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五年级科学上册期末素养测评卷(四)(教科版)
时间:60分钟 满分:100分
题号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得分 等级
得分
一、填空题(26分)
1.凿壁偷光利用了____________________的原理。
2.通常我们把那些_____________能发光的物体称为光源,自然界中最重要的光源是_____________。
3.当白光进入棱镜时,由于不同颜色的光发生的_____________程度不一样,就出现了红、橙、黄、绿、蓝、靛、紫等各种颜色的光。
4.地球内部的_____________在巨大的压力下会沿着裂缝上升。在上升过程中,有的会冷却下来形成岩石,有的会冲出地面形成_____________喷发。
5.黄河第一湾——乾坤湾的两岸,一岸为凹岸,有悬崖,地势险峻。凸岸比较平坦,这是由于河流的_____________作用形成的。
6.人体的肌肉附着在_____________上,肌肉收缩,带动_____________运动。
7.同一个水钟,保证初始水位高度和孔径不变,流出相同水量所需的时间_____________。
8.科科在影片中看到人们用机械摆钟来计时。机械摆钟是根据摆的_____________原理制作的。
9.太阳钟是根据_____________来计量时间的。
10.为了达到一定的目标,大脑经过思考和决策,会支配着我们克服困难,坚持行动,去实现预定的目标,这种心理过程就是_____________的体现。
二、选择题(28分)
11.在排一列纵队时,如果后一位同学只能看到前一位同学的后脑勺,就表示队伍排直了,这是因为( )。
A.光速极快 B.光的反射 C.光沿直线传播
12.下列物品也利用了光的折射原理的是( )。
A.汽车后视镜 B.三棱镜 C.广角镜
13.潜望镜是利用内部的两面平面镜互相反射的原理制成的。下面三幅示意图正确的是( )。
A. B. C.
14.我们之所以可以灵活地转动手腕,主要是( )在发挥作用。
A.骨骼 B.关节 C.肌肉
15. 小科在操场上看同学踢足球,突然足球快速朝小科飞来,他快速伸出手接住足球。这是由人体的( )来指挥他做出反应。
A. B. C.
16.如图,甲、乙两位同学在记录本上绘制了地球内部结构模型,合理的是( )。
甲同学: 乙同学:
A.甲同学 B.乙同学 C.甲乙同学都合理
17.关于长白山天池,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它是由火山喷发形成的,是一个火山口湖
B.周围的山峰是由于火山喷发的熔岩堆积而成的
C.天池周围的岩石主要是沉积岩
18.当河流从崎岖不平的山地流到宽广平缓的平原时,携带泥沙的能力会( )。
A.保持不变 B.逐渐变弱 C.逐渐变强
19.下列是生活中的常见物体,其中适合用来制作水钟的是( )。
A. B. C.
20.沙漏是古人的一种计时工具。沙漏能用来计时,是因为( )。
A.沙漏每一次漏完所有沙子的时间是相同的
B.沙漏每一次漏完所有沙子的时间是不同的
C.沙子和水一样能流动,是液体
21.如右图所示,甲、乙两摆的摆锤质量和摆绳长度都不相同,同样测量摆动 10次所需要的时间,则甲、乙两摆所需要的时间关系正确的是( )。
A.甲用的时间比乙用的时间长
B.甲用的时间比乙用的时间短
C.甲和乙用的时间相等
22.下列计时工具中,计时最精确的是( )。
A.日晷 B.水钟 C.机械摆钟
23.对同样的一件事情,不同态度的人往往会产生不同的情绪。比如下雨有人喜、有人忧,这说明( )。
① 情绪与个人的态度是紧密相连的。
② 积极乐观的态度会产生健康的情绪。
③ 情绪可以通过改变自己的态度来控制。
④ 每个人所产生出来的情绪是相同的。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24.雨后的晚上,我们看到月光下的水洼处很明亮,是因为( )。
