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2017秋)五年级科学上册期末备考真题分类汇编——实验题(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教科版(2017秋)五年级科学上册期末备考真题分类汇编——实验题(含答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3.2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教科版(2017秋)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4-11-10 23:31:1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024-2025学年五年级科学上学期
期末备考真题分类汇编(教科版)——实验题(云南)
1.(22-23·云南丽江·期末)为了模拟小明在体质测试时心脏和手臂的工作情况,小明准备了以下材料(如下图)。
①洗耳球②合页③橡皮筋
④木条⑤皮管
(1)可以选择 这两种材料来制作心脏、血管模型,可以选择 这三种材料来制作手臂模型。(填上图序号)
(2)洗耳球用来模拟 ,快速捏动洗耳球一分钟后,你的感觉是: 。
(23-24·云南文山·期末)探索植物对雨水侵蚀土地的影响。
2.实验中需要改变的条件是( )。
A.土地坡度大小 B.有无植物覆盖 C.降雨量大小
3.用泥土堆成两个坡度均为30度的斜坡(如图所示),在A坡种上草皮,用喷水壶在相同的高度分别向A坡面和B坡面喷水,实验现象如下表:
水流速度 汇入引水沟的水量 汇入引水沟的泥沙量
A坡 慢 少 a
B坡 快 多 b
①上表中a处是 ,b处是 。(选填“多”或“少”)
②通过分析实验现象发现: (选填“坡度”、“植物”或“降雨量”)对土壤的保护有重要的作用。
4.(23-24·云南玉溪·期末)小明为了研究“不同的摆自由摆动的快慢与哪些因素有关”,设计了如图装置,请据图回答问题。
(1)要研究摆的快慢与摆锤质量是否有关,应选用图中的 号和 号摆进行研究。这时改变的条件是 。
(2)要研究摆的快慢与摆绳长度是否有关,应选用图中的 号和 号摆进行研究,研究过程中应保证摆的 和 相同。
(3)小明用的实验方法叫作 实验。这种实验的特点是只能改变 个条件,其他条件都要保持 。
5.(21-22·云南昆明·期末)我们做了如下图所示的实验,步骤如下:
①在罐头盒内放入一些土豆泥,堆成小山的形状。
②在山的顶部向下挖一个小洞。
③向小洞内倒入一定量的番茄酱(适度稀释)。
④用一层薄薄的土豆泥封住洞口。
⑤将罐头盒放在铁架台上,用酒精灯加热,观察现象。
回答下列问题:
(1)这是模拟 的实验,番茄酱模拟 。
(2)用酒精灯的 去加热(选填“外焰”或“内焰”)。
(3)用同样的实验方法,把四块条状橡皮泥叠起来进行挤压和拉伸来研究地震的形成成因,这两个实验说明了地震和火山喷发都是由于 引起的。
(4)科学家在喜马拉雅山上发现了大量海洋生物化石,可以推测在远古时代喜马拉雅山的地形可能是 。
(23-24·云南昆明·期末)乐乐在夜市上看到一种叫“蛇摆”的玩具。它是由多个质量相同的小球悬挂在支架上构成的装置(如图1),它们的摆线长度从一端到另一端依次递减。当我们把所有的小球同时放下时,就会出现一种奇妙的现象:小球的轨迹就像一条蛇一样,在空中扭动着不断前进(如图2)。
6.乐乐猜测“蛇摆”中小球摆动速度不同的原因可能是 。
7.为了验证自己的猜测,乐乐自己制作了摆进行研究,并做出如下记录。
组号 摆绳长度(厘米) 小球质量(克) 每分钟摆动次数(次)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① 20 10 62 63 63
② 20 20 63 63 63
③ 20 30 63 63 63
④ 30 10 52 53 52
⑤ 40 10 46 45 45
他应该选择表中 、 、 三组数据来验证自己的猜想。
8.在“摆的实验”中,有时会出现差异较大的数据,为了提高测量数据的准确性,我们通常采用的方法是( )。
A.选择老师的实验数据
B.多次测量
C.随意填写一个数据
D.将差异较大的数据去掉
9.乐乐想把⑤组摆调整为每分钟摆动60次,应该( )。
A.缩短摆绳长度 B.增加摆绳长度
C.增大摆锤重量 D.减小摆锤重量
10.乐乐研究后发现,导致蛇摆中小球摆动速度不同的原因是( )。
A.小球重量 B.摆绳长度
C.摆动幅度 D.小球材料
(21-22·云南昆明·期末)把手电筒放置在离自己最近的卡纸的一定距离,让它的光射进小孔,如图:
11.图1中,最后一张纸屏上( )(填“能”或“不能”)看到手电筒的光斑。
12.图2中,最后一张纸屏上( )(填“能”或“不能”)看到手电筒的光斑。
13.以上实验说明( )。
A.光可以扩散 B.光是以波的形式传播的 C.光是直线传播的
14.光除了这一特性之外,你还知道它具有哪些特性?(写出2个以上)
(21-22·云南昆明·期末)以下是某校同学研究摆的相关数据,请你根据表格中的相关数据进行回答。
30秒钟内摆摆动次数的记录表
摆动的次数
甲摆 乙摆 丙摆
第一次试验(次) 46 28 18
第二次试验(次) 46 28 18
第三次试验(次) 46 28 18
15.该校同学最有可能研究的内容是( )。
A.摆锤重量和摆的摆动快慢的关系
B.摆锤材料和摆的摆动快慢的关系
C.摆绳长度和摆的摆动快慢的关系
16.根据以上推论,请你选出该实验的结论( )。
A.摆锤越重,摆的摆动速度越快
B.金属的摆锤摆动得快
C.摆的摆绳越短,摆的摆动速度越快
17.每组实验重复三次的主要原因是( )。
A.减小实验误差 B.第一次都是错的 C.同学们觉得这样比较有趣
18.如果要制作一个一分钟正好摆动60次的摆,选择( )最合适,只要稍微调整就可以了。
A.甲摆 B.乙摆 C.丙摆
19.你还知道摆具有哪些特点,请你说说看。(至少2条)
20.(21-22·云南大理·期末)通过实验,验证光的传播路线是否会发生变化。
(1)试验一:将一束激光笔射出的光透过空气射进水中。
观察到的现象: 。
试验二:将铅笔倾斜和垂直放入盛有水的玻璃杯中。
观察到的现象: 。
(2)这个实验采用的方法是 实验。我们发现,光从一种介质射入另一种介质时,光垂直照射的情况下传播方向 (会或不会)发生变化,光倾斜照射的情况下传播方向 (会或不会)发生变化。
21.(21-22·云南大理·期末)通过模拟实验,探究火山喷发的成因。
(1)在实验中,实验材料的每一部分代表什么?
