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2《归园田居》学案(含答案)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文档属性

名称 7-2《归园田居》学案(含答案)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33.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11-10 17:45:1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归园田居(其一)
一、学习目标
1、了解作者的生平经历及作品。
2、掌握诗歌中出现的重点实词、虚词等文言常识。
3、领悟诗人的田园情怀,体会田园生活的情趣。不与当时黑暗上层社会同流合污,追求自由独立的精神品格。
二、重点难点
品味诗歌语言,理解诗歌主旨,了解陶渊明的创作风格。
掌握鉴赏古典诗歌作品的方法,提高鉴赏能力。
课前预习
作者简介
陶渊明:(365—427),又名 ,字 ,自号 谥号 。 (朝代)最杰出的诗人,他的诗情感真实,诗味醇厚,风格平淡,语言清新自然。开创 诗派,为古典诗歌开辟了一个新的境界。代表作品:《归园田居》《饮酒》《归去来兮辞》《桃花源记》等。
背景探寻
陶渊明曾几次出任,然而,当时东晋政治日益腐败,统治阶级内部的矛盾十分尖锐,权力斗争激烈。他的抱负得不到施展,又不肯与黑暗势力同流合污。405年,陶渊明在江西彭泽做县令,不过八十多天,便声称不愿“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挂印回家。从此结束了时隐时仕、身不由己的生活,终老田园。归来后,作《归园田居》组诗,这组诗共五首,本文选的是第一首。
知识链接(田园诗派)
田园诗派是我国古代诗歌流派中的重要一支,陶渊明是其重要代表人物。他的诗大部分取材于田园生活,有的接近于口语,有的近似歌谣,有的直抒胸臆,抒发诗人热爱躬耕生活之情;语言平淡而自然,朴实而又不缺乏色彩,给人一种清新、静谧、悠闲、淳美的感受;为古典诗歌开辟了--个新境界,并创造出一种田园牧歌式的生活状态,借以表达对现实的不满,对宁静平和生活的向往。此后田园诗不断发展,到唐代形成了田园山水诗派,名家辈出,王维、孟浩然是其代表人物。此类诗歌总体以描写自然风光、农村景物以及安逸恬淡的隐居生活见长,诗境隽永优美,风格恬静淡雅,语言清丽洗练,多用白描手法。
名家点评
欲仕则仕,不以求之为嫌;欲隐则隐,不以去之为高。饥则扣门而乞食;饱则鸡黍以迎客。古今贤之,贵其真也。
——北宋文学家苏轼
(2)晋人多放达,独渊明有忧勤语,有自托语,有知足语,有悲愤语,有乐天安命语。 ——清代诗人、学者沈德潜
(3)《归园田居》只是把他的实历感写出来,便成为最亲切有味之文。 ——近代思想家、文学家梁启超
(4)陶渊明是整个中国文学传统上最和谐最完美的人物,他的生活方式和风格是简朴的,令人敬畏,使那些聪明与谙于世故的人自惭形秽。 ——现代作家、学者林语堂
5、给加点的字注音
(1)羁鸟( )(2)守拙( )(3)荫( )
(4)暧暧( ) (5)墟里( ) (6)樊笼( )
6、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少无适俗韵: 误落尘网中:
羁鸟恋旧林: 守拙归园田:
榆柳荫后檐: 暧暧远人村:
依依墟里烟: 虚室有余闲:
久在樊笼里:
7、朗读节奏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8、知识积累
1、古今异义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
古义:
今义:
2、一词多义
(1)归
①守拙归园田( )
②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
③男有分,女有归( )
(2)去
①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
②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
③西蜀之去南海,不知几千里也( )
④大江东去( )
⑤为汉家除残去秽( )
鉴赏诗歌
一、诵读诗歌,把握诗眼
文章和诗歌的题目就好像一个人的眉毛和眼睛,俗话说:眉目传情。本诗的标题明确告诉我们 (解释诗歌题目),那么这首诗歌的诗眼是
二、品读诗歌,体会感情。请结合诗句谈谈你的理解。
⑴诗人从何而归?
⑵诗人为何而归?
⑶诗人归向何处?
⑷诗人归去如何?
(5)本诗塑造了一个什么样的人物形象?表达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重点难点突破
1、文中描绘田园风光时写到了哪些意象?这些意象有什么特点?描绘了怎样的意境?
2、诗人是如何描写田园美景的?请从写景顺序和艺术手法上分析。
3、我们应如何看待陶渊明的隐居生活?