A.水洼是光源
B.水洼反射月光到我们的眼睛
C.月光照射到水洼后发生了散射
三、判断题(12分)
25.人们常说“三餐两顿七分饱,健健康康活到老”,一个人生理上没有疾病就说明这个人是健康的。( )
26.“床前明月光”中描述的月亮是光源。( )
27.岩浆在高温高压下 ,会在地壳薄弱地带喷涌而出 ,形成火山喷发 。( )
28.骨骼不能独立运动,必须有肌肉和关节的参与,才能使我们进行各种运动。( )
29.河流的侵蚀和沉积作用,形成了地球上许多不同的地形地貌。( )
30.因为滴水具有等时性,所以在滴漏实验中,前5毫升水的滴落速度与最后5毫升水的滴落速度相同。( )
31.光照射到不透明的物体上时无法继续传播,在物体的后面形成影子。( )
32.鱼缸里只有一条鱼,调整不同角度,可以看到两条鱼甚至更多条鱼。( )
33.摆锤的形状可能会导致重心改变,影响实际摆长,摆的速度会改变。( )
34.同一个摆在相同时间内摆动的次数基本不变。( )
35.人脑包括大脑、小脑、脑干等部分,是人体的“总指挥”。( )
36.泥石流一般发生在陡坡处,可见土地坡度大小也会影响土地被侵蚀的程度。( )
四、连线题(4分)
37.请将下列物体与相应的光学原理用线连接起来。
潜望镜镜片 发散光线扩大视野
医用的额镜 放大物体
放大镜镜片 反射成像
公路弯道镜 反射并聚焦光线
五、简答题(8分)
38.你知道的计时工具有哪些? (至少写五种)
39.简要作答。大脑被称为人体的“司令部”,非常重要。请说说,我们可以从哪些方面来保护大脑?
六、实验探究题(10分)
40.同学们为了研究植被覆盖的疏密程度对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影响,准备了以下两个土地模型,用喷壶将水喷在土地模型上,观察实验现象。
(1)实验中,用喷壶喷水模拟的是_____________。
(2)实验中,改变的条件是_____________,不改变的条件有_____________(填序号)。
①喷水量的大小 ②喷水的高度 ③喷水的时长
④土地的地形 ⑤土地的土质 ⑥土地植被的疏密程度
(3)对于这个实验,你的预测是植被覆盖的疏密程度对黄土高原水土流失_____________影响(填“有”或“没有”),实验中出现什么现象能支持你的假设?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七、综合题(12分)
41.1656年,荷兰物理学家惠更斯制造出人类历史上第一个摆钟,后经不断改进,沿用至今。小文也想自制一个一分钟正好摆动60次的钟摆。
(1)要完成这个实验,小文准备的材料除了如图所示的铁架台、横杆、细绳外,还缺少( )。
A.螺母、秒表 B.回形针、大头针 C.螺母、矿泉水瓶
(2)小文记录钟摆摆动一次的正确路线图是( )。
A.①-②-③ B.①-②-③-②-① C.①-②-③-②
(3)小文改变了钟摆的其中一个条件,测量了这些钟摆15秒摆动的次数,记录如下:
细线长度(厘米) 摆动次数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30 12 11 11
27 13 18 13
22 16 16 16
15 25 25 25
①从上表中可知,小文改变的条件是( )。
A.细线长度 B.摆动次数 C.螺母轻重
②上表中,其中一组的一个数据有误,你认为错误的数据最有可能是( )。
A.12 B.13 C.18
③根据上表推测,当细线长度为( )时,摆每分钟摆动最接近60次。
A.15~22厘米 B.22~27厘米 C.27~30厘米
④根据上表数据,你认为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
A.摆动快慢和摆绳长度有关,摆绳越长,摆动越快
B.摆动快慢和摆绳长度有关,摆绳越短,摆动越快
