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望海潮(东南形胜)》《扬州慢(淮左名都)》联读课件(共12张PPT)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

文档属性

名称 4《望海潮(东南形胜)》《扬州慢(淮左名都)》联读课件(共12张PPT)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20.3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11-10 15:18:0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12张PPT)
——《望海潮》《扬州慢》联读
城市的记忆——升平与离乱
罗大经《鹤林玉露》载,此词流传至江北,金主完颜亮闻歌,欣然有慕于‘三秋桂子,十里荷花’,遂起投鞭渡江之志。”于是有了金兵南侵,扬州城也不能幸免。果真如此,我们似乎可以说,没有《望海潮》,也就没有《扬州慢》。
【学习目标】
1、知人论世,以意逆志,了解两首词所描写的不同城市。
2、明确两首词的意象,体会独特的意境。
3、比较两首词如何运用不同手法表现兴亡悲情和爱国情怀。
4、说说今天的我们为什么要读古诗,培养学生对诗意的探寻,培养家国情怀。
【核心任务】
围绕“诗意的探寻”这一主题,先从怎么探寻入手,分别从知人论世、以意逆志、因声求气、吟咏诗韵、置身诗境、缘景明情等角度探寻诗意;然后从为什么要从探寻入手,理解古诗词在当今的社会意义和文化传承。
词的基本常识
词牌和标题:词牌是一首词的词调的名称,词的标题是词的主要内容的集中体现。
词的分类:按字数可分为小令(58字以内)、中调(59—90字)长调(91字以上)
按段的多少可分为单调、双调、三叠、四叠等。(词的段落叫:阕或片)
鹤冲天
黄金榜上,偶失龙头望。明代暂遗贤,如何向?未遂风云便,争不恣狂荡?何须论得丧。才子词人,自是白衣卿相。
烟花巷陌,依约丹青屏障。幸有意中人,堪寻访。且恁偎红倚翠,风流事,平生畅。青春都一饷。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
1009年,春闱在即,柳永踌躇满志,自信“定然魁甲登高第”。及试,真宗有诏,“属辞浮糜”皆受到严厉谴责,柳永初试落第。愤慨作词,发泄对科举的牢骚和不满 。及至仁宗,“既然想要‘浅斟低唱’,何必在意虚名”,遂刻意划去柳永之名。柳永不得志,遂出入娼馆酒楼,自号“奉旨填词柳三变”。
补充资料
《望海潮》写作背景
宋真宗咸平末年(1002—1003),柳永从家乡前往都城汴京(今河南开封)应考,途经钱塘(今浙江杭州)。此时孙何任两浙转运使,柳永为一介平民,当时官府之家门禁极严,于是柳永就写下了这首词,并使其在青楼被广泛传唱,以使孙何知道,后孙何亲自前往见面。传说金主完颜亮读到这首词后,对“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的江南美景十分倾慕,遂起“投鞭渡江”之意,于1161年大举进攻南宋。虽是传说,但也说明柳永把杭州美景写到了极致。
知人论世
《扬州慢》写作背景
南宋建炎三年,金兵大举南侵,攻破扬州、建康、临安等城,焚掠一空。此后不断地发动对南宋的进攻。绍兴三十一年,金人十万铁骑破扬州,大肆掳掠,“横尸二十里”,扬州再次遭到极其惨重的破坏,变成一座空城。隆兴二年,金兵又大举进犯淮南地区,扬州又一次受到影响。在1176年冬至,诗人因路过扬州,目睹了战争洗劫后的扬州萧条景象,抚今追昔,抒写对昔日繁华的怀念和对今日荒凉残破景象的哀思。
请从柳永的《望海潮》和姜夔的《扬州慢》中,各选择一个词概括所写城市的特点,并加以解释说明。
“盈” “空”
杭州城的“盈”:
景美——云树绕堤沙;三秋桂子,十里荷花
人多——参差十万人家
豪奢的物质——市列珠玑,户盈罗绮
优美的乐声——萧鼓、菱歌、羌管
歌舞升平——嬉嬉钓叟莲娃;乘醉听箫鼓,吟赏烟霞
扬州城的“空”:
城市荒芜——尽荠麦青青
人心惶惶——废池乔木,犹厌言兵
音乐变调——渐黄昏,清角吹寒
无繁华热闹声——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
无赏花之人——念桥边……为谁生
以意逆志
1.同样是歌咏城市,《望海潮》是怎样的杭州城?《扬州慢》是怎样的扬州城?
