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2017秋)五年级科学上册期末备考真题分类汇编——选择题(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教科版(2017秋)五年级科学上册期末备考真题分类汇编——选择题(含答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1.5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教科版(2017秋)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4-11-10 23:32:1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024-2025学年五年级科学上学期
期末备考真题分类汇编(教科版)——选择题(云南)
1.(23-24·云南昆明·期末)下列地形的形成与地震无关的是( )。
A. B.
C. D.
2.(23-24·云南昆明·期末)下列不属于世界卫生组织提出的健康标准是( )。
A.没有疾病 B.有良好的心理状态
C.有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 D.饭量大
3.(23-24·云南昆明·期末)为了保持健康,我们可以制订健康生活计划,下列计划合理的是( )。
A.每天放学吃点“路边摊”食品 B.熬夜看电视或看书
C.控制体重,每天只吃1个苹果 D.坚持每天锻炼身体
4.(23-24·云南昆明·期末)下列行为中,有利于脑的健康的是( )。
A.充足睡眠 B.长时间思考问题 C.压抑心情 D.高强度体育锻炼
5.(23-24·云南昆明·期末)真正的健康不仅指身体健康,还包括( )。
A.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良好 B.智力正常
C.能吃能睡 D.不生病
6.(23-24·云南昆明·期末)对于健康计划,乐乐应该采取的正确态度是( )。
A.计划制定后,不需要执行 B.制订计划时脱离自己的实际情况
C.按计划进行长期的、坚持不懈的努力
D.执行计划时断时续
7.(23-24·云南昆明·期末)乐乐离开云南后心里一直有些失落,下列有助于调整情绪的正确方法是( )。
A.向爸爸妈妈倾诉 B.熬夜打游戏
C.暴饮暴食 D.过度运动
8.(23-24·云南昆明·期末)下列选项中,分布于全身,起传递信息作用的是( )。
A.大脑 B.神经 C.脊髓 D.脑干
9.(23-24·云南昆明·期末)人在手指突然被某个尖锐的物体扎到时会迅速把手缩回来。指挥人体做出这个反应的是( )。
A.眼睛 B.心脏 C.脑 D.手指
10.(23-24·云南昆明·期末)乐乐用橡皮泥制作了脑结构模型,与协调运动和维持身体平衡有关的部分是( )。
A.大脑 B.脊髓 C.脑干 D.小脑
11.(23-24·云南昆明·期末)推动血液在血管中流动的动力是( )。
A.肺的呼吸 B.心脏的跳动
C.胃的蠕动 D.肌肉的收缩
12.(23-24·云南昆明·期末)经常锻炼身体可以使心脏更加强健,下列关于心脏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任何情况下,每分钟心跳次数都是一样的
B.健康的心脏总是不停工作、不会疲劳
C.血液的流动不需要心脏的力量去推动
D.心脏每收缩、舒张一次,计为一次心跳
13.(23-24·云南昆明·期末)早晨乐乐拉开窗帘,阳光从窗外射进来,昏暗的房间瞬间明亮。这说明( )。
A.光能穿透所有物体 B.光只能穿透玻璃
C.光能穿透透明物体 D.光不能穿透半透明物体
14.(23-24·云南昆明·期末)如图是一个合页,常用于门框上。它的作用相当于身体中的( )。
A.骨骼 B.关节 C.肌肉 D.韧带
15.(23-24·云南昆明·期末)乐乐翻看在昆明海埂大坝拍到的红嘴鸥照片,发现红嘴鸥的运动系统与人的相似( )。
A.都只有骨和肌肉 B.都只有关节和肌肉
C.都只有关节和骨 D.需要骨、关节和肌肉共同参与完成
16.(23-24·云南玉溪·期末)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可以用耳听、手捏等方法帮助我们了解身体的内部结构
B.我们举重物时,胳膊上方的肌肉会变软
C.大脑保持活力的前提是保证充足的睡眠
17.(23-24·云南昆明·期末)人生长发育最旺盛的时期是( )。
A.婴儿时期 B.青少年时期 C.中年时期 D.幼儿时期
18.(23-24·云南昆明·期末)下列活动中流逝的时间最接近一分钟的是( )。
A.短跑50米 B.心跳75次
C.做一遍眼保健操 D.风吹起一片树叶
19.(23-24·云南昆明·期末)人类最早使用的时间单位是( )。
A.天 B.时 C.分 D.年
20.(23-24·云南昆明·期末)挂在教室里的时钟不准,为了把它调整过来,下列校时方法最为精准的是( )。
A.看太阳 B.自己估算 C.看手机上的时间 D.观察影子
21.(23-24·云南昆明·期末)乐乐在墨江北回归线标志园内看到各种古代计时工具。这些计时工具精准度由低到高的发展顺序是( )。
A.水钟→日晷→摆钟 B.摆钟→水钟→日晷
C.日晷→水钟→摆钟 D.水钟→摆钟→日晷
