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中考试
高二生物试卷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2分,共40分,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
1.下列关于人体脂质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组成脂肪与糖原的元素种类不同
B.磷脂水解的终产物为甘油和脂肪酸
C.性激素属于固醇类物质,能维持人体第二性征
B.维生素D是构成骨骼的主要成分,缺乏维生素D会影响骨骼发育
2.细菌被归为原核生物的原因是( )
A.细胞体积小 B.单细胞 C.没有核膜 D.没有DNA
3.电鳐一次放电电压可达300~500V,足以把附近的鱼电死。为电鳐发电提供能量的直接能源物质是( )
A.淀粉 B.脂肪 C.ATP D.葡萄糖
4.图甲和图乙表示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不同时期的染色体、染色单体和核DNA数量,图丙表示某一时期的图像。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图甲和乙中A表示核DNA,B表示染色单体,C表示染色体
B.图丙时期对应图甲,N的数值是3
C.图丙是显微镜下观察的最佳时期,可观察到细胞板出现
D.图甲到图乙变化过程中染色体和DNA均加倍
5.现代的生物都是由共同祖先进化而来的,物种的进化体现在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下列能引起基因频率改变的因素是( )
A.自然选择 B.基因重组 C.随机交配 D.大的种群
6.生物膜系统在结构和功能上联系紧密。COPⅠ、COPⅡ是两种包被膜泡,可以介导蛋白质在甲与乙之间的运输,过程如图所示。膜泡和囊泡的运输均依赖于细胞骨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抑制细胞骨架的形成将影响溶酶体的正常功能
B.COPⅡ增多,COPⅠ减少,可导致乙的膜面积逐渐减小
C.图中溶酶体膜与细菌细胞膜的融合体现了生物膜的流动性
D.使用3H标记该细胞的亮氨酸,细胞外检测到的放射性全部来自于分泌蛋白
7.部分碱基发生甲基化修饰会抑制基因的表达。研究发现,大豆体内的GmMYC2基因表达会抑制脯氨酸的合成,使大豆的耐盐能力下降。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可通过检测DNA的碱基序列确定该DNA是否发生甲基化
B.基因发生甲基化的过程中不涉及磷酸二酯键的生成与断裂
C若GmMYC2基因发生甲基化,则可能会提高大豆的耐盐能力
D.脯氨酸的合成可能增大了大豆根部细胞细胞液的渗透压
8.2024年10月7日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授予发现微小RNA(miRNA)的两位科学家。miRNA是真核生物中广泛存在的一类重要的基因表达调控因子。图表示线虫细胞中微小RNA(lin-4)调控基因lin-14表达的相关作用机制,最终微小RNA(lin-4)与mRNA形成双链,从而使翻译被抑制。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过程A和B的碱基配对方式不完全相同
B.过程B中核糖体移动的方向是从a向b
C.图中发生碱基互补配对的过程只有A、B、C
D.lin-4基因只在线虫体内特定组织中表达,说明基因的表达具有选择性
阅读材料,完成第9、10题。
