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2017秋)五年级科学上册期末素养测评卷(二)(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教科版(2017秋)五年级科学上册期末素养测评卷(二)(含答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577.4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教科版(2017秋)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4-11-11 22:14:1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五年级科学上册期末素养测评卷(二)(教科版)
时间:60分钟 满分:100分
题号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得分 等级
得分
一、填空题(26分)
1._____________是指挥人体活动、产生思想、学习记忆的重要器官。
2.水钟可分为_____________型和泄水型两种,利用水流的_____________原理。
3.欢欢家的机械摆钟慢了,需要将摆锤向_____________调节。
4.地面的岩石、_____________在水、风、重力等作用下,被破坏和搬走的现象叫作_____________。
5.“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体现了古代人利用_____________计时的方法。
6.下图是小明制作的一个彩色轮,上面3个扇形的颜色分别是红、蓝、_____________。快速旋转彩色轮,发现彩色转变成_____________色,由此可知白色是混合光。
7.潜望镜是利用光的_____________原理制成的。
8.当月球运行至太阳和地球之间的某个部位时,会部分或全部遮挡住太阳光,我们从地球上就能观测到_____________。
9._____________可以在黑暗的环境中将人眼看不见的光转换成电子信号,从而让我们看到物体。
10.骨、关节和_____________共同组成了我们的运动系统,他们相互配合,使身体进行各项运动。
二、选择题(28分)
