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城区2024年第一学期期中考试三校联考
高二历史科试题
(考试时间:75分钟试卷满分:100分)
注意事项:
1 . 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1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 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第1卷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 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回答第11卷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第I 卷
一 、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
1、据《左传》记载:如果宗子身死,“有母弟则立之:无则长立,年钧择贤,义钧则卜”,是春秋中期流行的一种补充的继承办法。这反映出,当时
A、制度发展以巩固宗族 B. 血缘纽带关系的弱化
C. 墨家尚贤主张的传播 D. 贵族间不断发生内乱
2、湖北睡虎地秦墓竹简中记载:吏有五普,一曰忠信敬上,二曰清廉毋谤,三曰举事审当,四曰喜为善行,五曰恭敬多让。五者毕至,必有大赏。由此可知,当时
A.选官走向法律化和制度化 B.继承了为政以德文化传统
C. 朝廷重视官员的道德修养 D.官员注重官德的自我省察
3、近期考古学者在昆明发掘出主体为两汉时期的文化堆积层,其中发现封泥共500余枚,有官印封
泥和私印封泥,包括“益州太守章”及益州郡下辖24个县中18个县的长官封泥等。这表明汉代 ( )
A. 民族交融进一步加强 B. 西南地区经济得到开发
C 中央对云南行使治权 D. 官僚行政制度体系完善
4、下表是唐代宰相及科举入仕宰相数据表:(单位:人)
时期 初唐 武则天 玄宗 肃 宗 至 德 宗 顺京至武 亦 面京至 宁
率 相 目 63 151 59 63 96 98
科举入仕 5 3.1 22 21 69 86
科举入 仕 % 7.91 20.53 37.29 33 71.88 87.76
据此可推知:
A.唐代的行政效率逐步提高 B.世官制在唐朝还有相当大的影响
C.君权与相权矛盾逐渐加强 D 科举制在选官中的作用逐渐增强
5、1069年,宋神宗任命王安石为参知政事进行变法革新。次年,司马光借给宋神宗讲解《资治通
鉴》的机会,特意表彰“萧规曹随”的典故,并宜扬“道者万世无弊”的理念。这表明朝廷 ( )
A. 推崇儒家治国理念 B.强化权力的制衡
C 对改革未形成共识 D.重视前朝的经验
6、元朝时,巴蜀故地汉中越过秦岭被纳入陕西省管辖范围,经过几百年的发展,今汉中地区仍保留一些蜀地旧俗,但其西北关中氛围更加明显。这反映出行省制的实施
A.消除了地方割据的根源 B促进了不同地域的文化交融
C. 有利于区域经济的发展 D改变了以北制南的治国理念
7、张居正曾说:“盖天下之事,不难于立法,而难于法之必行,不难于听言,而难于言之必效。若询事而不考其终,兴非而不加屡省,上无综核之明,不苟且之念,虽使尧舞为君,禹皋为佐,恐亦难以底绩而有成也。”针对此现象,明代( )
A. 对任职期满的官员进行考满 B.对官员按照上计考核结果赏罚
C. 对地方官每年进行巡行考察 D. 对外省文官按照考课制度大计
8、20世纪初,清政府先后公布两份宪法性质的法令。
1908年8月《钦定宪法大纲》 1911年11月《宪法重大信条十九条》
凡立法、行政、司法皆归(君上)总揽;凡 法律虽经议院议决而未奉诏令批准都 不得见诸施行;凡一切军事皆非议院所 得干涉;宣战、媾和、缔约“由君上亲 裁” ... 皇帝之权以宪法所规定者为限;皇帝继承 之顺序,于宪法规定之;皇帝对内使用军 队“须依国会议决之特别条件”;国际条 约非经国会之议决不得缔结 ……
对后者的合理解释是
A.政治改革的重大突破 B.应对时局的被动之举
c. 拉拢立宪派的政治欺骗 D.清末“新政”改革的继续下
9、1933年5月,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举行第一届运动会。运动会上军民互动,
同场竞技。毛泽东为运动会题词“锻炼工农阶级铁的筋骨,战胜一切敌人”,还担任乒 乓球裁判,朱德与士兵、百姓一起打排球。举行这届运动会旨在
A.传达健康的体育精神 B 巩固国民革命的社会基础
C.激发群众的革命热情 D. 适应民族战争形势的需要
10.下图为《红色钢城百年印记》云展厅展示的人物简介图片。由此可见,当时
王集伦,/1953年在机修总厂工作期间, 先后B次改进工具,创造了“万能工具 雕”,大大提高丁劳动生产率,解决了 车间设备不平街的同题,按1953年定额 计算,他一年亮成了根多年的工作量,成为“走在时间前面的人”.
