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四年级科学上册期末素养测评卷(四)(教科版)
时间:60分钟 满分:100分
题号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得分 等级
得分
一、填空题(26分)
1.我们生活在一个充满声音的世界里,我们能从声音那里获得很多_____________。
2.含有脂肪的食物在纸上按压后会留下明显的_____________;含有淀粉的食物在遇到_____________后会变蓝。
3.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的表面运动时,运动的物体往往会受到一种阻碍物体运动的力,这种力叫作_____________。
4.设计制作的基本步骤:明确问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评估与改进。
5._____________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力的单位是以英国著名的物理学家_____________名字命名的。
6.在“do、re、mi、fa”这四个音符中,_____________的声音最高。
7.探探在实验中发现,皮筋拉开幅度越大,振动产生的声音就_____________。
8.声音的传播方向是_____________的。
9._____________是人体吸入最多空气后,呼出去空气的量。
10.如图,豆豆想要自己的橡皮筋小车向右行驶,他需要让橡皮筋的缠绕方向和小车的运动方向_____________,第一次小车行驶到了2分,第二次豆豆想要小车行驶到4分,他可以 _____________(填“增加”或“减少”)橡皮筋的圈数。
二、选择题(28分)
11.我们在吃早餐的时候,食物不会经过的身体器官是( )。
A.咽 B.食管 C.气管
12.下列搭配最合理的早餐是( )。
A.汉堡、炸鸡腿、薯条、可乐
B.馒头、火腿肠、薯条、粥
C.馒头、荷包蛋、香蕉、牛奶
13.关于将一天的食物进行分类,下面相对科学合理的表述是( )。
A.分类是为了吃更多的肉类
B.分类会使食物变质
C.分类会进一步帮助我们进行研究
14.在制作小乐器时,一边往杯子里加水,一边用同样的力连续敲击杯子上部的杯壁,杯子发出的声音会( )。
A.越来越高 B.越来越低 C.越来越响
15.在设计制作小车时我们都是小小工程师,整个工程中最后一项是( )。
A.制定方案 B.评估与改进 C.实施方案
16.小亮同学在使用弹簧测力计前,发现指针没有对准“0”刻度,而是指在0.2N刻度处,他没有调零就直接开始测量,得到的结果是2.5N,但实际的测量结果应该是( )。
A.2.3N B.2.4N C.2.5N
17.下列( )属于人类生产生活发出的声音。
A.雷声 B. 鸟叫声 C. 市场叫卖声
18.在“用气球驱动小车”的实验中,气球的气嘴方向与小车运动的方向关系是( )。
A.无论气球的气嘴是什么方向,小车都能向前运动
B.气球的气嘴向前,小车会向前运动
C.气球的气嘴向后,小车会向前运动
19.人剧烈运动后,呼吸次数增加是为了( )。
A.获得更多的氧气 B.缓解肺的疲劳 C.让心脏获得更多休息
20.小提琴家演奏时,想要声音音调更高,可以把琴弦( )。
A.调紧 B.调松 C.不变
21.下列行为不属于消除噪声污染措施的是( )。
A.植树种草 B.工厂建造使用隔音材料 C.汽车随意鸣笛
22.研究小车运动快慢与拉力大小的关系时,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要多个多个的增加垫圈
B.每种情况至少要测量三次
C.小车运动的起点不用标明,大体在同一位置就可以
23.对消化吸收叙述正确的是( )。
A.食物的消化吸收全部依靠牙齿完成
B.牙齿的咀嚼和胃的蠕动可以把食物揉碎
C.食物中的营养在胃里就被吸收了
24.将同一球体分别放置在粗糙程度相同、角度不同的斜面上,在另一块木板上放置一块小木块,下列选项中能将木块推动最远的是?( )
A.
B.
C.
