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音乐巨人贝多芬(2课时课件+教案+学案+练习+音频)

文档属性

名称 13音乐巨人贝多芬(2课时课件+教案+学案+练习+音频)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6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6-03-14 15:29:36

文档简介

登陆21世纪教育 助您教考全无忧
13《音乐巨人贝多芬》同步练习
荆门市京山县石龙中学:陈光荣
一、双基积累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
A.喧嚣(xiāo)   女佣(yònɡ)   磐石(pán)
B.弄堂(lònɡ) 门槛(kǎn) 重荷(hè)
C.佣金(yōnɡ) 深邃(suì) 模样(mú)
D.丧钟(sànɡ) 捏弄(niē) 踌躇(chú)
2.下列字形书写无误的一项是 (  )
A.演奏   拼命    清晰   小心冀冀
B.巴望 灵魂 捉弄 零乱不堪
C.悲剧 燃烧 麻烦 杂乱无张
D.睁扎 嗓子 耳聋 惹人注目
3.依次在下列句子的横线上填入恰当的关联词。
  这犹如一座不见天日的囚室,牢牢地困住 ( http: / / www.21cnjy.com )了他。不过,“聋”   带来了无可比拟的不幸和烦忧,   也带来了与人世的喧嚣相隔绝的安静。他   孤独,   有“永恒”为伴。21cnjy.com
4.下列句子所运用的修辞手法不是比喻的一项是 (  )
A.一直走向那只巨熊一样蹲伏着的大钢琴旁边。
B.火一样蓬勃的头发,盖在他的头上。
C.你们竟敢到兽穴里来抓老狮子的毛。
D.“什么 又怎么了 ”他大声说。接下去倒像在自言自语
5.指出下列各句运用的描写方法。
(1)他敲敲自己的耳朵,随手拿过来一张纸一枝铅笔给客人。 ( )
(2)客人带着好像敬畏又好像怜惜的神 情, 默不作声地望着他。( )
(3)一个身高五英尺左右的人,两肩极宽阔,仿佛要挑起整个生命的重荷及命运的担。( )
6.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是否积极主动地学习是取得优异成绩的关键。
B.夜阑人静,想起今天一连串发生的事情,我怎么也睡不着。
C.由于他这样的成绩,得到了老师和同学们的赞扬。
D.在节约型社会里,人们有效利用资源的意识进一步增强。
7.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大家认为他提出的这条建议很有价值,都随声附和表示赞成。
B.张爱萍将军称他为“两弹”元勋,他是当之无愧的。
C.每一个舞姿都使人颤栗在浓烈的艺术享受中,使人叹为观止。
D.福楼拜惊人的记忆力和超人的博学多识往往使人惊叹不已。
8.下列选项中,标点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他不肯接见你的。”一个女佣站在门槛上为难地说:“他谁都不肯接见……”
B.“还有他那个流氓一样的侄子,一天到晚来麻烦他。——瞧,他下来了,我希望他不会责怪我。”
C.“倒霉,今天!哦,今天我碰到的是那些孩子,嘲笑我,捉弄我,模仿我的样子。”
D.我有时不免叹息,我真软弱……一个音乐家最大的悲剧是丧失了听觉。
二、课内阅读
客人小心翼翼递过去一张字条。贝多芬戴上眼镜 ( http: / / www.21cnjy.com ),专注地凝视了一会儿:“好,你们竟敢到兽穴里来抓老狮子的毛。”他说,虽然严肃,但脸上浮现出善良的微笑,“你们很勇敢……可是你们不容易了解我,也很难使我听懂你们的话。过来坐在我旁边,你们知道我听不见的。”
……
贝多芬神往地说: “一个人到田野去,有时候我想,①一株树也比一个人好……”
他接着说:“你可能想到我——②一座已倒落了的火山,头lú在熔岩内燃烧,拼命巴望挣扎出来。”
……
命运加在贝多芬身上的不幸是他的灵魂锁闭在p ( http: / / www.21cnjy.com )án石一样密不通风的“耳聋”之中。这犹如一座不见天日的囚牢,牢牢地困住了他。不过,“聋”虽然带来了无可比拟的不幸和烦忧,却也带来了与人世的喧嚣相隔绝的安静。他诚然孤独,可是有“永恒”为伴。
1.按照拼音写出汉字。
头lú( ) pán( )石
2.解释加点的词语。
小心翼翼:
巴望:
3.对“你们竟敢到兽穴里来抓老狮子的毛”这句话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来人胆大妄为, 竟然无所顾忌。
B.作为音乐巨人很傲慢不愿让人来访。
