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024-2025学年四年级科学上学期
期末备考真题分类汇编(教科版)——实验题(云南)
1.(20-21·云南德宏·期末)下面是四(1)班同学所做的辨别食物中营养成分的实验过程,请将其补充完整。
实验材料:棉签、食用油、肥肉、花生米、清水、白纸。
实验步骤:
(1)用棉签蘸一点 涂在白纸上;
(2)在白纸上挤压、滑动肥肉;
(3)在白纸上挤压、滑动 ;
(4)用棉签蘸一点清水涂在 上;
(5)实验现象:含有 的三种食物在白纸上留下油渍,和 留下的痕迹完全不同。
(6)实验结论: 、 、 等食物中含有大量脂肪。
(21-22·云南玉溪·期末)看图,小卓同学在写字,小胡同学和小红同学都能听到小卓同学写字的声音。请问:
2.小胡同学和小红同学谁听到的声音会更清楚些?
3.这是因为小胡听到的声音是通过( )传播到他耳朵的,小红听到的声音是通过( )传播到她耳朵的。
(22-23·云南玉溪·期末) 根据下面“撞击实验”记录表中的数据,完成下列各题。
坡度 示意图 木块滑行距离 平均距离
坡度一 第1次 1.3米 1.4米
第⒉次 1.5米
第3次 1.4米
坡度二 第1次 2.6米 2.5米
第2次 2.4米
第3次 2.5米
坡度三 第1次 3.1米 3.2米
第2次 3.2米
第3次 3.3米
4.通过分析比较实验数据,我们发现( )中的小车滑行的距离最远。
A.坡度一 B.坡度二 C.坡度三
5.通过实验可知,坡度越大,小车滑到水平面时的速度就越( )。撞击后木块滑行的距离就越( )。这说明,小车速度越快,它所具有的能量就越( )。
A.快 B.远 C.大
6.为保证实验的准确性,每次实验小车都要从斜坡的( )释放。
A.顶部 B.同一位置 C.任何位置
(22-23·云南玉溪·期末) 小乐在研究人是怎样听到声音的时候,所做的实验如图所示。首先在气球皮上放少量碎纸屑,再用音叉在气球皮上方制造强弱不同和远近不同的声音。请你根据实验现象回答下列问题。
7.通过实验,我们可以推测人的耳朵之所以可以听见声音,是由于( )引起的。
A.心跳 B.鼓膜的振动 C.物体的振动
8.在这个实验中,气球皮模拟的是耳朵结构中的( )。
A.鼓膜 B.耳蜗 C.听小骨
9.在音叉与气球皮距离固定的情况下,用力敲击音叉,气球皮的振动( )。
A.明显 B.不明显 C.都一样
10.用相同的力度敲击音叉,当音叉距离气球皮较远时,气球皮的振动( )。
A.明显 B.不明显 C.都一样
11.通过实验,我们发现耳朵听到声音的大小与( )和( )有关。
A.声音的高低 B.声音距离耳朵的远近 C.声音的强弱
(22-23·云南玉溪·期末)为了研究声音,小亮同学回家做起了实验,小亮同学使用鼓和泡沫球研究声音,请思考并回答下列问题。
12.泡沫小球在实验中所起的作用是________(填字母序号)。
A.为了美观
B.检测声音的高低
C.使振动现象更明显
13.用大小不同的力敲击鼓面,观察到泡沫小球 。
14.从实验中发现,越用力敲击鼓面,鼓面振动幅度越大,发出的声音就越 ;敲击鼓面越轻,鼓面振动幅度越小,发出的声音就越 。
15.通过上述实验可知,声音是由物体 产生的。
(23-24·云南文山·期末)小明由于无法看到呼吸时胸腔内肺的变化,于是他和小红一起收集材料组装了如下呼吸模拟器进行模拟实验。
16.呼吸模拟器中,模拟气管的是编号 ,模拟肺的是编号 ,而③是模拟膈肌。(选填序号)