11.往一次性塑料杯里装200毫升水,然后在杯底扎一个小孔,让水从小孔中缓慢流出。重复几次实验后我们会发现( )。
A.每次滴完水所用的时间都不相同
B.每次滴完水所用的时间有规律的变化
C.每次滴完水所用的时间都几乎相同
12.下列现象会迅速改变地球表面地形地貌的是( )。
A.一次强降温 B.火山喷发 C.海浪
13.大风将岩石破碎后形成的沙和土搬运到远方,而较大较重的众多岩石破碎物则留在原处,形成( )。
A.沙漠 B.戈壁滩 C.沙滩
14.发生地震时,在教室的我们该如何自救?下列做法错误的是( )。
A.马上收拾书包 B.快速离开教室 C.跑到空旷的操场避灾
15.地球表面上形成大裂谷往往认为是由( )而形成的断裂谷。
A.板块碰撞 B.板块分离 C.火山和地震
16.房间里放一个红苹果,当我们关闭所有灯光,让房间完全陷入黑暗后( )。
A.能看到一个黑苹果 B.能看到一个红苹果 C.看不到苹果
17.根据自己做过的光的折射的观察,下列三个记录图中正确的是( )。
A. B. C.
18.( )对接收到的各种信号进行综合判断,形成了对事物的整体认知。
A.大脑 B.神经 C.脊髓
19.运动时心跳会加快,这是因为( )。
A.需要向全身输送更多的氧气和养分
B.运动时太累了
C.运动时太紧张了
20.科学家( )造出了世界上第一个摆钟。
A.傅科 B.伽利略 C.惠更斯
21.用激光笔照射下列空管的一端,光不能从另一端射出的是( )。
A. B. C.
22.下列简易计时工具中,相对精确度最高的是( )。
A.日冕 B.水钟 C.摆钟
23.小柯的爸爸妈妈都不近视,小柯却早早因近视戴上了眼镜。小柯患上近视的原因最可能的是( )。
A.长期睡眠不足 B.吃了太多零食 C.看书时,眼睛离书非常近
24.琳琳家今年买了新房子,这是一件值得高兴的事情,可是他却经常感到头晕和乏力。导致琳琳生病的原因可能是( )。
A.噪声污染 B.水体污染 C.家庭污染
三、判断题(12分)
25.小科记忆的词语比小明多,小科的记忆能力肯定比小明强。( )
26.俊希测出四分之一的香燃烧完的时间是5分30秒,燃烧到二分之一处大约还需要15秒。( )
27.小明头部受损,表现为站立不稳,左右摇摆,他一定是脊髓受到损伤。( )
28.如果从右侧开始摆动,则摆到左侧时就记作摆动1次。( )
29.在跳绳比赛中,体育老师常常用停表计量时间。( )
30.沙漠中的“风蘑菇”是受到风的作用形成的。( )
31.火山喷发时,岩浆喷得越高,说明岩浆受到的压力越大。( )
32.土地的坡度越陡,雨水流动的速度越快,对土地的侵蚀也越严重。( )
33.风化作用对岩石的影响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因此短期不起作用。( )
34.凿壁偷光是因为古代墙壁比较薄,光可以穿过墙壁。( )
35.利用激光笔探究光的传播路线时,可以用激光笔直接照射人的眼睛。( )
36.截去底的塑料瓶,盖紧瓶盖儿,并在盖儿上扎一个孔,倒过来,加入水,可以看到水流下的速度保持均匀。( )
四、连线题(6分)
37.用直线把下列具体现象和相对应的现象类别连起来。
鱼翔浅底 光的反射 一叶障目
镜花水月 光的折射 波光粼粼
立竿见影 光是直线传播的 海市蜃楼
五、简答题(6分)
38.光透过树林的现象说明了什么?
39.如图所示,水从水缸的溢水口不断溢出,如果我们在水缸底部打一小孔,小孔流出的水流速度是匀速的吗?请简要说明理由。
六、实验题(10分)
40.某科学小组做了“雨水侵蚀地表”的实验。他们先在一个长方形塑料水槽中用掺有少量沙粒、小石子的泥土堆了一个斜坡地形,并用小铲子稍稍拍紧,然后用洒水壶持续在斜坡上洒水。
(1)该实验是一个模拟实验,用洒水壶洒水模拟的是_____________。
(2)雨水降落到斜坡地形上,流水带走一部分_____________,表面冲出一些细沟,有小石子露出来,水槽周围有泥点,流下来的水很_____________。像这样沿着地表流走的雨水叫作_____________。
(3)降雨后,( )最先被雨水冲走。
A.小石子 B.泥土中的草根 C.泥土和沙粒
(4)雨水和_____________会把地表的_____________带走,使土地受到_____________。
七、综合题(12分)
41.某科学小组在研究“经常锻炼身体对肺和心脏的影响”,他们对组内三位同学运动前后每分钟呼吸和心跳的次数进行了测量,得到如下数据。请分析并回答下列问题:
项目 平静时 跳绳1分钟后
测量对象 甲 乙 丙 甲 乙 丙
每分钟呼吸的次数 21 24 22 32 36 34