C.摆动的快慢和摆绳长度无关
参考答案
1.光沿直线传播
【解析】光以直线的形式传播,速度约每秒30万千米。当光线遇到物体时,会被阻挡,形成影子。凿壁偷光通过在墙上凿开一个小孔,利用光的直线传播原理,让光线照射到室内,从而实现阅读和学习 。
2.自身 太阳
【解析】可以自己发光的物体叫光源。如通电的日光灯、太阳、萤火虫、点燃的蜡烛、通电的手电筒等都是光源。自然界中最重要的光源是太阳。
3.折射
【解析】 光通过三棱镜后会发生色散现象,将光分散成七种颜色的光,分别是红、橙、黄、绿、蓝、靛、紫。
4.岩浆 火山
【解析】火山喷发是一种自然现象地壳是不断运动的,地壳深处的岩浆在高温和高压环境下会沿着岩石缝隙向上运动,岩浆上升过程中,有的冷却后变成了岩石;有的遇到薄弱地壳时,就会喷出地表,形成火山喷发。
5.沉积
【解析】黄河第一湾乾坤湾的两岸,一岸为凹岸,有悬崖,地势险峻。凸岸比较平坦,这是由于河流的沉积作用形成的。
6.骨骼 骨骼
【解析】人体共有600多块肌肉。肌肉附着在骨骼上,肌肉收缩带动骨骼运动。
7.相同
【解析】通过一定的装置,流水能够用来计时,因为滴漏能够保持水在一定的时间内以稳定的速度往下流。影响水钟计时准确性的因素:1.盛水容器的形状;2.滴水的快慢;3.水位的高低;4.刻度要匀称等。同一个水钟,保证初始水位高度和孔径不变,流出相同水量所需时间相同。
8.等时性
【解析】 摆是由摆长和摆锤组成的,意大利科学家伽利略首先发现了摆的秘密,在生活中,机械摆钟是应用摆在摆动一次所用的时间相等的原理来计时的。
9.日影长度
【解析】根据对太阳钟的认识,太阳钟是根据日影长度来计量时间的。
10.意志
【解析】 为了达到一定的目标,大脑经过思考和决策,会支配着我们克服困难,坚持行动,去实现预定的目标,这种心理过程就是意志的体现。
11.C
【解析】因为光线总是沿直线传播,只要看到前方的后脑勺,就表示队伍排直了。
12.B
【解析】三棱镜是利用光的折射原理,使光发生色散作用,因此选项B正确。其他选项中,汽车后视镜和广角镜主要是利用光的反射原理,因此不正确 。
13.A
【解析】潜望镜是利用了平面镜能改变光的传播方向制成的,外面物体反射的光线经过两块相对的45°角放置的平面镜的反射,射入到人的眼睛中,从而看到物体。正确的是A选项示意图。故选A。
14.B
【解析】人体运动系统的构成包括骨骼、关节和肌肉。其中,关节是骨与骨之间可以活动的连接。我们之所以可以灵活地转动手腕,主要是关节在发挥作用。
15.A
【解析】 小科在操场上看同学踢足球时,突然足球快速朝他飞来,他快速伸出手接住足球,这是由大脑来指挥他做出反应 。大脑是神经系统的中枢,负责控制人体的各种生命活动,包括运动、感知觉等。当小科的眼睛接收到足球飞来的信号时,视神经将信号传递给大脑,大脑判断出需要接住足球的指令,并通过神经将指令传递给肌肉,从而使小科能够迅速伸手接住足球。
16.B
【解析】地球的内部结构主要由三个圈层组成, 从外到内依次是地壳、 地幔和地核。 地壳是地球最外层的壳, 主要由各种岩石组成, 其厚度在不同地区有所不同, 平均厚度大约为17千米。 地幔位于地壳之下, 地核之上, 是岩浆的发源地, 其厚度约2900千米, 温度达到1500℃。 地核是地球的中心部分, 分为外核和内核, 其厚度约3486千米, 温度在2000℃到3000℃之间, 地心处的温度高达6000℃。 根据这些信息, 乙同学的模型正确地表示了地球的这三个主要圈层, 而甲同的模型则没有正确反映地球内部结构的这些。
17.C
【解析】A:它是由火山喷发形成的,是一个火山口湖,正确;
B:周围的山峰是由于火山喷发的熔岩堆积而成的,正确;
C:天池周围的岩石主要是沉积岩,错误;天池是火喷发形成的,所以周围的岩石主要是岩浆岩。
18.B
【解析】如果河流从崎岖不平的山地流过,坡度大流速快,对土地的侵蚀严重,水中携带的泥沙较多;流到宽广平缓的平原时,河床变宽,流速变慢,对土地的侵蚀减小,发生沉积现象,河水携带的泥沙减少。