17.甲瓶手向上推薄膜模拟 ,乙瓶手向下拉薄膜模拟 。(选填“吸气”或“呼气”)
18.呼气时,胸腔( )。
A.收缩 B.扩张 C.没有变化
19.呼吸时,气体交换的部位是( )。
A.鼻腔 B.气管 C.肺
(23-24·云南昆明·期末)小龙制作了一个橡皮筋小车,并进行了研究,下面是小龙的实验记录表:
橡皮筋圈数 10圈 20圈 30圈
实验次数 1 2 3 1 2 3 1 2 3
小车运动距离(米) 2.8 2.9 3.2 6.0 6.4 6.5 10.4 11 10.7
20.小龙研究的问题是: 与小车运动距离的关系。
21.记录表中,相同圈数各做了3次实验,数据很多,小龙处理数据可以采用的方法是_____。
A.取最大值
B.取最小值
C.求平均值
22.分析表中数据,你的发现是: 。
23.(20-21·云南昆明·期末)实验。
如图5所示:用力按压小鼓,小鼓没有发出声音,因为鼓面( );如图6所示:用鼓槌轻轻击打鼓面时却能发出声音,因为鼓面( )。实验说明:声音是由物体( )而产生的。
(23-24·云南昆明·期末)四(1)班的同学们想用钢尺探索声音高低的规律,做了如图的实验,并绘制了下面的柱状图。
24.同学们做这个实验是为了探究_____。
A.拨动钢尺的力度与音高的关系
B.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与音高的关系
C.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与音量的关系
25.观察柱状图,你的发现是 。
26.如果利用图中多根长短、粗细相同的吸管制作一个可以发出高低不同声音的乐器,你的方法是: 。
27.(20-21·云南昆明·期末)下表是四(1)班同学探究“橡皮筋缠绕的圈数与小车行驶距离的关系”实验记录表。请你根据表格中的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面各题。
橡皮筋缠绕圈数 5 10 15
实验次数 1 2 3 1 2 3 1 2 3
小车行驶的距离(cm) 110 121 114 150 154 162 193 201 198
小车行驶的平均距离(cm) 115 155 197
(1)在这个实验中,四(1)班同学只改变了一个条件,这个实验条件是: 。(选填“橡皮筋缠绕小车的圈数”“小车的质量”“橡皮筋的根数”或者“地面的光滑程度”)
(2)根据表格信息,可以发现:橡皮筋缠绕的圈数越多,橡皮筋产生的 力越大,小车行驶 。
(3)实验中,橡皮筋由于受到外力产生形变,此时橡皮筋会产生一个恢复原来形状的力,小车便运动了。请你写出两种利用这个原理制成的工具: 、 。
(4)在不更换橡皮筋的情况下,你有什么方法让小车行驶得更远?(至少写出2种方法)
。
(20-21·云南昆明·期末)三(1)班某小组用棉线、小车、垫圈研究了“小车的运动快慢与小车拉力大小的关系”,得到下表中的数据。
垫圈个数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5 5秒12 5秒88 5秒10
10 3秒07 3秒48 3秒79
15 1秒28 1秒34 1秒23
28.小车的拉力大小用 表示。
29.实验中,保持相同的条件是
A.运动距离 B.运动的时间 C.垫圈的个数
30.分析数据,我的发现是 。
31.(20-21·云南德宏·期末)下面是一位同学的心跳和呼吸记录表。
