礼泉县2024~2025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学科素养评价质量调研
高二年级历史
注意事项:
1.本试题共6页,满分100分,时间75分钟。
2.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和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3.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4.考试结束后,监考员将答题卡按顺序收回,装袋整理;试题不回收。
第Ⅰ卷(选择题共48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1961年,山西祁县(战国时属赵国)出土了数十公斤货币,种类达29种之多。其中能确定为赵国货币的有5种,另有韩国货币7种、魏国货币6种、燕国货币2种,还有9种难以确定国别。这反映了当时( )
A.赵国国家实力的强大 B.各地经济联系的加强
C.北方统一市场的形成 D.国家统一趋势的初显
2.两汉颁布察举贤良诏令共四十二次,其中提到“直言极谏”的,多达二十一次。此外,汉宣帝还创立了“上封事制”,鼓励群臣通过“密奏”直接上书皇帝,秘密参与国家大事。这些制度的建立( )
A.突破了宰相对信息的垄断 B.剥夺了三公九卿的行政权
C.利于弥补中枢决策的不足 D.有助于朝堂议事的民主化
3.汉武帝时期,(西域)龟兹王绛宾本与汉有隔阂,但在娶了受汉文化熏陶的乌孙公主的女儿后,“愿与公主女俱入朝。元康元年(前65年),遂来朝贺。王及夫人皆赐印绶”。后数次来朝,接受了汉家的礼仪文化。这反映出( )
A.汉朝加强对西域的管辖 B.民族交融呈现出新方式
C.华夏文化辐射力的增强 D.汉初和亲政策收效明显
4.唐代科举选官一般固定以吏部考功郎中或礼部侍郎为主考官。宋代则采取临时差遣,年年不同,而且任何官员都可以充任(主考官),并另增派若干人,互相监督。这一变化( )
A.反映了文人的政治诉求 B.促进科举选官公平公正
C.极大束缚读书人的思想 D.提高了政府的行政效率
5.北宋前期,贫富之间往往“自相假贷”,部分救灾物资通过赊借、典质等方式发放给灾民。为此,宋廷与地方官府往往要对民间相关赈贷行为进行干预,如置籍登记,维护依乡例收息,官为理索(追讨回来)等。这反映出北宋前期( )
A.官府动用行政权力强制劝赈 B.儒学思想开始向基层社会渗透
C.宗族内部救助活动逐渐兴起 D.引导和推动社会力量参与救济
6.元朝在汉族及某些边境地区设置行省,以资控驭;在一些少数民族地区如西藏,则直隶中央;同时,在适当的地区,配置皇子出镇,以加强控制。这说明元朝政府( )
A.在全国普遍推行行省制度 B.因地制宜加强地方的管理
C.一定程度上沿袭分封制度 D.多管齐下强化了君主专制
7.下表呈现的是明清对外政策大致状况,表中信息本质上反映了( )
时间 在位皇帝 对外政策
公元1368年 明太祖 厉行海禁《兵律》:“私出外境货卖及下海者杖一百……若将人口、军器出境及下海者绞,因而走泄事情者斩。”
公元1567年 明穆宗 隆庆开海,允许民间私人远贩东西二洋,但仅开放福建漳州偏僻的月港。
公元1684年 清康熙 1683年台湾归附后逐渐设立江、浙、闽、粤四处海关,允许沿海商民下海贸易,但仍有一些限制。
公元1757年 清乾隆 加强闭关锁国,颁布《防夷八条》,仅开放广州一处口岸,由十三行垄断对外贸易。
A.传统自然经济根深蒂固 B.明清对外政策因时而变
C.对外政策总体理性客观 D.西方殖民影响中国外交
8.有学者指出,围绕着《时务报》等维新报刊而形成的读者群体,形成了一个巨大的“阅读共同体”,维新言论使许多读书人“如饮甘泉”,乃至达到“梦寐以求”的地步。尤其是学校、学会与报刊三者之间的互动,吸纳更多的读书人加入维新报刊的阅读潮流之中。这表明维新变法运动( )
A.引发了创办报刊的热潮 B.提高了民众的阅读意识
C.增强了报刊的宣传功能 D.启发了知识群体的觉悟
9.1913年4月8日,中华民国第一届国会开幕典礼在北京新落成的众议院议场举行。下图所示为中华民国第一届国会议员构成基本情况图。据此可知当时( )
A.新的共和政体就此产生 B.自由进步力量主导政治局面
C.责任内阁制已充分体现 D.政治运作带有社会转型色彩
10.1982年,国家民委开展了少数民族古籍的整理出版工作,民族文字出版工作受到进一步重视。此外,针对新形势,民族教育方针得到了及时的调整,复办和创办了一批民族学院。这些措施( )
A.落实了新时期《民族区域自治法》 B.意在保障民族文化合法权益
C.有利于科教兴国战略的积极实施 D.实现了民族交融与民族团结
11.下表为1985年度上海市劳模评选条件的若干规定。这些规定( )