22.(23-24·云南昆明·期末)学习了摆后,老师要求同学做一个每分钟摆动30次的摆。小明做的摆每分钟摆动35次,则小明应该( )。
A.改变摆锤的重量 B.调整摆绳的长度
C.调整摆幅的大小 D.重新做一个
23.(23-24·云南昆明·期末)小明在研究摆时,让摆自由摆动40秒,前10秒和最后10秒摆动次数相比( )。
A.一样多 B.前10秒多 C.最后10秒多 D.无法判断
24.(23-24·云南玉溪·期末)小周打算制作一个每分钟摆动60次的钟摆用于记录时间,但在校准的时候发现这个钟摆每分钟摆动了48次,那小周接下来应该如何修正钟摆的次数( )。
A.增加重物的质量 B.缩短摆绳的长度 C.增加摆绳的长度
25.(23-24·云南昆明·期末)设计水钟时,乐乐需要考虑( )。
①水钟的类型 ②材料的选择
③刻度的设置 ④水流速度的控制
A.②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④ D.①②④
26.(23-24·云南昆明·期末)如图,这是我国古代的受水型水钟,随着时间的流逝,水钟里浮标的位置会逐渐( )。
A.上升 B.下降 C.不变 D.旋转
27.(23-24·云南昆明·期末)乐乐观察到如图所示的水钟水流速度会( )。
A.越来越快 B.保持不变 C.时快时慢 D.越来越慢
28.(23-24·云南昆明·期末)西双版纳告庄星光夜市是亚洲最大的灯光夜市,夜市上看到的光源有( )。
A.镜子 B.亮着的灯
C.月亮 D.熄灭的蜡烛
29.(23-24·云南昆明·期末)用水测量时间,首先要解决的问题是( )。
A.水流速度 B.水质 C.容器大小 D.容器颜色
30.(23-24·云南昆明·期末)乐乐发现太阳、水、摆能用来计时,是因为它们( )。
A.取材方便 B.运动有规律
C.计时很精准 D.能长时间计时
31.(23-24·云南昆明·期末)珠江发源于云南曲靖,在入海口形成了珠江三角洲平原。珠江三角洲平原的形成原因是( )。
A.侵蚀作用 B.风化作用 C.沉积作用 D.海水作用
32.(23-24·云南昆明·期末)丽江石鼓镇的“长江第一湾”是长江上游最著名的景点(如图)。长江上游区域落差较大,水流急,容易发生( )。
A.侵蚀 B.沉积 C.风化 D.地震
33.(23-24·云南昆明·期末)乐乐家乡(新疆)因风蚀形成的地貌是( )。
A.沙洲 B.喀斯特地貌
C.火山口湖 D.雅丹地貌
34.(23-24·云南昆明·期末)地震能使地形在短时间内发生巨大的变化。以下自然现象中与地震一样,表现十分剧烈的是( )。
A.火山喷发 B.风的侵蚀 C.河流的侵蚀 D.泥沙的沉积
35.(23-24·云南昆明·期末)腾冲是世界罕见的火山地热并存区。下列关于火山喷发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火山喷发是由于人类对环境的破坏导致的
B.火山喷发对地形改变是不明显的
C.当岩浆冲出地壳薄弱处,就形成了火山喷发
D.火山喷发给地球生物带来灾害,没有好处
36.(23-24·云南昆明·期末)关于嵩明地震的成因,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地壳运动引起的岩层碰撞,岩层弯曲破裂迅速释放能量从而发生地震
B.地壳运动引起的岩层分离,岩层断裂错开迅速释放能量从而发生地震
C.水流对地壳的冲击,导致岩层不断震动从而引发了地震
37.(23-24·云南昆明·期末)遇到地震时,正确的自救方法是( )。
①乘电梯下楼; ②在高楼层,就近躲在厨房、厕所等不易塌落的空间;
③在平房里,快速撤离到空旷地带; ④不盲目大声呼喊,保存体力
A.①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④
38.(23-24·云南昆明·期末)木匠师傅在工作过程中,经常会用一只眼睛去“瞄”手中的木料是否“直”,这是应用了光的什么特性?( )。
A.会反射 B.会折射 C.沿直线传播 D.会色散
39.(23-24·云南玉溪·期末)关于地壳的运动,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地壳的运动可以使地球的局部表面在瞬间发生较大的改变,就像地震、火山
B.地壳的运动可以表现为极其缓慢地变化,就像喜马拉雅山年复一年的隆起
C.自然界的风主要是因为地壳的运动产生的
D.地壳的运动表现为挤压或张裂
40.(23-24·云南昆明·期末)昆明地处地震带上。乐乐住高层酒店如遇地震,正确的自救方法是( )。
A.使用电梯逃生 B.躲藏在牢固的物体下面
C.从窗口跳出撤离 D.打开窗户大声呼救
41.(23-24·云南玉溪·期末)地震是一种会带来巨大灾害的自然现象,通常地震会发生在地球的( )。
A.地壳 B.地幔 C.地核
42.(23-24·云南玉溪·期末)产生地震的主要原因是( )。
A.地壳的运动 B.地下温度太高
C.人类的活动 D.风的力量
43.(23-24·云南玉溪·期末)小明在西藏某地旅游时,导游告诉他:当地山体中有很多不同种类的贝壳化石,小明的以下推理合理的是( )。
A.这里曾发生了海陆变迁的地形变化
B.远古人类曾把贝壳带上高原
C.贝壳原来生活在高山上、后来环境巨变,才退到水中生活
44.(23-24·云南昆明·期末)以下不属于昆明地区主要地形的是( )。
A.高山 B.海洋 C.湖泊 D.盆地
45.(23-24·云南昆明·期末)石林风景区属于喀斯特地貌,在漫长的侵蚀作用下形成了今天的石林风景区。石林侵蚀的主要原因不包括( )。