平静状态 运动3分钟后
每分钟呼吸次数 23 34
每分钟心跳次数 73 96
(1)我从以上数据发现: 。
(2)我的解释: ; 。
(3)运动的好处是: ; ; 。(不少于3个要点)
32.(21-22·云南大理·期末)小明对以下几种食物做了研究,根据学过的知识回答。
食物名称 滴碘酒 在纸上涂抹
面包 变色 没有油迹
花生 不变色 有油迹
肥肉 不变色 有油迹
面粉 变色 没有油迹
西红柿 不变色 没有油迹
(1)从小明的实验中发现, 和 遇到碘酒变色了,说明它们含有 。
(2) 和 在纸上涂抹留下油迹,说明它们中含 。
(3) 既没有遇到碘酒变色,也没有留下油迹,说明它不含有 和 。
33.(21-22·云南大理·期末)相同质量的跑步鞋和滑轮鞋在地面运动时受到的摩擦力大小一样吗?我做了以下实验:
鞋的种类 摩擦力大小(牛)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跑步鞋 ( ) 2 1.6
滑轮鞋 0.8 1 0.7
(1)将弹簧测力计的读数填入“跑步鞋第一次”括号里。
(2)拖动跑步鞋,鞋与地面是 摩擦,拖动滑轮鞋,鞋与地面是 摩擦。
(3)通过实验对比,我们发现 。
34.(21-22·云南大理·期末)通过改变尺子伸出桌面的长度,探究尺子发出声音高低的变化。
钢尺伸出的长度 声音高低 振动快慢
5—6cm 高 ( )
10—11cm ( ) 较快
15—16cm 较低 ( )
20—21cm ( ) 慢
(1)在表格的空白处补充完整。
(2)音高的变化规律:尺子伸出桌面越长,振动的越( ),音高越( ),尺子伸出桌面越短,振动的越( ),音高越( )。
(21-22·云南昆明·期末)在学习了《测量肺活量》一课后,红红同学回家采用课上的方法测量了小伙伴明明的肺活量。
测量步骤:①展开测量袋,放好吸管(确保测量袋中没有多余空气);
②深吸一口气,捏紧袋口,将气体从吸管呼入测量袋;
③肺部全部气体呼出后,拔掉吸管,向里卷折测量袋,直到卷不进去为止;
④读取鼓起的测量袋上的最大数值,单位为毫升。
测量肺活量 第1次 第2次 第3次
明明 2300 2200 2400
请根据上面的研究过程回答下列问题。
35.实验中记录数据时,下列哪个数据最适合作为肺活量大小的数据( )。
A.2400 B.2200 C.2300
36.小红在记录数据时,忘记填写单位名称,你认为数据的单位名称用( )比较合适。
A.毫米 B.毫升 C.克
(23-24·云南玉溪·期末)小明做了一个很有趣的实验。他把橡皮筋连接起来,一端固定在车架上转动车轮,将橡皮筋的另一端缠绕在车轴上。松开转动车轮的手,车就会运动起来。他反复做了几次,觉得特别有意思,可是他遇到了几个问题,让我们来帮助他解决一下吧!
37.使小车运动的力来自( )。
A.车轮 B.橡皮筋 C.轮轴
38.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在一定限度内,橡皮筋缠绕的圈数越多,弹力越大
B.在一定限度内,橡皮筋缠绕的圈数越多,弹力越小
C.在一定限度内,橡皮筋缠绕的圈数越多,小车越慢
39.如果将橡皮筋缠绕的圈数增加几十倍,那么( )。
A.小车一定跑得更快了
B.橡皮筋很有可能会被损坏
C.小车一定跑得更慢了
40.橡皮筋在车轴上缠绕的圈数与小车行驶的距离有什么关系?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关系?