C.这是一个比喻,一般人都以为贝多芬很可怕,很难接近,有人来访他很吃惊。
D.来访的人很勇敢。
4.谈一谈对文中画曲线的两句的理解。
5.“他诚然孤独,可是有‘永 恒’为伴”,这里的“永恒”指的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 _____21教育网
三、类文阅读。
贝多芬与《月光曲》
有一年秋天,贝多芬去各地旅行演出,来到莱茵河 ( http: / / www.21cnjy.com )边的一个小镇上。一天夜晚,他在幽静的小路上散步,听到断断续续的钢琴声从一所茅屋里传出来,弹的正是他的曲子。
贝多芬走近茅屋,琴声突然停 ( http: / / www.21cnjy.com )了,屋子里有人在谈话。一个姑娘说: “这首曲子多难弹啊!我只听别人弹过几遍,总是记不住该怎样弹,要是能听一听贝多芬自己是怎样弹的,那有多好啊!”一个男的说: “是啊,可是音乐会的入场券太贵了,咱们又太穷。”姑娘说: “哥哥,你别难过,我不过随便说说罢了。”21·cn·jy·com
贝多芬听到这里,就推开门 ( http: / / www.21cnjy.com ),轻轻地走了进去。茅屋里点着一支蜡烛。在微弱的烛光下,男的正在做皮鞋。窗前有架旧钢琴,前面坐着一个十六七岁的姑娘,脸很清秀,可是眼睛瞎了。皮鞋匠看见进来个陌生人,站起来问: “先生,您找谁?走错门了吧?”贝多芬说: “不,我是来弹一首曲子给这位姑娘听的。”www.21-cn-jy.com
姑娘连忙站起来让座。贝多芬坐在钢琴前面 ( http: / / www.21cnjy.com ),弹起盲姑娘刚才弹的那首曲子来。盲姑娘听得入了神,一曲完了,她激动地说: “弹得多纯熟啊!感情多深哪!您,您就是贝多芬先生吧?”贝多芬没有回答,他问盲姑娘: “您爱听吗?我再给您弹一首吧。”
一阵风把蜡烛吹灭了。月光照进窗子来,茅 ( http: / / www.21cnjy.com )屋里的一切好像披上了银纱,显得格外清幽。贝多芬望了望站在他身旁的穷兄妹俩,借着清幽的月光,按起琴键来。
皮鞋匠静静地听着。他好像面对着大海 ( http: / / www.21cnjy.com ),月光正从水天相接的地方升起来。微波粼粼的海面上,霎时间洒遍了银光。月亮越升越高,穿过一缕一缕轻纱似的微云。忽然,海面上刮起了大风,卷起了巨浪。被月光照得雪亮的浪花,一个连一个朝着岸边涌过来……皮鞋匠看看妹妹,月光正照在她那恬静的脸上,照着她睁得大大的眼睛,她仿佛也看到了,看到了她从来没有看到过的景象,在月光照耀下的波涛汹涌的大海。2·1·c·n·j·y
兄妹俩被美妙的琴声陶醉了。等他们苏醒过来,贝多芬早已离开了茅屋。他飞奔回客店,花了一夜工夫,把刚才弹的曲子--《月光曲》记录了下来。【来源:21·世纪·教育·网】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A)幽静 清幽 波涛汹涌 波光粼粼
(B)清静 幽静 波光粼粼 波涛汹涌
(C)幽静 清幽 波光粼粼 波涛汹涌
(D)幽静 清幽 微波粼粼 波涛汹涌
2.按下面的要求写出本文的记叙要素。
时间:________;地点:________;主要人物________;
事情的起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经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结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概要说说皮鞋匠从贝多芬弹奏的第二首曲子中感受到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章写皮鞋匠的感受有何作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贝多芬为什么弹奏完第二首曲子就飞奔回客店?(不超过24个字)
答:
6.这篇文章的主要内容是什么?(不超过15个字)
答:
参考答案
一、
1.【解析】选B。A项“佣”应读yōnɡ;C项“佣”应读yònɡ;D项“丧”应读sānɡ。
2.【解析】选B。A项“小心冀冀”应为“小心翼翼”;C项“杂乱无张”应为“杂乱无章”;D项“睁扎”应为“挣扎”。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3.答案:虽然 却 诚然 可是
4.【解析】选D。D项只有比喻词“像”,但没有本体和喻体。
5.(1)动作描写 (2)神态描写 (3)肖像描写
6.D
7.A
8.A