每分钟心跳的次数 72 78 75 96 106 102
(1)分析表中数据可知,运动后每分钟呼吸的次数_____________,每分钟心跳的次数_____________。(填“增加”“不变”或“减少”)
(2)根据你的经验,三位同学中最爱运动的可能是_____________。
(3)心脏跳动的意义是推动血液在_____________内流动。
(4)心脏跳动将血液中携带的养料、_____________运输到全身各处,同时将携带的废物和_____________排出体外,以维持人体的正常生命活动。(填“二氧化碳”或“氧气”)
(5)下列关于心脏的描述,错误的是( )。
A.心脏每次跳动后都会有短暂的休息。
B.心脏每时每刻都在不停地跳动,从不休息。
C.合理的休息与良好的睡眠,会让心脏更好地工作。
参考答案:
1.脑
【解析】人类的大脑是所有器官中最复杂的一部分,大脑是人体的“司令部”,人体的一切感觉活动,思维和情绪,语言能力和运动技能,都是在大脑的指挥下进行的,大脑对人体至关重要。脑是指挥人体活动、产生感觉、学习记忆的重要器官。
2.受水 稳定性
【解析】滴水计时有两种方法:一种是利用特殊容器记录水漏完的时间泄水型;另一种是底部不开口的容器,记录它用多少时间把水接满受水性。古代的水钟有受水型和泄水型两种,是根据同等条件下,水流具有相对的稳定性的原理制造的。
3.上
【解析】同一个摆,摆绳越长摆动越慢,摆绳越短摆动越快。如果发现机械摆钟走慢了,正确的调整方法是向上调节螺母,缩短摆长让摆摆动快一些。
4.沙土 侵蚀
【解析】促使地表形态不断变化的作用有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外部力量包括风化作用、侵蚀作用、搬运作用、沉积作用和冰川作用等。地面的岩石、沙土在水、风、重力等作用下,被破坏和搬走,这种现象就是侵蚀现象。
5.太阳
【解析】在远古时代,人类用天上的太阳来计时,日出而作,日落而息。
6.绿 白
【解析】白光的三原色是红、绿、蓝,红、绿、蓝三色混合可形成白光。因此,在圆盘上画出三个大小相同的扇形,均匀地涂上红、绿、蓝三种颜色,快速旋转彩色轮时,我们会看到彩色轮变成白色。
7.反射
【解析】光碰到镜面改变了传播方向,被反射回去,这种现象叫作光的反射,也叫反光。反射光也是直线传播的。潜望镜是利用了平面镜能通过反射改变光的传播方向制成的。制作潜望镜时,需要两面平行,且镜子的反射面是相对的,必须与水平面夹角45度,才能较好地发挥作用。潜望镜是利用光的反射原理制成的。
8.日食
【解析】当月球运动到太阳和地球中间,如果三者正好处在一条直线上时,月球就会挡住太阳射向地球的光,在地球上处于影子中的人,只能看到太阳的一部分或全部看不到,于是就发生了日食。因此当月球运行至太阳和地球之间的某个部位时,会部分或全部遮挡住太阳光,我们从地球上就能观测到日食。
9.夜视仪
【解析】夜视技术是应用光电探测和成像器材,将肉眼不可视目标转换(或增强)成可视影像的信息采集、处理和显示技术。夜视仪能够在黑暗中提供视觉信息,将人眼看不见的光转换成电子信号,从而让我们看到物体。
10.肌肉
【解析】人体的各种动作都是由肌肉的收缩和舒张带动骨骼、关节运动而实现的。骨、关节和肌肉共同组成了我们的运动系统,它们相互配合,使身体进行各种运动。
11.C
【解析】往一次性塑料杯里加入100毫升水,然后在杯底扎一个小孔,让水从小孔中流出,漏完前面的50毫升水和漏完最后的50毫升水,所需的时间相比前50毫升水漏完所需时间短,因为水位越高,滴速越快,但是重复几次实验后,我们会发现每次滴完水所用的时间几乎相同,说明滴漏可以计量时间。
12.B
【解析】地震和火山喷发都是由地壳运动引起的,它们会改变地球表面的地形,地震和火山对地表的改变是剧烈的。一次强降温、海浪并不会迅速改变地球表面地形地貌。
13.B
【解析】风是制造沙漠的主要作用,大风将沙和土搬运到远方,而较大较重的岩石破碎物留在原处,成为荒凉的戈壁。那些被吹跑的沙粒在遇到阻拦或风力减弱时,沉积下来形成许多相连的沙丘,形成广布的沙漠。
14.A
【解析】发生地震时,在教室的我们千万不要惊慌,要快速离开教室,跑到空旷的操场避灾。地震的时候,生命是第一位的,要马上离开教室,马上收拾书包的做法是错误的。
15.B
【解析】地球上分为六大板块,它们之间有的碰撞挤压,有的张裂拉伸。板块张裂会形成裂谷或新的海洋,板块相互挤压碰撞则会形成高大的山脉。地球表面上形成大裂谷往往认为是由板块分离而形成的断裂谷。
16.C
