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2017秋)六年级科学上册期末素养测评卷(二)(A3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教科版(2017秋)六年级科学上册期末素养测评卷(二)(A3版,含答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843.9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教科版(2017秋)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4-11-10 23:47:5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六年级科学上册期末素养测评卷(二)(教科版)
时间:60分钟 满分:100分
题号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得分 等级
得分
一、填空题(26分)
1._____________是生物体最基本的结构和功能单位。
2.正午的日影长度变化规律是“从夏到冬,逐渐变_____________;从冬到夏,逐渐变_____________”。(填“长”或“短”)
3.如图所示,这个装置利用了简单机械中的_____________原理。
4.“地心说”是由古代天文学家_____________在前人观点的基础上提出的;“日心说”是由波兰天文学家_____________创立的。
5.平平和安安在研究通电导线使小磁针发生偏转的实验时,进行了如下图所示的操作,即在导线通电的状态下,改变通电导线和小磁针的角度,将导线从A位置旋转到B位置,再到C位置。因是短路实验,控制通电时间不超过3秒钟。在此过程中,平平和安安观察到当导线处在_____________位置时小磁针的偏转幅度最大。改变电池的正负极后重复以上操作,发现小磁针的偏转方向也改变了。
6.搬运种植材料时,俊希将木板搭在货车车厢后(如图)形成了_____________。生活中我还在_____________见过它的运用。
7.不同的季节,一些动物会随_____________的改变更换毛的颜色。
8.用_____________组合而成的显微镜叫作光学显微镜,
9.“天宫”空间站是通过太阳能电池板供电的,这是一种将_____________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
10.小博取一个地球仪,在同一纬度上标出了A、B两点,用手电筒模拟太阳光,用手旋转地球仪模拟昼夜交替现象。如图所示,如果地球自西向东旋转,此时居住在A点的人们将迎来_____________(选填“日出”或“日落”)。
二、选择题(28分)
11.铁皮剪:刀刃采用合金钢等高硬度材质,刃口精密锋利,手柄比一般剪刀要长,使用时更省力,可以轻松剪开铁皮及金属材料。以下( )图是铁皮剪。
A. B. C.
12.小电动机中有如下图所示的转子,让转子转动起来后,可以发现( )
A.磁铁放得远时,转子转动得更快
B.断开电源,只要磁铁靠近转子,转子也会转动
C.接通电源,用一块磁铁靠近转子,转子也会转动
13.客户想给长期坐在办公桌前、少走动的亲人送个礼物,作为设计师的你,你觉得以下哪个礼物最合适?( )
A.跑步机 B.定时运动提醒手表 C.钢笔
14.下列模拟实验的情境中,符合地球上昼夜交替现象的是( )。
A. B. C.
15.地球围绕太阳公转一周的时间是( )。
A.24小时 B.一个月 C.一年
16.下列食物的制作过程中,没有利用微生物的是( )。
A.面包 B.东坡泡菜 C.豆腐
17.下列不是由细胞组成的是( )。
A.草莓的叶子 B.面包 C.人的血液
18.用绕有线圈的铁钉钉尖靠近小磁针的S极,小磁针的旋转方向如图所示,则铁钉钉尖是( )。
A.S极 B.N极 C.无法确定
19.关于身边的微小物体,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我们周围看起来空空的,什么都没有