土豆泥代表
番茄酱代表
酒精灯加热则代表
(2)要注意实验安全,在实验中要戴好 。
(3)在实验中,我们会观察到:通过加热,密封在“土豆泥”内部的“番茄酱”会不断上涌,冒着 ,喷发时会伴随着大量 。
(4)该模拟实验模拟的是地壳下的岩浆在 的作用下,冲破地壳薄弱的部分喷涌而出。
(5)火山喷发是一种自然灾害,会给自然环境、人类的生活带来严重的 ,例如: 、 。
22.(21-22·云南曲靖·期末)钟摆实验。
(1)上图是小明做的关于研究摆的快慢与 有关的实验。
(2)这个实验中需要改变的条件是 ,保持不变的条件是 、 等。
(3)实验结果发现: 。
(21-22·云南玉溪·期末)同学们用塑料盆制作了以下几个模型。并用喷壶分别在每个模型的顶部喷水、进行了一组对比实验。
23.这个实验的名称是: 。
24.在这个实验中,喷壶喷水是模拟 。
25.要达到实验目的,我们应该选择( )做对比实验。
A.甲和乙 B.乙和丙 C.乙和丁
26.通过实验,我们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
27.(23-24·云南玉溪·期末)下图是“探究光的传播规律”的实验,请你认真观察,回答问题。
图1 图2
(1)如图1和图2所示,分别用手电筒照第一张卡纸上的小孔,可以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图1的纸屏上 ,图2的纸屏上 。
(2)通过以上实验可以得出结论: 。
(3)要想使图2得到与图1相同的实验现象,我们可以怎样操作?
(21-22·云南昆明·期末)小龙在探究摆的快慢与什么因素有关时,做了一组实验,并记录如下表:
摆 摆绳长度 摆锤质量 15秒摆动次数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①号摆 10厘米 30克 20 20 20
②号摆 15厘米 30克 18 18 18
③号摆 30厘米 30克 12 12 12
28.小龙做的这组实验研究的是( )
A.摆的快慢与摆绳长度的关系
B.摆的快慢与摆绳质量的关系
C.摆绳长度与摆的质量的关系
29.分析实验数据,我们发现: 。
30.根据实验数据,要制作1分钟摆动60次的摆,推测摆绳的长度应该在( )。
A.在10-15厘米之间
B.在15-30厘米之间
C.大于30厘米
(23-24·云南文山·期末)研究光的传播实验。
31.要使卡纸的小孔在同一直线上,我们可以( )。
A.将四张卡纸随意摆放 B.用一根直的小棒穿过卡纸的小孔 C.让四张卡纸完全重叠
32.甲图中的屏上 出现光斑,乙图中的屏上 出现光斑。(选填“能”或“不能”)
33.上述实验得出的结论是: 。
34.下列现象形成的科学原理与此实验不一致的是( )。
A.树底下的光斑 B.天空中的彩虹 C.影子的形成
(23-24·云南文山·期末)小科用小球和绳子做了3个不同的摆,测量摆在15秒内的摆动次数,记录数据如下表。
组号 小球质量(克) 绳长(厘米) 摆动次数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选择的数据
1 50 10 24 24 25 24
2 25 10 24 12 24 24
3 50 30 11 11 10 11
35.1、2号摆是研究摆的快慢与 的关系;1、3号摆是研究摆的快慢与 的关系。(选填“摆绳长短”或“摆锤质量”)
36.小科发现“摆动次数”栏中有1个错误数据,这个数据是 他应该如何处理( )。
A.直接修改数据
B.分析原因,重新做实验获得新的数据
C.无需修改,也无需重做
37.小科想继续研究“摆的快慢与摆动幅度是否有关”,需要改变的因素应该是( )。
A.摆动幅度 B.摆锤质量 C.摆绳长短
38.下列计时工具中,运用到摆的原理的是( )。
A.机械摆钟 B.日晷 C.圭表
39.(20-21·云南曲靖·期末)请设计一个简易的潜望镜?并说明原理?
所需器材: 。
制作步骤: 。
原理: 。
(21-22·云南昆明·期末)下面是小明制作的4个摆,他测试并记录了其中三个摆的摆动快慢。根据记录回答问题。
15秒内摆动次数比较
?号 3号 2号
第一次 18 16 11
第二次 19 16 11
第三次 18 16 12
40.想要探究摆锤质量对摆快慢的影响,应选择 号和 号摆进行实验。
41.想要探究摆绳长度对摆快慢的影响,应选择 号和 号摆进行实验。
42.根据表1的数据进行推测,小明测试的“?号摆”可能是 号摆。
43.分析实验数据,思考:要做一个一分钟摆动60次的摆,摆绳的长度应该是( )。
A.略长于20cm B.略长于40cm C.略短于20cm
44.在本学期的学习中,你还研究了摆的其他什么问题?