A.流水作用 B.风作用 C.植物作用 D.人类作用
46.(23-24·云南文山·期末)我国的地形特点是( )。
A.西高东低 B.西低东高 C.全部是高原
47.(23-24·云南文山·期末)地球表面有多种多样的地形地貌,如高原、盆地、峡谷、丘陵等。有一段关于地形的描述:“高低起伏,坡度较缓,由连绵不断的低矮山丘组成。”下列地形中,与这段描述相符的是( )。
A.盆地 B.丘陵 C.山地
48.(23-24·云南昆明·期末)光在空气中是沿直线传播的,那么在水中会( )。
A.沿直线传播 B.沿曲线传播
C.沿折线传播 D.向四面八方传播
49.(23-24·云南昆明·期末)乐乐在玉溪澄江化石地世界自然遗产博物馆参观时,发现化石大多存在于沉积岩中。下列属于沉积岩的是( )。
A.花岗岩 B.大理岩 C.页岩 D.浮石
50.(23-24·云南昆明·期末)临行前乐乐对云南省的地形进行了了解。其海拔高,地形开阔,周边以明显的陡坡为界,属于典型的( )。
A.平原 B.高原 C.山地 D.丘陵
51.(23-24·云南昆明·期末)在完全黑暗的房间里,把一个苹果放在桌子上,我们发现( )。
A.能看到清晰的苹果 B.能看到苹果的影子
C.不能看到苹果 D.部分同学能看到苹果
52.(23-24·云南昆明·期末)关于反射光,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
A.任何物体都能反射光
B.不同物体表面的反射光的能力不同
C.我们能够看到物体就是因为它们反射的光进入了我们的眼睛
D.黑色物体不能反射光
53.(23-24·云南昆明·期末)下列物体与潜望镜利用的原理相同的是( )。
A.放大镜 B.医生用的额镜 C.近视眼镜 D.三棱镜
54.(23-24·云南昆明·期末)乐乐在昆明海洪湿地看到水杉林的倒影(如图),产生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A.光的反射 B.光的折射
C.光沿直线传播 D.光能穿透水面
55.(23-24·云南昆明·期末)小华拿出三棱镜和小伙伴们一起研究。他将三棱镜放在阳光下,发现它可以将阳光分解成红、橙、黄等各种颜色的光。这是光发生了( )。
A.直线传播 B.反射 C.折射
56.(23-24·云南昆明·期末)小伙伴说,夏天雨过天晴的天空偶尔会出现美丽的彩虹,这种现象与三棱镜实验相类似,其中充当三棱镜角色的是( )。
A.空气 B.空气中的尘埃 C.空气中的小水珠 D.太阳
57.(23-24·云南昆明·期末)乐乐发现三棱镜与制作潜望镜所用的平面镜有些不一样。如图所示,激光笔发出的光透过空气进入三棱镜时将会( )。
A.发生反射 B.发生折射
C.一直沿直线传播 D.消失
58.(23-24·云南昆明·期末)如果将激光笔的光改成一束白光,通过三棱镜后纸屏上会出现( )。
A.一束白光 B.一束蓝光 C.一束红光 D.七色光
59.(23-24·云南昆明·期末)光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阻碍时,下列物体中,光无法穿过它继续传播的是( )。
A.墙壁 B.冰块 C.清水 D.玻璃杯
60.(23-24·云南昆明·期末)西双版纳大桥的灯光秀引人入胜(如图),直达天际的光柱说明光在空气中传播的路径是( )。
A. B.
C. D.
61.(23-24·云南玉溪·期末)下午2点,小明测得一棵小树在阳光下的影子长5米,过一小时再去测,小树的影子应( )。
A.等于5米 B.大于5米 C.小于5米
62.(23-24·云南文山·期末)冬天,感到室外温度很低,这个信息是通过( )传给大脑的。
A.皮肤 B.神经 C.肌肉
63.(23-24·云南文山·期末)下列做法中,不利于保护大脑的是( )。
A.长时间熬夜看书 B.保证充足的睡眠 C.做作业时间久,休息一会儿
64.(23-24·云南文山·期末)我们吸入的氧气进入血液后,通过( )运输到身体的各个部分,维持身体的生命活动。
A.胃和肠 B.心脏和血管 C.肌肉和骨骼
65.(23-24·云南文山·期末)从出生到死亡,人体都在不断地发生变化。( )是生长发育非常旺盛的时期。
A.中年和老年期 B.青少年期 C.老年期
66.(23-24·云南昆明·期末)乐乐一家领略了云南的风土人情,收获满满地回到了新疆。新年伊始,乐乐写下了新年的健康计划:①新的一年调整自己的BMI(体重指数)在14.4~21.4kg/m2.②加强运动,提升身体的平衡性和协调性。③在学习上,提升专注度。④学会管理和控制自己。
关于BMI,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
A.BMI可以反映人体胖瘦程度及健康与否
B.BMI可以衡量一个人心理是否健康
C.BMI由体重和身高同时决定
D.BMI=体重(千克)÷[身高(米)×身高(米)]
67.(23-24·云南文山·期末)在一个完全黑暗的房间里,用肉眼( )。
A.能看到灰色墙壁 B.能看到白色纸张 C.看不到任何物体
68.(23-24·云南文山·期末)1分钟摆动75次的摆,想要它摆动60次,我们可以( )。
A.增加摆绳的长度 B.缩短摆绳的长度 C.增大摆锤的质量
69.(23-24·云南昆明·期末)乐乐看到长江上游水土流失带来的危害,决定通过模拟实验探究减少灾害的方法。在探究“植物对侵蚀的影响”实验时,下列方案比较科学的是( )。