B.所有昆虫的器官都需要显微镜才能观察到
C.用显微镜观察微小物体会显现更多的细节
20.下图是家中常用电热水壶的铭牌,可以知道该电热水壶工作6分钟,消耗的电能是( )度。
电热水壶额定电压:220伏工作频率:50赫额定功率:1000瓦
A.0.1 B.0.6 C.1
21.在科学课堂上,科科观看了一个时间较长的实验操作视频,这种传播信息方式的优点是( )。
①获取信息的速度很快 ②实验操作方法更加详细、具体 ③有声有色,更加形象生动
A.①②③ B.①② C.②③
22.( )更容易撬起大石块。
A. B. C.
23.放大镜的倍数与( )有关。
A.镜片的面积 B.镜片的凸度 C.镜片的直径
24.“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以下理解正确的是( )。
A.地球自转 B.地球公转 C.太阳围着地球转
三、判断题(12分)
25.只要给玩具电动车电动机的转子通了电,转子上每一个铁芯上都带有磁性,只是没有磁极。( )
26.我们吃的食物、燃烧的蜡烛、吹动的风都具有能量。( )
27.不同剪刀的结构各有不同,主要是因为使用场合不同功能要求不同。( )
28.使用活字印刷术时,先要把要印制的每个字符先做成能重复使用的字模,这些字模按照文章内容排列整齐,在字模上刷墨,再将纸拉平压在字模上去压印。( )
29.支点到动力点的距离小于支点到阻力点的距离时,动力小于阻力。( )
30.不同的生物活动对光照需求不同,这也是昼夜交替变化对生物产生影响的最主要原因。( )
31.地球的内部结构与鸡蛋相似,地幔相当于鸡蛋中的蛋壳。( )
32.英国科学家罗伯特·胡克是第一个发现并提出“细胞”这一名称的人。( )
33.用不同的工具观察同一物体,观察工具的放大倍数越大,物体的图像越大,看到的范围也会越大。( )
34.为了让实验结论更准确,我们可以长时间给电磁铁通电,慢慢观察实验现象。( )
35.分别处在东西位置的两个城市迎来日出的时间不同,这与地球自转有关。( )
36.世界上所有的事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
四、连线题(6分)
37.能量是可以相互转换的,请为下面的四种现象找到对应的能量转换。
点燃的鞭炮 太阳能转换成化学能
植物生长 电能转换成磁能
双手摩擦会发热 化学能转换成光能、热能等
使用电磁起重机 机械能转换成热能
五、简答题(10分)
38.人们通过对微生物的研究,知道了可以利用有益的微生物改善我们的生活,在我们吃的食品中,有许多与微生物的作用密不可分,请你举例说明。(写出至少5种食品)
39.我们经常看到有人骑自行车上坡时,走的是“S”形路线,为什么?
六、实验题(10分)
40.小明在研究“昼夜交替现象”时,让蜡烛静止不动,而让乒乓球绕着蜡烛转动,并让蜡烛光始终照着乒乓球。
(1)小明用蜡烛代替太阳,乒乓球代替地球,这种探究自然现象的方法称为( )。
A.对比实验 B.模拟实验 C.替代实验
(2)这个实验所利用的假说是( )。
A.太阳不动,地球自转
B.太阳不动,地球公转
C.地球不动,太阳绕地球转动
(3)蜡烛静止不动,让乒乓球绕着蜡烛转动,并让蜡烛光始终照着乒乓球,此时乒乓球上______________(选填“能”或“不能”)产生明暗交替变化。
(4)地球上昼夜变化一次约( )。
A.12小时 B.24小时 C.365天
(5)地球上会出现昼和夜的原因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太阳照射到的部分是白天,另一部分是黑夜
B.地球是个既不发光又不透明的星球
C.人们要白天工作,晚上休息