请列举: 。
(21-22·云南昆明·期末)阅读资料回答问题。
我国是一个多山国家,又是世界上黄土分布最广的国家。黄土或松散的风化壳在缺乏植被保护的情况下极易发生侵蚀。因为我国大部分地区属于季风气候,降水量集中,雨季降水量常达年降水量的60%-80%,且多暴雨;我国人口多,在生产力水平不高的情况下,对土地实行掠夺性开垦;某些基本建设不符合水土保持要求,例如:不合理的修筑公路、建厂、挖煤等,破坏了植被,使山坡稳定性降低。很多地方经常发生山体滑坡、泥石流等严重的地质灾害。为了研究山体滑坡的成因,小丽所在的科学小组做了如下实验:
45.本次采用的实验方法是( )。
A.对比实验 B.模拟实验 C.模拟实验和对比实验
46.如果选择图A和图B两组进行实验,研究的问题是 对山体滑坡程度的影响。
47.根据资料,下列不是造成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主要原因的是( )。
A.雨季降水量大
B.高原地区风大
C.人类过度开发和不合理的建设
48.请你写出两条防止水土流失的措施: 。
(21-22·云南昆明·期末)小龙为了探究光是怎样传播的做了以下图中的实验,实验中的①、②、③号卡纸在同一位置分别打了一个小孔,④号卡纸不打孔,4张卡纸间隔15厘米直立在桌上,实验一的小孔保持在一条直线上,实验二的②号卡纸向右移动了5厘米。
49.实验一中手电筒的光斑会出现在( )
A.②号卡纸 B.③号卡纸 C.④号卡纸
50.实验二中手电筒的光斑会出现在( )
A.②号卡纸 B.③号卡纸 C.④号卡纸
51.实验现象说明: 。
52.(21-22·云南昆明·期末)五(1)班某组的同学做了下图中的实验,用洗耳球将水吸进又挤出,请根据要求回答。
(1)实验中,洗耳球模拟 ,胶管模拟 。
(2)通过实验,我知道:当心脏 ,推动血液由心脏进入血管,流到全身各处;心脏 ,血液由血管流回心脏。
53.(21-22·云南玉溪·期末)实验探究:光的传播方向会改变吗。
(1)图1中用激光垂直射入水中,光的传播路线( ),图2中用激光斜射入水中,光的传播路线( )(填“改变”和“不改变”)。
(2)图3中光由空气斜射入水中时,光的传播路线会发生( ),这种现象叫做( )。
54.(21-22·云南玉溪·期末)实验探究:火山喷发的成因实验。
实验材料:番茄酱、土豆泥、罐头盒(或不锈钢小盆)、三脚架、铁架台、护目镜、火柴。
(1)实验材料中缺少的仪器是( )。
(2)如图,这是一个( )实验。(选填“模拟”和“对比”)在实验中“番茄酱”代表的是( ),而“土豆泥”代表的是( )。
(3)现象:实验中我们发现( )从“小山”的顶部喷涌而出。
(4)实验结论:火山喷发现象是地球内部的( )受到高温、高压的作用。沿着地壳薄弱地带形成的自然现象。
55.(21-22·云南玉溪·期末)下面是模拟“心脏跳动和血液流动”的实验。
实验内容 模拟心脏跳动和血液流动
实验材料 水槽、塑料管、吸耳球
实验步骤 把塑料管一端和洗耳球相连,另一端放在水槽里,反复挤压和松开吸耳球,仔细观察现象。
(1)在这个实验中,洗耳球模拟的是( ),挤压吸耳球的动作表示心脏的( )。
(2)结论:心脏( ),推动血液由( )进入血管流到全身各处,心脏舒张,血液由血管( )心脏。
(22-23·云南丽江·期末)车灯穿过雨雾后,小明看到了有趣的一幕。小明想研究“光是怎样传播的?”小明将3张带有小孔的矩形卡纸和一张完整的矩形卡纸按下图两种方式进行摆放,并将实验现象记录在“实验记录表中”,请回答问题。
实验记录表
卡纸摆放方式 实验现象
甲 能
乙 不能
56.小明要进行上述实验,还缺一样实验器材“丙”,实验器材“丙”是 。
57.小明让实验器材“丙”分别对准图甲和图乙中的①号卡纸上的小孔并观察记录现象,“实验记录表”中小明观察的“实验现象”是( )。
A.能否在①号卡纸上形成光斑 B.能否在纸屏上形成光斑 C.光的传播方向能否发生改变
58.通过分析实验记录表,可以得出结论: 。
59.为了实验顺利进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将室内的灯都打开,确保实验时光线充足
B.可以用相同大小的透明塑料板来代替卡纸进行该实验
C.卡纸之间要保持一定距离,3张卡纸上的小孔要在同一高度
60.下列实验中,也能验证光的这一特性的是( )。
①手电筒照射直管和弯管
②激光笔照射烟雾
③铅笔斜插入水中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22-23·云南丽江·期末)小明往罐头盒中放入土豆泥并堆成小山形状,用小勺在土豆泥中间挖一个洞,倒入适当稀释的番茄酱,再用土豆泥把小洞封住,最后用酒精灯在罐头盒底部加热并观察现象(如图)。
61.该实验是 实验(填“对比”或“模拟”),将番茄酱进行适当稀释是为了 。
62.实验时,下列做法中,错误的是( )。
A.实验时佩戴护目镜,可以保护我们的眼睛
B.封住小孔的土豆泥做得薄一些
C.用酒精灯的内焰加热效果更好
63.在该实验中,“火山”喷发会伴随哪些现象?请写出2条。
64.实验中,我们需要用酒精灯对罐头盒进行加热,说明地球内部是( )。
A.低温环境 B.常温环境 C.高温环境
65.下图是地球上的火山示意图,请在下图括号中填上地球结构名称。
66.结合以上实验,请你解释火山喷发的成因: 。
(22-23·云南丽江·期末)小明在瓶子中装了150毫升水,并用量杯接住从瓶中流出的水(如下图)。测量量杯内的水聚积到第一个50毫升、第二个50毫升、第三个50毫升分别需要多少时间并重复实验三次,然后将获得数据绘制成下图。
67.第一次实验时,量杯内聚积到第三个50毫升水需要的时间是 秒。
68.分析柱状图,你的发现是 。
69.小明用接水容器代替量杯制作水钟(如下图),如果在接水的容器上画刻度,符合实际的是 (填“甲”或“乙”)。
70.小明分别用a、b两个等高容器来当接水容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a可测量的时间比b短,但精确度更高
B.a可测量的时间比b长,且精确度更高
C.b可测量的时间比a长,且精确度更高
71.小明制作的水钟刻度并不均匀,请你将小明的水钟改进成刻度均匀的水钟,画出设计图并写出你使水钟刻度均匀的方法。
(22-23·云南丽江·期末)如下图所示是制作单摆的摆锤、摆绳和两个铁架台,“摆摆动的快慢与什么因素有关呢?”请你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72.“摆摆动的快慢与什么因素有关呢?”下图处于科学探究的( )阶段。
A.提出问题 B.作出猜测 C.搜集证据
73.小明想要用2个铁架台研究“摆摆动快慢与摆绳长度有什么关系?”时,需要选择的摆绳和摆锤分别是 。(填上图中序号,写出1种答案即可)
74.如图,摆锤从a位置开始,经过( )的运动记作一次摆动。
A.a→b B.a→b→c C.a→b→c→b→a
75.根据下表实验数据,想让小明的摆30秒摆动30次,需要怎么调整?这样调整的理由是什么?