A. B.
C. D.
70.(23-24·云南文山·期末)下列选项中,可以使地形瞬间发生较大变化的是( )。
A.岩石的风化 B.火山喷发和地震 C.河流的沉积
71.(23-24·云南文山·期末)在做火山喷发的模拟实验时,用酒精灯加热是为了( )。
A.模拟太阳光的长期照射
B.模拟地球内部的力量
C.蒸发土豆泥表面的水分
72.(23-24·云南玉溪·期末)小明为了研究地震的成因,把一叠纸放在桌子上,然后把手放在纸上,慢慢向中间挤压,手挤压的力模拟( )。
A.岩层受到的作用力 B.岩层 C.两个板块 D.火山爆发
73.(23-24·云南昆明·期末)乐乐闲时制作了一个潜望镜。下列关于潜望镜说法正确的是( )。
A.放入潜望镜中的平面镜需要镜面相对
B.潜望镜中的平面镜是可以任意角度放置的
C.我们可以用透明的纸盒制作潜望镜
D.通过潜望镜观察到的物体是倒立的
74.(23-24·云南玉溪·期末)教室的墙壁涂成白色的主要原因是( )。
A.美观 B.有利于光的反射 C.减少光的反射
75.(23-24·云南玉溪·期末)排纵队时,如果后一个人看到前一个同学挡住了前面所有人,就表示队伍整齐了,这主要是因为( )。
A.光沿直线传播 B.光的折射 C.光的反射
76.(23-24·云南文山·期末)由红、绿、蓝组成的彩色轮快速旋转时,颜色接近( )。
A.蓝色 B.红色 C.白色
77.(23-24·云南文山·期末)人们站在岸上看水面下的鱼,会发现看见的鱼比实际鱼的位置要( )。
A.深一点 B.浅一点 C.一样
78.(23-24·云南昆明·期末)如图,将激光从空气垂直射入水中,水中光的传播路径是( )。
A.a B.b C.c D.d
79.(23-24·云南文山·期末)发生月食是因为( )挡住了太阳射向月球的光。
A.彗星 B.水星 C.地球
参考答案:
1.D
【解析】A、地震使地面出现了裂缝、塌陷;
B.地震使路面铁轨扭曲变形;
C.地震造成的大楼坍塌;
D.风蚀作用导致的地貌变化。
根据题意,地形的形成与地震无关的是D选项。
2.D
【解析】健康是指一个人在身体、精神和社会等方面都处于良好的状态,没有疾病、有良好的心理状态、有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属于世界卫生组织提出的健康标准,身体健康是我们生活、学习和工作的保证,我们要保护身体健康,饭量大不属于世界卫生组织提出的健康标准。
3.D
【解析】健康是指一个人在身体、精神和社会等方面都处于良好的状态,健康离不开锻炼、节食、规律的生活和愉悦的心情。
A.每天放学吃“路边摊”食品,“路边摊”食品大都属于三无食品,食品质量没有保障,不利于身体健康,故A错误;
B.熬夜看电视或看书,睡眠时间不足,大脑和身体得不到充分休息,不利于身体健康,选项观点错误;
C.控制体重,每天只吃1个苹果,没有足够的营养支撑身体,不利于身体健康,故C错误;
D.坚持每天锻炼身体,身强体健,增强身体协调性,有利于身体健康,故D正确。
4.A
【解析】人脑具有高级功能,是认知、情感、意志和行为的生物基础。脑是人体的重要组成部分,协调指挥人体各系统分工配合,共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要保护脑健康。全面、合理地补充营养,积极参加体育锻炼,保持愉快,充足的睡眠,有利于大脑健康;长时间思考问题、压抑的心情、高强度体育锻炼、不利于大脑健康。
5.A
【解析】1948年世界卫生组织明确规定:健康不仅是身体没有疾病,而且应当重视心理健康,只有身心健康、体魄健全、社会适应性良好,才是完整的健康。自信、自律,心理和社会适应状态良好属于真正的健康,智力正常、能吃能睡不属于真正的健康。
6.C
【解析】健康计划制定后,需要执行,制订计划时不能脱离自己的实际情况,需要按计划进行长期的、坚持不懈的努力。C正确。
7.A
【解析】要善于调节、避免和克服过度紧张的心理。常用的方法有积极暗示法、转移注意力、合理宣泄等。乐乐离开云南后心里一直有些失落,向爸爸妈妈倾诉有助于调整情绪。
8.B
【解析】神经分布于人的全身,从脑部发出的脑神经,主要分布在人体的头部和内脏,从脊椎发出的脊神经,主要分布于躯干、四肢。神经是“电话线”,能把人体各部分获得的信息及时报告给脑。
9.C
【解析】人在手指突然被某个尖锐的物体扎到时会迅速把手缩回来。指挥人体做出这个反应的是脑。大脑是人体的“司令部”,支配人的一切生命活动:语言、运动、听觉、视觉、情感表达等。
10.D
【解析】脑包括大脑、小脑和脑干等部分。大脑包括大脑左半球和大脑右半球。大脑能根据感官发来的信息进行认知和决策,控制人体的大部分生命活动现象,如进行学习、记忆和判断、推理等活动,可以指挥我们的身体。小脑有协调运动和维持身体平衡的作用。脑干负责人体许多基本生命活动,如呼吸、心跳、血液循环等。
11.B
【解析】心脏的大小与自己握紧的拳头相似,心脏就像一台强有力的泵,将血液压入血管,推动血液流经全身各部位,从而将养料和氧气输送到全身,满足人体生长发育的需要。心脏总是有规律地收缩和舒张,收缩时,心脏把血液压入动脉流向全身;舒张时,血液从静脉流回心脏。所以推动血液在血管中流动的是心脏的跳动。