七、综合题(8分)
41.同学们研究电磁铁并设计了以下几组方案。
(1)为了探究“电磁铁的磁性强弱是否与线圈的匝数有关”,要选择装置( )。
A.①和② B.①和③ C.①和④
(2)选择③和④进行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可以研究改变电流大小是否会改变电磁铁的磁性强弱
B.可以研究改变线圈匝数是否会改变电磁铁的磁性强弱
C.不能进行对比实验,无法研究
(3)小明发现根据自己的实验数据得出的结论与其他同学的都不相同。此时最合适的做法是( )。
A.坚持自己的结论 B.查找原因,重新实验 C.更改实验数据,得出相同结论
(4)关于电磁铁南北极的讨论,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
A.电磁铁是没有南北极的
B.电磁铁有南北极,但南北极是不能改变的
C.电磁铁有南北极,而且南北极是可以改变的
参考答案:
1.细胞
【解析】生物体都是由细胞构成的,细胞是生物最基本的结构单位,也是生物最基本的功能单位。生物体内各种各样的细胞共同完成了生命体的所有活动。
2.长 短
【解析】日影的长度变化与太阳在天空中的位置变化有关,夏季太阳高度最高,冬季太阳高度最低,春季和秋季的太阳高度适中,夏季影子最短,冬季影子最长,春季和秋季影子适中,所以从夏到冬,影子逐渐变长,从冬到夏,影子逐渐变短。
3.轮轴
【解析】轮轴,轮轴是由“轮”和“轴”组成的系统,该系统能绕共轴线旋转,相当于以轴心为支点,半径为杆的杠杆系统。所以,轮轴能够改变扭力的力矩,从而达到改变扭力的大小。图示,这个装置利用了简单机械中的轮轴原理。
4.托勒密 哥白尼
【解析】古代天文学家托勒密总结了前人的观点,他提出了“地心说”,认为地球是球形的,地球是宇宙的中心,并且是不动的,周围的一切天体都绕着地球转。“日心说”是由波兰天文学家哥白尼创立的。
5.C
【解析】1820年4月,科学家奥斯特发现小磁针放在通电直导线旁会发生偏转,电流越大,偏转角度越大。当导线处在C位置时,即导线垂直于小磁针时,小磁针的偏转幅度最大。这是因为此时导线产生的磁场与小磁针的磁感线方向垂直,相互作用最强,导致小磁针的偏转幅度最大。
6.斜面 公路
【解析】从图可以看出,搬运种植材料时,俊希将木板搭在货车车厢后形成了斜面。斜面属于一种省力机械,可以克服直接提升重物的困难。生活中在剪刀、螺丝钉、斧子、盘山公路、楼梯等都是斜面的应用。
7.季节
【解析】生物对环境的适应是普遍存在的。现在生存的每一种生物,都具有与环境相适应的形态结构、生理特征或行为方式。不同的季节,一些动物会随季节的改变更换毛的颜色,比如北极兔和雪貂在冬季会变成白色以适应雪地环境,而在夏季它们的毛色则变得较深以更好地融入夏季的环境。这种现象主要是为了保护自己,通过伪装来避免天敌的捕食。
8.多块透镜
【解析】我们日常所使用的光学显微镜是由多块透镜组合而成的光学仪器。相比放大镜,显微镜的放大倍数更高,能帮助人们观察更细微的结构。
9.太阳
【解析】在一定条件下,不同能量之间可以相互转化。“天宫”空间站是通过太阳能电池板供电的,这是一种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
10.日出
【解析】地球运动的形式多种多样,其中自转运动和公转运动是最基本的运动形式。自转运动是围绕地轴的旋转运动,运动方向是自西向东,自转周期是一天,约24小时。产生的地理现象有昼夜交替、地方时差异、太阳东升西落等。如图所示,如果地球自西向东旋转,此时居住在A点的人们将迎来日出,从黑夜进入白昼。
11.C