摆绳长度 第一次(30秒) 第二次(30秒) 第三次(30秒)
30厘米 25 25 25
20厘米 35 35 35
小明的摆 20 20 20
调整方法: 。
理由是: 。
(22-23·云南丽江·期末)为了解学生的体质情况,我县组织了学生体质健康抽测,下表为五年级学生小明(男)体质测试的部分数据。
测试项目 体重指数 肺活量(毫升) 50米跑(秒) 一分钟跳绳(个)
五年级及格值(男) 14.4-21.4 1300-2110 10.8-9.0 56-119
五年级及格值(女) 13.8-20.5 1050-1770 11.1-9.3 58-121
小明测试值 14.2 1150 11 48
分析表中数据,回答下列问题。
76.从体重指数看,小明属于 。(填“正常”“低体重”或“超重”)
77.根据数据综合分析,小明的体质水平 。(填“正常”“偏低”或“较高”)
78.小明在进行一分钟跳绳测试时,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跳绳只需要骨、关节和肌肉参与,不需要其他系统参与
B.一分钟跳绳后心跳次数增加是为了加快血液循环
C.一分钟跳绳后呼吸次数不会增加
79.小明跳绳时,骨骼运动的力量来自( )。
A.关节的作用 B.骨骼的作用 C.肌肉的运动
80.在跳绳过程中,小明的脚被绳子绊了一下,他感觉比较疼,下意识地“停下来”。在此过程中(如图)小明感受到刺激的器官是 ,然后传入神经将信号传递给神经中枢,神经中枢做出“停下来”的指令,该指令通过 传递给手和脚,随后做出“停下来”的动作。
(22-23·云南·期末)为了探究太阳光的颜色,小明设计如下图所示实验。
81.太阳光通过a发生的偏折现象叫做光的 现象,图中a所指的实验材料名称是( )。
A.三面镜 B.平面镜 C.三棱镜
82.小明按图所示进行实验,在光屏上形成一条彩色的光带,从上往下颜色依次是( )。
A.红、黄、橙、绿、蓝、靛、紫
B.红、橙、绿、黄、蓝、靛、紫
C.红、橙、黄、绿、蓝、靛、紫
83.该实验现象说明( )。
A.太阳光是沿直线传播的
B.太阳光是透明的
C.太阳光是由不同颜色组成的
84.图中a对太阳光起的作用是( )。
A.分散光线 B.形成高温 C.放大图像
85.(22-23·云南·期末)下面是五年级某班四个组自制的摆1分钟摆动次数的数据记录汇总表,请根据这些数据分析摆的摆动规律。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第1组 60 60 60
第2组 55 55 55
第3组 58 58 58
第4组 61 61 61
(1)同一个摆,在每1分钟内摆动的次数 (填“相同”或“不同”)。
(2)比较第1、2组数据可知,不同的摆在每1分钟内摆动的次数 ,即不同的摆摆动的快慢 。(填“相同”或“不同”)
(3)通过以上数据,我们可以推测出:同一个摆,摆动的快慢 (填“会”或“不会”)发生变化,所以说摆具有 性。
参考答案:
1.①⑤ ②③④ 心脏 手有疲劳的感觉
【分析】心脏是人体循环系统的重要器官,心脏在人体内发挥的作用是巨大的,首先,心脏可以推动血液的流动,为身体的各个器官组织提供充足的血量,因此可以使器官组织维持正常的代谢和功能。其次,心脏像是发动泵,通过心脏的收缩舒张功能,将全身的营养物质比如葡萄糖、蛋白质、氧气、无机盐、维生素等输送到全身发挥营养作用,并且还可以带走代谢产物。
【解析】(1)在探究心脏是怎样工作的实验中,洗耳球模拟的是心脏,皮管模拟的是血管,水模拟的是血液,手挤压洗耳球是模拟心脏的收缩。心脏总是在有规律地收缩和舒张。收缩时,心脏把血液压入动脉血管;舒张时,血液从静脉血管流回心脏。制作手臂模型可以用合页、橡皮筋、木条这三种材料。
(2)在探究心脏是怎样工作的实验中,洗耳球模拟的是心脏,皮管模拟的是血管,水模拟的是血液,手挤压洗耳球是模拟心脏的收缩。快速捏动洗耳球一分钟后,反复挤压洗耳球一分钟,手有疲劳的感觉,这说明心脏跳动也会消耗能量,会产生疲劳。
2.B 3. 少 多 植物
【解析】2.探索植物对雨水侵蚀土地的影响,我们进行的是对比实验,改变的条件是有无植物覆盖,其他的条件均相同,所以B符合题意。
3.在A坡种上草皮,在B坡没有草皮,用喷水壶在相同的高度分别向A坡面和B坡面喷水,A坡水流速度慢,汇入引水沟的泥沙量少,B坡水流速度快,汇入引水沟的泥沙量少多。分析实验现象发现:植物对土壤的保护有重要的作用。植物能有效地阻止雨水对土壤的侵蚀,植物覆盖越多效果越好。
4.① ② 摆锤质量 ① ③ 摆锤质量 摆动幅度 对比 1 相同
【分析】真正的摆长是支架到摆锤重心的距离。通过反复实验发现,摆在每分钟来回摆动的次数与摆长有关,与摆幅无关,与摆锤的重量无关。同一个摆,摆长越长摆动越慢,摆长越短摆动越快。对比实验要注意的问题:每次只能改变一个因素;确保实验的公平,即除了改变的那个因素外,其他因素应该保持一样。
【解析】(1)要研究摆的快慢与摆锤质量是否有关,应选用图中的①号和②号摆进行研究。这时改变的条件是摆锤质量,其他条件都保持不变。
(2)要研究摆的快慢与摆绳长度是否有关,应选用图中的①号和③号摆进行研究,研究过程中应保证摆的摆锤质量和摆动幅度相同。
(3)这种实验方法叫作对比实验,这种实验的特点是只能改变一个条件,其他条件都要保持相同。
5.火山喷发 岩浆 外焰 板块碰撞挤压 海洋
【解析】(1)这是探究火山喷发形成的原因的实验是一个模拟实验实验中,用土豆泥模拟地壳,番茄酱模拟岩浆,酒精灯加热模拟地壳深处高温的状态,加热之后番茄酱喷出来模拟火山喷发现象。
(2)酒精灯的火焰分为外焰、内焰和焰心,外焰的温度最高,因此加热时一般用外焰去加热,加热效果最好。
(3)用同样的实验方法,把四块条状橡皮泥叠起来进行挤压和拉伸来研究地震的形成成因,这两个实验说明了地震和火山喷发都是由于板块碰撞挤压引起的。
(4)喜马拉雅山上发现了大量海洋生物化石,这说明了喜马拉雅山脉在很久以前是海洋,后来由于板块挤压形成现在的山脉,该现象属于海陆变迁现象。
6.摆线长度不同 7.① ④ ⑤ 8.B 9.A 10.B
【分析】摆摆动的快慢与摆线的长短有关,摆摆动的快慢与摆锤的重量和摆幅无关。摆线越长,摆摆动越慢;摆线越短,摆摆动越快。