三、判断题(12分)
25.古代人民用滚动的方式运送重物,这样做主要是为了节省时间。( )
26.用橡皮筋作动力驱动小车,橡皮筋缠绕的圈数越多,它的弹力越大,作用在小车上的时间就越长,小车行驶的距离越远。( )
27.我们经常会在自行车的链条处加润滑油,这样做是为了增大摩擦力。( )
28.膈肌是胸腔与腹腔之间的肌肉,可以帮助呼吸,在吸气时舒张,呼气时收缩。( )
29.面包、大米、土豆、豆腐等属于植物类食物。( )
30.肺活量是指肺的大小。( )
31.足球被踢到空中时,不受重力的作用。( )
32.人体呼吸主要是进行着氧气和二氧化碳的交换。( )
33.被敲打后的音叉放在水里水花飞溅,是因为音叉在振动。( )
34.用不同的力敲击同一支音叉,声音的高低不会发生变化。( )
35.在制作小乐器的过程中,先要设计制作方案。( )
36.我们喉咙里有一个能够发出声音、控制声音的器官,它就是声带。( )
四、连线题(4分)
37.把下列相关的事项与对应的力用线连接起来。
重力 海绵被压扁后产生的力
弹力 自行车刹车后产生的力
反冲力 使物体从滑梯上往下滑的力
摩擦力 使火箭升空的力
五、简答题(8分)
38.吃饭时,爸爸妈妈通常会提醒我们要“细嚼慢咽”,你分析一下为什么要“细嚼慢咽”。
39.你能解释医生用的听诊器是怎样工作的吗?
六、实验题(10分)
40.如图所示,研究拉力大小与小车运动快慢的关系。
(1)我的推测:需要2个垫圈能使小车运动起来,垫圈的数量越多,拉力就越大,小车的运动速度就越________________。
(2)我的方法:每次增加多个垫圈,观察并记录小车运动的快慢变化,如下表所示。
拉力大小(垫圈的个数) 小车运动的快慢所用的时间(单位:秒)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平均所用的时间(秒)
3 3.5 3.1 3.3 3.3
6 1.7 1.6 1.8 1.7
9 0.9 0.8 0.7 0.8
(3)我的发现:这是一个对比实验,实验中需要改变的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
(4)实验中,每次增加多个垫圈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我的结论:对同一辆小车绳上挂的重物越_____________,小车运动的速度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七、综合题(12分)
41.食物为我们提供每天所需的营养成分,小明把一块馒头嚼了几次,请看他的咀嚼结果,回答问题。
一次 三次 五次
(1)从小明的咀嚼次数可以看出,咀嚼的次数越多,馒头越_____________(填“大”或“小”)。
(2)小明叙述,刚一开始咀嚼馒头的时候,没有味道,到第三次,有一点香味,到第五次时,有一丝甜味,是因为口腔中_____________的作用,由此推断出馒头里的营养成分有_____________。
(3)小明认为,馒头这么好吃,我以后天天吃馒头,其他的都不吃了。他这样的做法对吗?_____________。
你会给小明什么样的建议(写两条即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信息
【解析】我们生活在一个充满声音的世界里,虽然声音看不见也摸不着,但是我们却能感觉到它的存在,并且能从声音那里获得很多信息。
2.油迹 碘酒
【解析】碘酒是淀粉探测器,碘酒滴到含淀粉的食物上会变蓝。把食物放在白纸上按压含有油脂的食物会在白纸上留下油渍。
3.摩擦力
【解析】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的表面运动时,两个物体的接触面会发生摩擦,运动物体要受到一种阻碍运动的力,这种力叫摩擦力。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的光滑程度、运动方式滚动还是滑动、物体的重量对地面的压力等因素有关。
4.制订方案 实施方案
【解析】设计制作的基本步骤:明确问题,明确设计什么,用途是什么,具体要求有什么;制订方案,头脑风暴,研究会遇到什么问题,怎样解决,制订最优方案;实施方案,团队协作,根据方案加工制作,汇报展示;评估与改进根据标准评估、打分,反思方案、制作以及整个过程存在的问题,并进一步改进。