( http: / / 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资料·第 3 页 (共 4 页)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登陆21世纪教育 助您教考全无忧
13《音乐巨人贝多芬》导学案
荆门市京山县石龙中学:陈光荣
导学目标:
1.通过阅读探究,了解贝多芬,体会伟大音乐家的人格 魅力。
2.指导学生学习课文运用肖像描写展示人物的生活遭遇、个性气质和精神风貌的手法。
3.学习贝多芬与命运顽强抗争的精神,培养坚强乐观的人生态度。
导学重点:学习运用肖像描写来刻画人物的方法。
导学难点:理解文中几个难句的含义。
导学时间:1课时
导学过程:
一、预习导学:
1、知识链接:
贝多芬 (1770-1827)德国作曲家 ( http: / / www.21cnjy.com ),被称为“乐圣”。出身于德国波恩的音乐世家,很早就显露了音乐上的才能,八岁便开始登台演出。1792年到维也纳深造后,音乐上取得了更伟大的成就。他一生坎坷,没有建立家庭。二十八岁开始耳聋,晚年全聋,只能通过谈话册与人交谈。但他仍然创作了大量堪称绝唱的优秀作品,如:九部交响曲(以第三《英雄》、第五《命运》、第六《田园》、第九《合唱》最为著名)歌曲《费黛里奥》,歌剧《哀格蒙特》,钢琴奏鸣曲五部(《悲怆》、《月光》、《暴风雨》、《热情》等),小提琴协奏曲一部,弦乐四重奏十六部,小提琴奏鸣曲十部,弥撒曲两部等。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2.掌握字词,扫清阅读障碍。
(1)给下列多音字注音。
女佣( ) 重荷( ) 丧( )失
佣( )金 荷( )花 丧( )乱
(2)解释下列词语的含义。
喧嚣:
杂乱无章:
惹人注目:
深邃:
磐石:
二、体感知课文内容,思考下列问题。
1.浏览课文,给课文分段并概括大意。
第一部分:
第二部分:
第1层
第2层
第3层
第三部分:
2.本文记叙的线索是什么
3.课文写客人拜访贝多芬的过程中,写了哪几件事?
三、品读课文,赏析句子。
认真品读课文,在文中找出你感到难以理解的句子,然后分小组讨论,弄懂这些句子的含义,
1.“你们竟敢到兽穴里来抓老狮子的毛”是什么意思?
2.贝多芬为什么说“一株树也比一个人好……”?
3.“你可能想到我——一座已倒落了的火山,头颅在熔岩内燃烧,拼命巴望挣扎出来。”如何理解这句话的意思?21教育网
4.“他诚然孤独,可是有‘永恒’为伴”,这里的“永恒”指的是什么?
5.“请看一看罗曼 罗兰的《约翰 克里斯朵夫 ( http: / / www.21cnjy.com )》,在那本大书里流淌着一条大河,那条大河就是从贝多芬身上流出来,并且加以引申开的。”这句话应如何理解?
6.“听我心里的音乐!你不知道我心里的感觉!一个乐队只能奏出我在一分钟里希望写出的音乐!”这句话是什么意思?21cnjy.com
四、走进贝多芬心灵,感受贝多芬形象。21·cn·jy·com
读完全文,你认为贝多芬是一个怎样的人?(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其中,最让你感动的是他的什么精神?
五、巩固提高:
我不敢说生命是什么,我只能说生 ( http: / / www.21cnjy.com )命像什么。生命像向东流的一江春水。他从最高处发源,冰雪是他的前身。他聚集起许多细流,合成一股有力的洪涛,向下奔注,他曲折的□□□悬崖峭壁,□□□层沙积土,□□□滚滚的沙石,快乐勇敢的流走,一路上他享受着他所遭遇的一切:有时候他遇到巉(chán山势高险)岩险阻,他愤激的奔腾了起来,怒吼着,回旋着,前波后浪地起伏催逼,直到他过了,冲倒了这危崖他才心平气和地一泻千里。有时候他经过细细的平沙,斜阳芳草里,看见了夹岸红艳的桃花,他快乐而又羞怯,静静地流着,低低地吟唱着,轻轻地度过这一段浪漫行程。有时候他遇到暴风雨,这激电,这迅雷,使他心魂惊骇,疾风吹卷起他,大雨击打着他,他暂时浑浊了,扰乱了,而雨过天晴,①只加给他许多新生的力量。有时候他遇到了晚霞和新月,向他照耀,向他投影,清冷中带些幽幽的温暖:这时他只想憩息,只想睡眠,而那股前进的力量,仍催逼着他向前走……终于有一天,他远远地望见了大海,呵!他已到了行程的终结,这大海,使他屏息,使他低头,她多么辽阔,多么伟大,多么光明!大海庄严地伸出臂儿来接引他,他一声不响地流入她的怀里。②生命又像……江流入海,叶落归根,我们是大生命中之一叶,大生命中之一滴。在宇宙的大生命中,我们是多么卑微,多么渺小,而一滴一叶的活动生长合成了整个宇宙的进化运行。要记住:③不是每一道江流都能入海,不流动的便成了死湖;不是每一粒种子都能成树,不生长的便成了空壳!生命中不是永远快乐,也不是永远痛苦,快乐和痛苦是相生相成的。等于水道要经过不同的两岸,树木要经过常变的四时。在快乐中我们要感谢生命,在痛苦中我们也要感谢生命。快乐固然兴奋,苦痛又何尝不美丽?我曾读到一个警句,是“愿你生命中有够多的云翳,来造成一个美丽的黄昏”。世界、国家和个人的生命中的云翳没有比今天再多的了。www.21-cn-jy.com