血液生化检查是临床生化检验的重要组成部分,常见的血液生化检查项目有肝功能检查、肾功能检查、血脂检查、血糖检查等。随着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越来越多的科研成果应用到血液生化检查,检查技术在改进,检查项目也在不断增加,使得血液生化检查在疾病的预防、诊断和治疗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9.在进行常规体检时,通常要做血液生化检查,以了解肝功能、肾功能、血糖、血脂等是否正常。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转氨酶主要存在肝细胞内,若血液中转氨酶偏高,则可能是肝功能受损
B.若血液中含氮废物大量增多,则可能是肾功能异常
C.若血液中胰岛素水平偏高,则人体血糖的浓度一定偏低
D.血液中某些生化指标会随外界因素的变化而变化
10.细胞在癌变的过程中,细胞膜的成分发生改变,有的产生甲胎蛋白(AFP)、癌胚抗原(CEA)等物质。下表是某中年男子血液化验单中的部分数据。据所学知识判断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项目 测定值 单位 参考范围
血清葡萄糖 100 mg/dL 60~110
甘油三酯 247 mg/dL 50~200
总胆固醇 280 mg/dL 150~220
促甲状腺激素(TSH) 5.9 μIU/mL 1.4~4.4
癌胚抗原 685.03 ng/mL 0~5.0
A.该男子血液中癌胚抗原含量偏高,要做进一步检查以确定体内是否出现了癌变细胞
B.该男子可能患有高血脂,应少摄入脂肪,多摄入糖类
C.若该男子血液中促甲状腺激素(TSH)持续偏高,可能伴随有甲状腺肿大
D.血液的生化指标应保持相对稳定,否则可能引起代谢紊乱
11.科研人员将某种小鼠引入荒岛,研究其种群数最增长方式。小鼠数量在若干年内快速上升,稳定密度达到50000左右、最后因暴发传染病而灭绝。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小鼠种群密度增大时出生率逐渐减小
B.种群密度是限制小鼠种群增长的关键生态因素
C.种群密度过大时,在内源性因素的作用下环境容纳量减小
D.传染病属于影响种群数量的外源性因素,其致病力随种群密度增加而增大
12、药物甲、乙、丙均可治疗某种疾病,相关作用机制如图所示,突触前膜释放的递质为去甲肾上腺素(NE)。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药物甲的作用导致突触间隙中的NE增多
B.药物乙抑制NE释放过程中的正反馈
C.药物丙抑制突触间隙中NE的回收
D.NE-β受体复合物可改变突触后膜的离子通透性
13.植物的根系由于土壤淹水或灌溉不当会处于低氧胁迫的状态。低氧胁迫下,植物叶片和根组织中脱落酸(ABA)含量显著提高。研究发现,玉米根部用ABA预处理后,再进行低氧胁迫处理,叶片不发生萎蔫。长期低氧条件下,植物体内大量积累IAA会导致植物生长缓慢。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低氧胁迫下,ABA会使气孔打开来增加氧气含量
B.根据信息可知,低氧等环境因素参与调节植物的生命活动
C.植物在低氧胁迫下生长状态改变可能是基因选择性表达的结果
D.IAA浓度过高会抑制植物的生长,植物的生长效应取决于不同激素的相对含量
14.下图为人体某器官中血液的流动情况示意图,①②表示物质,①促进或抑制②的产生,②产生后将释放到血液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若该器官为骨骼肌,①可表示胰高血糖素,②可表示肌糖原分解产生的葡萄糖
B.若该器官为肝脏,则①可能是胰岛素,②可表示葡萄糖转化为肝糖原
C.若该器官为下丘脑,则①可能是甲状腺激素,②可表示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
D.若该器官为胰腺,则①可能是促胰液素,②可能是胰液
15.下列关于种群、群落和生态系统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五点取样法适合调查灌木类行道树上蜘蛛的种群密度
B.就食性而言,杂食性鸟类的数量波动小于其他食性的鸟类
C.一般来说,生态系统中生物个体数量越多,其自我调节能力越强
D.变色龙变化体色,主要是向同类传递行为信息