5.力 牛顿
【解析】给物体施加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或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科学技术上统一规定用“牛顿”作力的单位,简称“牛”,用“N”表示。
6.fa
【解析】声音的高低叫音调,它是由发声体振动频率决定的,频率越大,音调越高。本题考查了音节,“do、re、mi、fa”这四个音节中do的声音是最低的,用数字1表示;fa的声音是最高的,用数字4表示。
7.越强
【解析】声音的强弱与物体振动的幅度有关,振动幅度越大,声音越强;振动幅度越小,声音越弱。探探在实验中发现,声音的强弱与皮筋拉开幅度有关,皮筋拉开幅度越大,振动产生的声音就越强。
8.四面八方
【解析】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声音是以声波的形式向着四面八方传播的。
9.肺活量
【解析】肺活量是指在尽力吸气后再尽力呼出的气体量,是最大呼气量。每个人的呼吸次数与每个人的肺活量有关。肺活量是身体发育的一个指标。
10.相反 增加
【解析】用橡皮筋作动力,驱动小车运动,橡皮筋的缠绕方向和小车的运动方向是相反的。要让小车运动的距离更远,可以增加橡皮筋缠绕圈数,减少橡皮筋缠绕圈数、增加小车重量会让小车运动的距离更近。
11.C
【解析】吃食物时,食物在体内的旅行路线是口腔→食道→胃→小肠→大肠。气管是我们的呼吸器官,因此,我们在吃早餐的时候,食物不会经过的身体器官是气管。
12.C
【解析】食物含有的六种主要营养成分是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脂肪、矿物质、维生素和水。不同食物中营养物质的种类和含量不同。合理营养就是指膳食中所含的营养素种类齐全,数量充足,比例适当。分析选项可知,馒头、荷包蛋、香蕉、牛奶,较为清淡营养,含的营养成分也比较全面,是一份营养搭配合理的早餐。故选C。
13.C
【解析】关于将一天的食物进行分类,分类的目的是便于我们进一步学习研究,了解不同食物的营养成分。故选C。
14.B
【解析】物体振动越快,声音越高,物体振动速度越慢,声音越低;物体振动的快慢受物体自身大小、轻重、长短、粗细、松紧等相关。同样材质物体,小的、轻的、短的、紧的物体发声音调较高,大的、重的、长的、松的物体发声音调较低。在制作小乐器时,一边往杯子里加水,一边用同样的力连续敲击杯子上部的杯壁,使杯子振动发出声音。随着杯子里的水增加,杯子的重量不断增加,杯子振动速度不断变慢,发出的声音变低。故B选项正确。
15.B
【解析】小车设计制作的基本步骤和流程:明确问题、制订方案、实施方案、评估与改进。因此,在设计制作小车的整个工程中最后一项是评估与改进。总结交流,总结经验,提高制作技术。故B选项正确。
16.A
【解析】弹簧测力计是一种测量力的大小的工具,使用前,拿起弹簧测力计,检查指针是不是指在“0”的位置;如果刻度在0刻度以下,那么实际重力比测出的重力要小。所以题干中实际的测量结果应该是2.5- 0.2=2.3N。
17.C
【解析】我们周围的声音丰富多彩,周围的声音根据产生途径的不同,有来自自然界的声音,还有来自人类生产生活发出的声音。选项中,雷声和鸟叫声是来自自然界的声音,市场叫卖声属于人类生产生活发出的声音。故选C。
18.C
【解析】气球里的气体喷出时,会产生一个和喷出方向相反的推力,这个力叫反冲力。“用气球驱动的小车”实验中,利用了反冲力的原理,气球的喷气方向与小车的运动方向相反,所以气球气嘴向后喷气,小车就向前运动。故选C。
19.A
【解析】人体需要的氧气由肺吸入后进入血液,再由心脏通过血管送到身体的各个部分,同时收集二氧化碳等废物,再排出体外。伴随身体运动量的增加,人体需要消耗更多的氧气,所以肺必须更加卖力地工作,所以人剧烈运动后,呼吸次数增加是为了获得更多的氧气。故选A。
20.A
【解析】小提琴家想要声音音调更高,可以通过调紧琴弦来实现。调紧琴弦会增加琴弦的张力,从而提高振动频率,使音调变高。故选A。
21.C
【解析】A.植树种草可以通过吸收和阻挡声波来减少噪声污染,不符合题意;