【解析】剪刀是一种组合工具,它具有斜面和杠杆的结构特点。锋利的刀刃和锥形的刀尖是斜面,刀刃和把手绕着中间的转轴转动,可以看作杠杆。组合多项技术是工具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
剪刀是一种可以灵活、精细加工的工具。人们通过把手控制刀刃移动的方向和开合的角度,刀刃的方向和角度的变化可以灵活地对材料进行加工和剪切。人们根据需要,还巧妙地设计了剪刀的各个部分,使得剪刀能更好地应用于生活的多个领域,比如服装加工、医疗手术等。
A裁衣剪。裁衣剪刀最大的特点就是刀身比刀柄长,可以十分方便地将布料剪得又快又齐整,但在裁剪真丝、丝绵、化纤等光滑触感又带有一定厚度的面料时,裁衣剪刀往往会出现打滑现象,大大影响裁剪的效率,有时甚至还会提高次品率。
B理发剪。美发剪刀:适用于理发和造型,具有锐利的切割边缘和特定的手柄设计,能够有效地控制剪发量和角度。
C铁皮剪。刀刃采用合金钢等高硬度材质,刃口精密锋利,手柄比一般剪刀要长,使用时更省力,可以轻松剪开铁皮及金属材料。
12.C
【解析】A.磁铁靠得越近,通电的转子会转动得越快;磁铁放得远,转子转动得越慢。错误。
B.断开电源,即使磁铁靠近转子,转子也不会转动。错误。
C.接通电源,用一块磁铁靠近转子,并轻轻拨动一下转子,转子会转动,有磁铁之间的相互作用推动。正确。
故选C。
13.B
【解析】因为亲人的特点是长期坐在办公桌前、少走动,所以送个定时运动提醒手表最好,这样可以定时运动提醒,有利于身体健康。
14.C
【解析】我们的地球在不停地运动着。地球除了围着太阳公转,同时还在不停围绕地轴自转,方向都是自西向东。昼夜交替就是由于地球自转形成的。因此C符合地球上昼夜交替现象。
15.C
【解析】我们的地球在不停地自转和公转。地球除了不停地围绕地轴自转,还在围着太阳进行公转,方向都是自西向东。地球自转一周是一天,公转一周是一年。
16.C
【解析】微生物包括细菌、病毒、真菌以及一些小型的原生动物等在内的一大类生物群体,个体微小,与人类生活密切相关。大部分细菌是有益的,如乳酸菌可以制作酸奶、泡菜,酵母菌可以发面做面包等,豆腐没有利用微生物。
17.B
【解析】细胞是生命体组成的基本单位,目前已知的生物中除病毒不具有细胞结构外,其他生物均为细胞构成。面包不是生物,因此不是由细胞组成的。
18.A
【解析】磁铁的同极相互排斥,异极相互吸引。绕有线圈的铁钉钉尖靠近小磁针的S极,可以观察到出现了相互排斥的现象,则铁钉钉尖是S极。
19.C
【解析】A.我们周围看起来空空的,什么都没有,错误;我们周围虽然看起来空空的,实际上有很多看不见的微生物,比如常见的细菌等;
B.所有昆虫的器官都需要显微镜才能观察到,错误;一些体积较小的昆虫的器官需要显微镜才能观察到,但并不是所有昆虫的器官都需要用显微镜观察;
C.用显微镜观察微小物体会显现更多的细节,正确。
20.A
【解析】根据电热水壶铭牌可知,电热水壶的额定功率是1000瓦,也就是工作1小时耗电1度。该电热水壶正常工作6分钟,也就是1小时的1/10,则消耗的电能是0.1度。
21.C
【解析】阅读书本可以快速地获取信息但缺乏直观。观看视频,直观生动,但往往看完一段视频比阅读一段图文所花的时间要多得多。观看视频获取信息量大、表现力强、有声有色,更加形象生动,并且讲解得很详细。故选C。
22.A
【解析】当阻力点到支点的距离小于用力点到支点的距离时,杠杆省力;当阻力点到支点的距离大于用力点到支点的距离时,杠杆费力;当阻力点到支点的距离等于用力点到支点的距离时,杠杆不省力也不费力。分析图中杠杆,A的阻力点到支点的距离小于用力点到支点的距离时,杠杆省力,大石块更容易被撬动。B的阻力点到支点的距离等于用力点到支点的距离,是不省力也不费力杠杆。C的阻力点到支点的距离大于用力点到支点的距离,是费力杠杆。故选A。
