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2024—2025学年度高二第一学期期中考试
历史
范围:《中外历史纲要》上、下;选必一
命题人:高二历史备课组审题人:高二历史备课组
时量:75分钟满分:100分
第Ⅰ卷选择题(共48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商朝统治者宣扬自己是天神“帝”在人间的代表,要求臣民绝对服从。西周统治者用“天”代替“帝”来表示主宰命运的神灵,并提出“天命靡常”“以德配天”等主张。这一变化表明,该时期
A.统治思想具备了民本色彩 B.政治领域弥漫着神权意识
C.传统天命观逐步走向衰落 D.皇帝制度的雏形已经出现
2.“上农除末”的秦王朝,在严厉打击中小商人,贬黜其社会地位、加重其经济负担的同时,又对乌氏倮这样的大工商业者给予特殊的荣誉和照顾,使之“比封君,以时与列臣朝请”。这反映秦朝
A.经济政策存在内在矛盾 B.工商业的发展严重受挫
C.政府措施服务集权统治 D.重农抑商政策执行灵活
3.东汉郡国守相进行察举,主要根据乡党的声望,称为乡举里选。随着地方豪族势力的发展,封建国家的行政组织日趋瘫痪,乡党舆论逐渐被官僚家族(同时又是豪强)所支配。这一变化导致东汉时期
A.地方长官失去举荐人才的权力 B.门阀政治的逐渐形成
C.门第族望成为选官的主要依据 D.九品中正制正式确立
4.贞观年间,规定官员路遇各位亲王均需要下马而拜。魏征认为这样做与魏晋礼法不合,并提出周代后统治者都立嫡长子,可以杜绝庶子的不良用心。唐太宗最终接受了魏征的意见。这一举措
A.平衡了亲王与大臣的矛盾 B.意在保障政局的稳定发展
C.有效维护了国家统一局面 D.体现了礼法结合趋势加强
5.唐宋治理边疆,实行羁縻政策,羁縻州只是名义上的府州区划,一般不呈报户籍,不担贡赋。元朝因俗设“土官”,通过宣慰司等机构,实行强制性的检括户籍,设立驿站,比较固定的缴税和贡献,强制征调土官土军等。这反映了
A.羁縻府州不受中央政府管辖 B.元朝基层治理能力得到提高
C.土官制度促进民族交流融合 D.时代变迁影响边疆治理效能
6.明朝中后期逐渐裁撤了要求农民必须交纳一定的劳务和物品的徭役制;对于一些商业和手工业活动,官府都采取了较为灵活的税收制度,对于一些相对小型的企业和商家进行了减税和豁免;明朝还着手在各地开设了太仆寺和官营商号等机构,他们可以直接向官方购买商品。这些政策的推行
A.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增长 B.意在推动赋役制度变革
C.改变了重农抑商的政策 D.利于提升国家治理效能
7.晚清杭州私营金融机构主要通过关系信用开展运营,即便是浙江兴业银行的股东、经理及职员的任用也脱离不了以关系信用为依托,这种关系信用通过血缘、亲缘、地缘等各种经常性关系的互动,形成一种社会公认的规则机制。这体现出近代杭州私营金融业
A.受制于自然经济结构 B.根植于新型民族工业
C.依托于传统社会文化 D.有助于信用体系构建
8.下图是一幅历史地图,它将特定历史时期的人物、事件、时间流变反映在具象的平面上。下列标题最为贴切的是
A.《民国初年政党政治的尝试与失败》 B.《民国初年共和与帝制的斗争历程》
C.《民国初年民族资产阶级发展状况》 D.《民国初年形式上统一与实质分裂》
9.毛泽东指出:因为敌人的封锁,苏区的手工业生产衰落了。但因为群众生产合作社的逐渐发展,许多手工业和个别的工业现在开始走向恢复。而且自己织布,自己制药和自己制糖,是不可忽视的。此外,由国家直接经营若干项必要的商品流通,例如食盐和布匹的输入,食粮和钨砂的输出等,是异常需要的了。该论述
A.旨在强调根据地面临的困难 B.动员苏区军民开展大生产运动
C.推动新民主主义理论的形成 D.意在争取解放战争的最后胜利
10.在编纂《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过程中,我国立法机关广泛地听取专家学者意见,多次派员深入调研;还通过网络收到100多万条意见和建议。但已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仍存在未充分确认商事关系的特殊性,难以满足社会的商法制度需求等问题。这从侧面反映了