B.工厂建造使用隔音材料可以在噪声源头或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不符合题意;
C.汽车随意鸣笛则是一种噪声污染行为,不仅不能消除噪声,反而会加剧噪声污染,符合题意;
故选C。
22.C
【解析】A.要多个多个的增加垫圈是为了逐渐增加拉力,观察不同拉力下小车的运动情况,这样可以观察到拉力大小与小车运动速度之间的关系,不符合题意;
B.通过多次测量可以减少偶然误差,提高实验结果的可靠性,不符合题意;
C.在实验中,小车的起点应该被明确标出,并且每次实验都要从同一位置开始。这是为了确保实验条件的一致性,使得实验结果具有可比性。如果起点不固定,那么即使拉力相同,小车的运动速度也可能因为起点的不同而受到影响,从而影响实验结果的准确性,选项符合题意;
故选C。
23.B
【解析】A.消化吸收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涉及多个器官,包括口腔、胃、小肠和大肠。牙齿在口腔中起到机械性破碎食物的作用,但消化吸收的过程远不止于此,不符合题意;
B.牙齿的咀嚼是食物消化的第一步,它将食物物理性地破碎成更小的颗粒。胃的蠕动则进一步将食物混合并磨碎,符合题意;
C.虽然胃可以吸收一些物质,如水和酒精,但大部分营养物质的吸收发生在小肠中。小肠是主要的吸收场所,营养通过肠壁进入血液循环,不符合题意;
故选B。
24.C
【解析】在斜面上放置球体时,球体会沿斜面滚动并获得动能。斜面的角度越大,球体滚动的速度越快,动能也越大。当球体撞击木块时,动能会转化为木块的动能,使木块移动。因此,角度最大的斜面(选项C)能将木块推动最远。
25.×
【解析】当接触面的粗糙程度、物体重量的大小相同时,物体滚动产生的摩擦力比滑动产生的摩擦力要小。因此,古代人民用滚动的方式运送重物,这样做主要是为了减小摩擦力,可以省力。
26.√
【解析】小车行驶的动力来自橡皮筋的弹力。橡皮筋绕的圈数越多,它的弹力越大,力作用的时间越长,小车行驶的距离越远。题干说法正确。
27.×
【解析】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的表面运动时,两个物体的接触面会发生摩擦,运动物体要受到一种阻碍运动的力,这种力叫摩擦力。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表面运动时,总是有摩擦力伴随着。我们给自行车链条加润滑剂,使得接触面变光滑,主要是为了减小摩擦力。
28.×
【解析】膈肌是胸腔与腹腔之间的肌肉,可以帮助呼吸。人在平静状态下吸气时,除了膈肌收缩膈顶部下降外,肋间外肌也同时收缩,肋骨向上向外移动,这样,胸廓的容积就增大,肺也随着扩张,外界空气通过呼吸道进入肺。人在平静状态下呼气时,膈肌舒张,膈顶部上升,肋间外肌同时舒张,肋骨向下向内移动,这样,胸廓的容积就缩小,肺随之回缩,肺内气体通过呼吸道排出体外。
29.√
【解析】食物是指能够满足机体正常生理和生化能量需求,并能延续正常寿命的物质。根据食物的来源分,可以分为动物类食物和植物类食物。面包、大米、土豆、豆腐等属于植物类食物。
30.×
【解析】肺活量是指在尽力吸气后再尽力呼出的气体量,是最大呼气量。题干说法错误。
31.×
【解析】当足球被踢到空中时,它仍然受到重力的作用。重力是一个一直存在的力,并且会影响任何在地球表面的物体。因此,即使在足球在空中时,它仍然会受到地心引力的影响,这就是为什么足球最终会落回地面的原因。
32.√
【解析】呼吸是指机体与外界环境之间气体交换的过程。人的呼吸实际上是进行气体交换,使氧气进入血液,使二氧化碳排出体外。
33.√
【解析】声音是由物体振动而产生的,振动停止,发声停止。被敲打后的音叉放在水里后会水花飞溅,是因为音叉在振动。
34.×
【解析】用不同的力击打同一个音叉,轻轻击打时,音叉振动的幅度小,发出的声音音量弱,重重击打时,音叉振动的幅度大,发出的声音音量强。
35.√
【解析】设计制作方案能让我们清楚地知道要制作一个什么样的小乐器。比如,是要制作能发出清脆高音的乐器,还是低沉低音的乐器,是要制作弦乐器,还是管乐器,或者是打击乐器,这些都要在方案中确定。所以我们应先设计制作方案,设计图纸,然后制作乐器。
36.√
【解析】声音是由物体振动而产生的,我们的喉咙里有一个能够发出声音、控制声音的器官叫作声带,人的声音是由声带振动产生的。
37.