【解析】眼睛是我们的视觉器官,当物体发出的光或物体反射的光进入到人的眼睛,使我们能看到物体。房间里放一个红苹果,当我们关闭所有灯光,处于完全黑暗的环境中,由于没有光反射到眼睛里,无论视力再好,也无法看见苹果。
17.C
【解析】光由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会发生偏折,这种现象叫作光的折射。光从空气进入水中时会发生折射,且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因此,在图C中,光线在进入水中时向法线方向弯曲,符合折射定律的描述。
18.A
【解析】感觉器官是感受外界事物刺激的器官,包括眼、耳、鼻、舌、身等。各种感官受到物体的刺激后,会产生不同的感觉信号并通过神经传递给大脑。大脑对接收到的各种信号进行综合判断,形成了对事物的整体认知。
19.A
【解析】人运动后,呼吸、心跳会加快是因为运动时需要更多的氧气。运动时,肌肉活动加强,细胞代谢加快,消耗的氧气量增加,为了满足身体对氧气的需求,心跳和呼吸频率都会提高,以便更快地将氧气输送到肌肉和其他组织。
20.C
【解析】1656年,荷兰科学家惠更斯完成了伽利略的遗愿,造出了第一座带摆的时钟。
21.C
【解析】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因此A的直管结构可以让光线从其中传播,而C的形状有拐弯处无法穿过。B是潜望镜的结构,通过两个平面镜反射光,使光能从另一端射出。故选C。
22.C
【解析】计时工具的发展历程是日晷、水钟、摆钟、石英钟、原子钟,其主要表现为计时精确度越来越高,水钟、摆钟、日晷相比较,精确度最高的是摆钟。故选C。
23.C
【解析】健康不仅仅是身体健康不生病就算健康,它还包括心理健康,健康对于我们来说尤为重要,良好的生活习惯有利于身体健康。近视可能是因为遗传和基因导致的,但是大部分近视都是后天不良的生活习惯所导致的,比如长时间看手机、玩游戏,躺着看书、看书时,眼睛离书非常近等。长期睡眠不足和吃太多零食一般不会造成近视,故选C。
24.C
【解析】劣质装饰材料和家具会挥发出有害物质,使人产生乏力、头昏、恶心、呕吐、鼻塞等病症。煤气泄漏会使人发生一氧化碳中毒。导致他生病的原因可能是家庭污染,所以C符合题意。
25.×
【解析】不同人的记忆能力是不同的,有些擅长记文字,有些擅长记图形,通过训练可以提高记忆能力,记忆是脑的重要功能之一,我们要保护好它,小红记忆的词语比小明多,并不能说小红的记忆能力肯定比小明强。
故题干说法错误。
26.×
【解析】利用燃香计量时间,主要是利用燃香燃烧速度较为均匀,燃烧的长度与燃烧时间成正比原理。根据题干信息可知,俊希测出四分之一的香燃烧完的时间是5分30秒,燃烧到二分之一处大约还需要5分30秒。故题目说法错误。
27.×
【解析】小脑位于脑干背侧,大脑的后下方,小脑的主要功能是使运动协调、准确,维持身体的平衡,脑部受损,出现闭目站立不稳,走路摇晃,这是由于损伤了小脑。
28.×
【解析】摆在摆动时,摆从一侧摆动到另一侧,再回到起点,算摆动一次。所以如果从右侧开始摆动,则再次摆到右侧时就记作摆动1次。
29.√
【解析】停表是一种常用的测时仪器,又可称“机械停表”由暂停按钮、发条柄头、分针等组成,它是利用摆的等时性控制指针转动而计时的。在跳绳比赛中,体育老师通常需要用停表来计量时间。
30.√
【解析】由于温度变化、水、空气、生物等外力的作用和影响,给地表或近地表的岩石造成的破坏,称为风化作用,风化的过程相对而言是缓慢的。沙漠中的“风蘑菇”是受到风的侵蚀作用形成的。
31.√
【解析】火山喷发时,岩浆从地下喷出,喷得越高,说明岩浆在地下受到的压力越大,才能克服地表的阻力喷射到更高的高度。因此,岩浆喷得越高,说明岩浆受到的压力越大。
32.√
【解析】侵蚀作用或水土流失是自然界的一种现象,是自然环境恶化的重要原因。由于水的流动,带走了地球表面的土壤,使得土地变得贫瘠,岩石裸露,植被破坏,生态恶化。坡度大、降雨量大、无植被覆盖的土地被侵蚀严重。
33.×
【解析】风化作用对岩石的影响是一个长期的过程,短期内的变化不易察觉,但是也会起作用,是一个慢慢累积的过程。题目的说法是错误的。
34.×
【解析】凿壁偷光是利用了光的直线传播原理,而不是因为古代墙壁比较薄。
35.×
【解析】激光笔照到人的眼睛的话,是会对眼睛有一定的伤害,会让视网膜等一些角膜受到损伤,因此平时一定要避免激光笔照射眼睛。
36.×
【解析】滴漏流速与水位高低有关,水位越低,滴漏流速越慢。截去底的塑料瓶,盖紧瓶盖儿,并在盖儿上扎一个孔,倒过来,加入水,可以看到水流的速度不均匀,随着瓶内水位的下降,水流速度越来越慢。题干错误。
37.