23.B
【解析】放大镜也叫凸透镜,具有聚光作用和放大作用,放大镜的放大倍数的增加与放大镜的镜面凸度有关,凸度越大,放大倍数越大,与镜片的直径和面积无关。故选B。
24.A
【解析】“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这句话描述的是地球自转的现象。“坐地日行八万里”指的是地球自转带来的表面速度,而“八万里”是一个比喻,表示地球表面某一点在一天内随地球自转所行进的距离大约等于地球赤道周长的一半(地球赤道周长大约为四万公里,所以“八万里”即四万公里)。故选A。
25.×
【解析】电动机是用电产生动力的机器。虽然大小悬殊、用途各异,但电动机的工作的基本原理相同:用电产生磁,利用磁的互相作用转动。转子通电后产生磁性,和小电动机外壳的磁铁“同极相斥,异极相吸”,小电动机就转动起来了。当电动机的转子通电时,根据电磁感应的原理,转子的每个铁芯上会产生磁性,并且这些磁性是按照一定的规律排列的,即形成磁极。
26.√
【解析】能量有电能、热能、光能、声能等不同的形式。生活中能量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我们吃的食物、燃烧的蜡烛都有化学能、吹动的风也有风能。
27.√
【解析】剪刀是一种可以灵活、精细加工的工具。人们通过把手控制刀刃移动的方向和开合的角度,刀刃的方向和角度的变化可以灵活地对材料进行加工和剪切。不同结构的剪刀其功能也不同,所以结构也各有不同。
28.√
【解析】活字印刷术制版灵活方便,效率高。它的字模具有反复使用、保存方便、占用空间小等特征。活字印刷术包括检字、刷墨、拓印、晾制四个步骤。使用活字印刷术时,先要把要印制的每个字符先做成能重复使用的字模,这些字模按照文章内容排列整齐,在字模上刷墨,再将纸拉平压在字模上去压印。
29.√
【解析】当支点到动力点的距离大于支点到阻力点的距离时杠杆省力,当支点到动力点的距离小于支点到阻力点的距离时杠杆费力,当支点到动力点的距离等于支点到阻力点的距离时不省力也不费力。题干说法正确。
30.√
【解析】地球上的光热资源主要来自太阳光照,“万物生长靠太阳”,生物活动与太阳光关系密切。不同的生物活动对光照需求不同,这也是昼夜交替变化对生物产生影响的最主要原因。
31.×
【解析】地球内部的结构特点是:从外到内厚度逐渐增加,温度逐渐升高,地球内部圈层(从外到内)分为地壳、地幔和地核。地球内部的圈层结构和鸡蛋的相似:地壳相当于蛋壳,地幔相当于蛋白,地核相当于蛋黄。
32.√
【解析】英国科学家罗伯特 胡克是英国科学家,他研制出显微镜,并用它来观察软木薄片,看到了软木薄片是由许许多多的“小房间”组成的,他把这些小房间叫作为细胞,细胞一词即由他命名。细胞学说的建立被誉为19世纪自然科学的三大发现之一。
33.×
【解析】通过用肉眼、放大镜、显微镜对观察到的图像进行对比分析发现,观察工具的放大倍数越大,图像越大,视野越小;反之观察工具的放大倍数越小,图像越小,视野越大。
34.×
【解析】电磁铁通电时,相当于导线直接连接在电池的两端,有点像短路连接,会极大地消耗电量。在研究影响电磁铁磁力大小的因素实验时,为了让实验数据更准确,电磁铁的通电时间不能太长。
35.√
【解析】地球的自转指的是地球围绕地轴旋转的运动,方向为自西向东,周期为24小时。地球自转产生的地理现象是昼夜交替、日月星辰东升西落和时间差异。地球的自转方向决定了不同地区迎来黎明的时间不同,东边早,西边晚。
36.×
【解析】绝大多数生物体是由细胞构成的。细胞是生物体的基本组成单位。病毒不是由细胞构成的。
37.