6.观察如图1,可以知道它们的摆线长度从一端到另一端依次递减,摆线长度不同,所以乐乐猜测“蛇摆”中小球摆动速度不同的原因可能是摆线长度不同。
7.验证“蛇摆”中小球摆动速度不同的原因可能是摆线长度不同采用对比实验的方法,对比实验只有一个条件是不同的,其他条件相同。他应该选择表中①、④、⑤三组数据来验证自己的猜想。
8.在“摆的实验”中,有时会出现差异较大的数据,为了提高测量数据的准确性,我们通常采用的方法是多次测量,取平均值。
9.摆摆动的快慢与摆线的长短有关,摆摆动的快慢与摆锤的重量和摆幅无关。摆线越长,摆摆动越慢;摆线越短,摆摆动越快。乐乐想把⑤组摆调整为每分钟摆动60次,需要调快摆的速度,应该缩短摆绳长度。
10.乐乐研究后发现,摆绳越短,蛇摆中小球摆动速度越快,摆绳越长,蛇摆中小球摆动速度越慢,所以导致蛇摆中小球摆动速度不同的原因是摆绳长度。
11.能 12.不能 13.C 14.光能反射、光能折射
【解析】11.光是沿直线传播的。图1中,最后一张纸屏上能看到手电筒的光斑,因为各个纸片上的小孔在一条直线上。
12.光是沿直线传播的。图2中,最后一张纸屏上不能看到手电筒的光斑,因为各个纸片上的小孔不在一条直线上。
13.以上实验说明光是沿直线传播的。光的沿直线传播的例子有日食、月食、小孔成像、激光准直、手影游戏、皮影戏等,所以C符合题意。
14.光是沿直线传播的。光除了这一特性之外,光还具有光能反射、光能折射的特性。
15.B 16.C 17.A 18.B 19.摆具有等时性。摆的摆动快慢与摆长有关,与摆锤的重量和摆幅无关。
【解析】15.摆的摆动快慢与摆长有关,与摆锤的重量和摆幅无关。同一个摆,摆线越长,摆动越慢;摆线越短,摆动越快,所以B符合题意。
16.摆的摆动快慢与摆长有关,与摆锤的重量和摆幅无关。。摆线越长,摆动越慢;摆线越短,摆动越快。根据以上推论,请你选出该实验的结论是摆的摆绳越短,摆的摆动速度越快,所以C符合题意。
17.每组实验重复三次的主要原因是一是因为有误差,需要经过多次实验校正,减小实验误差。二是说明此实验可以重复进行,以表明结果是经得起检验的,所以A符合题意。
18.摆的摆动快慢与摆长有关。摆线越长,摆动越慢;摆线越短,摆动越快。乙摆在30秒钟内摆摆动次数是28次。一分钟内摆摆动次数是56次。缩短一点摆绳的长度,就可以一分钟正好摆动60次的摆,所以B符合题意。
19.摆的摆动快慢与摆长有关,与摆锤的重量和摆幅无关。同一个单摆每次摆动一次所需的时间是相同的。根据单摆的等时性,人们制成了摆钟。
20.光的传播路线发生了变化,不再沿着直线传播 铅笔垂直时,传播方向不改变;铅笔倾斜时,传播方向会改变 对比 不会 会
【解析】当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传播方向改变,这种现象叫做光的折射。当光线垂直射向两种介质交界面时,传播方向不改变,所以光垂直射入水中,光的传播路线不变;当光斜射入水中,光的传播路线改变。
(1)试验一:将一束激光笔射出的光透过空气射进水中。观察到的现象:光的传播路线发生了变化,不再沿着直线传播。
试验二:铅笔倾斜放入盛有水的玻璃杯中,可以观察到铅笔在水面处“折”了,这是因为铅笔反射的光由水斜射入空气中时发生了光的 折射现象。
(2)这个实验采用的方法是 对比实验。我们发现,光从一种介质射入另一种介质时,光垂直照射的情况下传播方向不会发生变化,光倾斜照射的情况下传播方向会发生变化。
21.火山 岩浆 地壳深处高温 护目镜 热气 气泡 高温高压 灾难 烧毁森林 淹没农田
【分析】火山是一种常见的地貌形态。地壳之下100-150千米处,有一个“液态区“,区内存在着高温、高压下含气体挥发成分的熔融状硅酸盐物质,即岩浆。它一旦从地壳薄弱的地段冲出地表,就形成了火山。
【解析】(1)探究火山形成的原因。在这个实验中,土豆泥代表地壳,番茄酱代表岩浆,酒精灯加热代表地壳深处高温的状态。
(2)为了保证实验效果,实验中要注意:土豆泥上挖的洞要挖到中间,封“火山口”的土豆泥薄、要戴好护目镜、番茄酱要适当稀释等。
(3)在实验中,我们会观察到:通过加热,密封在“土豆泥”内部的“番茄酱”会不断上涌,冒着热气,喷发时会伴随着大量气泡。过一会儿,“岩浆”产生的番茄酱从“火山口”喷涌而出。说明了火山是由于地下熔融的岩浆沿着地壳的薄弱地带喷发而形成的。
(4)该模拟实验模拟的是地壳下的岩浆在高温高压的作用下,冲破地壳薄弱的部分喷涌而出。
(5)火山喷发是一种自然灾害,会给自然环境、人类的生活带来严重的灾难,例如:烧毁森林,淹没农田,污染空气,引起海啸等。
22. 摆线的长度 摆线的长度 摆锤的重量 摆动的幅度 同一个摆,摆线越长,摆动越慢,摆线越短,摆动越快。
【解析】同一个摆,摆摆动的快慢与摆长有关,与摆锤无关。摆长越长,摆摆动的越慢,反之摆长越短,摆摆动的越快。
(1)如图是小明做的关于研究摆的快慢与摆线的长度有关的实验。
(2)这是对比实验,对比实验只有一个条件不同,其它条件相同。这个实验中需要改变的条件是摆线的长度,保持不变的条件是摆锤的重量、摆动的幅度等。实验结果发现:摆的摆动快慢与摆线的长度有关。摆线越长,摆摆动的越慢,反之摆线越短,摆摆动的越快。
23.土地上有无植物覆盖对侵蚀程度的影响 24.降水现象 25.C 26.有植被的土地比没有植被的土地侵蚀小。如果有植物覆盖,土地受侵蚀的程度小;如果无植物覆盖,土地受侵蚀的程度大
【解析】23.本题考查了研究土地上有无植物覆盖对侵蚀程度的影响。
24.模拟实验时用喷水壶往土上洒水,“喷水壶洒水”模拟的是自然界中的降水现象。
25.要研究土地上有无植物覆盖对侵蚀程度的影响,就只能改变植被覆盖的情况,其它条件保持相同,所以可以选择乙和丁两组。
26.没有植物覆盖的小山丘降雨后,土地被侵蚀的厉害,小山丘上的土容易被“雨水”冲走,流下来的“雨水”变得浑浊,容易造成水土流失。有植物覆盖的小山丘,“雨水”不容易冲走小山丘上的土,土地侵蚀得不严重,流下来“雨水”变化不大,不是很浑浊。表明有植被的土地比没有植被的土地侵蚀小。如果有植物覆盖,土地受侵蚀的程度小:如果无植物覆盖,土地受侵蚀的程度大。
27.出现光斑 没有光斑 光沿直线传播 移动卡纸,保持三个小孔在同一条直线上