【解析】光在同种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一叶障目、立竿见影等都是光的直线传播现象。光碰到镜面改变了传播方向,被反射回去,这种现象叫作光的反射,比如镜花水月、波光粼粼等现象。光由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会发生偏折,这种现象叫作光的折射,比如鱼翔浅底、海市蜃楼等现象。
38.说明光是沿直线传播的。
【解析】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光透过树林,树林中看见斑驳的阳光,这是因为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与小孔成像的原理是一样的。
39.匀速的,水缸的水位不变,小孔流出的水流速度是匀速的
【解析】从图中装置可以判断,水从水缸的溢水口不断溢出,图中装置不能保证水溢出的速度和流量是匀速的,如果我们在水缸底部打一小孔,小孔流出的水流速度也不能保证是匀速的。
40.(1)降雨 (2) 土壤 混浊 径流 (3)C (4)径流 泥土 侵蚀
【分析】雨水和径流会把地表的黏土和细沙带走,侵蚀土地,从而改变地形地貌。雨水对土地的侵蚀是从雨点降落到地面开始的。雨点降落时的力可以打散并溅起土壤的微粒,雨水在地面流动时,携走了这些微粒,一部分土壤便被带走了,这就是侵蚀。雨点降落到地面便是土壤被侵蚀的开始。
【解析】(1)模拟实验是在人为控制研究对象的条件下进行观察,模仿实验的某些条件进行的实验。模拟实验是科学实验的一种基本类型。该实验是个模拟实验,用酒水壶酒水模拟的是降水。
(2)雨水对土地的侵蚀是从雨点降落到地面开始的。雨水降落到斜坡地形上,流水带走一部分土壤,表面冲出了一些细沟,有小石子露出来,容器周围有泥点,流下来的水很浑浊。像这样沿着地表流走的雨水叫作径流。
(3)降雨后,泥土和细沙的体积最小,质量最轻,因此最先被雨水冲走。
(4)降雨形成的地表径流,在斜坡顶部和中部主要对地表产生侵蚀作用。因此雨水和径流会把地表的黏土和细沙带走,侵蚀土地,从而改变地形地貌。
41.(1)增加 增加 (2)甲 (3)血管 (4)氧气 二氧化碳 (5)B
【解析】(1)本题考查了对比表格中数据,我们发现运动一分钟后,每分钟心跳和呼吸次数都增加,这说明随着身体运动量的增加,人体需要更多的氧气。运动后人体的呼吸明显加快是为了获得更多的氧气,心跳明显加快是为了运输更多的血液。
(2)甲同学运动前后呼吸和心跳的变化最小,爱运动的人有利于增强心肺功能,运动前后呼吸和心跳的变化小。
(3)心脏的大小与自己握紧的拳头相似,心脏就像一台强有力的泵,将血液压入血管。
(4)心脏跳动将血液把消化器官吸取的养料与呼吸器官吸收的氧气运到全身各处,在人体内作用,释放出生命活动所需要的能量,把各处产生的二氧化碳等废物运走,交给呼吸器官、排泄器官排出体外。
(5)心脏每次跳动后都会有短暂的休息,合理的休息与良好的睡眠,会让心脏更好地工作,B观点错误。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