12.D
【解析】经常锻炼身体可以使心脏更加强健,心脏每收缩、舒张一次,计为一次心跳;并不是任何情况下,每分钟心跳次数都是一样的;健康的心脏也会疲劳;血液的流动需要心脏的力量去推动。
13.C
【解析】A、不透光的物体,光线不能穿过,故A错误;
B.光不仅能穿过玻璃,其他透明的物体都能够穿过,故B错误;
C.光是一种电磁波,光能够穿过透明的物体继续传播,故C正确;
D.光能部分穿过半透明的物体,故D错误。
14.B
【解析】骨与骨之间连接的地方称为关节,如肩关节、肘关节、髋关节、指(趾)关节等,人体不同关节有不同的作用。以此分析图片可知,门窗上的合页和关节的结构及功能相似。故B选项正确。
15.D
【解析】运动系统主要是由骨、关节和肌肉组成。运动系统的功能:运动、支持、保护。红嘴鸥的运动系统与人的相似,需要骨、关节和肌肉共同参与完成。
16.B
【解析】A.可以用耳听、手捏等方法帮助我们了解身体的内部结构,说法正确。
B.我们举重物时,胳膊上方的肌肉会变软,说法错误,我们举重物时,做屈臂的动作,屈臂时,胳膊上方的肌肉会变硬,下方的肌肉会变软。
C.大脑保持活力的前提是保证充足的睡眠,说法正确。
17.B
【解析】青春期是人体生长发育的第二个高峰期。身体形态的改变、身体功能的完善、心理活动的成熟主要是在这一阶段完成的。青少年时期是生长发育最旺盛的时期,对我们的一生有着重要影响。因此,养成良好的生活方式和习惯非常重要。
18.B
【解析】一分钟是60秒,正常成人的心跳每分钟60次~100次。短跑50米需要10秒左右;做一遍眼保健操需要5分钟左右;人在平静状态下心跳每分钟在60~100次之间;风吹起一片树叶需要1秒左右。故B选项正确。
19.A
【解析】在远古时代,人类用天上的太阳来计时的,日出而作,日落而归,昼夜交替,自然形成了人类最早使用的时间单位是天。年出现的时间较晚,时、分等时间概念是比较精确计时工具摆钟发明后产生的。故A选项正确。
20.C
【解析】工具有很多的种类,不同种类的工具作用不一样,人类测量时间的工具越来越先进,越来越精确。挂在教室里的时钟不准,可以看手机上的时间把它调整过来,最为精准。
21.C
【解析】长期以来,人们一直在寻求精确的计时方法,随着科学和技术的发展,人们制作的计时工具越来越精确,所以随着计时工具越来越先进,时间计量单位也变得更小更精细了。计时工具精准度由低到高的发展顺序是日晷→水钟→摆钟。
22.B
【解析】摆摆动的快慢与摆线的长短有关,摆摆动的快慢与摆锤的重量和摆幅无关。摆线越长,摆摆动越慢;摆线越短,摆摆动越快。学习了摆后,老师要求同学做一个每分钟摆动30次的摆。小明做的摆每分钟摆动35次,需要调慢摆的速度,则小明应该调整摆绳的长度,把摆绳调长一些。
23.A
【解析】同一个单摆每摆动一次所需的时间是相同的,这就是速度是一样的,这是单摆的等时性。故小方在研究单摆时,让单摆自由摆动40秒,前10秒和最后10秒摆动次数相比摆动次数一样多。
24.B
【解析】摆的快慢与摆线长短有关,摆线越长,摆动越慢;摆线越短,摆动越快。要制作一个“一分钟正好摆动60次的钟摆”,由于这个钟摆每分钟摆动了48次,所以,我们应该缩短摆绳的长度,让摆速加快。故选B。
25.C
【解析】水钟有泄水型和受水型两种,是根据水量的变化制成的,泄水型是根据水量的减少,刻度一般在上面的容器;受水型是根据水量的增加,刻度一般在下面的容器上。设计水钟时,乐乐需要考虑①水钟的类型、②材料的选择、③刻度的设置、④水流速度的控制。
26.A
【解析】古代人一般用太阳钟或者水钟测量时间,太阳钟是利用太阳的位置或光影计时,水钟是用水来测量时间。如图所示,图中是我国古代的受水型水钟,随着时间的流逝,上面泄水容器中的水滴落到下面受水容器中,受水容器的水位会不断上升,浮标的位置会升高。故A选项正确。
27.D
【解析】水钟水流的速度与水位的高低有关,水位越高,水流速度越快;水位越低,水流速度越慢。如图所示的水钟会随着水位的降低,水流速度会越来越慢。
28.B
【解析】自身能发光的物体叫光源。亮着的灯自身能发光,属于光源;镜子、月亮、熄灭的蜡烛自身不能发光,不属于光源。
29.A
【解析】长期以来,人们一直在寻求精确的计时方法,随着科学和技术的发展,人们制作的计时工具越来越精确,所以随着计时工具越来越先进,时间计量单位也变得更小更精细了。用水测量时间,首先要解决的问题是水流速度,会影响计时的准确。
30.B
【解析】人们用不同材料或物体来计算时间,这些物体之间的共性运动有规律的物体都可以用来制作计时工具。乐乐发现太阳、水、摆能用来计时,是因为它们运动有规律。
31.C
【解析】侵蚀在不断地改变地表形态,如河流的侵蚀和沉积作用,形成了许多不同的地形地貌。侵蚀在不断地改变地表形态,如河流的侵蚀和沉积作用,形成了许多不同的地形地貌。河流注入湖泊或海洋时,河水所携带的泥沙会大量堆积下来,形成向湖或海洋伸展的平地。这种平地外形像三角形,叫作三角洲。珠江在入海处冲积成的三角洲,由珠江水带来的泥沙堆积而成。