知识拓展
1.下列加点字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故:原因
B.池鱼思故渊 故:从前的
C.一去三十年 去:离开官任
D.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去:过去的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不相同的一组是(  )
A. B.
C. D.
3.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现代汉语不相同的一项是(  )
A.性本爱丘山 B.守拙归园田
C.榆柳荫后檐 D.依依墟里烟
4.下列各句中,没有使用比喻修辞手法的一项是(  )
A.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B.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C.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D.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
5.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字。
陶渊明不仅是诗人,也是思想家。沈德潜说诗“贵在理趣”,__①__。他的诗不是从抽象的哲理出发,__②__,将生活中的感受升华为哲理,又将这哲理连同生活的露水和芬芳一起诉诸诗的形象和语言。__③__,又有诗人的情趣,隽永厚朴,耐人寻味。



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归园田居》中表明作者不随波逐流,固守节操,回乡开荒种地,过田园生活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归园田居》中表现作者早出晚归,不辞劳苦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归园田居》中透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我们可以看出作者生活十分闲适,有很多空闲时间。
《归园田居》中描写乡村中常见的声音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归园田居》中表现诗人摒弃尘俗,渴望(去掉)返归自然(无对偶)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对自由生活的向往是很多诗作的共同主题,如陶渊明的《归园田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归园田居》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表露了作者清高孤傲,与世不合的性格,为全诗定下一个基调,同时又是一个伏笔,它是诗人进入官场却终于辞官归田的根本原因。
《归园田居》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诗人作为一个官宦人家的子弟,作为一个熟读儒家经书的知识分子,为了供养家小,不能不违逆自己的“韵”和“性”,奔波于官场。回头想起来,那是误入歧途,误入了束缚人性而又肮脏无聊的世俗之网。
土地,草房,榆柳,桃李,村庄,炊烟,狗吠,鸡鸣,这些平平常常的事物,在诗人笔下,构成了一幅十分恬静幽美、清新喜人的图画。《归园田居》中,与这画面相应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
归园田居(其二)
野外罕人事,穷巷寡轮鞅。白日掩荆扉,虚室绝尘想。时复墟曲中,披草共来往。
相见无杂言,但道桑麻长。桑麻日已长,我土日已广。常恐霜霰至,零落同草莽。
1、下面对诗歌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A.诗人摆脱了仕宦生活之后,极少有世俗的交际应酬,也极少有官场中人造访,他获得了属于自己的宁静,所以诗的开头轻松地说:“野外罕人事,穷巷寡轮鞅。”
B.“白日掩荆扉,虚室绝尘想”是说那间幽静的居室和关闭的柴门把尘世的喧嚣都远远地摒弃了,“荆扉”“虚室”强调乡居的清贫,暗示出自己抱贫守志的高洁之心。
C.“时复墟曲中,披草共来往,相见无杂言,但道桑麻长”,这四句写作者时常沿着杂草丛生的田间小路,孤独地走在田野里,盼望自己的庄稼有个好收成。
D.“桑麻日已长,我土日已广”两句重在表明作者的乡村生活并不完全是轻松自在,而是需要付出艰辛的劳动,反映出乡居生活的不易和诗人生活的沉重负担。
E.这首诗用质朴无华的语言、悠然自在的语调,叙述乡居生活的日常片断,让读者在其中领略乡村的幽静及自己心境的恬静,有着一种古朴淳厚的情味。
2、陶渊明的乡居生活总体说是平静安宁的,但是他的心情也会有喜有忧,结合诗句加以分析。
课前预习答案
作者简介
潜、元亮、五柳先生、靖节先生,东晋(末)、田园诗派。
5、jī zhuō yìn ài xū fán
6、解释词语
气质,情致。 指世俗的种种束缚
约束 持守愚拙的本性,即不学巧伪,不争名利
遮蔽 迷蒙隐约的样子
隐约的样子; 指村落 静室; 余暇,空闲
关鸟兽的笼子,这里指束缚本性的俗世
8、知识积累
依依:古义:隐约的样子;今义:因留恋而不忍分离
(1)归
①守拙归园田(回到)
②周公吐哺,天下归心(归附,归依)
③男有分,女有归(女子出嫁)
(2)去
①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离开)
②譬如朝露,去日苦多(过去的)
③西蜀之去南海,不知几千里也(距离)
④大江东去(往,到……去)
⑤为汉家除残去秽(除掉)
【鉴赏诗歌】
一、回到田园居住生活, 归
二、⑴从何而归?
诗人将官场说成“尘网”、“樊笼”,这些词反映了诗人对官场的什么态度?
明确:官场。对官场生活的厌恶。 “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⑵为何而归?
(1)本性爱田园。(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2)由于官场的黑暗,无自由,无法实现抱负,作者归隐田园为独善其身。
思考:如何理解“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明确:“羁鸟”是笼中的鸟;“池鱼”是池塘中的鱼。这二者的特点是失去自由,失去最适合它们生活的环境,只会觉得痛苦。也暗示作者在官场就如同“羁鸟”、“池鱼”一般,失去自由。说明作者身在宦海,而心系田园的心情,以唤起人们对自由的向往。
⑶归向何处?
明确:园田。(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
找出描写田园生活情景的句子?用自己的话描述。
明确:“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可自由发挥)(参考:屋后榆柳树影婆娑,浓阴覆地,习习清风平息心中焦虑。眼前桃李芬芳,弄姿堂前,唤起心中欢欣。极目远眺,炊烟融入暮霭,侧耳谛听,依稀听得犬吠鸡鸣。)
⑷归去如何?