1.在文中□□□内依次填入词语,正确的一项是( )
A.挟卷着 冲倒了 穿过了
B.冲倒了 挟卷着 穿过了
C.穿过了 冲倒了 挟卷着
D.挟卷着 穿过了 冲倒了
2.根据上下文,理解加粗词语的含义
心平气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划线句子①“只加给他许多新生的力量”中,“新生的力量”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划线句③给人深刻的启示,下列各项中对其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揭示出生命的真谛,生命的活力只有在奋斗中才能体现。
B.生命的意义在于不断进取,克服一切困难,排除一切干扰。
C.成了死湖和空壳,也是生命存在的一种形式,不必遗憾。
D.只有不断流动,生命之水才有活力;只有不断生长,生命之树才能常青。
5.对全文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作者把生命比作一江春水,描绘出奔流入海的壮观画面,豪放中又不失浪漫。
B.生命的历程应当既有欢乐,又有痛苦,这样才能使人走向成熟。
C.作品结尾暗示人们,生活中有很多不幸和痛苦,它为编织美丽的人生创设了机遇。
D.我们个人的生命是渺小卑微的,因而也是痛苦和美丽的。
6.划线句②“生命又像……”省略了一段话,请联系上下文思考、推断:
①“生命又像”什么?
生命又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围绕这一比喻可以写哪些内容?请以简洁的语言叙述。
7.请用“生命像……”开头,写几句话(30-50字),表达你对生命的理解。
参考答案:
一、
2.(1)给下列多音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女佣(yōng) 重荷(hè) 丧(sàng)失
佣(yòng)金 荷(hé)花 丧(sāng)乱
深suì chóu 躇 喧xiāo níng 重 pán 石
(2)解释下列词语的含义。
喧嚣:声音杂乱;不清净
杂乱无章:又多又乱,没有条理。
惹人注目:让人注意
深邃:深奥。
磐石:厚而大的石头。
二、
1.第一部分:(1---5)女佣介绍贝多芬的情况。
第二部分:(6---26)客人本人拜访贝多芬的情况,再现贝多芬的形象。
第1层(6---24)贝多芬下楼和客人交谈
第2层(25)贝多芬和客人共进晚餐
第3层(26)贝多芬回忆他最后一次指挥音乐会的情形
第三部分:(27)用贝多芬的语言袒露出他的内心世界
2.本文的记叙线索是“客人”拜访贝多芬的经过。
3.主要事件:女佣接待“客人”并简单 ( http: / / www.21cnjy.com )介绍贝多芬;“客人”参观贝多芬工作室;贝多芬与“客人”会面、交谈;贝多芬回忆自已最后一次指挥音乐会的情景。
三、
( http: / / www.21cnjy.com )四、
独立而骄傲,沉郁而坚强,严肃而善良,热爱自然,追求自由,献身音乐。
面对不幸遭遇,顽强抗争,即敢于“扼住命运的咽喉”
五、
1. C
2.形容波浪平静,或指在生命行程中战胜艰难险阻时获得的那种愉悦从容的心境。
3.雨水(或:从外界吸取生命营养)
4.C
5.D
6.①一棵小树(或一粒种子)
②可以写出如下内容:它在生长中伴随着快乐 ( http: / / www.21cnjy.com )和痛苦。春天抽叶开花,夏天浓荫结果,秋天叶色绯红,冬天落叶归根。或:既吸收空气,承受阳光,又经历风吹雨打,酷暑严寒。
7.略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资料·第 5 页 (共 5 页)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登陆21世纪教育 助您教考全无忧
13《音乐巨人贝多芬》教案
荆门市京山县石龙中学:陈光荣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反复诵读课文,以领悟文意 ,受到熏陶,体会语言的优美和抒情性。
2、了解夹叙夹议的方法,叙述中的抒情、描写和议论,前后文的过渡和照应
3、引导学生从课文中积累语言,培养语感,提高理解和运用语言的能力。