32.A
【解析】河流在不同河段受外力地质作用形成的河岸地貌、河床特征不同,上游河段落差大,水流急,流水以侵蚀为主,河底石块较大,棱角多;河流的下游地势平坦,水流速度慢,容易发生沉积现象,泥沙颗粒细小;中游河段河水流速较慢,搬运能力减小,河底多是鹅卵石沉积,磨圆度较高。
33.D
【解析】风化作用会改变地球上的地形地貌,但这种变化是在缓慢的过程中进行的,外力的风化作用和生物的作用会使岩石最终变成土壤。沙漠、戈壁、雅丹地貌属于风对地球表面影响,D是正确的选项;沙洲、喀斯特地貌是水的作用形成的,火山口湖是火山喷发形成的。
34.A
【解析】地球内部运动使地表形态发生不断的变化。这种变化有时表现出来是很猛烈的,可以使地球局部表面在瞬间发生较大的改变,如地震、火山,A是正确的选项;BCD使地形发生缓慢的变化。
35.C
【分析】火山是一种常见的地貌形态。地壳之下100﹣150千米处,有一个“液态区”区内存在着高温、高压下含气体挥发成分的熔融状硅酸盐物质,即岩浆。它一旦从地壳薄弱的地段冲出地表,就形成了火山。
【解析】A、火山喷发是由于地壳运动导致的,选项观点错误;
B.火山喷发对地形改变是剧烈的、明显的,选项观点错误;
C.当岩浆冲出地壳薄弱处,就形成了火山喷发,选项观点正确;
D.火山喷发给地球生物带来灾害,也带来好处,选项观点错误。
36.C
【解析】由于地球在不断运动和变化,逐渐积累了巨大的能量,在地壳某些脆弱地带,造成岩层突然发生破裂,或者引发原有断层的错动,这就是地震,所以绝大部分地震发生在地壳内。所以嵩明地震的成因正确观点是:地壳运动引起的岩层碰撞,岩层弯曲破裂迅速释放能量从而发生地震;地壳运动引起的岩层分离,岩层断裂错开迅速释放能量从而发生地震,水流对地壳的冲击,不会引发地震。C错误。
37.B
【解析】地震灾害是群灾之首,它具有突发性和不可预测性,以及频度较高,并产生严重次生灾害,对社会也会产生很大影响等特点,要学会地震时保护自己的方法。当地震发生时首先要保持冷静,在户外要跑到空旷的地方,从地震发生到房屋倒塌前,在平房里,快速撤离到空旷地带,在高楼层,就近躲在厨房、厕所等不易塌落的空间,不盲目大声呼喊,保存体力。不能在窗户口呼救,也不能坐电梯下楼,会威胁到自己的生命安全。B做法正确。
38.C
【解析】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木匠师傅在工作过程中,经常会用一只眼睛去“瞄”手中的木料是否“直”,这是应用了光的直线传播特点,不透明、不通光的物体阻挡了光的直线传播。故C选项正确。
39.C
【解析】A.地壳的运动有的是剧烈的,可以使地球的局部表面在瞬间发生较大的改变,就像地震、火山。正确。
B.地壳的运动有的是缓慢的,表现为极其缓慢地变化,就像喜马拉雅山年复一年的隆起。正确。
C.自然界的风主要是因为地面受热不均,造成温度差异,出现气压差异,产生水平气压梯度力,产生了空气的水平流动,与地壳运动无关。错误。
D.地壳的运动表现为碰撞挤压运动或张裂拉伸运动。正确。
故选C。
40.B
【解析】高楼遇地震,应迅速远离外墙及其门窗,可选择浴室、厕所、楼梯间等空间小而不易塌落的空间避震,千万不要外逃或从窗口跳下,也不能使用电梯,也不能打开窗户大声呼救,B符合题意。
41.A
【解析】地震发生在地壳,在地幔、地核不会发生地震。地球分为三层:中心层是地核,中间是地幔,外层是地壳。地球的平均半径为6370公里左右,地壳厚度为35公里左右,大多数破坏性地震就发生在地壳内。
42.A
【解析】由于地球在不断运动和变化,逐渐积累了巨大的能量,在地壳某些脆弱地带,造成岩层突然发生破裂,或者引发原有断层的错动,这就是地震,所以产生地震的主要原因是地壳的运动。故选A。
43.A
【解析】地表形态处于不断地运动和变化之中,海陆不断发生变迁。海洋可以变成陆地,陆地也可变成海洋。我们知道,青藏高原上发现海陆变迁的证据是在青藏高原的岩层中发现海洋生物化石。所以,小明可以根据当地山体中有很多不同种类的贝壳化石,推测这里曾发生了海陆变迁的地形变化。故选A。
44.B
【解析】地形包括高原、山地、盆地、丘陵、峡谷、平原等。地球表面有河流、海洋、山脉、高原等多种多样的地形地貌,地球表面是高低起伏、崎岖不平的。昆明地区主要地形是山地、湖泊、盆地,没有海洋。
45.D
【解析】塑造地表形态的外力作用包括流水、风、冰川、生物作用等。石林风景区属于喀斯特地貌,在漫长的侵蚀作用下形成了今天千姿百态、奇形怪状的石林风景区。侵蚀作用包括流水溶蚀、侵蚀作用;也包括风力侵蚀作用,对地形发生着持续不断的侵蚀、搬运、堆积作用;植物的侵蚀作用。石林地貌的形成过程不包括人类活动的作用。故D选项正确。
46.A
【解析】我国的地形特点是西高东低,西部多高山,东部多平原,所以A符合题意。
47.B
【解析】地球表面有平原、高原、丘陵、山地、盆地等多种地形地貌。盆地:四周地势较高,中间低平;山地:地势较高,蜿蜒起伏,层峦叠嶂;丘陵:高低起伏,坡度较缓,由连绵不断的低矮山丘组成。有一段关于地形的描述:“高低起伏,坡度较缓,由连绵不断的低矮山丘组成。”下列地形中,与这段描述相符的是丘陵,所以B符合题意。