41.(18-19·云南昆明·期末)如图所示:在一块木板上钉两个钉子,在两个钉子之间绑一根橡皮筋,拨弹橡皮筋,观察比较声音高低的变化。实验记录如下:
实验说明:物体振动得越快,发出的声音就越 ;物体振动得越慢,发出的声音就越 ;同时还说明声音是由物体 而产生的。
42.(21-22·云南昆明·期末)四(1)班的同学做了图中的两个实验,两个实验中使用的纸盒及其重量都是一样的,通过垫圈拉动纸盒,记录下纸盒刚开始运动时垫圈的数量。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平均数
实验一 8个 8个 8个 8个
实验二 4个 4个 4个 4个
(1)纸盒刚开始运动时,记录下的垫圈数代表的是阻碍小车运动的 力。
(2)实验一的纸盒运动方式是 ,实验二的纸盒安装上轮子后运动方式变为 。
(3)分析数据,你的发现是 。
(23-24·云南玉溪·期末)学校举行科技模型展示活动,小周想要制作一辆橡皮筋小车去参赛,作品完成后他对自己设计制作的小车反复进行了测试,并记录下了实验数据,请你根据实验数据帮他分析以下问题。
橡皮筋缠绕的圈数 2 4 6
实验次数 1 2 3 1 2 3 1 2 3
小车行驶的距离(cm) 130 135 125 176 182 176 264 272 268
平均距离(cm) 130 178 268
43.要让橡皮筋小车行驶的距离更远,结合实验数据可以采取( )的方法。
A.增加橡皮筋缠绕的圈数
B.改变橡皮筋缠绕的方向
C.增加轮子数量
44.橡皮筋能够驱动小车运动,主要是因为( )。
A.橡皮筋具体拉力 B.橡皮筋具有反冲力 C.橡皮筋具有弹力
45.关于橡皮筋缠绕方向与小车行驶方向,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橡皮筋向前绕,小车向前行驶
B.橡皮筋向后绕,小车向前行驶
C.无论怎么绕,小车都只会向前行驶。
46.橡皮筋能够产生弹力,是因为它的( )发生了改变。
A.质量 B.材料 C.形状
47.通过实验,我们发现( )。
A.橡皮筋缠绕的圈数越多,小车行驶得越近
B.橡皮筋缠绕的圈数与小车行驶的距离无关。
C.橡皮筋缠绕的圈数越少,小车行驶的距离越短。
48.小周将车身设计成流线型结构,主要是为了( )。
A.减少空气的阻力 B.减少地面对车轮的摩擦力 C.外观漂亮
(23-24·云南文山·期末)如图所示,利用弹簧测力计测量某一物体受到的重力。
49.科学上用 作为力的单位,简称 ,用符号 表示。
50.如图所示的弹簧测力计,每小格代表 N,读数时,视线应与指针相平,此时物体受到的重力是 N。
51.关于弹簧测力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在弹簧的弹性限度内,弹簧受到的拉力越大,伸长越长
B.用弹簧测力计可以直接测出物体的质量
C.不管多大的力都可以用弹簧测力计来测量
参考答案:
1.食用油 花生米 白纸 脂肪 清水 食用油 肥肉 花生米
【分析】食物含有的六种主要营养成分是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脂肪、矿物质、维生素和水。不同食物中营养物质的种类和含量不同,我们每天需要的营养成分主要来自食物,营养均衡才能健康成长。饮食不均衡会导致营养不良和微量元素缺失,影响身体的正常发育。
【解析】实验材料:白纸、食用油、肥肉、花生、清水、棉签。
实验步骤:
(1)用棉签蘸一点食用油,涂在白纸上。