教学重点 :反复诵读课文,以领悟文意,受到熏陶,体会语言的优美和抒情性。
教学难点:理解文中几个难句的含义。
教学用时: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人物简介:
贝多芬:1770年12月26日出生于 ( http: / / www.21cnjy.com )徳国的波恩一个贫民家中,父亲是位歌手,母亲靠帮人洗衣服添补家用。四岁就在父亲地狱式的训练下学习钢琴和小提琴;8岁开个人音乐会;12岁就担负起家庭的重担;22岁来到维也纳学习深造,师从海顿等伟大音乐家,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很快超越了这些老师;26岁患耳 疾、46岁失聪;一生坎坷,没有建立家庭。 1827年3月26日(57岁)在极其痛苦中病逝于维也纳。 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二、作者简介:
何为:原名何敬业,1922年生于浙 ( http: / / www.21cnjy.com )江定海,1937年开始发表文学作品。1956年后主要从事散文的创作,著有《第二次考试》《织锦集》《临窗集》等散文集。
三、预习检测:
1、读准下列字音。
心扉 门槛 下颏 清晰
重荷 零乱不堪 蓬勃 踌躇
感染 磐石 嚣张 深邃
2、解释下列词语。
惹人注目:引起别人关注。
杂乱无章:又多又乱,没有条理。
踌躇:犹豫。
深邃:深奥。
磐石:厚而大的石头。
巴望:指望。
四、听读课文:
1、本文记叙的线索是什么?
客人拜访贝多芬的经过。
2、理清客人访问贝多芬的全过程,说说其间 ( 21世纪教育网 )都写了哪些事?其中主要写了哪几件事?
女佣开门---介绍贝多芬的情况---参观贝多芬的工作室---贝多芬下楼和“客人”谈话 ---
贝多芬和“客人”共进晚餐---贝多芬回忆往事
主要写了三件事:第一,“客人”参观工作室;第二,贝多芬与“客人”会面交谈;第三,贝多芬回忆最后一次指挥。21教育网
五、整体感知:
请找出对贝多芬外貌描写的语句。透过这些外貌描写你可以看出贝多芬的什么性格特点?
由整体到局部。抓住“愁苦”、“深邃”分析人物性格。肖像描写表现人物性格:刚毅、坚强、沉郁、执着。
课堂小结:文中显示了作者高超的肖像描 ( http: / / www.21cnjy.com )写技巧,从远到近,从上到下进行描写,次序井然,以形传神,通过外貌描写表现出贝多芬的生活遭际、个性气质和特有的精神世界。
描写人物外貌,要抓住最能反映人物个性的外貌特征重笔刻画,要做到以形传神,切忌脸谱化 。
第二课时
一、整体感知:
1、“他诚然孤独,可是有‘永恒’为伴”。这里的“永恒”指什么?如何理解?
“永恒”指的是作为心灵载体的音乐艺术。这句话是说,贝多芬虽因耳聋,与人的交流与沟通发生困难,但这种局面又使他超越形体和言辞,直接 ( 21世纪教育网 )感知人的心灵世界,进而领悟音乐的真谛。音乐成了他忠实的朋友,抚慰他的心灵,并传达他的心声,朋友会离去,会误解他,但音乐不会,音乐永远陪伴他。21cnjy.com
2、结合课文说说贝多芬是一个怎样的人?
独立而骄傲,沉郁而坚强;
严肃而善良,热爱自然;
追求自由,
献身音乐。
二、语言品析:
1、如何理解“你们竟敢到兽穴里来抓老狮子的毛”一句?
这是一个比喻。意思是说一般人都以为他很可怕,很难接近,而客人竟然来拜访他,女佣也未经他的允许就让客人进门,他对他们的做法感到吃惊。21·cn·jy·com
2、贝多芬把耳聋的自己比做是“倒落的火山”,“熔岩”指他的创作激情。“拼命”与“巴望”则表现出他与不幸命运做斗争的决心。www.21-cn-jy.com
他的意思是说,正当他对音乐的理解更进一步,创作欲望旺盛之时,却遭到耳聋的打击,但是他不甘心就此放弃他的音乐事业。2·1·c·n·j·y
你可能想到我——一座已倒落了的火山,头颅在熔岩内燃烧,拼命巴望挣扎出来。
3、听我心里的音乐!你不知道我心里的感觉!一个乐队只能奏出我在一分钟里希望写出的音乐。
贝多芬以他整个的生命和热情从事音乐 ( http: / / www.21cnjy.com )创作,音乐在贝多芬的笔下和心里,已经成为生命的象征,而乐队只能奏出有声的音符,却不能完美传达他心灵的律动和生命的节奏。
4、一个人到田野去,有时候我想,一株树也比一个人好……
这是贝多芬耳聋后的心理写照:被人误解而苦闷和绝望。
耳聋的他比不上一棵树,因为一棵树可以聆听大自然的声音,也不会被人误解,耳聋却给贝多芬造成了交流的障碍,常常被人误解。【来源:21·世纪·教育·网】
三、感悟体验:
从贝多芬的身上我们得到哪些
要有坚强的意志,不向厄运低头,要勇于直面人生的各种困难,人人要争做生活的强者!