16.下图是人体内某些生命活动的调节过程示意图(a~e表示信息分子),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图中a、c、d、e的化学本质都是蛋白质
B.成年人体内d过少会表现出精神萎靡等症状
C.若d偏高,机体会通过调节作用,使c的含量发生变化
D.免疫细胞除了图中的B细胞和T细胞,还包含巨噬细胞
17.CAR-T疗法是一种新型的治疗癌症的方法,其过程是将患者体内的T细胞提取出来,在体外人为的装上嵌合抗原受体(CAR),这样的T细胞(CAR-T)在体外扩增后再重新注入体内,以消灭某些癌细胞,过程如图。目前相对于实体肿瘤,CAR-T疗法对血液肿瘤的杀伤效果较好。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T细胞的激活需要肿瘤特异性抗原的刺激
B.细胞因子能加速细胞毒性T细胞的分裂和分化
C.CAR-T细胞清除癌细胞属于细胞坏死,是免疫监视功能
D.实体肿瘤组织内部无法与T细胞充分接触,可能导致疗效不理想
18.某科研小组对某湖泊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进行定量分析,得出甲、乙、丙三个营养级能量相关数据(单位为J·cm-2·a-1)如下表所示,其中乙是生态系统中最主要的成分,R表示能量流动的去向之一,M、N为能量值。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营养级 R的能量 流向分解者的能量 未利用 流向下一营养级的能量 外来有机物输入的能量
甲 6.8 0.5 7.2 0 11.0
乙 44.0 5.0 95.0 M 0
丙 9.5 1.5 11.0 N 5.0
A.流入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值为164.5J·cm-2·a-1
B.第二营养级到第三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约为13.7%
C.甲呼吸作用释放的能量都不会用于自身的生长发育和繁殖
D.丙流入分解者的能量包括其遗体残骸和乙粪便中的化学能
19.图1表示人体细胞减数分裂过程中核DNA、染色体或染色体组数目变化的部分图形,图2表示处于减数分裂不同时期的部分细胞。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若图1表示核DNA数目的变化,则a时刻前一定发生了着丝粒分裂
B.若图1表示核DNA数目的变化,则b时刻后核DNA数目与染色体数目一定相等
C.若图1表示染色体数目的变化,则图2中一定处于a时刻前的细胞有乙、丙
D.若图1表示染色体组数目的变化,则图2中一定处于a时刻前的细胞有甲、乙
20.如图为理想条件下进行的实验,在两个神经元上分别安放电位计Ⅰ、Ⅱ,电位计Ⅰ的两电极置于A点的膜内、外,电位计Ⅱ两电极置于不同点的膜内和膜外(A点膜内,B点膜外),两个电位计在A点膜内共用一个电极,在A点右侧箭头处给予适宜刺激后,电位计均会发生偏转(未接受刺激前指针均如图所示向右偏转到最大位置),下列推断正确的是( )
A电位计Ⅰ的指针先向右偏转再向左偏转一次
B.电位计Ⅱ的指针先向左偏转至最大再向右偏转一次
C.电位计Ⅰ和电位计Ⅱ的指针发生偏转的次数相同
D.电位计Ⅰ和电位计Ⅱ的指针向左偏转的最大幅度不同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共60分)
21.(11分)图甲表示在一定条件下测得的该植物光照强度与光合速率的关系;图乙表示该植株一昼夜CO2释放速率或吸收速率;图丙是某兴趣小组将植物栽培在密闭玻璃温室中,用红外线测量仪测得的室内二氧化碳浓度与时间关系的曲线。回答下列问题。
(1)图甲中的c点叶肉细胞进行的生理活动是 ▲ (填“细胞呼吸”“光合作用”成“细胞呼吸和光合作用”),c点时,叶肉细胞中产生ATP的场所有 ▲ 。光合作用中水光解的产物是 ▲ 。
(2)图乙所示的该植物在d、h点细胞代谢情况可用图甲中a~d四点中 ▲ 表示,也可以用图丙e~j六个点中 ▲ 的表示。