A.广大民众法律知识滞后 B.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曲折性
C.国家立法程序仍需完善 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断发展
11.下表为《查士丁尼法学总论》和《法国民法典》体系内容的结构。据此可知,二者都
法律文献 《查士丁尼法学总论》 《法国民法典》
体系内容 总则:法律的基本原则、渊源、结构、效力 ①权利主体(人格法、监护法) ②财产权利物权、继承、债 ③权利的保护 总则:关于法律的公布、效力及其运用 ①“人” ②财产及对所有权的各种限制 ③取得财产的各种方法
A.强调司法独立原则 B.利于维护经济秩序的正常运转
C.突出人民主权精神 D.限制个体私有财产的相互转让
12.“与您一样优秀的我们,向并不比我们更优秀的您起誓,承认您为我们的国王和最高领主,只要您遵从我们的地位和法律,如果您不如此,上述誓言即无效。”大量类似的誓言出现于中世纪西欧贵族的宣誓仪式中。据此可知,当时西欧
A.有限王权的理念被广泛接受 B.王权受到教权的严格约束
C.封君封臣在法律上地位平等 D.已经确立依法治国的原则
13.1814年召开的维也纳会议重新炮制了欧洲地图:根据正统主义原则,法国、西班牙、荷兰和意大利诸国的君主均恢复王位;根据遏制原则,与法国接壤的国家都要尽可能地强大起来;根据补偿原则,得胜的同盟国则以各种领土补偿自己,如挪威划归瑞典,马耳他、锡兰和好望角划归英国。这次会议表明
A.欧洲国家主权意识不断加强 B.大国协调欧洲均势特征明显
C.国际关系体系实行大国一致 D.维也纳体系具有正义进步性
14.有学者指出,如果根据君主主权乃至“朕即国家”的理论,法国大革命的起义者无疑都是叛国者,但最终被以“叛国罪”处决的,恰是试图勾结外国君主共同镇压革命的路易十六及其王后。这反映了当时法国
A.大革命的进程具有激进性 B.人民的人权意识较薄弱
C.建立军事独裁具有必然性 D.民族国家观念内涵变化
15.美国文官制度建立后,历任美国总统仍会受到种种压力,自觉或不自觉地要酬谢其支持者,任命一些照顾性官员。有些总统往往故意保留许多肥缺,不急于补充,以此作为获得支持的筹码。这说明美国
A.政党分肥制的影响依然存在 B.文官系统冲击分权制衡体制
C.总统权力受到文官制度制约 D.文官阶层逐渐抛弃中立原则
16.社会基层治理的变革是对统治的解构和超越。20世纪80年代以后,强调政府与社会的互动和多元管理成为公共管理的新思潮,备受政治家和选民关注。有关20世纪80年代以后西方国家的基层治理,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国家更强调政府的宏观调控 B.社会的上层群体行使城市治理职责
C.社区承担了更多的政府功能 D.社区开始成为基层自治的主要方式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52分)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3小题,共52分)
17.中国古代的婚姻习俗与经济、政治制度和道德习俗等关系密切,是社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0分)
材料一 中国古代文献中有关婚姻习俗的部分内容
时间 出处 内容
先秦时期 《礼记·昏义》 昏礼者,将合二姓之好,上以事宗庙,而下以继后世
汉代 《十三经注疏》 日生于东,月生于西,此阴阳之分,夫妇之位也
魏晋南北朝 《北魏诏书》 皇族贵戚及士民之家,不得与非类婚偶
——摘编自牛志平《唐代婚姻的开放风气》
材料二 唐朝初年,唐太宗等先后修订《氏族志》《姓氏录》,以官爵高下做等级,打压门阀士族。隋唐时期出现的科举制度能够让部分出身庶族读书人进入朝堂。社会风气也比较开放,妇女再嫁的现象比较普遍,而且对妇女贞节的要求相对比较宽松。唐代商人虽衣食无忧,但是唐律规定“当色(即社会阶层)为婚”,不可“异色相娶”,与商人联姻多是农民、手工艺者等庶人阶层。
进入宋代,随着商人阶层经济实力增长,婚姻价值观念变化,庶民、士人与商人联姻日益普遍。宋人笔记载:“近岁富商庸俗与厚藏者嫁女,亦于榜下捉婿,厚捉钱,以饵士人,使之俯就,一婿至千余缗。”到南宋时,由于政府的大力推行和倡导,对妇女贞节的要求开始趋严。