(2)在白纸上挤压、滑动肥肉。
(3)根据第(2)题可知,肥肉滑动之后,应该按照滑动肥肉的方法在白纸上挤压、滑动花生。
(4)用棉签蘸一点清水,涂在白纸上,这样是为了比较痕迹。
(5)观察、比较以上几种食物在纸上留下的痕迹。实验现象:含有脂肪的三种食物在白纸上会留下油渍,和清水留下的痕迹完全不同。实验结论:食用油、肥肉、花生等食物中含有大量脂肪。
(6)实验结论:把一种食物放在白纸上挤压,如果在白纸上留下了油渍,说明这种食物里面含有脂肪,比如食用油、肥肉、花生米等食物中含有大量脂肪。
2.小胡比小红听到的声音会更清楚些。 3. 固体 气体
【分析】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声音在固体里传播速度最快,其次是液体,最后是气体。
2.小胡同学和小红同学听到的声音相比,小胡同学听到的声音会更清楚些,因为固体比气体传播声音快。
3.小胡同学和小红同学听到的声音相比,小胡同学听到的声音会更清楚些,因为固体比气体传播声音快。
4.C 5. A B C 6.B
【分析】运动的物体具有的能量是动能,物体的速度越大,动能越大,任何物体工作都需要能量。如果没有能量,自然界就不会有运动和变化,也不会有生命了。
4.物体由于重力作用会沿着斜面向下运动,坡度越陡,运动的速度越快,通过分析比较实验数据,发现坡度三的小车滑行的距离最远。
5.通过实验可知,坡度越大,释放小车时的位置越高,小车滑到水平面时的速度就越大,撞击后木块滑行的距离就越远。这说明,小车速度越大,它的能量就越大。
6.为保证实验的准确性,每次实验小车都要从斜坡的同一高度释放。每次实验,要在木块的初始位置和停止位置摆放小旗或做好标记。测量、记录木块每次被撞后滑行的距离。
7.B 8.A 9.A 10.B 11. B C
【解析】7.一个振动的物体(发声)会使它周围的空气发生振动,振动的空气到达我们的耳朵,引起鼓膜振动。通过实验,我们可以推测人的耳朵之所以可以听见声音,是由于鼓膜的振动引起的,所以B符合题意。
8.气球皮模拟的是人体的鼓膜,鼓膜很薄而且很有弹性,即使很轻微的声音,它会产生振动,所以A符合题意。
9.声音的强弱与物体的振动幅度有关。用力敲击音叉,振动幅度越大,声音越强,气球皮的振动幅度大,振动明显,所以A符合题意。
10.用相同的力度敲击音叉,当音叉距离气球皮较远时,气球皮的振动不明显;当音叉距离气球皮较近时,气球皮的振动明显,所以B符合题意。
11.通过实验,我们发现耳朵听到声音的大小与声音的强弱和声音距离耳朵的远近有关。
12.C 13.不断跳动 14.强 弱 15.振动
【分析】音量指声音的强弱,声音的强弱与物体振动的幅度有关,振动幅度越大,声音越强;振动幅度越小,声音越弱。
12.声音是由物体振动而产生的,有鼓面振动不明显,所以泡沫小球在实验中所起的作用是使振动现象更明显。
13.声音的强弱与物体振动的幅度有关,振动幅度越大,声音越强;振动幅度越小,声音越弱。用大小不同的力敲击鼓面,可以观察到的现象是泡沫小球上下跳动的高低不同。
14.声音的强弱与物体振动的幅度有关,振动幅度越大,声音越强;振动幅度越小,声音越弱。越用力敲击鼓面,鼓面振动幅度越大,发出的声音就越强;敲击鼓面越轻,鼓面振动幅度越小,发出的声音就越弱。
15.声音是由物体振动而产生的,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16.① ② 17. 呼气 吸气 18.A 19.C