A. 崇尚劳动的时代精神 B. 社会主义建设全面展开
C. 计划经济体制的确立 D. 国民经济恢复成就显著
11. 从1992年初开始,国有企业逐步打破长期存在的“铁饭碗”,实行全员劳动合同制:逐步打破长期存在的企业干部终身制,实行企业管理人员的聘任制:逐步打破长期存在 的“大锅饭”,形成个人收益与企业效益相互挂钩并相互约束的新机制。这反映了( )
A.城市经济体制改革起步 B.“走出去”战略的实施
C.现代企业制度得以确立 D.国有企业改革面向市场
12、古罗马法中的裁判官告示--《乌尔比安告示》中“关于辱骂”有如下记载:“对于任 何违背善良风俗进行聚众侮辱的人或者其所为之事导致违背善良风俗的侮辱,我将授子对 抗他的诉权。”这一法律记载
A.反映了习惯与法律的对立 B 体现了对公民人格权的重视
C.体现了对法律程序的重视 D.突显了社会秩序混乱的状态
13、1215年,英国《大宪章》规定:“任何自由人,如未经其同级贵族之依法裁判,或经 国法裁判,皆不得被逮捕、监禁、没收财产、剥夺法律保护权、流放。”这一规定体现了
A.议会至上的治国理念 B 自由平等的政治传统
C.限制王权的法治精神 D.权力分割的立宪思想
14、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法国政府非常重视公务员的“专业化”和“知识化”。1945年戴 高乐政府着手创办了“国立行政学校”,专门培养新型高级文官。1979年“国立行政学 校”创立34年后,在政府掌握行政实权的高级文官中,将近一半是该校的毕业生。以下对这一现象的原因解释正确的是( )
A. 英国文官制度的直接影响 B. 法国经济的持续繁荣
C. 法国社会民主运动的推动 A 行政工作日益复杂化
15.1801年保民官否定了拿破仑主持的《法国民法典》草案,并抨击其背离革命原则。对此,拿破仑表示,我们只需要应用革命原则中“那些现实的、切实可行的东西,不要 那种纯理论的、假设的东西”,并于1802年修改了法令的通过程序。1804年,法典正 式颁布。由此可见,拿破仑意在( )
A.运用法律手段维护政权 B. 推翻封建专制
C. 宜扬启蒙思想 D. 传播革命原则打击政敌
16、14—15世纪,意大利地区攀比成风,为女儿准备像样的嫁妆成为各阶层家庭的沉重负 担,新郎家族也要为新娘准备奢华的服装和珠宝首饰等彩礼。1420年,威尼斯颁布了 禁奢法令,对嫁妆和彩礼等方面进行限制。该法令的实施
A. 降低了当地的结婚率 B. 背离了人文精神
C. 推动了海外殖民扩张 D. 有利于资本积累
第Ⅱ卷
非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共52分。
17.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
材料一
中国古代反对不教而刑,主张“礼禁未然之前,法施已然之后”。在民本理念 下,“不能使民无讼,莫若劝民息讼”。西周时要求“惟察惟法”,防止官吏在司法活动中 枉法裁判,法家则提出“刑无等级”“法不阿贵” 《周礼 ·秋官》有“三赦之法”,即对 年少体弱的人、七八十岁的老人及智力有障碍的人采取宽宿政策;秦汉以后建立了一系列保 护鳏寡孤独、老幼妇残的原则和法律制度;《唐律疏议》的相关规定发展得更加成熟。
——摘编自夏锦文《中华法制文明具有深厚底蕴和独特魅力》
材料二
19世纪70年代,德国统一后,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 一系列社会问题也 随之出现。工业生产中的伤亡事故频繁,工人生活条件与健康状况不断恶化。与此同时,工 人阶级的力量迅速壮大,工人运动日益高涨。俾斯麦政府通过立法为工人提供社会保障。自 1883年起,俾斯麦政府相继颁布了《疾病保险法》《事故保险法》《老年人与伤残者保险 法》,为工人及其家属、工伤者提供医疗保障,同时也为老年人及伤残者提供养老金和津贴。
——摘编自孙炳辉、郑寅达《德国史纲》
材料三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全国人大先后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合同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商标法》等几部重要法律。1982 年宪法颁布后,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涉外经济合同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反不正当竞争 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等。此后,全国人大 先后将“国家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私营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实 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公民的合法的私有财产不 受侵犯”等写入宪法。
——摘编自许安标《新中国70年立法的成就与经验》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法制思想的主要内容。(4分)
(2)根据材料二、三,分别指出19世纪后期德国与20世纪后期中阈加强立法的侧重点, 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侧重点不同的原因。(10分)
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
材料一