【解析】(1)重力是使物体从滑梯上往下滑的力;
(2)弹力是海绵被压扁后产生的力;
(3)发射火箭时让火箭向上冲的力是反冲力;
(4) 自行车刹车后产生的力是摩擦力。
38.细嚼慢咽时牙齿能将食物磨得更碎,有利于食物在体内的消化和吸收,更有利于身体健康。
【解析】人吃东西是为了从食物里摄取营养物质,维持生命。当食物入口之后,先被牙齿咀嚼磨碎,细嚼慢咽时牙齿能将食物磨得更碎,然后进入到胃部,变为半流质的糊状物,最后进入小肠中被消化。当人的消化系统处于正常工作的状态时,人就能够从食物中吸收到足够的营养。细嚼慢咽地吃饭,有利于食物在体内的消化和吸收,更有利于身体健康。
39.听诊器头端有薄膜,中间有橡胶管和听筒相连,它的橡胶管可以减小声音的分散,提高所听声音响度,声音从头端薄膜处出来,经橡胶管传到耳朵。
【解析】听诊器头的薄膜结构能随着声音产生振动,听诊器的听筒和耳郭的作用一样能聚集声音,医生用的听诊器是“拉长变大的耳郭”。
40.大 拉力大小 增加小车所受的拉力 多 快
【解析】(1)推和拉都会产生力,推力和拉力都会使物体运动状态发生改变。垫圈的数量越多,拉力就越大,小车的运动速度就越快。
(3)根据实验表可知,实验中需要改变的条件是拉力大小。
(4)通过每次增加多个垫圈,实际上是增加了对小车的拉力,从而可以观察并记录小车运动的速度变化。
(5)运动物体的能量跟质量和速度有关,速度一定,质量越大,能量就越大;质量相同,速度越大,能量越大。所以对同一辆小车绳上挂的重物越多,小车运动的速度越快。
41.(1)小 (2) 唾液 淀粉 (3) 不对 饮食应多样化合理搭配膳食,确保摄入各种必需的营养素 每日吃适量新鲜水果和蔬菜
【解析】食物含有的六种主要营养成分是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脂肪、矿物质、维生素和水。人需要的营养成分主要来自食物,营养均衡才能健康成长。
(1)根据图片分析,从小明的咀嚼次数可以得出,咀嚼的次数越多,馒头越小。
(2)小明一开始咀嚼馒头的时候,没有味道,到第三次,有一点香味,第五次时,有丝甜味。因此推断出馒头里的营养成分有淀粉。淀粉在口腔时,由于唾液的作用,淀粉转变成麦芽糖,所以当细细咀嚼馒头时,会感觉有点甜。
(3)根据营养平衡理论,科学搭配食物,强调平衡就是健康,每日膳食中选用的品种要多,我们应当制定科学的膳食搭配原则,如荤素搭配、粗细粮搭配、每日吃适量新鲜水果和蔬菜。所以小明的看法错误的,馒头不能提供身体需要的全部营养,只吃馒头会导致营养不良。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