(3)当光照强度在图甲的d点时,该植物叶绿体固定的二氧化碳的量是 ▲ mg/100cm2/h。
(4)若图甲曲线表示该植物在25℃时光照强度与光合速率的关系,并且已知该植物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的最适温度分别为25℃和30℃,那么在原有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将温度提高到30℃,理论上分析c点将 ▲ (填“左移”“右移”或“不变”)。
(5)由图丙可推知,密闭玻璃温室中氧气浓度最大的是 ▲ 点。24点与0点相比,植物体内有机物总量的变化情况是填 ▲ (“增多”“不变”或“减小”)。
(6)请写出叶绿体进行光合作用总反应方程式: 。(2分)
22.(11分)在内蒙草原上,苜蓿和黄芩是昆虫和田鼠的食物,而昆虫又是田鼠的食物。回答下列问题:
(1)草原的 ▲ 演替过程大致是:裸岩阶段→地衣阶段→ ▲ ,最后阶段:灌木和乔木也没能成为优势种,主要原因是 ▲ 。
(2)群落中某种昆虫的生态位是指该种群 ▲ ,在演替的过程中,该种群与其它有生态位重叠的种群会发生生态位 ▲ 。
(3)草原群落成为了当地的 ▲ ,是群落演沓的最终阶段。此时P/R值约等于1,而P为每年群落中生产者同化的总能量,R为每年 ▲ 。这同时意味着该地每年无机物转变成有机物的量基本 ▲ 有机物转变成无机物的量,物质能有效的 ▲ 。
(4)如图表示不同体长田鼠的食性比例变化情况。
若该草原中,短时间内苜蓿(或黄芩)的同化量增加了300kJ,相邻两营养级之间能量的传递效率按20%计算,则体长主要为12.9cm的田鼠增加的同化量是体长主要为6.8cm的田鼠的 ▲ 倍。(2分)
23.(11分)某二倍体昆虫的翅型受A、a基因控制,眼型受B、b基因控制(两对基因均不在Y染色体上,且其中一对性状存在某种基因型致死现象)。为研究其遗传机制,让一只长翅正常眼雌性昆虫与一只短翅正常眼雄性个体交配,F1中的雌性个体全为正常眼,雄性个体中有正常眼和细眼,让F1中的雌雄个体相互交配,F2的表现型及比例如下表:
短翅正常眼 短翅细眼 长翅正常眼 长翅细眼
雌性个体 1/8 1/16 9/56 9/112
雄性个体 1/8 1/8 9/56 9/56
回答下列问题:
(1)眼型中显性性状为 ▲ ,控制眼型的基因位于 ▲ (填“常染色体”成“X染色体”);
翅型中显性性状为 ▲ ,控制翅型的基因位于 ▲ (填“常染色体”成“X染色体”)
(2)亲代雌性个体的基因型为 ▲ ,致死基因型为 ▲ (只需写出该致死等位基因的基因型)。
(3)为进一步验证致死基因型 ▲ ,可选用F1中的长翅正常眼雄性个体与F2中长翅正常眼雌性个体进行杂交,后代的表型及比例为 ▲ 。(2分)
(4)让F2中所有知翅个体随机交配,理论上F3的短翅雌性昆虫中纯合个体(两对基因都纯合)所占比例为 ▲ 。(3分)
24.(13分)Ⅰ.肌萎缩侧索硬化(ALS)也称“渐冻症”,是一种慢性神经元性疾病,患者四肢、躯干、胸部、腹部肌肉逐渐无力并萎缩,从而影响运动、交流、吞咽和呼吸功能,最终致死。忠者神经肌肉接头示意图如下。
(1)兴奋在神经元之间传递的结构基础是突触,兴奋传递到轴突末梢, ▲ 内的Ach通过 ▲ 方式进入突触间隙,再与 ▲ 上的特异性受体结合,将兴奋传递到肌细胞。
(2)ALS的发生及病情加重与补体C5(一种蛋白质)的激活相关。如图所示,患者体内的C5被激活后裂解为C5a和C5b,两者发挥不同作用。
①C5a与 ▲ 结合后激活巨噬细胞,后者攻击运动神经元而致其损伤,可导致ALS的发生及病情加重。
②C5b与其他补体在突触后膜上形成膜攻击复合物,引起Ca2+和Na+内流进入肌细胞,会 ▲ 肌细胞内渗透压,导致肌细胞吸水增强,大量吸水会导致细胞破裂。
(3)肌萎缩侧索硬化的病因和发病机制极为复杂,至今未完全阐明,目前认为本病的发生与感染和免疫因素、金属元素、遗传因素等有关系。有学者指出,肌肉萎缩性侧素硬化症病因是 ▲ ,攻击神经细胞内的磷脂、蛋白质、DNA,加快神经细胞衰老;也有学者指出,其病因是某些因子激活人体的免疫反应去对抗运动神经元,造成运动神经元的死亡,从免疫角度分析该病属于 ▲ 。