48.A
【解析】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光透过空气射入水中会发生光的折射现象,折射后的光线仍然是沿直线传播。
49.C
【解析】岩浆岩是由岩浆喷出地表或者侵入地壳冷却凝固后形成的。沉积岩是地表岩石的风化产物和其他物质经过水流或冰川的搬运、沉积、成岩作用形成的岩石。变质岩是地壳中已经生成的岩石,在高温、高压等条件下发生成分和结构变化而产生的新岩石。花岗岩、浮石属于岩浆岩;大理岩属于变质岩;页岩属于沉积岩。
50.B
【解析】地球表面有平原、高原、丘陵、山地、盆地等多种地形地貌。平原的特点:海拔较低,地面地平宽广,起伏不定;盆地:四周较高,中间低缓,像一个大盆;山地:山坡陡峭,山势高耸,海拔高;高原:地形平坦开阔,周边以陡坡为界;丘陵:连绵不断的低矮山丘,海拔较低。云南省的地形海拔高,地形开阔,周边以明显的陡坡为界,属于典型的高原。
51.C
【解析】我们能看到物体,必须有光进入我们的眼睛。光遇到周围的物体再反射到人的眼睛里,人才看到了这个物体。在一个完全黑暗的房间里,没有光线直接或者通过反射进入眼中,用肉眼看不到任何物体。所以在一个完全黑暗的房间里,用肉眼是无法看见桌子上的苹果。
52.D
【解析】光碰到镜面改变了传播方向,被反射回去,这种现象叫作光的反射,也叫反光。反射光也是直线传播的。与镜面反射相同,任何物体都能反射光,只不过是光在物体表面的反射情况有所不同。我们能够看到物体就是因为它们反射的光进入了我们的眼睛。
A.任何物体都能反射光。A的说法正确。
B.不同物体表面的反射光的能力不同,物体表面越光滑,反射光的能力越强。B的说法正确。
C.我们能够看到物体就是因为它们反射的光进入了我们的眼睛。C的说法正确。
D.黑色物体也能反射光,比白色物体的反射光的能力弱。D的说法错误。
53.B
【解析】光碰到镜面改变了传播方向,被反射回去,这种现象叫作光的反射。潜望镜和医生用的额镜都是光的反射原理的应用,放大镜是凸透镜的应用,近视眼镜是凹透镜的应用。放大镜和近视眼镜是利用对光的折射原理制成的。三棱镜是利用光的折射分解白光的。故B选项正确。
54.A
【解析】光碰到镜面改变了传播方向,被反射回去,这种现象叫作光的反射,也叫反光。反射光也是直线传播的。乐乐在昆明海洪湿地看到水杉林的倒影(如图),产生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光的反射。
55.C
【解析】当光从一种物质斜射进入另一种物质时,会发生光的折射现象,光的传播方向会发生偏折。小华拿出三棱镜和小伙伴们一起研究。他将三棱镜放在阳光下,发现它可以将阳光分解成红、橙、黄等各种颜色的光。这是光发生了光的折射现象。
56.C
【解析】彩虹是空气中的小水滴起到了三棱镜作用,太阳光发生了色散现象,太阳被分解成红、橙、黄、绿、蓝、靛、紫等色光,就形成彩虹。其中充当三棱镜角色的是空气中的小水珠。空气中的尘埃是不透光的;太阳是光源,发出的太阳光是白光。
57.B
【解析】三棱镜由透明材料制成,截面是等边三角形的光学仪器,属于色散棱镜的一种,能够使复色光在通过棱镜时发生色散。激光是一种颜色单一的光,激光器发出的光通过三棱镜后不会被分成不同颜色的光。激光笔发出的光透过空气进入三棱镜时将会发生折射。
58.D
【解析】三棱镜由透明材料制成,截面是等边三角形的光学仪器,属于色散棱镜的一种,能够使复色光在通过棱镜时发生色散。白光是一种混合光,能够被分解,太阳光通过三棱镜后折射出的光有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颜色。
59.A
【解析】光能穿过透光的物体继续传播,不透光的物体会阻挡光的直线传播,光的传播方向会发生改变。冰块、清水、玻璃杯都是透明的,光能穿过它们继续传播;墙壁是不透光的,光在传播过程中遇到墙壁时,光无法穿过它继续传播。
60.A
【解析】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直达天际的光柱可以说明光在空气中传播的路径是直线。故A选项正确。
61.B
【解析】阳光下物体影子的长短随太阳在天空中的位置变化而变化,一天中,阳光下物体影子的变化规律是早上到中午由长变短;中午到傍晚由短变长影子长,正午时候影子最短。下午2点,小明测得一棵小树在阳光下的影子长5米,过一小时再去测量,由于中午到傍晚由短变长影子长,所以小树的影子应大于5米。
62.B
【解析】人体所有的感觉都是在大脑皮层产生的,并由感受器经传入神经到达大脑皮层。因此寒冷条件下产生神经传导途径为:接受信号→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产生冷觉。冬天,感到室外温度很低,这个信息是通过神经给大脑的,所以B符合题意。
63.A
【解析】长时间看书、写字或思考大脑会疲劳。每天要保证9~10小时的充足睡眠,使大脑得到充分休息。避免长期的精神压力,保持愉快积极的情绪。长时间熬夜看书和做作业时间久不利于保护大脑,所以A符合题意。