【分析】能量可以使物体运动或发生变化。动能、声能、光能、电能、磁能、热能等都是自然界中存在的能量形式。生活中能量的形式多种多样,不同形式的能量之间可以相互转换。
【解析】生活中能量的形式多种多样,不同形式的能量之间可以相互转换。点燃的鞭炮可以将机械能转换为光能、热能等;植物生长是将太阳能转换成化学能;双手摩擦会发热是将机械能转换为热能;使用电磁起重机是将电能转换成磁能。
38.馒头、醋、酱油、面包、奶酪、腐乳、酒等。
【解析】微生物是包括细菌、病毒、真菌以及一些小型的原生动物等在内的一大类生物群体,它们身体微小,构造简单。微生物分布广泛,繁殖快,并且类型多样,与人类生活密切相关。比如在我们吃的食品中,有许多与微生物的作用密不可分,如馒头、醋、酱油、面包、奶酪、腐乳、酒、泡菜、酸奶等。
39.走“S”形路线,相当于增长了斜面的长度,这样可以省力,斜面越长越省力。
【分析】斜面都有省力的作用,坡度越小的斜面越省力,坡度越大的斜面越费力。
【解析】我们经常看到有人骑自行车上坡时,走的是“S”形路线,这是为了省力,因为人骑车上坡时,走“S”形路线,所走的路线较长,相当于增长了斜面的长度,这样可以省力,斜面越长越省力。
40.(1)B (2)B (3)不能 (4)B (5)C
【分析】地球运动的形式多种多样,其中自转运动和公转运动是最基本的运动形式。自转运动是围绕地轴的旋转运动,运动方向是自西向东,自转周期是一天,约24小时。
【解析】(1)对比实验是多组实验进行对比,只有一个变量不同,其他条件都要相同的实验。替代实验重点在于找到合适的替代品来代替原本难以操作、获取或者具有特殊限制的研究对象。模拟实验是在人为控制研究对象的条件下进行观察,模仿实验的某些条件进行的实验。用蜡烛代替太阳,乒乓球代替地球对昼夜交替现象进行探究的方法是模拟实验。故选B。
(2)关于昼夜交替的假说有很多种:一是地球不动,太阳围着地球转;二是太阳不动,地球围着太阳转;三是地球自转,同时围着太阳转。本实验中蜡烛不动,乒乓球绕着蜡烛转动,对应的是假说二,即太阳不动,地球绕着太阳转(即公转)。故选B。
(3)地球不停地自转形成了昼夜交替的现象。根据题干,蜡烛不动,乒乓球绕着蜡烛转,即乒乓球正对蜡烛的一面永远是明的,背对蜡烛的一面永远是暗的,所以不能产生明暗交替的变化。
(4)地球不停地自转形成了昼夜交替的现象。地球自转一周约需24小时,也就是平时我们说的一天。地球上昼夜变化一次约24小时。故选B。
(5) 地球上会出现昼夜交替的原因是地球是一个不透明的星球,被太阳照射到的部分是白昼,背对太阳的部分是黑夜。地球不停地自转形成了昼夜交替的现象。故选C。
41.(1)A (2)C (3)B (4)C
【分析】对比实验是一种特别的收集证据的方法,通过有意识地改变某个条件来证明改变的条件和实验结果的关系。由于电磁铁通电时产生磁性,断电时磁性消失,而且磁性大小和磁极都可以控制,因此,电磁铁在工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1)研究电磁铁的磁性强弱与线圈匝数的关系,那么通过比较①和②两个实验,在该实验中改变的条件是线圈匝数,保持不变的条件主要有:电池节数、铁芯粗细和线圈缠绕方向等。
(2)③和④线圈缠绕方向、线圈匝数和电池节数都不同,因此不能进行对比实验,无法研究。
(3)小明发现根据自己的实验数据得出的结论与其他同学的都不相同,很可能是他的实验过程有问题,正确的做法是分析原因重新实验获得新数据。
(4)电磁铁和磁铁一样也有南北极,且南北极还能够改变。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