19.A
【解析】滴漏装置能保持滴漏流出的水滴的快慢一致,根据对滴漏装置的认识,医用的输液装置能够制滴液的快慢,可以用作滴漏装置,故选A。
20.A
【解析】人们用不同材料或物体来计算时间,这些物体之间的共性运动有规律的物体都可以用来制作计时工具。沙漏能用来计时,是为沙漏每一次漏完所有沙子的时间是相同的。
21.B
【解析】同一个摆,摆长越长摆动越慢,摆长越短摆动越快。甲摆的摆长比乙摆的摆长短,甲摆的摆速比乙的摆速快,因此甲用的时间比乙用的时间短。
22.C
【解析】长期以来,人们一直在寻求精确的计时方法,随着科学和技术的发展,人们制作的计时工具越来越精确,所以随着计时工具越越先进,时间计量单位也变得更小更细了。分析选项可知,机械摆钟计时最精确。
23.C
【解析】对待同一件事情,不同态度的人往往会产生不同的情绪表现,说明情绪和态度是紧密相连的,积极的态度会产生积极的情绪,消极的态度会产生消的情绪。改变情绪可以通过改变态度来实现。
24.B
【解析】水洼并不是光源,因为光源是指能够自行发光的物体,而水洼自身不能发光。当我们看到水洼处很明亮时,实际上是月光照射到水洼表面,发生了光的反射现象,使得反射的线进入我们的眼睛,从而看到水洼处很明亮 。
25.×
【解析】传统的健康观是“无病即健康”,现代人的健康观是整体健康,世界卫生组织认为,健康是指一种身体上、心理上和社会适应方面的良好状态.而不仅仅是没有疾病和不虚弱,题目说法错误。
26.×
【解析】自己能发光的物体叫光源。“床前明月光”中描述的月亮自身不能发光,月光射的太阳的光,所以月亮不是光源。题干错误。
27.√
【解析】火山是由于地下熔融的岩浆沿着地壳的薄弱地带喷发而形成的,火山喷发是地球上最危险、最可怕的自然灾害之一。
28.√
【解析】 骨骼不能独立运动,必须有肌肉和关节的参与,才能使我们进行各种运动 。骨骼的运动需要通过肌肉的收缩和舒张来实现。肌肉附着在骨骼上,当肌肉收缩时,会对骨骼产生拉力或推力,从而使骨骼产生运动。没有肌肉的收缩作用,骨骼是无法主动移动的 。
29.√
【解析】 在河流的中上游流水作用以侵蚀为主,将高山切割成峡谷。在下游以沉积为主在大江、大 河的下游和入海口的地形往往是平原 。
30.×
【解析】在滴漏实验时,如果水是以水流的状态往下流时,水的流速是不固定的,随着水量的减少速度变慢。容器中水越少,则水下流的速度就越慢,所以在滴漏实验中,我们发现前5毫升水和最后5毫升水滴的速度不一样快,前5毫升水速度快。
31.√
【解析】 光是沿直线传播的,当光从光源传播出来,照射在不透明的物体上,它就会把光挡住,无法继续传播,在它的后面便有一个光不能到达的黑暗区域,就形成了影子。
32.√
【解析】当光从空气斜射入水或其他介质中时,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当入射角增大时,折射角也随之增大。光从空气进入水中,和光从空气进入玻璃的折射角不同,鱼缸里只有一条鱼,当我们把观测角度调整到一定位置时,可以看到两条鱼。这是因为一条是光通过鱼缸的上水面折射形成的;另一条是光通过鱼缸的侧壁折射形成的。
33.√
【解析】摆在每分钟来回摆动的次数与摆长有关,同一个摆,摆长越长摆动越慢,摆长越短摆动越快。摆锤的形状可能会导致重心改变,影响实际摆长,摆的速度会改变。
34.√
【解析】同一个摆每摆动一次所需要的时间是相同的,证明单摆具有等时性。摆的等时性规律是伽利略发现的。惠更斯在此基础上开始摆钟的研究与发明,最终发明了第一个机械摆钟。
35.√
【解析】考查脑的结构, 人体的脑分为大脑、小脑和脑干三部分。大脑的表层由大脑皮层构成,大脑皮层上有许多功能区,所以大脑是调节人体生理活动的最高级中枢。小脑的主要功能是协调运动,维持身体的平衡。脑干中有许多能够调节人体基本生命活动的中枢,如心血管运动中枢等,若脑干受到损伤,将会危及生命。
36.√
【解析】坡度越大,雨水对土地的侵蚀越严重,越容易发生泥石流。坡度越大,土壤就越容易受到水流的腐蚀。
37.
