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3张PPT)
红酥手,黄縢酒,满城春色宫墙柳。东风恶,欢情薄,一怀愁绪,几年离索。错!错!错!
春如旧,人空瘦,泪痕红浥鲛绡透。桃花落,闲池阁,山盟虽在,锦书难托。莫!莫!莫!
世情薄,人情恶,雨送黄昏花易落。晓风干,泪痕残,欲笺心事,独语斜阑。难!难!难!
人成各,今非昨,病魂常似秋千索。角声寒,夜阑珊,怕人寻问,咽泪装欢。瞒,瞒,瞒!
钗头凤
孔雀东南飞(并序)
诗句 释义
通假字 终老不复取 “取”通“娶”,娶妻
箱帘六七十 “帘”通“奁”,梳妆用的镜匣
吾今且报府 “报”通“赴”,到
府吏见丁宁 “丁宁”通“叮咛”,叮嘱
蒲苇纫如丝 “纫”通“韧”,柔软而结实
摧藏马悲哀 “藏”通“脏”,脏腑
合葬华山傍 “傍”通“旁”,旁边
诗句 释义 共同点
偏义复词 便可白公姥 公公和婆婆,专指婆婆 两个意义相关或相反的词,连起来当作一个单词使用,实际上只取其中一个词的意义,另一个词只作陪衬
昼夜勤作息 工作和休息,专指工作 我有亲父兄 父亲和兄长,专指兄长 我有亲父母 父亲和母亲,专指母亲 逼迫兼弟兄 弟弟和哥哥,专指哥哥 诗句 古义 今义
古今异义词 共事二三年 共同生活 一起工作
汝岂得自由 自作主张 不受约束
可怜体无比 可爱 值得怜悯
槌床便大怒 坐具 卧具
本自无教训 教养 从错误或失败中取得的知识
诗句 古义 今义
古今异义词 处分适兄意 处理 处罚
便利此月内 吉利 方便
汝是大家子 大户人家 所有的人,专家
府吏再拜还 两次 又一次
叶叶相交通 交错 运输事业
诗句 释义
一词多义 幸复得此妇 再,又
红罗复斗帐 双层
便复在旦夕 回答,答复
诗句 释义
一词多义 为仲卿母所遣 休,女子被夫家赶回娘家
县令遣媒来 派遣
十七遣汝嫁 送
诗句 释义
一词多义 举言谓阿妹 发
莫令事不举 成功
举身赴清池 纵
诗句 释义
一词多义 谢家来贵门 辞别
阿母谢媒人 谢绝,辞谢
多谢后世人 告诉,告知
诗句 诗句 共同点
特殊句式 及时相遣归 誓天不相负 宾语前置:“相”“见”作代词,代指动作一方,位于动词前
会不相从许 不得便相许 还必相迎娶 怅然遥相望 久久莫相忘 好自相扶将 君既若见录 嬉戏莫相忘 府吏见丁宁 诗句 诗句 共同点
特殊句式 为仲卿母所遣 渐见愁煎迫 被动句:判断标志“为…所…”“见”
出置前窗下 徘徊庭树下 省略句:省略介词“于”
自挂东南枝 你认为下列句子的翻译哪一种更好?为什么?
1.左手持刀尺,右手执绫罗。
左手拿着剪刀和尺子,右手拿着绫罗绸缎(动手做衣裳)。
双手拿着剪刀、尺子和绫罗绸缎(动手做衣裳)。
2.朝成绣夹裙,晚成单罗衫。
早晨就做成了绣花的夹裙,晚上做成了单罗衫。
一天就做成了绣花的夹裙和单罗衫。
你认为下列句子的翻译哪一种更好?为什么?