【解析】(1)由于光是沿直线传播的,图1的三个小孔在同一条直线上,所以纸屏上能看到手电筒的光斑;图2的三个小孔不在同一条直线上,所以纸屏上不能看到手电筒的光斑;
(2)光在空气中是可以传播的,而且光在空气中一定沿直线传播。
(3)图2的三个小孔不在同一条直线上,所以纸屏上不能看到手电筒的光斑;但是在图2中,移动第2张卡纸,三个小孔在同一条直线上,所以纸屏上能看到手电筒的光斑
28.A 29.同一个摆,摆摆动的快慢与摆绳的长度有关系,摆绳越长,摆摆动越慢;摆绳越短,摆摆动越快; 30.B
【分析】摆是由摆长和摆锤组成的,意大利科学家伽利略首先发现了摆的秘密。同一个摆,摆摆动的快慢与摆长有关,与摆锤质量和摆动幅度无关。摆线越长,摆摆动越慢,反之摆线越短,摆摆动越快。对比实验要注意的问题:每次只能改变一个因素;确保实验的公平,即除了改变的那个因素外,其他因素应该保持一样。
28.对比实验中只有一个变量,分析实验数据,摆绳的长度不同,小龙做的这组实验研究的是摆的快慢与摆绳长度的关系。
29.分析实验数据,我们发现同一个摆,摆摆动的快慢与摆绳的长度有关系,摆绳越长,摆摆动越慢;摆绳越短,摆摆动越快。
30.根据实验数据,要制作1分钟摆动60次的摆,①号摆1分钟大约摆动80次;②号摆1分钟大约摆动72次;③号摆1分钟大约摆动48次,摆绳的长度要比②号摆的摆绳长,比③号摆的摆绳短,所以推测摆绳的长度在15-30厘米之间。
31.B 32. 能 不能 33.光是沿直线传播的。 34.B
【解析】31.光在空气中沿直线传播。要使卡纸的小孔在同一直线上,以下做法最合理的是将一根直的小棒穿过卡纸的小孔,使四张卡纸对齐。将四张卡纸随意摆放或让四张卡纸完全重叠都不能保证小孔在同一条直线上,所以B符合题意。
32.光在空气中沿直线传播。甲图中的屏上能出现光斑,因为卡纸上的小孔在同一直线上。乙图中的屏上不能出现光斑,因为卡纸上的小孔不在同一直线上。
33.上述实验得出的结论是:光是沿直线传播的。光的沿直线传播的例子有小孔成像、激光准直、手影游戏等。
34.光是沿直线传播的。光的沿直线传播的例子有树底下的光斑、影子的形成、小孔成像、皮影戏等。天空中的彩虹是光的折射的原理,所以B符合题意。
35.摆锤质量 摆绳长短 36.12 B 37.A 38.A
【解析】35.1、2号摆是研究摆的快慢与摆锤质量的关系,改变的条件是小球质量,其他的条件均相同;1、3号摆是研究摆的快慢与摆绳长短的关系,改变的条件是绳长,其他的条件均相同。
36.小科发现“摆动次数”栏中有1个错误数据,这个数据是12次,它与其他的数据相差很大。他应该分析原因,重新做实验获得新的数据。
37.研究“摆的快慢与摆动幅度是否有关”,进行的是对比实验,需要改变的因素应该是摆动幅度,其他的条件均相同,所以A符合题意。
38.A.机械摆钟运用到摆的原理,正确;
B.日晷是我国古代利用日影测得时刻的一种计时机器,错误;
C.圭表利用日影进行测量的古代天文仪器,错误;
所以A符合题意。
39.纸盒、平面镜2块、剪刀等 镜子的摆放,一块镜面向上,一块镜面向下 潜望镜是利用了光的反射原理制成的
【解析】本题考查了设计一个简易的潜望镜。所需器材包括:两面一样大的小方镜,一块硬纸板。在纸板上划出三条平行线,象图中所表示的一样,每条线之间的距离都是七厘米。把涂黑的部分剪去。用刀子沿着虚线划一个痕迹(注意不要划透)。然后,利用桌边折一下,这样就做成一个长方形的盒子,用牛皮纸把它粘好。用白胶布把小镜子象下图中那样粘好(要使小镜子和长纸盒之间的交角等于45°)。两面小镜子平行对好。这样,一个潜望镜就做做好了。潜望镜是利用两个反射镜使物光经两次反射而折向眼中。故答案为:两面一样大的小方镜,一块硬纸板。
40.1 2 41. 2 3 42.4 43.A 44.摆幅大小对摆动快慢的影响
【分析】实验证明摆摆动快慢与摆锤重量、摆动幅度无关,与摆长有关。摆长越长摆动越慢,摆长越短摆动越快。对比实验要注意的问题:1、每次只能改变一个因素;2、确保实验的公平,即除了改变的那个因素外,其他因素应该保持一样。
40.想要探究摆锤质量对摆快慢的影响,控制的变量是摆锤质量,其余条件保持不变,应选择1号和2号摆进行实验。
41.想要探究摆绳长度对摆快慢的影响,控制的变量是摆绳长度,其余条件保持不变,应选择2号和3号摆进行实验。
42.根据表中的数据进行推测,测试的“?号摆在相同时间内摆动次数最多,也就是摆长最短,可能是4号摆。
43.分析实验数据,3号摆15分钟摆动16次,则1分钟摆动64次,与一分钟摆动60次的摆差不多,需要做得就是适当增加摆长,让它摆动更慢一点,摆绳的长度应该是略长于20cm。
44.在本学期的学习中,探究影响摆摆动快慢的问题,还研究了摆幅大小对摆动快慢的影响。
45.C 46.有无植物覆盖 47.B 48.植树造林、禁止乱砍滥伐等
【分析】土地的坡度、有无植被覆盖和雨量大小都对土地的侵蚀有影响。植树造林、禁止乱砍滥伐、合理开垦土地等可以防止水土流失。
45.分析如图实验,本次采用的实验方法是模拟实验和对比实验。
46.如果选择图A和图B两组进行实验,实验中不同的条件是有无植物覆盖,研究的问题是有无植物覆盖对山体滑坡程度的影响。
47.根据资料,造成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主要原因的是雨季降水量大、人类过度开发和不合理的建设;高原地区风大不是造成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主要原因。
48.防止水土流失的措施有:植树造林、禁止乱砍滥伐等。
49.C 50.A 51.光是沿直线传播的
【分析】光在同种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小孔成像就是光的直线传播原理。在验证光是沿直线传播的实验中,关闭所有灯光,拉上窗帘,这样为了防止有其他光线来扰乱实验,确保手电筒是唯一光源。当我们看到光直接穿过小孔,在最后的屏上就有光斑;如果移动一张卡纸,小孔不在同一条直线上,那么在最后的屏上就没有光斑,所以我们可以知道光的传播路线是直线。
49.由实验一可知,①②③三张卡纸的小孔在同一条直线上,让手电筒的光从①号卡纸小孔射入,光线可以穿过②、③号卡纸的小孔,最后落到④卡纸上形成光斑。故C正确。