——摘编自安秀玲《浅析唐宋婚姻及其演变》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古代婚俗所反映的思想观念,分析古代婚俗带来的影响。(10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唐宋时期婚姻习俗演变的趋势并分析其原因。(10分)
18.某学习小组以“近代民族意识的觉醒”为主题开展研究性学习,在研究过程中搜集了以下材料。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0分)
材料一、本法案是确定国王陛下为英国国教会最高首领并有权革除国教会所有弊病、异端及陈规之法案。……俾能最大限度地使全能的上帝愉快,增进基督教的美德,维护本王国的和平、团结和安宁。上述权力不受任何习惯法、习俗、外国法律、外国当局的规定或任何其他事项的约束。
——节选自《至尊法案》(1534年)
材料二
人物 言论
耆英 老臣等伏思该夷所请各条,虽系贪利无厌,而其意不过求赏码头,贸易通商而止,尚非潜蓄异谋。与其兵连祸结,流毒愈深,不若姑允所请,以保江南大局。 ——节选自《耆英等又奏形势万分危急已允通商割地赔款折》(1842年7月)
梁启超 今日欧洲之世界,一草一石,何莫非食民族主义之赐。读十九世纪史,而知发明此思想者,功不在禹下也。 民族主义者,世界最光明、正大、公平之主义也,不使他族侵我之自由,我亦毋侵他族之自由。其在于本国也,人之独立;其在于世界也,国之独立。使能率由此主义,各明其界限以及于未来永劫,岂非天地间一大快事! ——节选自《国家思想变迁异同论》(1901年)
孙中山 国民党之民族主义,有两方面之意义:一则中国民族自求解放;二则中国境内各民族一律平等。……盖民族主义对于任何阶级,其意义皆不外免除帝国主义之侵略。……国民党敢郑重宣言,承认中国以内各民族之自决权,于反对帝国主义及军阀之革命获得胜利以后,当组织自由统一的(各民族自由联合的)中华民国。 ——节选自《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1924年1月)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英国民族意识觉醒的背景,并分析其影响。(10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说明三人的言论对于研究“中国近代民族意识觉醒”的史料价值。(10分)
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
序号 货币发展大事记
1 春秋战国时期,各诸侯国分别使用多种样式的铜铸币
2 秦朝在圜钱基础上将货币统一为圆形方孔钱,这种样式在此后被长期沿用
3 北宋诞生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
4 元朝将纸币“钞”作为单一流通货币来发行
5 明朝中期起,白银逐渐成为国家财政和民间交易的基本支付手段,物价也多以银两计算
6 1816年,英国率先实行金本位制
7 19世纪70年代后,欧美各国和日本等国相继效仿实行金本位制
8 1929年美国停止兑换黄金,全面禁止黄金出口,导致金本位制崩溃
9 1935年国民党实行法币改革,将白银收为国有
10 1944年布雷顿森林会议实行固定汇率制,各国货币与美元汇率基本固定,美元与黄金的比价固定
11 1971年美国宣布停止美元兑换黄金
12 1976年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通过了《牙买加协定》,全球经济进入了浮动汇率制时代
13 2009年中国开始跨境人民币结算试点
14 2015年中国倡导的金砖银行(2014年成立,2015年运营,成员国本币结算)和亚投行成立(结算方式美元为主,后来推出过当地货币结算)
——据人教版《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整理
从材料中提取三则相互关联的信息,自拟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通畅)(1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