【解析】16.玻璃管模拟气管,两个气球模拟两个肺,塑料瓶模拟胸廓,底下的橡胶膜模拟膈肌。呼吸模拟器中,模拟气管的是编号①,模拟肺的是编号②,而③是模拟膈肌。
17.甲瓶手向上推薄膜模拟呼气,呼气时膈肌向上,胸腔收缩。乙瓶手向下拉薄膜模拟吸气,吸气时膈肌向下,胸腔扩张。呼吸时,膈肌与肺是相互协作的
18.吸气时膈肌向下,胸腔扩张;呼气时膈肌向上,胸腔收缩,所以A符合题意。
19.人体的呼吸器官是由鼻腔、咽喉、气管、支气管、肺组成的。肺是人体进行呼吸的主要器官。呼吸时,气体交换的部位是肺,所以C符合题意。
20.橡皮筋缠绕的圈数 21.C 22.在一定的限度内,橡皮筋缠绕的圈数越多,驱动小车运动的距离越远
【分析】在一定的范围内,橡皮筋缠绕的圈数越多,橡皮筋产生的弹力越大,小车运动得越远。
20.根据对表格的分析可知,实验控制的变量是橡皮筋缠绕的圈数,所以小东同学研究的问题是:橡皮筋缠绕的圈数与小车运动距离的关系。
21.每个实验都做三次,对这三个数据处理的正确方法是取平均数。
22.分析表中的数据,可以得到的结论是:在一定的限度内,橡皮筋缠绕的圈数越多,驱动小车运动的距离越远。
23.没有振动 振动 振动
【解析】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用力按压小鼓,小鼓没有发出声音,因为鼓面没有振动;用鼓槌轻轻击打鼓面时却能发出声音,因为鼓面振动,在鼓面上放一些碎泡沫,敲鼓时,可观察到碎泡沫不停地跳动。
24.B 25.钢尺伸出桌面越长,音高越低 26.把吸管截的长短不一,制成排箫,可以吹奏出高低不同的乐音
【分析】声音的高低与物体振动快慢有关,物体振动越快,声音越高,物体振动速度越慢,声音越低;物体振动的快慢受物体自身大小、轻重、长短、粗细、松紧等相关。同样材质物体,小的、轻的、短的、紧的物体发声音调较高,大的、重的、长的、松的物体发声音调较低。
24.声音高低主要与物体振动快慢有关,振动越快声音越高,振动越慢声音越低。读图可知,图中实验是探究“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与音高的关系”,尺子伸出桌面的长度5~6厘米,音高高;尺子伸出桌面的长度10~11厘米,音高较高;尺子伸出桌面的长度15~16厘米,音高较低;尺子伸出桌面的长度20~21厘米,音高低。
25.根据柱状图中尺子伸出桌面的长度与音高的关系,可以判断尺子伸出桌面的长度越短,声音越高;尺子伸出桌面的长度越长,声音越低。
26.如果利用图中多根长短、粗细相同的吸管制作一个可以发出高低不同声音的乐器,可以把吸管截的长短不一,制成排箫,可以吹奏出高低不同的乐音。
27.橡皮筋缠绕小车的圈数 弹 越远 弹簧测力计 拉力器 橡皮筋缠绕小车的圈数越多、地面光滑
【解析】(1)探究“橡皮筋缠绕的圈数与小车行驶距离的关系”,只改变了一个条件,这个实验条件是:橡皮筋缠绕小车的圈数。除了这个条件,其他的条件均相同。(2)在相同条件下,橡皮筋缠绕圈数多,橡皮筋产生的弹力越大,小车行驶得远;橡皮筋缠绕圈数少,橡皮筋产生的弹力越小,小车行驶得近。(3)像橡皮筋这样的物体在受到外力作用时,形状很容易改变,在形状改变时它们会产生一个要恢复原来形状的力,这个力叫弹力。实验中,橡皮筋由于受到外力产生形变,此时橡皮筋会产生一个恢复原来形状的力,小车便运动了。请你写出两种利用这个原理制成的工具:弹簧测力计、拉力器。(4)在不更换橡皮筋的情况下,我们可以增加橡皮筋缠绕圈数和让地面光滑。橡皮筋缠绕圈数多,橡皮筋产生的弹力越大,小车行驶得远。地面光滑,小车行驶得远。
28.垫圈个数 29.A 30.小车的运动快慢与小车拉力大小有关,拉力越大,速度越快。