50.从实验二可以看出,②号卡纸向右移动一段距离,①②③三张卡纸的小孔不再位于同一条直线上,从①号卡纸的小孔仍能看到②号卡纸,让手电筒的光依旧从①号卡纸小孔射入。这时手电光会落到②号卡纸上。故A正确。
51.由以上两个实验现象可以证明,光是沿直线传播的。
52. 心脏 血管 收缩 舒张
【分析】心脏是脊椎动物身体中最重要的器官之一,主要功能是为血液流动提供动力,把血液运行至身体各个部分。人类的心脏位于胸腔中部偏左下方,体积约相当于一个拳头大小,重量约250克。
【解析】(1)模拟心脏工作的实验:洗耳球模拟心脏,塑料管模拟血管,输送的水模拟血液,手的捏力模拟心脏的收缩和舒张。
(2)心脏的大小与自己握紧的拳头相似,心脏就像一台强有力的泵,将血液压入血管,推动血液流经全身各部位,从而将养料和氧气输送到全身,满足人体生长发育的需要。心脏总是在有规律地收缩和舒张。收缩时,心脏把血液压入动脉血管;舒张时,血液从静脉血管流回心脏。心脏不停地收缩和舒张,从而推动全身的血液不停地流动。心脏每收缩舒张一次,我们就感觉到心跳一次。
53.不改变 改变 改变 光的折射
【解析】当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传播方向改变,这种现象叫做光的折射。当光线垂直射向两种介质交界面时,传播方向不改变,所以光垂直射入水中,光的传播路线不变;当光斜射入水中,光的传播路线改变。所以,
(1)图1中用激光垂直射入水中,光的传播路线不改变,图2中用激光斜射入水中,光的传播路线改变。
(2)图3中光由空气斜射入水中时,光的传播路线会发生改变,这种现象叫做光的折射。
54.铁架台、酒精灯 模拟 岩浆 火山 番茄酱 岩浆
【分析】地震的原因主要有:地球各个大板块之间互相挤压。另外还有火山喷发引起。
【解析】实验探究:火山喷发的成因实验。
实验材料:番茄酱、土豆泥、罐头盒(或不锈钢小盆)、铁架台、酒精灯等。
这是一个模拟实验。在实验中,用番茄酱做岩浆,用土豆泥做成火山的形状,做并在土豆泥中间挖一个小洞,用酒精灯给混合物加热。实验时我们会看到:番茄酱从“小山”的顶部喷涌而出。过实验我们知道,火山喷发的原因是:地球内部充满着炽热的岩浆。在极大的压力下,岩浆便会从薄弱的地方冲破地壳,喷涌而出,造成火山爆发。
55.心脏 收缩 收缩 心脏 流回
【分析】心脏是人体循环系统的重要器官,心脏在人体内发挥的作用是巨大的,首先,心脏可以推动血液的流动,为身体的各个器官组织提供充足的血量,因此可以使器官组织维持正常的代谢和功能。其次,心脏像是发动泵,通过心脏的收缩舒张功能,将全身的营养物质比如葡萄糖、蛋白质、氧气、无机盐、维生素等输送到全身发挥营养作用,并且还可以带走代谢产物。
【解析】(1)在探究心脏是怎样工作的实验中,洗耳球模拟的是心脏,胶管模拟的是血管,水模拟的是血液,挤压洗耳球的动作是模拟心脏的收缩。
(2)在人体内,血管和心脏构成了物质运输的管道系统,其中,心脏是血液循环的动力器官,心脏收缩,推动血液由心脏进入血管(动脉)流到全身各处;心脏舒张,血液由血管(静脉)流回心脏。
56.手电筒 57.B 58.光线是沿着直线传播的 59.B 60.B
【分析】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光在传播途中遇到两种不同介质的分界面时,会发生反射现象;当光从一种物质进入另一种物质时,会发生折射现象。反射光线遵循反射定律,折射光线遵循折射定律。
56.小明要进行上述实验,需要实验材料的有3张带有小孔的纸板、长尾夹、手电筒,图中实验器材除了甲、乙以外,还缺少实验器材“丙”是手电筒。
57.小明让实验器材手电筒分别对准图甲和图乙中的①号卡纸上的小孔并观察记录现象,“实验记录表”中小明观察的“实验现象”是能否在纸屏上形成光斑。不是在①号卡纸上形成光斑,不是光的传播方向能否发生改变。故B选项正确。
58.通过分析实验记录表,可以得出结论光线是沿着直线传播的。
59.A、该实验中,应该将室内的灯都关闭,光线充强不利于实验观察,故A错误;
B、该实验中不能用透明塑料板来代替卡纸进行该实验,故B错误;
C、卡纸之间要保持一定距离,3张卡纸上的小孔要在同一高度,该说法是正确的,故C正确;
60.A、图中用手电筒照射直管和弯管,手电光可以穿过直管,不能穿过弯管,可以验证光的直线传播,故A错误;
B、激光笔照射烟雾,烟雾中会出现笔直地光线,可以验证光的直线传播性质,故B正确;
C、铅笔斜插入水中,铅笔会出现弯折现象,不能验证光的直线传播性质,故C错误。
61.模拟 使实验效果更明显 62.C 63.番茄酱冒出,土豆泥出现裂缝,土豆泥冒烟 64.C 65. 66.火山喷发现象是由于地球内部的岩浆受到强大的压力的作用,沿着地壳的薄弱地带喷发形成的自然现象。
【分析】火山是地下深处的高温岩浆及气体、碎屑从地壳中喷出的现象;地震是岩石圈在内力作用下突然破裂,引起一定范围内地面震动的现象。
61.模拟实验主要应用于难以直接用研究对象做实验时,通过模仿实验对象制作模型,或者模仿实验的某些条件进行的实验。该实验是模拟实验,将番茄酱进行适当稀释是为了使实验效果更明显。
62.实验时佩戴护目镜,可以保护我们的眼睛,封住小孔的土豆泥做得薄一些,AB做法正确;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效果更好,C观点错误。
63.在该实验中,番茄酱冒出,土豆泥出现裂缝,土豆泥冒烟预示着火山将要喷发。
64.实验中,我们需要用酒精灯对罐头盒进行加热,说明地球内部是高温环境。
65.地球内部结构是指地球内部的分层结构。根据地震波在地下不同深度传播速度的变化,一般将地球内部分为三个同心球层:地核、地幔和地壳。中心层是地核,中间是地幔,外层是地壳。
66.通过实验我们知道,火山喷发的原因是:地球内部充满着炽热的岩浆。在极大的压力下,岩浆便会从薄弱的地方冲破地壳,喷涌而出,造成火山爆发。火山喷发现象是由于地球内部的岩浆受到强大的压力的作用,沿着地壳的薄弱地带喷发形成的自然现象。
67.57 68.每一个50毫升用时不一样,第三个50毫升用时最长 69.甲 70.A 71.