Ⅱ.“冰桶挑战赛”是一项慈善活动,目的是让更多人知道被称为“渐冻人”的罕见疾病,同时也达到募款帮助治疗的目的。一桶冰水从“冰桶挑战者”头顶浇下,身体会作出一系列的反应。
(4)冰水刺激产生的兴奋沿传入神经到达 ▲ 体温调节中枢分析综合后,通过传出神经释放神经递质,引起皮肤毛细血管 ▲ 和汗腺分泌 ▲ ,使散热减少。
(5)冰水刺激产生的兴奋还会通过神经中枢传到 ▲ 细胞,分泌胰高血糖素增加,胰高血糖素促进 ▲ 分解和非糖物质转化为葡萄糖,使血糖升高,对抗寒冷刺激。
(6)渐冻人调节心跳、呼吸的基本生命中枢正常,说明其 ▲ 完好无损。
25.(14分)茶多糖是一种在茶叶中非常重要的、具有天然活性的大分子,对四氧嘧啶诱导的糖尿病小鼠有明显的降糖作用,对糖尿病小鼠的糖代谢有明显的促进作用,且在一定范围内随着茶多糖浓度的增加,降糖效果更明显。为了验证上述结论,请根据以下实验材料完善实验思路,并预测结果及分析。
材料用具:生长状况相同的正常小鼠若干只、普通饲料、四氧嘧啶、茶多糖溶液(已配成低、中、高浓度)、生理盐水、血糖测定仪(要求与说明:血糖测定的具体操作不作要求;实验条件适宜)
(1)实验思路:
①取生长状况相同的正常小鼠若干只,适应饲养7天后,注射 ▲ ,72h后用血糖仪测定其空腹血糖,以空腹血糖值>11.1mmol/L的小鼠作为糖尿病小鼠模型。
②利用实验材料进行实验分组处理:
组别 小鼠类型 试剂 处理
A 20只正常小鼠 生理盐水 每天灌胃适量且等量的试剂,连续14天
B (a) ▲ (b) ▲ 每天灌胃适量且等量的试剂,连续14天
C (c) ▲ 低浓度茶多糖 (d) ▲
D 中浓度茶多糖
E 高浓度茶多糖
③每组每天给予基本的普通饲料和水,在每天灌胃前 ▲ ,主并记录实验数据。(3分)
④ ▲ 。
(2)请用曲线图预测各组小鼠空腹血糖随时间的变化曲线 ▲ 。(3分)
(3)讨论与分析
①进一步研究发现,适宜浓度的茶多糖能够促进小鼠合成胰岛素。胰岛素能促进血糖 ▲ (答出两点即可;2分),又能抑制血糖来源,从而使血糖浓度降低。促进胰岛β细胞合成、分泌胰岛素的信息分子有 ▲ (答出两个即可)等。
②小鼠体内需源源不断地合成胰岛素以维持含量的动态平衡,原因是 ▲ 。
杭州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中考试
高二答案试卷物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C C C B A A A C C B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D B A C B A C B D D
21、(11分)
(1)细胞呼吸和光合作用;细胞质基质(细胞溶胶)、线粒体、叶绿体;H+ e O2
(2)c f和h
(3)18
(4)右移
(5)h 减少
(6)12H2O+6CO2 C6H12O6+6O2+6 H2O
22.(11分)叶绿体
(1)初生 苔藓阶段→草本阶段 受当地的平均温度和年降雨量的限制
(2)在时间空间上所占据的位置及其与相关种群之间的功能关系 分化(重叠程度减小)
(3)顶极群落 所有生物的总呼吸量 等于 循环
(4)1.5
23.(11分)
(1)正常眼 X染色体 短翅 常染色体
(2)aaXBXb XBXB
(3)长翅正常眼雌性:长翅正常眼雄性:长翅细眼雄性=1:1:1。
(4)4/25
24.(13分)
(1)突触小体 胞吐 突触后膜
(2)C5aR1 增加
(3)自由基 自身免疫病
(4)下丘脑 收缩 减少
(5)胰岛α(或胰岛A) 肝糖原
(6)脑干
25.(14分)
(1)适量且等量的四氧嘧啶 (a)20只糖尿病小鼠 (b)生理盐水 (c)20只糖尿病小鼠
(d)每天灌胃适量且等量的试剂,连续14天 ③用血糖仪测定小鼠的空腹血糖值
④对实验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2)
(3)①氧化分解,合成糖原,转化为其他非糖物质 胰高血糖素、血糖、神经递质
②激素一经靶细胞接受并起作用后就被灭活,所以小鼠体内需要源源不断地产生各种激素以维持含量的动态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