2.两位词人是如何描写的?各自表达的主题是什么?
以意逆志,阅读思考
城市 意象 意境 手法 主题
杭州 钱江 树、沙、涛 繁华 视听 动静 比喻 夸张 互文 描绘一幅充满诗情画意的杭州居民生活画卷,表达了对承平盛世的赞美与歌颂。
西湖 湖、巘、桂、荷、笛、歌、叟、娃 清嘉 都市生活 桥、帘、人家 富庶祥和 扬州 昔日 春风、豆蔻词工、二十四桥 热闹繁华 想象 用典 运用虚实结合进行今昔对比,描写劫后孤城,传递了遭受兵燹之祸的黍离之悲。
今日 荠麦、废池、清角、红药、冷月 凄清荒凉 拟人 乐景衬哀情 两首词分别写了两座不同的古代名城,寻找角度,比较不同。
提示:
①人物形象
可以从社会背景、身份地位、年龄职业、经历遭遇、命运结局等外在属性,肖像、性格、品质等个体属性,以及作者所赋予形象的意义及其创作意图等角度比较。
②主题角度(联系背景)
③表现手法(意象意境)
④语言风格
可以从语言的整体风格和具体特点(语体色彩、音乐节奏、旋律节拍、叠词炼字、语言运用等)两个方面进行比较。
置身诗境、缘景明情
《望海潮》
①意象选取了“烟柳”“画桥”“风帘”“翠幕”等,色彩或明丽或浓艳,或芬芳或富贵,或优美或繁华。意象的组合是以钱塘的自然景观为背景,以人文景观为主体,动静结合,烘托出一副繁华富庶祥和的生活图景。
②选取具有相近特点的意象,通过组合,营造出浓艳瑰丽、秀美繁华、富庶奢华的意境,以乐景抒乐情,充分表达了对杭州风物的惊叹、赞美与艳羡之情。
两首词在意象选取和意境营造上的不同之处:
《扬州慢》
①选取的意象色彩昏暗,色调阴冷,声音悲凉,以寥落、空寂的扬州城为背景,以在戍角悲鸣中的夜雪、荠麦、寒水等意象,烘托出战后扬州城人际杳然、街巷空寂的凄凉景象。
②意境营造一是用清冷意象营造出萧条、荒凉、空寂、令人伤感的意境;二是词人运用了移情入景、以乐景抒哀情的写法衬托哀情。
置身诗境、缘景明情
一座城一种记忆,《望海潮》和《扬州慢》分别表达了不同的情感,说说你更喜欢哪种情感表达?
提示:各有其价值。从历史的真实来看,繁华和灾难是人类进程中的花开花落,城市就是在这样的起起落落中向前发展的。从文学的表达来说,讴歌太平与反映灾难都是文学的责任,内容不同,意趣亦相异,共同构成历史的真实,体现出文学的价值。
因声求气,吟诵诗韵
升平欢歌与离乱悲吟
欣赏下面两个小视频,说说今天我们为什么读古诗词。
课堂讨论:
1、今昔对比的形式写300字左右家乡胜地胜景的解说词,或家乡的宣传文案。
2、仿照《望海潮》填词描绘家乡,寄给外地的亲友。
课后作业(二选一):
示例参考:
一座被名家寄意的人文古城
古称楚粤之孔道,今为湖南南大门。郴州,被称为天下第十八福地。“郴”字,独属郴州。是中国唯一一座“一个汉字一座城”的城市神农制耒,天降嘉禾;苏仙济世,橘井泉香;义帝置陵,昌黎经此;秦少游,携诗远眺;周敦颐,开辟理学;徐霞客,遍访郴州;郴江幸自绕郴山,为谁流下潇湘去!北纬25度,从郴州出发一起品味这座被名家寄意的人文古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