汉武帝时正式形成察举制。当时由皇帝向全国颁布诏令,货成中央和地方的高 级官员查访其所辖的基层官吏及百姓,按不同的科目标准选出优秀人才向朝廷推荐。东汉末 年,曹操提出了“唯才是举”的思想,后曹丕采纳吏部尚书陈群的建议“立九品官人之法”。 察举制和九品中正制下,获得举荐机会的大多是官僚地主和豪门子弟,且察举制的选举对象 完全是被动的。隋朝时,科举制出台。科举考试都是以皇帝的名义举行,主考官由皇帝指定, 取舍决定权在中央和皇市。只要不属于朝廷禁止入仕的戴罪之人和数量有限的哦民,都可自 愿报考。与察举制把道德、品行和才能作为授予官职高低的依据不同,科举制“一切以程文 为去留”或谓“以文取人”,人的主观因素越来越淡化,
——摘编自张会霞《我国古代官员选任制度的演进评析》
材料二
19世纪的英国实行政党分肥制,任命官员取决于个人好恶、拉关系讲门第,卖官鬻爵、贪污腐败、政治丑闻屡见不鲜。19世纪中叶,工业革命带来英国社会的巨大变 化,也对政府职能提出了更多新的要求。这期间,随着资产阶级自由平等思想的不断发展, 边沁提出了功利主义,论述了政府应为最大多数人谋幸福创造平等机会。而斯坦顿父子分别 在《一个驻中国大使权威记录》和《关于中国的杂记》、古次纳夫在《开发的中国》中对中 国政府官吏选拔的种种描叙,在英国产生广泛的影响。1870年,格菜斯顿颁布第二个关于 录用文官的枢密院命令,英国文官制度最终确立。
——摘编自鲍红信《英国近代文官制度的建立》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科举制与察举制、九品中正制对比的主要特点。 ( 6 分 )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英国文官考试制度确立的背景。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中国古代和近代西方官员选拔制度对当今中国公务员制度建设的启示。(8分)
19、(12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宋代日常读物与国家统治
宋代统治者提出“以文化成天下”,这得到宋代士绅的积极响应,他们常常通过蒙学读 物和家训读物等日常读物的传播,把上层人士的诸如等级伦理、社会道德等广泛地传递到民 众之中。
蒙学读物是日常读物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这些蒙学读物主要指在民间流传的训诲劝 诫文献,如《三字经》、《百家姓》、《弟子规》等。这些读物因言简意赅、通俗易懂,为 基层民众接受教育提供方便的同时,机加强了社会教化的力度和广度。
家训读物从某种意义上加速了儒学的社会化过程,宋代的家训读物,几乎篇篇都要提及 到“孝悌忠信,敦宗睦族”,因为在封建制度下,“家”与“国”联系紧密,密不可分.既 然如此,调整两方面关系的道德规范“学”和“忠”也就没有了本质差别 “孝”是“忠” 的前提,“忠”是“孝”的结果。所以,比起国家严厉的行政命令,家训中这种亲情的感化 和委婉说教,显得更有说服力,日常读物在宋代国家统治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摘编自王有英《宋代日常读物与社会教化》
(1)根据材料结合所学,概括宋代日常读物繁盛的原因,并归纳其特点。(8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谈谈对日常读物在宋代国家统治中扮演了重要角色的认识(4
20.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中国传统国家制度与治理体系具有许多跨越时空的文明精华,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植 根的丰厚土壤,也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与治理体系构建提供了丰富的历史借鉴。中国传统国家制度与治理体系所蕴含的精神,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与治理体系建设的重要资源。 具体表现如下表:
中国传统国家制度与治理体系精神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与治理体系内容
1 中央集权政治凝聚 党的集中统一领导
2 主流意识形态构建 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
3 德主刑辅法治体系特点 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4 尚贤用能 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
5 民本思想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6 严格史治 完善全面从严治党
7 天下一家 铸牢民族共同体意识
8 协和万邦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9 天人合一 坚持和完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
摘编自卜宪群《彝伦攸叙与守正创折——谈习近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治国理政思想的历史基础》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就上表所列中国古今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体系的相关联系,从整体或任意一点拟定一个论题,并予以闹述。(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表达准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