【分析】给物体施加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或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物体的运动状态包括物体运动速度的快慢和物体启动或停止。但是改变物体运动的快慢,使物体启动或停止,需要给物体施加一个足够的力。
28.根据题干可知,小车的拉力大小用垫圈个数表示。
29.对比实验只有一个变量,由于研究的是小车的运动快慢与小车拉力大小的关系,所以唯一的变量是拉力大小,其他条件比如运动距离都要保持不变;
30.根据题干可知,小车的运动快慢与小车拉力大小有关,拉力越大,速度越快。
31. 运动后心跳和呼吸的次数都增加了 人体在运动时需要消耗更多的氧气,所以呼吸的次数要比平时多 人体是多器官协同合作的大系统,呼吸加快,心跳也随着加快 提高我们的呼吸能力 增大肺活量 获得更多的氧气
【分析】人体需要的氧气由肺吸入后进入血液,再由心脏通过血管送到身体的各个部分,同时收集二氧化碳等废物,再排出体外。伴随身体运动量的增加,人需要更多的血液。所以心跳逐渐加快,以便输出更多的血液。所以人在运动时,每分钟呼吸次数与平静时相比会加快。
【解析】(1)根据题干可知,运动后心跳和呼吸的次数都增加了;
(2)伴随身体运动量的增加,人需要更多的血液。所以心跳逐渐加快,以便输出更多的血液。所以人在运动时,每分钟呼吸次数与平静时相比会加快。
(3)肺活量的大小因人而异,如成人的肺活量大于儿童,适当进行体育锻炼(强度因人而异),参加户外活动,有利于增强肺活量。
32. 面包 面粉 淀粉 花生 肥肉 脂肪 西红柿 淀粉 脂肪
【解析】(1)淀粉有遇碘酒变蓝的特性,面包和面粉滴加碘酒变色,说明它们含有淀粉。
(2)富含油脂的食物在纸上涂抹会有油迹,所以花生和肥肉中富含油脂。
(3)西红柿既没有遇到碘酒变色,也没有留下油迹,说明它不含有淀粉和油脂。
33. 1.8 滑动 滚动 相同质量的物体,一般滑动时受的摩擦力大,滚动时受的摩擦力小
【解析】(1)弹簧测力计每小格代表0.1N,读数是1.8N。
(2)物体运动时与接触面之间的摩擦分为滑动摩擦和滚动摩擦。拖动跑步鞋,鞋与地面是滑动摩擦。拖动滑轮鞋,鞋与地面是滚动摩擦力。
(3)分析可知,相同质量的物体,一般滑动时受的摩擦力大,滚动时受的摩擦力小。
34.快 较高 较慢 低 慢 低 快 高
【解析】声音的高低与物体振动的快慢有关,物体振动越快,发出的声音越高,反之越低。尺子伸出桌面的长度短,振动的较快,发出的声音较高。尺子伸出桌面的长度长,振动的较慢,发出的声音较低。
35.C 36.B
【分析】肺是氧气和二氧化碳进行交换的重要器官。肺活量越大,呼吸功能越强。一次用力吸气后,再尽力呼出的气体总量,就是你的肺活量。
35.实验中记录数据时,通常选择平均值或者中位数。给出的数值中,最适合作为肺活量大小的数据是平均值2300。
36.肺活量测量的一次呼吸的气体总量,肺活量的记录单位是毫升。
37.B 38.A 39.B 40.在一定限度内,橡皮筋在车轴上缠绕的圈数越多,小车行驶的距离越远,反之,小车行驶距离越近。原因是橡皮筋提供小车的动力,在一定限度内,橡皮筋缠绕圈数越多,弹力越强,给小车提供的动力也越强,小车跑得越远。
【解析】37.小车的动力是由橡皮筋缠绕车轴产生的弹力转化的。所以选B。
38.小车的动力是由橡皮筋缠绕车轴产生的弹力转化的。在一定限度内,橡皮筋缠绕的圈数越多,弹力越大,转化的动力越大,小车越快,反之弹力小,小车慢。选A。