在维护社会主义法制,打击敌人,惩罚犯罪,保卫国家安全和公共安全的斗争中成绩显著,或在抢救国家财产和保卫人民生命财产方面有突出贡献。 在提高产品质量,开发新产品、新品种,创优质名牌,使产品适销对路,增强竞争能力,打开国际、国内市场方面有突出成绩。
A.顺应了改革开放的要求 B.提升了劳动生产效率
C.扩大了劳模评选的范围 D.开创了精神文明建设
12.从1993年《国家公务员暂行条例》到2005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颁布,再到2018年对公务员法的修订以及配套法规逐步出台。这些表明我国( )
A.法制化建设取得重大突破 B.党管干部原则确立并且强化
C.公务员队伍不断发展壮大 D.干部人事制度改革逐步深化
13.2024年5月,习近平主席对法国进行国事访问,中法就生物多样性与海洋加强合作发表联合声明,承诺养护、保护和修复海洋和沿海生物多样性,促进环境多边主义;防治污染;为实施可持续发展目标NO.14进行融资;促进海洋相关科学知识的发展;促进海运绿色化等行动。这说明,我国( )
A.外交政策实现了重大调整 B.积极发展同周边国家的睦邻关系
C.积极参与全球治理的进程 D.积极践行不结盟运动的宗旨理念
14.亚里士多德在《雅典政制》中写道:雅典执政官需要在卫城与广场两处进行就职宣誓,在誓言中,他们需要向神明表明自己将公正执法,严肃从政,且绝不因职务方便而谋私利,若有违背,则需立一座金像献给神明,以赎罪过,如此宣誓之后方能上任。雅典这一做法( )
A.提高了公民参政积极性 B.有利于捍卫民主政体
C.可保证公职人员的廉洁 D.完善了权力运行机制
15.19世纪50年代,英国已经完成工业革命,资本主义生产力的飞速发展对政府职能提出了更多新的要求,也加大了政府工作量,这使得政府工作变得更加复杂、专业,需要更多的专业人员管理这些新老产业。这表明( )
A.英国官员选用制度存在弊端 B.文官制度推动了英国经济发展
C.经济发展催生英国文官制度 D.官僚队伍膨胀降低了行政效率
16.1974年,美国与沙特签订协议,宣布向沙特出售军事武器,并且保障其国土安全,而作为回报,沙特必须接受美元作为石油出口唯一的计价和结算货币。美国这一做法( )
A.巩固了美元的经济地位 B.有效应对了西欧和日本的挑战
C.冲击了布雷顿森林体系 D.加深了美国和沙特之间的冲突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52分)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4小题,共52分)
17.(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唐高宗武后以来,均田制逐渐被破坏,人口流亡问题突出。尤其是唐玄宗以后,土地兼并日益严重,贫富差距也急剧拉大。安史之乱后更因长期战乱,作为租庸调来源的课户数大量减少,以至于中央财政收入严重不足。出于平叛需要,中央将财政权力下放,使各地节度使和团练使获得“应须兵马、甲仗、器械、粮赐等,并于本路自供”的权力。地方藩镇长官借机拥兵自重,“河南、山东、荆襄、剑南有重兵处,皆厚自奉养,王赋所入无几”,中央所能获得的财政收入非常不稳定。与此同时,“逆贼未平,师旅淹岁,军用匮竭,常赋莫充”,庞大的军费开支,又令唐王朝陷入严重的财政危机。
——摘编自许超雄《唐代两税法确立两大税收原则》
材料二:康熙晚期,在浙江,鉴于“田归不役之家,役累无田之户”的弊端,地方官员提出“均田均役”之法。在江苏,官府制定《征收条例》以消除赋役繁轻不均的弊端。在湖南,当地采用人丁随粮摊的类似举措。在四川和广东,一些州县开始尝试按照田地数量征收赋役的探索。雍正即位后,主张实行摊丁入亩,这一主张逐渐成为政治共识。山东巡抚黄炳奏请援照浙江省之例“按地摊丁,以苏积固”;直隶巡抚李维钧上疏请求将所属“丁银摊入田粮征收”。经过讨论,朝廷认为推行摊丁入亩的好处大致有三:一免贫富不均之叹,二免逃亡转赔之苦,三免吏胥贿赂之弊。最终,户部依照
李维钧的建议,将丁银均摊到地粮之内并造册征收。于是,中国封建社会赋役制度的最后一次重大改革在雍正元年拉开帷幕。
——摘编自崔华杰《清朝赋役制度改革摊丁入亩》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唐代确立两税法制度的背景。(6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清朝实施摊丁入亩的历史作用。(6分)