四、课堂总结:
文章按照访问的顺序,首先 ( http: / / www.21cnjy.com )从女佣——贝多芬日常生活见证人的角度,交代了贝多芬的基本生活状况和目前的精神状态。接着,以一个初次拜访贝多芬的陌生人的眼光,再现了贝多芬的形象。最后,作者让主人公自己开口,袒露他的内心世界,以贝多芬对厄运的态度为中心,从外表逐步深入到贝多芬的内心世界,成功地表现出了贝多芬的独特气质和坚强个性。这样既让我们看到了一个与不幸命运顽强抗争的伟大的贝多芬,也让我们看到了一个现实生活中平凡的贝多芬。21·世纪*教育网
五、课堂拓展:
我们生活中还有许多像贝多芬这样“扼住命运咽喉的人”,你能举例说说吗?
1、海伦 凯勒:美国著名女 ( http: / / www.21cnjy.com )作家。一岁半时突患急性脑充血病,连日的高烧夺去了她的视觉和听觉,从此,她坠入了一个黑暗而沉寂的世界,陷入了痛苦的深渊。1887年3月3日,对海伦来说是她一生中最重要的一天。这天,家里为她请来了一位教师——安妮 莎莉文。安妮教会她写字、手语。然而,一个人在无声、无光的世界里,要想与他人进行有声语言的交流几乎不可能,但是,海伦克服了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夜以继日地刻苦学习,从未放弃努力。www-2-1-cnjy-com
2、奥斯特洛夫斯基:(1904~ ( http: / / www.21cnjy.com )1936)前苏联作家。出生在乌克兰一个贫困的工人家庭,11岁便开始当童工。1919年加入共青团,随即参加国内战争。1923年到1924年担任乌克兰边境地区共青团的领导工作,1924年加入共产党。由于他长期参加艰苦斗争,健康受到严重损害,到1927年,健康情况急剧恶化,但他毫不屈服,以惊人的毅力同病魔作斗争。同年底,他着手创作一篇关于科托夫斯基师团的“历史抒情英雄故事”(即《暴风雨所诞生的》)。不幸的是,唯一一份手稿在寄给朋友们审读时被邮局弄丢了。这一残酷的打击并没有挫败他的坚强意志,反而使他更加顽强地同疾病作斗争。 2-1-c-n-j-y
1929年,他全身瘫痪,双目失明。1930年,他用自己 ( 21世纪教育网 )的战斗经历作素材,以顽强的意志开始创作长篇小说《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小说获得了巨大成功,受到同时代人的真诚而热烈的称赞。1934年,奥斯特洛夫斯基被吸收为苏联作家协会会员。1935年底,苏联政府授予他列宁勋章,以表彰他在文学方面的创造性劳动和卓越的贡献。1936年12月22日,由于重病复发,奥斯特洛夫斯基在莫斯科逝世。  21*cnjy*com
……(学生自由发言)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资料·第 3 页 (共 3 页)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共28张PPT)
音乐巨人贝多芬
何为
我要紧紧地扼住命运的咽喉,它决不能让我屈服。
——贝多芬
荆门市京山县石龙中学:陈光荣
贝多芬:1770年12月26日出生于徳国的波恩一个贫民家中,父亲是位歌手,母亲靠帮人洗衣服添补家用。四岁就在父亲地狱式的训练下学习钢琴和小提琴;8岁开个人音乐会;12岁就担负起家庭的重担;22岁来到维也纳学习深造,师从海顿等伟大音乐家,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很快超越了这些老师;26岁患耳 疾、46岁失聪;一生坎坷,没有建立家庭。 1827年3月26日(57岁)在极其痛苦中病逝于维也纳。
何为:原名何敬业,1922年生于浙江定海,1937年开始发表文学作品。1956年后主要从事散文的创作,著有《第二次考试》《织锦集》《临窗集》等散文集。
心扉 门槛 下颏 清晰
重荷 零乱不堪 蓬勃 踌躇
感染 磐石 嚣张 深邃
fēi

kǎn


kān
péng
chóu chú
rǎn
pán
xiāo
suì
1、读准下列字音。
惹人注目:
引起别人关注。
又多又乱,没有条理。
犹豫。
深奥。
杂乱无章:
踌躇:
深邃:
磐石:
厚而大的石头。
巴望:
指望。
2、解释下列词语。
2、理清客人访问贝多芬的全过程,说说其间都写了哪些事?其中主要写了哪几件事?