39.物体受外力作用发生形变后,若撤去外力,物体能恢复原来形状的力,叫作“弹力”。但物体受外力作用形变是有一定限度的,超过限度,物体将无法恢复原来形状。如果将橡皮筋缠绕的圈数增加几十倍,可能橡皮筋损坏,所以选B。
40.物体受外力作用发生形变后,若撤去外力,物体能恢复原来形状的力,叫作“弹力”。它的方向跟使物体产生形变的外力的方向相反。因物体的形变有多种多样,所以产生的弹力也有各种不同的形式。实验中就是将橡皮筋的弹力转化为了汽车的动力。橡皮筋提供小车的动力,在一定限度内,橡皮筋在车轴上缠绕的圈数越多,给小车提供的动力也越强,小车行驶的距离越远,反之,小车行驶距离越近。
41.高 低 振动
42.摩擦 滑动 滚动 滚动摩擦力比滑动摩擦力小
【分析】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表面运动,有滑动和滚动两种方式,这两种不同的运动方式,产生的摩擦力也是不同的。滚动摩擦力比滑动摩擦力小。
【解析】(1)垫圈产生的拉力克服纸盒与桌面的摩擦力时,纸盒才能运动。纸盒刚开始运动时,记录下的垫圈数代表的是阻碍小车运动的摩擦力。
(2)实验一的纸盒运动方式是滑动,实验二的纸盒安装上轮子后运动方式变为滚动。
(3)分析数据,发现纸盒滑动时需要的垫圈个数多于纸盒滚动时的数量,说明滚动摩擦力比滑动摩擦力小。
43.A 44.C 45.B 46.C 47.C 48.A
【解析】43.由图表可知,橡皮筋缠绕的圈数为2、4、6时,它们的平均距离为130cm、178cm、268cm。由此可以分析出,增加橡皮筋缠绕的圈数,可以让橡皮筋小车行驶的距离更远。
44.橡皮筋、弹簧这样的物体在受到外力作用时,形状很容易改变,在形状改变时,它们会产生一个要恢复原来形状的力,这个力叫弹力。弹力驱动小车运动,选C。
45.橡皮筋、弹簧这样的物体在受到外力作用时,形状很容易改变,在形状改变时,它们会产生一个要恢复原来形状的力,这个力叫弹力。由于弹力是恢复原来形状的力,与缠绕方向相反,所以选B。
46.弹力定义,橡皮筋、弹簧这样的物体在受到外力作用时,形状很容易改变,在形状改变时,它们会产生一个要恢复原来形状的力,这个力叫弹力。所以橡皮筋能够产生弹力,是因为它的形状发生了改变。
47.这辆小车的动力来自橡皮筋形状改变时产生的弹力;在一定的限度内,橡皮筋缠绕的圈数越多,它的弹力越大,运动速度越大,运动距离越远;为了改变小车的运动方向,可以改变橡皮筋的缠绕方向;选C。
48.小周将车身设计成流线型结构,主要是为了在小车运动时,减少小车正面的受力面积,减少空气的阻力。选A。
49.牛顿 牛 N 50. 0.1 4.5 51.A
【解析】49.为了纪念伟大的科学家牛顿,力的单位被命名为牛顿,简称牛,用符号N表示。
50.图中的弹簧测力计每一个大格代表1N,一大格里面有10小格,每一小格是0.1N,读数时视线要与指针齐平,如图所示,指针在4.5N处,此时物体受到的重力是4.5N。
51.A.弹簧测力计是人类的一项优秀发明,它的核心部分是一根弹簧,弹簧测力计上的刻度是均匀的,这是因为在弹性限度内,弹簧伸长与受到的拉力成正比,也就是受到的拉力越大,伸长越长。题干说法正确,符合题意。
B.用弹簧测力计测出的是物体所受力的大小,而不是直接测出物体的质量。题干说法有误,不符合题意。
C.弹簧测力计也有量程,不同量程的弹簧测力计测量力的范围不同。题干说法有误,不符合题意。
故选A。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