18.(14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自1926年起,中共中央颁布了一系列惩罚贪污腐败的法纪法规。同时,中共也注意把党内监察与自我教育结合起来。1931年,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成立,在所辖的各省县区逐步设置了相应的监察机构,苏区专设了控告局,并组织突击队及时清查群众举报的问题。而此时共产党内仍有自己的监察机构——中央审查委员会。中共党内监察不仅包括党风党纪,还涉及到经济、财务、会计等方面。……民主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的主要任务是领导中国人民推翻三座大山的压迫,争取民族独立和民主自由。为此,中共监察机关开展了反腐倡廉和反奸反特等工作,认真监督每位党员严格遵守党纪法规,为共产主义事业英勇奋斗。
——摘编自徐行、周巍《民主革命时期中共党内监察机制述论》
材料二:随着红军长征的胜利,中共中央进驻延安。陕甘宁边区政府普遍建立了县、乡参议会和政府。乡参议会和乡政府作为边区的基层政权,是中共领导下建设边区的重要抓手。在边区、县、区设置议会,在乡设置代表会,议会和代表会的议员由选民直接选举产生,政府由议会或代表会选举产生,政府对议会或代表会负责,乡代表会议员要定期向选民作报告,选民有权力罢免乡代表会议员。在边区广大基层,中共举办各种培训班,如识字组、读报组、冬学班等。通过学习,基层党员干部基本扫除文育,文化水平显著提高,政治理论水平和实际工作水平得到提升,党性修养不断加强。……1941年,中共中央政治局正式规定边区参议会实行“三三制”并作为新民主主义制度的施政原则。……边区成为“抗日民主政治的模范区域”。
——摘编自邢钰金《延安时期陕甘宁边区基层政权建设研究》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民主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监察机制的特点。(6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延安时期陕甘宁边区基层政权建设的主要背景,并简述其作用。(8分)
19.(14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查士丁尼在他的《新法典》里写着:“罗马帝国的疆域曾经联接到两个大洋,由于不谨慎的原因,罗马人才丧失之。”在这寥寥数语中,蕴藏着他力图征服西部之“宏伟”计划。工商业奴隶主们在商品所有者之间所进行的买卖、借贷、契约、诉讼以及其他商业往来的义务与活动中,罗马法对他们是十分重要的。查士丁尼就是根据这种要求将过去的罗马法加以整理……此外,为了实现帝国的“一个宗教”的理想,使东正教成为专制君主政治的驯服工具,必须对所有“异端”教派加以严重的打击,从而加以消灭……君士坦丁堡的法学教授狄奥斐拉和叙利亚贝鲁特的法学教授图罗狄乌斯根据查士丁尼的指示:必须为帝国法学学校编写容易为青年法学学生所接受的法学教科书。
——摘编自郑如霖《略论〈查士丁尼法典〉》
材料二:《大明律》吸收了《唐六典》《元典章》以职官分类编制法典的长处,创立了以六部分类的新体例。《大明律》共七篇,“名例”以下,分别为吏律、户律、礼律、兵律、刑律和工律六篇,其在定罪量刑上侧重尊君。朱元璋还创造了“教民榜文”之类的普及政教法令于民间的制度,让“里老人”宣讲简明扼要的“圣谕”。清入关初,曾依照《明律》制定法律,至乾隆时期,修成了集历代封建法律之大成的《大清律例》。乾隆在《大清律例》序文中说,法律“非徒示之禁令,使知所畏惧”,更在于“弼成教化,以洽其好生之德”。清代还制定了《蒙古律例》、《回疆则例》等,使司法管辖深入边疆少数民族地区。
——摘编自朱勇主编《中国法制史》
(1)根据材料一,概括查士丁尼下令编撰新法典的原因。(6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清法律的特点,并分析其历史意义。(8分)
20.(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有关世界近代民族主义的起源和扩散,不同学者提出了不同的解释。大致观点主要有以下两种:
观点一:学者周平认为,民族主义起源于近代西欧,王朝国家在对共同体进行整合的过程中促进了民族意识和情感的产生,这种民族意识在政治精英的加工后逐步系统化、理论化,发展为完整的思想体系,这就是民族主义。民族主义形成后又促进了民族的成熟,民族成熟以后资产阶级利用民族利益反抗王朝国家,把国家的权力转移到了“全民族”手中。
观点二:政治学家本尼迪克特·安德森认为:民族主义起源于18世纪末19世纪初的美洲殖民地反抗宗主国的民族解放战争和独立运动,主要表现为反抗宗主国的压迫和不平等,随后扩散到欧洲,最后传播到亚非殖民地。