1、本文记叙的线索是什么?
客人拜访贝多芬的经过。
女佣开门
介绍贝多芬的情况
参观贝多芬的工作室
贝多芬下楼和“客人”谈话
贝多芬和“客人”共进晚餐
贝多芬回忆往事
客人访问贝多芬的全过程:
主要写三件事:
“客人”参观工作室
贝多芬与“客人”会面交谈
贝多芬回忆最后一次指挥
请找出对贝多芬外貌描写的语句。透过这些外貌描写你可以看出贝多芬的什么性格特点?
外貌描写是写人的一种方法。也叫肖像描写,是指对人物的容貌、衣饰、姿态、神情等特征的描写。从外貌描写中, 可以表现出人物的生活际遇、个性气质和特有的精神世界。
肖像描写
整体:
局部
衣服
脸部
手特写:
人们可以看见他那只有力的手
由外到内
由前到后
身上的衣服是淡蓝色的,胸前的纽扣是黄色的,里面一件纯白的背心;
上衣的背后似乎还拖着什么东西(一副早已失效的助听器)
整体印象
他的脸呈现出悲剧,一张含蓄了许多愁苦和力量的脸
头部/脸的特写
火一样蓬勃的头发;深邃的眼睛略带灰色;长而笨重的鼻子;紧闭的嘴;略带方形的下颏。
由上到下


不拘小节
坚强
身高五英尺左右,两肩极宽……
印证着他生活的窘迫和苦难的压力
显示着他对不幸遭遇不妥协不屈服的抗争意志。
刚毅、坚强、沉郁、执着
文中显示了作者高超的肖像描写技巧,从远到近,从上到下进行描写,次序井然,以形传神,通过外貌描写表现出贝多芬的生活遭际、个性气质和特有的精神世界。
描写人物外貌,要抓住最能反映人物个性的外貌特征重笔刻画,要做到以形传神,切忌脸谱化 。
写作提示:
“永恒”指的是作为心灵载体的音乐艺术。这句话是说,贝多芬虽因耳聋,与人的交流与沟通发生困难,但这种局面又使他超越形体和言辞,直接感知人的心灵世界,进而领悟音乐的真谛。音乐成了他忠实的朋友,抚慰他的心灵,并传达他的心声,朋友会离去,会误解他,但音乐不会,音乐永远陪伴他。
1、“他诚然孤独,可是有‘永恒’为伴”。这里的“永恒”指什么?如何理解?
2、结合课文说说贝多芬是一个怎样的人?
独立而骄傲,沉郁而坚强;
严肃而善良,热爱自然;
追求自由,
献身音乐。
1、如何理解“你们竟敢到兽穴里来抓老狮子的毛。”一句?
这是一个比喻。意思是说一般人都以为他很可怕,很难接近,而客人竟然来拜访他,女佣也未经他的允许就让客人进门,他对他们的做法感到吃惊。
贝多芬把耳聋的自己比做是“倒落的火山”,“熔岩”指他的创作激情。“拼命”与“巴望”则表现出他与不幸命运做斗争的决心。
他的意思是说,正当他对音乐的理解更进一步,创作欲望旺盛之时,却遭到耳聋的打击,但是他不甘心就此放弃他的音乐事业。
2、你可能想到我——一座已倒落了的火山,头颅在熔岩内燃烧,拼命巴望挣扎出来。
3、听我心里的音乐!你不知道我心里的感觉!一个乐队只能奏出我在一分钟里希望写出的音乐。
贝多芬以他整个的生命和热情从事音乐创作,音乐在贝多芬的笔下和心里,已经成为生命的象征,而乐队只能奏出有声的音符,却不能完美传达他心灵的律动和生命的节奏。
这是贝多芬耳聋后的心理写照:被人误解而苦闷和绝望。
耳聋的他比不上一棵树,因为一棵树可以聆听大自然的声音,也不会被人误解,耳聋却给贝多芬造成了交流的障碍,常常被人误解。
4、一个人到田野去,有时候我想,一株树也比一个人好……
从贝多芬的身上我们得到哪些
要有坚强的意志,不向厄运低头,要勇于直面人生的各种困难,人人要争做生活的强者!
