不知道用学习来医治愚昧。”所以一定要勤奋地学习和请教,以此来培养自己的本性。
人们如果能够磨炼自己的才能,使自己精神集中,细察事物的变化,通晓大道的要领,了解事物从始至终的究竟,看到广大无边的境地,徜徉在广大的宇宙间,遨游在尘俗以外,那么就可以卓然独立,冠绝当世。这是德才高超的人心神得以自由驰骋的境界。但是近代的人做不到这一步。不能做到这些的,那是因为偷懒懈怠,空闲日子太多而又无所事事的缘故,因此会丢掉根本而丧失名声。
学习是提高名声立身处世的根本。仪表形状完全相同,但能修饰容貌的人会更加美好;天资禀性属同一等级,但好学善问的人会更加聪明;因此用作打磨的磨石、玉石并不是金属,却可以使金属锋利;诗、书上众多的言语并不是我所写的,却可以激励心志。那虚心提问请教的读书人,早起晚睡,磨励内心,增长见识,以辨别不同的道理,所以处世就能保全,立身就不会危险。读书人如果想要看得深见得广,留下显荣的名声,却又不喜欢提问请教的方法,那就是砍去智慧的根本,堵塞智慧的本源,又凭什么来立身呢?骏马虽然跑得很快,但不遇上伯乐是不能到达千里的;宝剑虽然锋利,没有人的力量是不能自己斩断东西的;人的才华虽然很高,但不致力于学问,是不能成为圣人的。
水积在一起变成河流,就有蛟龙在那里生长;泥土积在一起变成山丘,就有豫樟在那里生长;学问积累多了成为圣人,那么富贵尊荣就会得到了。价值千金的皮衣,不是一只狐狸的毛皮可以制成的;先王的法则,也不是出于一个人的智慧。所以说互相提问请教是智慧的本原,深思熟虑是智慧的途径。《中庸》上说:“好请教就接近于有智慧,努力实践就接近于仁爱,懂得耻辱就接近于勇敢。”积累细小的好品行能成为伟大的人,那只有孔子吧!学习是靠它恢复人情,修养本性,竭尽才能的手段,亲近德才兼备的人并向他学习请教,可以增进自己的品德;选择交游,聚会朋友,可以收到互相帮助的效果。《诗经》上说:“好像牛骨象牙经过切磋,好像美玉宝石经过了琢磨。”说的就是这种情况。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