明确:(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有“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神”之感。作者是在写自己宁静、闲适的生活状态,和那种轻松、平和、喜悦之情。
人物形象
《归园田居》塑造了一位不与世俗同流合污、向往怡然自得的田园生活的隐士形象。表现了对仕途生涯的厌恶和摆脱尘网的快慰,抒发了对田园生活的热爱之情。
重点难点突破答案
1、明确:
意象:方宅、草屋、榆柳、桃李、远人村、墟里烟、狗吠、深巷、鸡鸣、桑树、户庭、虚室。
特点:恬静、幽雅、空阔、简陋。这些景物营造了一种宁静安谧、淳朴自然的意境,使人深深地体味到诗人那淡泊恬静的生活追求。
虽然没有官场的热闹与繁华但在作者的眼中就是美如仙境的地方。另外作者所写的景具有层次感,有远有近、有动有静,以动衬静,更显示出乡间的宁静、和平。这些诗句,捕捉住农村中司空见惯的事物,画出了优美画画,有近有远,有声有色,有淡有浓,有活泼有生机,有朴拙自然的趣味。而这一切又与诗人在官场上的生活形成了鲜明的对照。这里诗人用歌颂田园,无言地批判了官场的倾轧、争斗、混乱、险恶,表明了诗人追求恬淡生活和平静、和谐的心境。
2、明确:
(1)先写近景,再写远景,远近结合。“方宅十余亩……桃李罗堂前”四句是近景,从自己的住宅写起。房舍简陋,可树影婆娑,于自然平淡之中显出恬静幽美。“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两句是远景。远望村庄轮廓模糊,炊烟袅袅,一切都是安详的、舒缓的、柔和的。
(2)动静结合。整体的画面是静的,“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等表现出了乡村的宁静祥和之美。静景之中,又有动的画面:“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炊烟飘动,狗儿吠叫,鸡在树颠鸣叫,在静止的画面中多了许多动感,让这幅乡居图顿时生动活跃起来。
(3)白描手法。如“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毫无粉饰之词,平易如话,但恰到好处地与诗意合拍。
3、明确:
观点一:陶渊明放弃了大济苍生的理想有其消极的一面。要改造社会,要清除污浊,不能单靠“归隐”与“善”,应该兼济天下,积极地参加社会活动。如果人人都像他那样,因憎恶黑暗而避世,那我们这个社会岂不是没入了黑暗之中而见不到光明了吗
观点二:从当时的社会现实来看,陶渊明坚持高尚的志趣是一种对黑暗官场的反叛,具有积极意义。陶渊明辞官归隐是在对污浊的现实社会绝望之后选择的一条洁身自好、追求恬静的田园生活、完善独立人格、渴望自由的道路。我们应像他那样,淡泊名利,不随波逐流,维护自己的尊严和人格。
知识拓展答案
【答案】C 【解析】去:离开田园,做官。
【答案】A 【解析】A项返回,回来/归还。B项面对。C项本性。D项满足。
【答案】D 【解析】D项,这里指“隐约的样子”。
【答案】D 【解析】除D项外,其他各项均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
【答案】①陶诗便是最富于理趣的(或:陶渊明便是最看重理趣的) ②而是从具体的生活出发 ③所以他的诗既有哲人的智慧(主语必须是“他的诗”)
【解析】本语段论述的是陶渊明诗歌的主要描绘对象以及诗歌反映出的文化内涵。第一处结合“沈德潜说诗‘贵在理趣’”,从此处可以得知,陶渊明的诗歌看重的是理趣;第二处结合“将生活中的感受升华为哲理,又将这哲理连同生活的露水和芬芳一起诉诸诗的形象和语言”,这是一个递进的语境,表明其诗歌与生活也是紧密联系的;第三处结合后面的“有诗人的情趣”可知,主语应该是陶渊明的诗,可以使用关联词“既……又……”
6、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
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
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7、(1)CD(C.这四句写的是诗人时常沿着野草丛生的田间小路,和乡邻们来来往往,共话桑麻,并不孤独。D.这两句是说庄稼一天天生长,开辟的荒土越来越多,而不是劳作的艰辛)
(2)“相见无杂言,但道桑麻长”,与乡邻一起谈论桑麻生长的情况,而没有他所厌恶的官场 “杂言”,与充满了权诈虚伪的官场相比,这里人与人的关系是澄澈明净的,令人喜悦。同时又“常恐霜霰至,零落同草莽”,诗人生怕自己辛勤劳动的成果毁于一旦,因而又时常心怀忧虑。 (分析其他诗句,言之成理亦可)
附录白话译文:
少小时就没有随俗气韵,自己的天性是热爱自然。
偶失足落入了仕途罗网,转眼间离田园已十余年。
笼中鸟常依恋往日山林,池里鱼向往着从前深渊。
我愿在南野际开垦荒地,保持着拙朴性归耕田园。
绕房宅方圆有十余亩地,还有那茅屋草舍八九间。
榆柳树荫盖着房屋后檐,争春的桃与李列满院前。
远处的邻村舍依稀可见,村落里飘荡着袅袅炊烟。
深巷中传来了几声狗吠,桑树顶有雄鸡不停啼唤。
庭院内没有那尘杂干扰,静室里有的是安适悠闲。
久困于樊笼里毫无自由,我今日总算又归返林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