文章按照访问的顺序,首先从女佣——贝多芬日常生活见证人的角度,交代了贝多芬的基本生活状况和目前的精神状态。接着,以一个初次拜访贝多芬的陌生人的眼光,再现了贝多芬的形象。最后,作者让主人公自己开口,袒露他的内心世界,以贝多芬对厄运的态度为中心,从外表逐步深入到贝多芬的内心世界,成功地表现出了贝多芬的独特气质和坚强个性。这样既让我们看到了一个与不幸命运顽强抗争的伟大的贝多芬,也让我们看到了一个现实生活中平凡的贝多芬。
我们生活中还有许多像贝多芬这样“扼住命运咽喉的人”,你能举例说说吗?
海伦·凯勒(1880--1968)
美国著名女作家。一岁半时突患急性脑充血病,连日的高烧夺去了她的视觉和听觉,从此,她坠入了一个黑暗而沉寂的世界,陷入了痛苦的深渊。1887年3月3日,对海伦来说是她一生中最重要的一天。这天,家里为她请来了一位教师——安妮·莎莉文。安妮教会她写字、手语。然而,一个人在无声、无光的世界里,要想与他人进行有声语言的交流几乎不可能,但是,海伦克服了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夜以继日地刻苦学习,从未放弃努力。
奥斯特洛夫斯基:(1904~1936)前苏联
作家。出生在乌克兰一个贫困的工人家庭,11岁便开
始当童工。1919年加入共青团,随即参加国内战争。
1923年到1924年担任乌克兰边境地区共青团的领导工
作,1924年加入共产党。由于他长期参加艰苦斗争,
健康受到严重损害,到1927年,健康情况急剧恶化,
但他毫不屈服,以惊人的毅力同病魔作斗争。同年底,
他着手创作一篇关于科托夫斯基师团的“历史抒情英雄
故事”(即《暴风雨所诞生的》)。不幸的是,唯一一
份手稿在寄给朋友们审读时被邮局弄丢了。这一残酷的打击并没有挫败他
的坚强意志,反而使他更加顽强地同疾病作斗争。   1929年,他全身瘫痪,双目失明。1930年,他用自己的战斗经历作素
材,以顽强的意志开始创作长篇小说《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小说获得了
巨大成功,受到同时代人的真诚而热烈的称赞。1934年,奥斯特洛夫斯基
被吸收为苏联作家协会会员。1935年底,苏联政府授予他列宁勋章,以表
彰他在文学方面的创造性劳动和卓越的贡献。1936年12月22日,由于重病
复发,奥斯特洛夫斯基在莫斯科逝世。
在他34岁那年,双目相继失明,因生活所迫,流浪街头,卖艺为生。
1950年夏,中央音乐学院杨荫浏、曹安和教授专程来无锡为阿炳演奏录音,此时阿炳已完全荒弃音乐达三年之久,经过三天的练习,分两次录音,共留下《二泉映月》《听松》《寒春风曲》三首二胡作品和《大浪淘沙》《龙船》《昭君出塞》三首琵琶作品。后《二泉映月》、《大浪淘沙》获二十世纪华人经典音乐作品奖。
阿炳(1893-1950):
原名华彦钧,民间音乐家,
江苏无锡人。
阿炳简介
张海迪,著名残疾人作家,哲学硕士。她五岁时因患脊髓血管瘤导致高位截瘫,她虽然没有机会走进校园,却发奋学习,自学完了小学到大学的全部课程,并攻读了大学和硕士研究生的课程。
认准了目标,不管面前横隔着多少艰难险阻,都要跨越过去,到达成功的彼岸,这便是张海迪的性格。
邰丽华是位聋哑姑娘,她靠不懈的拼搏和奋斗,逐渐成长为中国舞坛上的一名新秀。她于无声处再现生命的蓬勃,在手臂间勾勒人性的高洁,一个朴素女子为我们呈现华丽的奇迹,心灵的震撼不需要语言,她在我们眼中是最美的。
斯蒂芬·威廉·霍金患有严重的残疾,双手只有2根手指能动,并且不能说话,人们为他在轮椅上安装了一台电脑和语音合成器。他用仅有的两个完好的手指在键盘上敲出要说的词,组成相应的句子,经过语言合成器发出声音来,10天只能敲出1小时需要说的话,但他却凭借超人的毅力成为在世的最伟大的科学家,还被称为“宇宙之王”。1988年他获得了沃尔夫物理奖。他因此被誉为继爱因斯坦之后世界上最著名的科学思想家和最杰出的理论物理学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