【解析】光是沿直线传播的,光在传播途中遇到两种不同介质的分界面时,会发生反射现象。公路弯道镜利用的是凸面镜,凸面镜可以发散光线扩大视野;医用的额镜是利用凹面镜,反射并聚集光线,帮助医生观察;放大镜镜片具有放大作用;潜望镜通过平面镜的反射,改变光的行进路线,并且成像。
38.计时工具有,古代的沙漏、刻漏、日晷,后来的摆钟、石英钟、电子钟等。
【解析】 中国古代计时器的创始时间不晚于战国时代(公元前476~前222)。应用机械原理设计的计时器主要有两大类,一类利用流体力学计时,有刻漏和后来出现的沙漏;一类采用机械传动结构计时,有浑天仪、水运仪象台等。此外,还有应用天文原理(大都根据日影方向测定时间)计时的日晷,它也是中国最古老的计时器之一。
39.加强体育锻炼、保证充足的睡眠、注意不要让脑受到剧烈撞击
【解析】人体的脑分为大脑、小脑和脑干三部分,在头部受颅骨的保护。脑是人体的“司令部”,主管人体的一切活动。保护大脑的方法有加强体育锻炼、保证充足的睡眠、注意不要让脑受到剧烈撞击、改正不良嗜好,如吸烟、喝酒、熬夜玩手机等。
40.(1)降雨 (2)⑥;①②③④⑤ (3)有;植被少的山坡水土流失较为严重
【解析】(1)在土地上有无植物覆盖对侵蚀的模拟实验中,坡形土堆模拟土壤裸露的山坡;喷水器喷水模拟下雨;泥浆流淌模拟地面的径流;覆盖物模拟植被;土堆上凹凸不平代表模拟上的沟壑。
(2)对比实验每次只能改变一个因素,确保实验的公平,即除了改变的那个因素外,其他因素应该保持一样。对比实验只有一个变量,由于研究的是植被覆盖的疏密程度对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影响,所以唯一的变量是土地植被的疏密程度,其他条件比如喷水量的大小、喷水的高度、喷水的时长、土地的地形、土地的土质都要保持不变。
(3)植被可以有效防止水土流失。土地被侵蚀的情况与植被覆盖情况有关,植被覆盖情况好,侵蚀较少,植被覆盖情况差,侵蚀较多。实验中。在相同的坡度、土壤和相同雨量下,没有植被覆盖的土壤最容易被侵蚀;这个现象能支持我的假设。
41.(1)A (2)B (3)A;C;B;B
(1)制作一个1分钟正好摆动60次的摆,需要准备的材料有铁架台,横杆、细绳外,还需要螺母、秒表。螺母作为摆锤,秒表用来计时。故选A。
(2)钟摆的摆由最左边或最右边的位置开始摆动,往返一次即为摆动一次,因此,小文记录钟摆摆动一次的正确路线图是①-②-③-②-①。故选B。
(3)①根据对比实验的基本要求,对比实验中控制的变量只有一个,其他条件完全相同。从上表中记录的可知,小文改变的条件是细线长度。故选A。
②因为摆摆动具有等时性特征,同一个摆摆动一次所用时间完全相同。从上表记录的数据可以判断,出现错误的数据最有可能是细绳长度27厘米,第二次摆动次数18,与第一次、第三次数据差距较大。故选C。
③根据上表细绳长度与摆动次数的关系,细绳长度越长,摆动速度越慢。摆绳22厘米,钟摆15秒摆动的次数是16次,一分钟摆动64次;摆绳27厘米,钟摆15秒摆动的次数是13次,一分钟摆动52次。由此推测,当细线长度位于22~27厘米时,摆每分钟摆动最接近60次。故选B。
④根据上表数据,可以得出的实验结论是:摆动快慢和摆绳长度有关,摆绳越长,摆动越慢;摆绳越短,摆动越快。故选B。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