——摘编自李宏图《论近代西欧民族主义和民族国家》
围绕世界近代民族主义的起源和扩展,从材料中选取一个观点或另拟一个观点,并运用所学世界史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论题明确,论据充分,史论结合,表达清晰。)
礼泉县2024~2025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学科素养评价质量调研
高二年级历史试题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一、选择题(本大题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
1.B 2.C 3.C 4.B 5.D 6.B 7.A 8.D 9.D 10.B
11.A 12.D 13.C 14.B 15.C 16.A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4小题,共52分)
17.(12分)(1)背景:均田制遭到破坏,土地兼并严重;(2分)藩镇割据影响政府收入;(2分)军费开支增多,出现财政危机。(2分)
(2)历史作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赋役摊派不均的弊端;减少了百姓因丁税沉重而流亡的社会现象,缓解了社会矛盾;有利于国家税收的稳定;有利于避免地方官员借人口税盘剥百姓;使农民对国家的人身依附关系进一步松弛;客观上起到了鼓励人口增殖的作用,促进经济发展。(每点2分,答出任意三点即可得6分)
18.(14分)(1)特点:重视法纪法规建设;党内监察与自我教育相结合;党内监察机构与政府监察机构分设;党内监察范围较广;发动群众,上下结合;配合党的中心工作展开。(每点2分,答出任意三点即可得6分)
(2)主要背景:日本侵略中国,中华民族危机空前严重(中日民族矛盾成为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中共领导的抗日民主根据地逐步扩大;陕甘宁边区(抗日根据地)面临各种困难。(每点2分,答出任意两点即可得
4分)作用:保证了陕甘宁边区政府的民主性;培养和锻炼了党的干部;为边区社会的健康发展提供了保障;进一步巩固和扩大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加强了抗日民主政权的建设;为取得抗日战争(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奠定了坚实基础;为新中国的建设与发展积累了宝贵经验。(每点2分,答出任意两点即可得4分)
19.(14分)(1)原因:重建罗马帝国的辉煌(加强帝国权威);工商业经济发展的需要;消灭“异端”教派;为学校编写法学教科书。(每点2分,答出任意三点即可得6分)
(2)特点:借鉴前代法典优势;体系完善、内容翔实;注重法律和教化结合;律例合编,重视例的作用;礼法完善,礼法结合;为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制定专门法律。(每点2分,答出任意两点即可得4分)意义:是有力的统治工具,强化明清封建君主专制;法律与教化并重,推动儒家思想传播;有利于加强基层治理;巩固统一多民族国家,加强国家统一。(每点2分,答出任意两点即可得4分)
20.(12分)示例:观点:世界近代民族主义起源于西欧并向亚非拉地区传播。(2分)
论述:16世纪时,随着西欧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文艺复兴的开展,新兴资产阶级继而发起了宗教改革运动,他们否定罗马教皇和天主教会的统治权威,要求教随国定,“因信称义”,促进了民族语言和民族文化的兴起,此后封建王权加强,教权下降,民族国家开始逐步建立,民族主义由此兴起。在启蒙思想的影响下,法国大革命时期的民族主义发展为反对封建专制,争取人民主权的反封建斗争,拿破仑对外战争传播了大革命的思想和精神,激发了被侵略地区的民族主义。同时,启蒙思想传播到北美和拉美,引发了民族独立运动,推动了一系列新兴民族国家的建立。列强对外殖民侵略和殖民体系的形成,使启蒙思想传播到亚非地区,引发了亚非民族主义高涨。一战前,欧洲列强为争夺殖民地,宣扬极端民族主义,造成了消极影响,带来了严重的灾难。(8分)
总之,世界近代民族主义从欧洲发端,向世界各地传播,对世界近代历史产生了重要影响。(2分)(示例仅供参考,其他答案言之有理亦可得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