3.东西植松柏,左右种梧桐。
东西方向种上松柏,左右方向种上梧桐。
(在坟墓的)四周种上松柏和梧桐。
4.枝枝相覆盖,叶叶相交通。
(这些树)条条树枝互相覆盖着,片片叶子互相连接着。
(这些树)枝叶互相覆盖、连接。
古诗文中为了使语句整齐,在彼此相对的文句中,常使前后词语互相呼应,在意义上互补,而形成一个完整的意思,叫“互文” 。
细读序文并结合正文,找出下列问题的答案。
时间 地点 主要 人物 事件 故事 关键词 时间
起因 经过 结果 汉末建安中 庐江 焦仲卿 刘兰芝 焦母 刘兄 刘氏为焦母所遣 刘氏自誓不嫁,其家逼之 刘氏投水 仲卿自缢 遣 逼 时人伤之
根据诗意和示例,把情节移放到对应的位置,梳理情节。
起兴:孔雀东南飞
尾声:魂化鸳鸯
焦母怒遣
兰芝倾诉
仲卿求情
开端
发展
发展
高潮
结局
兰芝话别
两人誓约
仲卿送行
阿兄逼婚
兰芝抗婚
仲卿赴府
夫妻诀别
仲卿急归
兰芝迎夫
兰芝投池
双双殉情
仲卿挂枝
根据诗意和示例,分析刘兰芝的特点,把握人物形象。
原文 人物特点
十三能织素,十四学裁衣,十五弹箜篌,十六诵诗书 多才多艺
知书识礼
鸡鸣入机织,夜夜不得息。三日断五匹 勤劳能干
妾不堪驱使,徒留无所施,便可白公姥,及时相遣归 自尊自爱
不卑不亢
却与小姑别,泪落连珠子 勤心养公姥,好自相扶将 重情重义
根据诗意和示例,分析刘兰芝的特点,把握人物形象。
原文 人物特点
君当作磐石,妾当作蒲苇,蒲苇纫如丝,磐石无转移 忠贞不渝
今日违情义,恐此事非奇。自可断来信,徐徐更谓之 自有主见
焦母为何执意要遣刘兰芝这么好的儿媳?找出焦母遣刘兰芝的理由,并说说这理由能不能站得住脚。
焦母为何执意要遣刘兰芝这么好的儿媳?找出焦母遣刘兰芝的理由,并说说这理由能不能站得住脚。
理由:此妇无礼节,举动自专由。(站不住脚)
既然理由站不住脚,为何焦母依旧能遣刘兰芝?
汉代《大戴礼记·本命》,称为“七去”、“七弃”。谓
“妇有‘七去’:不顺父母(此指公婆),去;无子,去;淫,去;妒,去;有恶疾,去;多言,去;窃盗,去。”
《礼记·内则》:子甚宜其妻,父母不悦,出。
诗歌通过焦仲卿与刘兰芝的爱情悲剧,有力地揭露了封建礼教特别是封建家长制的罪恶,同时热情地讴歌了焦仲卿和刘兰芝为了忠贞不渝的爱情,宁死不屈地反抗封建恶势力的斗争精神 ,表现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主题
根据所学知识,分析诗歌中所用的赋比兴手法。
1.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
鉴赏:①兼用比兴,以孔雀失偶来暗示夫妻别离。
②孔雀徘徊返顾,为全诗奠定深沉悲哀的基调。
③统摄全篇,引起下文故事。
根据所学知识,分析诗歌中所用的赋比兴手法。
2.十三能织素,十四学裁衣,十五弹箜篌,十六诵诗书。十七为君妇,心中常苦悲。
鉴赏:运用铺陈手法(赋),强调刘兰芝从小聪明能干、多才多艺、知书识礼,与下文刘母所说的对刘兰芝的教养相照应,有力地反驳了下文焦母的指责,也为下文县令、太守两度求亲做铺垫,更突出其悲剧性。
根据所学知识,分析诗歌中所用的赋比兴手法。
3.鸡鸣外欲曙,新妇起严妆。著我绣夹裙,事事四五通。足下蹑丝履,头上玳瑁光。腰若流纨素,耳著明月珰。指如削葱根,口如含朱丹。纤纤作细步,精妙世无双。
鉴赏:运用赋比手法,极写刘兰芝的“世无双”,为下文县令、太守两度求亲做铺垫,同时与悲剧结局形成巨大反差,更令读者扼腕、愤慨。
本故事中有没有什么情节不合常理但合乎文学创作要求?请简要分析。
不合常理:①指如削葱根;②县令、太守家求娶刘兰芝;③太守家安排盛大的婚礼;④两家求合葬。
看法:虽然这四点不合常理,但前三点通过肖像描写和两家求娶、太守家对婚事的重视正侧面描写相结合,表现了刘兰芝的美好、值得迎娶,侧面证实焦母指责的不实,且与悲剧结局形成巨大反差,收到情节跌宕起伏的效果;而第四点则是作者运用浪漫主义手法,寄托了人们追求恋爱自由、生活幸福的强烈愿望。
南宋时,诗人陆游与妻子唐琬琴瑟相和,伉俪情深,但终被陆母逼得劳燕分飞。后来陆游随母意而另娶,唐琬也改嫁赵士程。几年后的一个春日,陆游满怀郁闷独游绍兴城南沈园,与唐琬邂逅,唐琬征得丈夫同意,遣人送酒致意,陆游满怀伤感,题《钗头凤》于沈园,唐婉则写下续《钗头凤》相答,由于伤心过度,唐婉不久即郁闷愁怨而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