【分析】水钟是利用水流的稳定性来计时的,要想保证水钟的准确性,就要保证在同等条件下的水流具有相对的稳定性。水位高低影响滴水速度,通常水位越高,水的压力越大,水的滴速快;随着水位下降,水的压力变小,滴速变慢。所以保持容器内水位不变,从而保证水钟滴水的速度均匀,是提高水钟准确性的关键。
67.分析柱状图,第一次实验用黑色表示,量杯内聚积到第三个50毫升水需要的时间是57秒。
68.分析柱状图,每一个50毫升用时不一样,第三个50毫升用时最长。
69.图中的滴漏装置计时刻度在下面的容器上,这是受水型水钟。滴漏装置的滴水速度受到水位高低的影响,水位高时,水的压力大,水的滴速快,随着水位下降,滴速变慢,所以时间刻度是不均匀的,呈现先疏后密的特点,同时零刻度在下方,符合要求的是甲。
70.小明分别用a、b两个等高容器来当接水容器,a比b细,a可测量的时间比b短,但精确度更高;b可测量的时间比a长,且精确度低。
71.保持容器内水位不变,从而保证水钟滴水的速度均匀,是提高水钟准确性的关键。将小明的水钟改进成刻度均匀的水钟,可以通过增加进水管和排水管,使得水面保持不变,相同时间内滴下的水量相同,就可以制成刻度均匀的水钟了。
72.B 73.①③⑤⑥ 74.C 75. 增长摆绳 摆的摆动快慢与摆绳长度有关,摆绳越短,摆动越快
【分析】摆是由摆长和摆锤组成的,意大利科学家伽利略首先发现了摆的秘密。同一个摆,摆摆动的快慢与摆长有关,与摆锤无关。摆线越长,摆摆动的越慢,反之摆线越短,摆摆动的越快。
72.科学探究过程中包括七个主要环节: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进行实验与收集数据、分析与论证、评估、交流与合作。读图可知,同学们正在探讨“摆摆动的快慢与什么因素有关?”,该阶段处于科学探究的作出猜测阶段。故B选项正确。
73.根据对比试验的基本要求,变量只能有一个,其他条件必须完全相同,因此,小明想要用图中2个铁架台研究“摆摆动快慢与摆绳长度有什么关系?”时,需要选择的摆绳摆绳长度不同,而摆锤必须一样,因此可以选择摆绳长度30厘米的①和摆绳长度15厘米的③,摆锤20克的⑤和⑥。
74.单摆摆动一次是指从始点开始,摆动一个来回,重新回到初始位置的过程,如图所示,摆锤从a位置开始,经过a→b→c→b→a的运动记作一次摆动。故C选项正确。
75.根据下表实验数据可知,摆绳30厘米的摆,30秒摆动25次,摆绳20厘米的摆,30秒摆动35次,摆绳越短,摆动速度越快。因此,想让小明摆绳20厘米的摆30秒摆动30次,需要增长摆绳。理由是:摆的摆动快慢与摆绳长度有关,摆绳越短,摆动越快。
76.低体重 77.偏低 78.B 79.C 80. 脚 传出神经
【分析】人体在完成一项活动时,需要神经、肌肉各个身体器官共同协调工作才能完成。人体完成一个运动都要有神经系统的调节,有骨骼、肌肉、关节的共同参与,多组肌肉的协调作用,才能完成。人接受信号并作出反应的的过程是接受信号——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作出反应。
76.结合表格中男女生的及格值,从体重指数看,小明的体重14.2低于男生体重指数14.4-21.4的最低值,属于低体重。
77.根据数据综合分析,小明的体重指数、肺活量、50米跑用时、1分钟跳绳数量都低于及格值的最低标准,说明他的体质水平偏低。
78.A、跳绳只需要骨、关节和肌肉参与,还需要感觉系统、循环系统、呼吸系统等的参与。故A错误;
B、一分钟跳绳后心跳次数增加是为了加快血液循环,从而满足人体对氧气、养料的需要。故B正确;
C、一分钟跳绳后人体对氧气的需求量增大,呼吸次数会增加。故C错误。
79.小明跳绳时,骨骼运动的力量来自肌肉的运动,在人体运动系统中,肌肉起到提供动力的作用。
80.人接受信号并作出反应的的过程是接受信号——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作出反应。在跳绳过程中,小明的脚被绳子绊了一下,他感觉比较疼,下意识地“停下来”。在此过程中小明感受到刺激的器官是脚,然后传入神经将信号传递给神经中枢,神经中枢做出“停下来”的指令,该指令通过传出神经传递给手和脚,随后做出“停下来”的动作。
81.折射 C 82.C 83.C 84.A
【解析】81.太阳光通过a发生的发生的偏折现象,也就是光从一种介质中进入另一种介质,发生了偏折现象,叫做光的折射现象。a是可以透光并发生折射的三棱镜。故选C。
82.小明按图所示进行实验,各种色光通过三棱镜产生的折射程度不同,在光屏上形成一条彩色的光带,从上往下颜色依次是红、橙、黄、绿、蓝、靛、紫。故选C。
83.太阳光通过三棱镜,在光屏上形成一条彩色的光带,说明太阳光是由不同颜色组成的。故选C。
84.三棱镜将太阳光分散成一条彩色的光带,故选A。
85.相同 不同 不同 不会 等时
【分析】摆由摆长和摆锤组成。意大利科学家伽利略首先发现了摆的秘密。同一个摆,摆摆动的快慢与摆长有关,与摆锤无关。摆长越长,摆摆动的越慢,反之摆长越短,摆摆动的越快;同一个单摆每摆动一次所需的时间是相同的,这就是速度是一样的,这是单摆的等时性。
【解析】(1)通过观察实验小组的每个组的数据可以发现,同一个摆一分钟内每次摆动的次数是相同的。
(2)第一组的摆在一分钟内摆动次数是60次,第2组的摆在一分钟内的摆动次数是55次,这说明不同的摆在每一分钟内摆动的次数是不同的,也就是说不同的摆摆动的快慢不同。
(3)通过每个组的数据可以看出,每组的摆实验三次后,一分钟内摆动的次数每次都是相同的,这说明同一个摆,摆动的快慢不会发生变化,所以说摆具有等时性。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