64.B
【解析】由于心脏不停地收缩和舒张,血液就不停地在体内循环。它们协调一致,共同构成人体进行正常的生理活动。心脏、血管等可以将食物中的营养和吸入的氧气通过血液运输到身体的各个部分,用来维持身体的生命活动,所以B符合题意。
65.B
【解析】从出生到死亡,人体都在不断地发生变化,青少年时期是生长发育较旺盛的时期,对我们的一生有着重要的影响。我国青少年一般从10岁-12岁进入青春期,青春期对营养的需求比较高,所以B符合题意。
66.B
【解析】大脑是神经系统中最高级的部分。脑还包括脑干、小脑等。健康不仅是身体没有疾病,而且应当重视心理健康,只有身心健康、体魄健全,才是完整的健康。BMI是体重指数,BMI=体重(千克)÷[身高(米)×身高(米)],BMI可以反映人体胖瘦程度及健康与否,BMI由体重和身高同时决定,BMI与一个人心理是否健康无关。
67.C
【解析】我们能看到物体,必须有光进入我们的眼睛。我们能够看见不发光的物体,是因为物体反射的光进入了我们的眼睛;看到发光的物体,是因为物体发出的光进入我们的眼睛。在一个完全黑暗的房间里,既没有发光的物体,也没有物体反射的光进入眼睛,所以肉眼什么也看不到,所以C符合题意。
68.A
【解析】1分钟摆动75次的摆,想要它摆动60次,就是要让这个摆摆动得慢一点,我们可以加长摆绳的长度。因为摆的摆动快慢与摆长有关,摆线越长,摆动越慢,所以A符合题意。
69.C
【解析】模拟实验主要应用于难以直接用研究对象做实验时,通过模仿实验对象制作模型,或者模仿实验的某些条件进行的实验。做对比实验时,我们一般是只控制一个条件发生变化。只有一个条件变化,其他条件都不变,才能找到变量与不变量之间的关系。在探究“植物对侵蚀的影响”实验时,C方案比较科学,只有植被这一个变量,其他的都是不变量。
70.B
【解析】地球内部运动使得地表的形态发生不断的变化,这种变化有时很猛烈,有时表现得极其缓慢地变化。火山和地震可以使地球表面瞬间发生较大的变化,这是由于地球内部运动引起的。岩石的风化和河流的沉积是长时间的作用而发生的,所以B符合题意。
71.B
【解析】用土豆泥代表地壳,番茄酱代表岩浆,酒精灯加热则代表地壳深处高温的状态。番茄酱受热从土豆泥中喷出来的过程模拟火山喷发。在做火山喷发的模拟实验时,用酒精灯加热是为了模拟地球内部的力量,所以B符合题意。
72.A
【解析】地壳中的沉积岩由于形成时期、岩性不同,层层叠叠分布,先形成的地层在下,后形成的地层在上,叫作岩层。小明为了研究地震成因,将一叠纸平放在桌面上,用手在两端慢慢用力向中间挤压,纸隆起,手挤压的力模拟岩层受到的作用力,一叠纸模拟岩层。
73.A
【解析】A、潜望镜是利用光的反射原理制成的,潜望镜由两面平面镜构成,这两平面镜面相对、平行放置,选项观点正确;
B.潜望镜是利用光的反射原理制成的,潜望镜由两面平面镜构成,这两平面镜面相对、平行放置,并且都与水平面成45度角,选项观点错误;
C.我们不可以用透明的纸盒制作潜望镜,选项观点错误;
D.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是镜中的像和物体大小相等,左右相反。潜望镜是平面镜反光的应用,所观察到的像的特点是正立等大的像,选项观点错误。
74.B
【解析】白色对光的吸收少,反射能力强。学校教室的墙壁涂成白色,有利于光的反射,使教室更明亮。
75.A
【解析】光由光源发出,在同种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光在空气中是可以传播的,而且光在空气中一定沿直线传播。排纵队时,如果后一位同学看到前一位同学挡住了前面所有的人,就表示队伍排整齐了,这主要是因为光是沿直线传播的 。
76.C
【解析】白光是由不同的色光组成的,用棱镜可以将白光折射出各种不同颜色的光。彩色轮旋转时,红、蓝、绿三种颜色已经看不清,当旋转速度越来越快时,会看到彩色轮慢慢接近白色,所以C符合题意。
77.B
【解析】在岸上看水中的鱼,看到的鱼的位置比实际位置浅,这是由于光从水中进入空气时,在水面上发生折射光造成的,所以B符合题意。
78.C
【解析】当光从空气斜射入水或其他介质中时,光线会发生折射,折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折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折射角小于入射角。但是当光线从空气垂直射入水或其他介质中时,传播方向不会改变。因此,将激光从空气垂直射入水中,光的传播方向不变,图中光在水中的传播路径是c。
79.C
【解析】月食形成的原理:当地球处在太阳和月球的中间,并且正好处在一条直线上,地球挡住了太阳射向月球的光,就发生月食了。发生月食是因为地球挡住了太阳射向月球的光,所以C符合题意。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